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2.2腺病毒在我国流行的情况如何?同其他国家的流行趋势类似,我国腺病毒的肆虐时间也在上世纪50-60年代。1958年以来我国各地相继证实,腺病毒除引起上呼吸道感染外,还可引起小儿肺炎,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腺病毒肺炎最为危重,尤以北方各省多见,病情严重者也较南方多。

  • 标签: 腺病毒肺炎 毒热 上呼吸道感染 流行趋势 小儿肺炎 婴幼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了解广东省梅州市2012-2017年腹泻患者中诺如病毒(norovirus,NV)和轮状病毒(rotavirus,RV)的感染情况和流行趋势。方法采集梅州市监测门诊中'腹泻病例'的粪便标本和/或呕吐物标本3066份,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开展NV(GI、GII)核酸检测与RV抗原检测。结果检出NV和RV阳性823份,总阳性率为26.84%,其中NV阳性率为13.24%,RV阳性率为13.60%;2012-2017年连续检测显示NV阳性率呈波动趋势,RV阳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NV和RV感染具有季节性,高峰期分别在10-11月和1-2月。不同年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5岁及以下年龄组为主要感染对象。结论梅州市病毒性腹泻病原NV和RV在全年各月份均有检出,以冬春季为感染高峰。阳性率总体有所下降但仍需引起关注,继续加强监测,以减少疾病的流行。

  • 标签: 腹泻监测 诺如病毒 轮状病毒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使用葡萄糖酸锌进行治疗,并研究其临床价值。方法 在 2017年 2月 -2019年 1月间,选取我院收治的 116例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成两组,即应用常规治疗方式的患儿为常规组( n=58例)与应用葡萄糖酸锌治疗方式的患儿为研究组( n=58例),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患儿的,两组数据对比( P

  • 标签: 小儿轮状病毒肠炎 葡萄糖酸锌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加味银翘方治疗甲型流感病毒呼吸道感染的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随机选取甲型流感病毒患者168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给予对照组口服达菲治疗,观察组口服中药加味银翘方,对比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有效率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甲型流感病毒的临床治疗上,中药加味银翘方的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加味银翘方 甲型流感病毒 疗效 作用机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在校师生的心理状况。方法:本研究选取的50例中小学生以及30例教师均于2021年1月-2022年12月接受调查,分别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统计研究对象在2021年1-12月(高峰期)以及2022年1-12月(缓解期)两个时间段的心理状态。结果:在2021年1-12月期间,教师焦虑状态和抑郁状态得分均更高,与学生相比差异显著(p<0.05);在2022年1-12月期间,教师和学生的焦虑状态和抑郁状态得分均显著降低,组间差异不显著(o>0.05)。结论:在新冠疫情高峰时期,新冠疫情会对高校的师生们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影响,在采取了有效的预防措施之后,在疫情缓解期间,师生的焦虑、抑郁状况得到了显著改善; 应在疫情发生的各个时期对中小学生和教师进行有效预防和治疗,以提高中小学生和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校师生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病毒性乙型肝炎所致肝硬化早期CT诊断特征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2013年收治84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所进行的CT扫描检查影像。结果36例伴胆囊炎或合并胆囊窝积液,1例伴肝门淋巴肿大;合并血管瘤3例。结论在CT上出现多发或弥漫分布的斑点状低密度灶是提示慢性病毒性肝炎主要依据,对肝硬化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肝炎 慢性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CT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采用实时PCR检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临床纳入200例我院妇产科2016年3月至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患者,取样后分别给予实时PCR和第二代杂交式捕获法(HCⅡ)检验,同时结合患者的病理资料,对比分析两种检验方法的准确性和特异性。结果71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宫颈上皮内瘤病变(CIN),69例患者有鳞状上皮病变和慢性宫颈炎。实时荧光PCR检验鳞状上皮病变和慢性宫颈炎的阳性检出率为57.8%,显著优于HCⅡ检验的34.9%,实时荧光PCR检验的HPV阳性检出率为72.1%,明显优于HCⅡ的阳性检出率60.9%(P<0.05);而二者对CIN-HPV各期的阳性检出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实时PCR检验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灵敏性,临床诊断价值明显,值得应用和推广。

  • 标签: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PCR 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病毒性肝炎是我国常见病、多发病之一.目前,按病原学分型为甲、乙、丙、丁、戊、己、庚及TTV感染八型.其中乙型和丙型易转为慢性,部分患者可能发展为肝硬变、肝癌.有资料显示:我国约有6.9亿人正在感染或已经感染乙肝病毒,其中1.2亿人为乙肝病毒携带者[1].因而对肝炎病毒携带者和肝炎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提高其自护能力,成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 标签: 病毒性肝炎 健康教育 住院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FQ-PCR)、联合检测丙型肝炎病毒的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方法联合FQ-PCR检测156例临床已确诊为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同时检测它们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AT)。结果①抗-HCV阳性率随着HCV-RNA含量的升高而增高,其阳性率与HCV-RNA含量呈正相关。②119例HCV-RNA阳性标本中,有78例ALT异常,其异常率随着HCV-RNA含量的升高而增高,ALT异常率与HCV-RNA含量呈正相关,ALT水平和HCV-RNA含量之间呈正相关。③ELISA法检测敏感性为80.1%(125/156),漏检率为19.9%(31/156)。FQ-PCR检测敏感性为76.3%(119/156),漏检率为23.7%(37/156)。两种方法联合检测敏感性为94.9%(148/156),漏检率为5.1%(8/156)。结论两种方法联合检测,大大提高了丙型肝炎病毒的检出率,为临床早期,准确诊断丙型病毒肝炎、监测病情、观察疗效提供了有力的依据,为献血人员筛选和临床输血的血制品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 标签: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 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丙型肝炎病毒核酸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种艾滋病抗病毒方案的肝脏毒性作用及处置策略。方法以我院2011年4月-2013年9月74例应用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抗病毒方案分为AZT(齐多夫定)组29例和TDF(替诺福韦)组22例,比较两组患者发生肝脏毒性反应的例数、发生时间、持续时间、严重程度及治疗效果。结果AZT组共发生肝损伤12例,占34.29%,显著高于TDF组(P<0.05);AZT组患者肝损伤发生时间为第8.62±4.15天,显著早于TDF组(P<0.01),且ALT水平亦显著高于TDF组(P<0.05),但持续时间和T-BiL水平与AZT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ZT组合较TDF组合更容易发生肝损伤,且肝损伤的程度较重。

  • 标签: 艾滋病 抗病毒治疗 肝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儿童腹泻轮状病毒(ADRV)抗体在人体内维持时间。方法采用特异性的ADRV-ELISA阻断试验检测ADRV抗体,对儿童腹泻的病人恢复1年、6年、10年后的血清进行ADRV抗体的检测。结果261例ADRV病人恢复1年、6年、10年后其血清中ADRV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2.7%(34/150)、36.3%(29/80)、22.6%(7/31);对92例ADRV抗体阳性者进行了抗体维持时间的观察,ADRV抗体在人体内可维持1~6年。结论儿童腹泻轮状病毒感染人后一旦产生了抗体,可维持16年。

  • 标签: 儿童腹泻轮状病毒 抗体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风疹病毒IgM抗体与原发性高血压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3年3月-2015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74例(1级29例,2级62例,3级83例)为原发性高血压组,选取同期的健康体检者111例为正常对照组,人群个体间无血缘关系。采用酶联免疫法对上述人群风疹病毒IgM抗体进行检测,所有阳性标本均经复检确认。试验数据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原发性高血压组风疹病毒IgM抗体阳性率为6.90%(12/174),对照组0.90%(1/11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5.596,P=0.018),风疹病毒IgM抗体阳性是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与疾病正相关(P=0.018,OR=8.148)。不同分级高血压患者风疹病毒Ig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级6.90%(2/29)、2级4.84%(3/62)、3级8.43%(7/83),三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s精确概率法字2=0.741,P=0.725)。高血压患者ALT、AST、BUN、GLU、LDL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C、HDL、APOA、APOB明显较正常对照组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调整其他变量影响后的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风疹病毒IgM抗体阳性并非原发性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素(P=0.625)。结论风疹病毒感染能够增加原发性高血压的患病风险,但并非主要影响因素。

  • 标签: 原发性高血压 病毒感染 风疹病毒 酶联免疫法
  • 简介:目的:观察分析阿拓莫兰治疗病毒性肝炎(virushepatiti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17年3月-2018年4月)收治的68例病毒性肝炎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实验组(应用阿拓莫兰联合基础治疗方法)和对照组(应用基础治疗方法),每组均为34例。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结束后,实验组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拓莫兰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阿拓莫兰 病毒性肝炎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