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ABCD2评分标准预测住院TIA患者进展为脑梗死的价值,并评价高纤维蛋白原血症对TIA患者脑梗死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测定189例住院TIA患者的ABCD2评分值、基本临床特征和脑梗死的发生率。用SPSS13.0分析不同评分的TIA患者的脑梗死率差别,并分析高纤维蛋白原血症对TIA患者脑梗死发生率的影响。应用ROC曲线分析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ABCD2评分及其与纤维蛋白原结合预测TIA进展脑梗死的价值。结果①评分≤3分的TIA患者有35例,发生脑梗死者2例(6%);②评分4或5分的患者总共98例,发生脑梗死者21例(21%);③评分≥6分的患者总共56例,脑梗死者21例(37%)。TIA患者的不同ABCD2评分值的脑梗死发生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纤维蛋白原血症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两组TIA患者的脑梗死发生率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D2联合纤维蛋白原评分法和ABCD2评分法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9(0.667~0.896)和0.772(0.621~0.818)。结论TIA患者不同的ABCD2评分值脑梗死的发生率不同,分值越高,发生率越高,ABCD2评分标准是临床上预测TIA短期进展为脑梗死的一种比较有效、简单的方法。高纤维蛋白原血症为TIA进展脑梗死的危险因素。ABCD2联合纤维蛋白原评分标准是临床上预测TIA短期进展为脑梗死的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

  • 标签: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梗死 ABCD2联合纤维蛋白原评分法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对甲状腺实性结节的定性诊断以及判断淋巴结节转移能力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84例甲状腺结节性疾病患者以及296例淋巴结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的分析,并对两种疾病分别进行计算。结果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对甲状腺实性结节诊断的敏感性为90.00%,特异性为85.71%,准确性为86.54%。对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为79.51%,特异性为93.21%,准确性为83.78%。结论实时超声弹性成像能够反映病灶的相对硬度,为诊断提供重要信息,在对甲状腺实性结节的定性诊断以及判断淋巴结节转移能力中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实时超声 甲状腺实性结节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血乳酸清除率对热射病患者病情严重性及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随机选择我院收治的72例热射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式分析,按患者预后结局分成存活组与病死组,其中存活组占50例,病死组占22例。以血气分析对患者血乳酸水平进行检测,根据APACHEⅡ评分对2组患者病情严重性及预后进行评估。从患者入院1h、2h、4h、6h、12h不同时间段对患者血乳酸水平的变化情况进行观察,以此评估患者预后情况。结果存活组血乳酸水平随时间增加开始下降,病死组血乳酸水平随时间增加而上升或下降十分缓慢,尤其对入院后6h乳酸水平变化率较大,可以对患者预后情况进行判断。结论早期血乳酸清除率对热射病患者病情严重性及预后判断效果较好,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早期 乳酸清除率 热射病 严重性 预后判断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多层螺旋 CT 在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嗅觉评估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 方法 : 选择 2018 年 6 月至 2020 年 1 月, 我院接收的均实施鼻内镜手术治疗方案 的 100 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 对比其术前、术后 6 个月嗅觉 VAS 评分、 T&T 嗅觉阈值、以及鼻窦 CT 嗅区评分。 结果 :观察组嗅觉 VAS 评分( 2.41±1.07 )、 T&T 嗅觉阈值评分( 1.56±0.73 )、嗅裂后区( 1.03±0.15 )、嗅裂前区( 1.14±0.17 )等指标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 P < 0.05 。 结论 :实施多层螺旋 CT 诊断方案,对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具有准确判断预后的效果。

  • 标签: 多层螺旋 CT 慢性鼻窦炎 鼻息肉 嗅觉评估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亚群(Pepsinogens,PGⅠ,PGⅡ)及CA12-5含量变化与胃癌早期诊断及腹膜转移的关系,并对两者联合检测诊断早期胃癌及腹膜转移判断的临床价值进行综合评价。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RIA)测定入选者血清胃蛋白酶原及其亚群的含量,应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TRFIA)测定血清CA12-5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胃癌患者PG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早期胃癌患者的变化即有明显差异(p<0.05),而进展期胃癌患者则下降更显著(p<0.01)。CA-125含量在早期胃癌患者既有升高,而在胃癌腹膜转移患者中则明显升高(p<0.01)。结论血清胃蛋白酶原亚群含量及其比值的下降,是与胃癌发生及复发密切相关的高危因素,而血清CA12-5含量的变化与胃癌腹膜转移高度相关。

  • 标签: 胃癌 胃蛋白酶原 CA-125 腹膜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研究血清淀粉蛋白A在卵巢良恶病变鉴别以及卵巢癌预后判断中的价值作用。方法:选择2019年6月到2020年6月期间院内的200例卵巢病变患者,运用随机分配方式设置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运用糖类抗原125(CA125)检查方式开展对照组的诊断工作,然后运用糖类抗原125+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检查方式进行观察组诊断工作,对比两组诊断准确性,对比两组卵巢癌预后判断准确性以及患者对诊断工作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检查诊断准确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血清淀粉样蛋白A 糖类抗原125 卵巢良恶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与预后判断中血清免疫球蛋白G型类风湿因子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伊始时间与终止时间分别为2020年2月和2022年2月,通过电脑相关程序作用下在该段时间内选择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入组成员,对参与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均实施血清免疫球蛋白G型类风湿因子检测工作并对患者使用来氟米特片进行治疗,对患者最终的检验结果进行观察并分析。结果:IgG-RF的阳性率为40.00%;RF阴性患者IgG-RF阳性率为10.00%;ACPA阴性患者中IgG-RF的阳性率为23.53%。结论:对于出现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而言,对其实施血清免球蛋白G型类风湿因子检测,能够对表现为ACPA阴性的患者有着更高的诊断价值,同时能够更加准确地判断患者是否出现疾病,并评估患者的预后情况。

  • 标签: 类风湿关节炎 血清免疫球蛋白G型 类风湿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清Cys-C与IL-8联合检测在糖尿病肾病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114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于我院门诊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再将观察组分为两组,即58例中晚期糖尿病肾病组,56例早期糖尿病肾病组。观察组接受1个月治疗,再根据预后效果分组,并检测各组血清Cys-C联合IL-8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Cys-C、IL-8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中晚期组血清Cys-C、IL-8水平均显著高于早期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经1个月治疗,治疗后预后优良组血清Cys-C、IL-8水平均显著低于预后一般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ys-C联合IL-8检测在糖尿病肾病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血清Cys-C IL-8 糖尿病肾病 病情评估 预后判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分辨率磁共振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强化程度对脑梗死病情判断的价值。方法选取有缺血性脑卒中症状的患者68例,均行头颅核磁共振常规检查,根据患者病情分为急性脑梗组30例与无急性脑梗组38例。比较两组强化程度、斑块信号。结果T2WI上,急性脑梗组低信号比例明显低于无急性脑梗组,高/稍高信号比例明显高于无急性脑梗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等信号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WI+C上,急性脑梗组无强化、轻度强化斑块比例均低于无急性脑梗组,明显强化斑块比例明显高于无急性脑梗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分辨磁共振成像可有效评估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特征,并通过斑块的强化程度来预测脑卒中风险和稳定性,帮助临床更准确地治疗。

  • 标签: 高分辨率 磁共振 大脑中动脉 粥样硬化斑块 强化程度 脑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