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镜下颅内血肿清除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在高血压脑出血(HICH)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绵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自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HICH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共108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内镜组与开颅组,每组54例。观察2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再出血、颅内感染、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情况。对比2组患者术后3周的GCS评分以及术后6个月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预后分级差异。结果内镜组患者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开颅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周时内镜组中意识清醒及轻度意识障碍患者的数量多于开颅组,重度意识障碍及深昏迷或脑死亡的患者数量少于开颅组;且术后6个月时内镜组患者的预后良好率高于开颅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颅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的扩大翼点入路去大骨瓣颅内血肿清除术式相比,神经内镜技术提高减少了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改善了部分患者的预后,在手术治疗HICH的过程中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颅内血肿清除术 神经内镜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5S理念护理模式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围术期生活质量、负面情绪和躯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该院神经外科收治的HICH患者16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83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基于5S理念的护理模式。采用SF-36量表、肢体功能评分表(F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分别评价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躯体功能和负面情绪,并统计两组患者在护理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护理后,两组FMA评分显著增加,HAMD及HAMA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其中研究组FM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HAMD及HAMA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躯体功能、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等生活质量维度评分均显著增加(P<0.05),其中研究组各维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5S理念的护理模式可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围术期的生活质量,降低围术期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焦虑和抑郁的负面情绪,有利于患者躯体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 标签: 5S理念 高血压脑出血 生活质量 负面情绪 躯体功能
  • 作者: 袁仲德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5
  • 出处:《世界复合医学》2023年第9期
  • 机构: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贵州贵阳550001
  • 简介:目的:研究快速康复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在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从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随机挑选80例,且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使用快速康复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护理满意率进行观察。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为(14.20±1.85)、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62.85±5.40),均要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7.50%,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75.00%,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应用快速康复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具有较高护理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快速康复护理干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内镜手术治疗早期高血压基底核区出血的有效及安全。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张家口市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90例早期高血压基底核区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神经内镜手术47例(简称神经内镜组)、显微镜下开颅手术43例(简称开颅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术后血肿清除率、并发症(颅内感染)的发生情况以及术后6个月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等方面的差异。结果神经内镜组与开颅组相比,手术时长明显缩短[分别为(93.5±10.7)h、(193.1±15.4)h] 、术中出血量显著减少[分别为(30.9±5.8)ml、(119.0±17.9)ml]、血肿清除率明显提高[分别为(96.8±4.5 )%、(88.3±6.2)%](均P<0.05)。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率,神经内镜组与开颅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的mRS评估比较,神经内镜组的预后良好率(25.5%,12/47)高于开颅组(11.6%,5/4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镜手术治疗早期高血压基底核区出血具有视野清晰、直视强、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和预后良好等优点,是治疗高血压基底核区出血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 标签: 颅内出血,高血压性 自然腔道内镜手术 显微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CAS-R-2无框架脑立体定向仪与Leksell框架立体定向仪辅助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血肿量20~40 mL)患者的简易、疗效、安全、社会经济负担和预后的不同。方法选择聊城市人民医院脑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2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20例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其中应用CAS-R-2无框架脑立体定向仪辅助钻孔引流术治疗65例(无框架组),应用Leksell框架立体定向仪辅助钻孔引流术治疗55例(有框架组)。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7 d的血肿排空率、住院期间再出血和颅内感染发生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术后6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的差异。结果无框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0.5±0.1) h vs. (2.2±0.5) h]、住院期间再出血率(0.0% vs. 9.1%)和颅内感染发生率(1.5% vs. 9.1%)均低于有框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框架组患者的住院费用低于无框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7 d的血肿排空率、住院时间、治疗后6个月死亡率及mRS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S-R-2无框架脑立体定向仪与Leksell框架立体定向仪辅助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和预后相同,但前者操作简易和安全高,后者的费用低。

  • 标签: 高血压性脑出血 CAS-R-2无框架脑立体定向仪 Leksell框架立体定向仪 钻孔引流术
  • 作者: 唐梦龄 魏芳 张华芳 戴慧芬 朱心强 虞哲彬 钱桑妮 金明娟 王建炳 陈坤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8-14
  • 出处:《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21年第07期
  • 机构: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肿瘤研究所/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儿童健康与疾病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杭州 310058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义乌 322000,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肿瘤研究所/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儿童健康与疾病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杭州 310058,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义乌 322000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社区≥65岁老年人睡眠质量、睡眠时间与高血压患病率之间的关联。方法纳入2019年4-7月在浙江省义乌市参加健康体检的≥65岁老年人,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基本信息,睡眠质量和睡眠时间采用通用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进行评估。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睡眠质量、睡眠时间与高血压患病率之间的关联。结果研究共纳入3 169名≥65岁老年人,高血压总体患病率为50.8%。睡眠质量很差者、睡眠时间短者分别占22.4%和28.5%。在调整人口学特征、社会经济状况、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之后,与睡眠质量很好者相比,睡眠质量很差者患高血压的OR值(95%CI)为1.42(1.12~1.80);与睡眠时间为6~7 h者相比,睡眠时间<6 h的OR值(95%CI)为1.37(1.15~1.65)。随睡眠质量指数逐渐增加即睡眠质量降低,高血压患病风险逐渐上升,而睡眠时间与高血压患病风险呈现“U”形关系;亚组分析显示以上关联在男、女性中均存在,在<75岁老年人中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睡眠质量、睡眠时间与高血压患病风险相关。

  • 标签: 睡眠质量 睡眠时间 高血压 老年人
  • 简介:摘要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半数以上的老年人患有高血压,而在60岁以上高龄人群中,高血压的患病率接近80%,并且夜间血压水平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及死亡风险存在密切的关系。因此,有效地控制老年血压患者夜间血压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多项临床、流行病学和基础研究已经证实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可以导致和/或加重夜间高血压。那么,是否在其前期睡眠相关低通气或低氧血症等睡眠呼吸紊乱就已经扰乱血压昼夜节律和/或使夜间高血压发生率升高?加之老年人群本身非杓型高血压发生率高,当2种状态同时存在时,是否有叠加效应?目前国内外研究甚少,本篇综述探讨睡眠呼吸紊乱和老年患者夜间血压节律间的关系,为老年夜间非杓型高血压的研究与治疗提供理论和临床基础。

  • 标签: 老年高血压 非杓型高血压 睡眠呼吸紊乱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脑脊液骨成型蛋白(BMP)、降钙素原(PCT)、Toll样受体4(TLR4)联合检测预测高血压脑出血(HICH)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的价值。方法抽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于安阳地区医院行开颅手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41例HICH患者作为感染组,另抽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行开颅手术治疗不存在术后颅内感染的41例HICH患者作为未感染组。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分析HICH术后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比较两组脑脊液PCT、TLR4、BMP水平,分析三项指标对HICH术后颅内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留置引流管时间≥3 d、脑脊液漏、术前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8分是HICH术后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OR=2.494、1.960、2.134,P均<0.05)。感染组BMP、PCT、TLR4水平高于未感染组(P<0.05),三项指标联合预测术后颅内感染的曲线下面积为0.930,高于单项BMP、PCT、TLR4的0.792、0.860、0.798。结论脑脊液BMP、PCT、TLR4水平对HICH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具有重要预测价值。

  • 标签: 脑脊液 骨成型蛋白 降钙素原 Toll样受体4 颅内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电针刺激联合高压氧(HBO)治疗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及认知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国药葛洲坝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HBO组(n=60)、电针组(n=60)及HBO联合电针组(联用组,n=60)。比较治疗前后3组患者临床疗效、脑水肿、神经功能及认知能力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2、4个疗程后,3组患者绝对脑水肿体积及相对脑水肿体积逐渐降低,且联用组患者绝对脑水肿体积及相对脑水肿体积较HBO组及电针组显著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个疗程后,联用组治疗总有效率(91.67%)显著高于HBO组(81.67%)和电针组(7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S100β蛋白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联用组患者血清NSE及S100β蛋白水平低于HBO组和电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较对照组显著上升,且联用组患者MMSE评分改善明显优于HBO组及电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联合HBO治疗通过电刺激及改善缺血缺氧能有效减轻患者的脑水肿,修复脑神经损伤,从而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

  • 标签: 高压氧 电针刺激 高血压脑出血 神经功能 认知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神经生长抑制因子(Nogo-A)、神经肽Y(NPY)水平及二者联合对近期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12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后检测血清Nogo-A、NPY水平,另选取在本院体检当日进行血清Nogo-A、NPY水平检测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比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与健康者的血清Nogo-A、NPY水平情况,统计12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后3个月内近期预后不良发生率,对比治疗后3个月内近期预后不良组、近期预后良好组患者血清Nogo-A、NPY水平情况,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血清Nogo-A、NPY及二者联合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近期预后不良预测价值。结果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Nogo-A、NPY水平分别为(1.49±0.22)μg/L、(109.52±18.34)μg/L,均高于健康者(1.29±0.15)μg/L、(80.58±10.18)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12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共有44例发生近期预后不良情况,发生率为35.20%;近期预后不良组血清Nogo-A、NPY水平分别为(1.60±0.21)μg/L、(124.81±19.15)μg/L,均高于近期预后良好组(1.43±0.18)μg/L、(101.21±15.47)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Nogo-A、NPY预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近期预后不良的最佳截断点分别为1.54 μg/L、119.35 μg/L时,Nogo-A、NPY二者联合预测患者近期预后不良的灵敏度、特异度、AUC分别为91.67%、92.08%和0.908,且灵敏度、AUC均最高。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Nogo-A、NPY水平高于健康者,近期预后不良患者血清Nogo-A、NPY水平高于近期预后良好者,Nogo-A、NPY二者联合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近期预后不良具有较理想的预测价值,可应用于临床治疗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血清神经生长抑制因子 神经肽Y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厄贝沙坦氢氯噻嗪与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老年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6月平煤神马集团总医院收治的老年血压患者118例,按照用药方案将其分为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组(57例)和氨氯地平组(61例)。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组给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氨氯地平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压变化、血压变异性、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HBV)、全血低切黏度(LBV)、血浆黏度(PV)]及不良反应。结果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组临床疗效为94.74%(54/57),高于氨氯地平组的81.96%(50/61),P<0.05。治疗3个月,两组患者24 h平均收缩压(SBP)与舒张压(DBP)、夜间睡眠SBP与DBP最低值、晨起2 h内SBP与DBP平均值、24 h内SBP与DBP变异性均较治疗前降低(P均<0.05),且治疗后氨氯地平组24 h内SBP、DBP变异性均低于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组(P均<0.05)。治疗3个月,两组HBV、LBV、PV均较治疗前降低(P均<0.05),且治疗后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组低于氨氯地平组(t=0.017、0.016、0.025,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χ2=0.048,P>0.05)。结论老年血压采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与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均具有较好的疗效,其中苯磺酸氨氯地平疗效相对稳定,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对血液状态的改善效果更好。

  • 标签: 高血压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 苯磺酸氨氯地平 血液流变学
  • 作者: 廖静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6
  • 出处:《健康世界》2023年第9期
  • 机构:赣州市人民医院全科医院科,江西赣州341000
  • 简介:目的:研究精细化护理管理模式在老年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干预效果。方法:2020年1月到2021年1月,选择我院收治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常规护理)和研究组(精细化护理),针对他们血压水平,血糖水平以及护理质量等多项指标进行分析。结果:从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依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等各项评分进行分析,也整体表现为研究组患者占有更大的优势。结论:为老年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开展临床护理干预操作时,优先选择精细化护理模式,可以获得更好的临床护理效果,能够在提高护理质量的情况下,患者对护理的内容更加满意。

  • 标签: 精细化护理;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康复医学科中老年脑出血住院患者并发尿路感染(UTI)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脑出血患者77例,结合临床表现及近期尿常规、尿培养结果,确诊UTI 24例,分为UTI组(24例)和非UTI组(53例)。记录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瘫痪侧别、脑出血部位及类型、有无意识障碍、瘫痪下肢Brunnstrom分期、基础疾病个数、并发症情况(有无气管切开、留置尿管、肺部感染、压疮、深静脉血栓等)、此次发病后有无康复干预、血常规、血生化、凝血功能、尿常规、尿培养等临床资料。先采用单因素分析,再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脑出血并发UTI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瘫痪侧别、意识障碍、下肢Brunnstrom分期、气管切开、留置尿管、肺部感染、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钠、尿酸、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可能与脑出血患者UTI发生有关(P<0.05);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95%CI)=1.207(1.022-1.424),P=0.026]、右侧瘫痪[OR(95%CI)=0.20(0.001-0.650), P=0.028]、D-二聚体[OR(95%CI)=1.403(1.003-1.961),P=0.048]与脑出血并发UTI有关。结论年龄增加和D-二聚体高是脑出血患者并发UTI的独立危险因素,右侧瘫痪患者UTI的发生率低。

  • 标签: 脑出血 尿路感染 危险因素 回顾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跨理论模型(TTM)为基础的家庭访视干预对居家老年血压患者遵医行为、血压控制及家庭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血压患者12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一般的家庭访视干预,观察组采用TTM为基础的家庭访视干预,比较两组的遵医行为、血压变化情况,并采用家庭关怀度指数量表评估患者的家庭功能。结果观察组的失访率为3.33%,对照组的失访率为5.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规律服药率(89.66%)高于对照组(71.93%),观察组的低盐饮食率(82.76%)亦高于对照组(47.3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呈现下降趋势,对照组的舒张压无明显变化,收缩压于干预后6个月时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2个月、4个月、6个月后,观察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庭功能良好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结论以TTM为基础的家庭访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遵医行为,并有效的控制血压,优化家庭功能。

  • 标签: 跨理论模型 家庭访视 高血压 血压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联合高压氧(HBO)治疗对急诊微创术后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6月至2020年1月烟台市烟台山医院和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神经内、外科收治的HICH患者121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n=64)和对照组(n=57)。对照组患者采用急诊微创介入清除颅内血肿后予以早期常规康复治疗及电针刺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HBO治疗。术后6个月,根据中华医学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评定其临床疗效。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2组患者的心理改善情况。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定2组患者的认知功能;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价2组患者的生活日常活动能力。采用生活质量评分(SF-36)评价2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生活质量。结果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87.5%)明显高于对照组(7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NHISS 、MMSE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术后6个月MOCA、ADL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总体健康、活力、生理职能、生理功能、精神健康、情感职能、社会功能、躯体疼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微创术后HBO联合早期康复治疗能促进HICH患者神经细胞功能的恢复,有助于患者恢复生活技能,增强运动功能,从而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

  • 标签: 早期康复治疗 高压氧 急诊微创术 高血压脑出血 神经功能 预后
  • 简介:摘要肾损伤是老年血压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相比传统肾损伤标记物及常规肾小球滤过率估算公式,研究发现胱抑素C与美国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合作组(CKD-EPI)2012公式对老年人肾功能有着更好的评估效能。本文现对相关研究进行阐述,并探索胱抑素C与CKD-EPI 2012公式在老年血压肾损伤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 标签: 老年人 高血压 肾损伤 胱抑素C 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合作组
  • 作者: 张红燕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6
  • 出处:《健康世界》2023年第9期
  • 机构:秦皇岛市工人医院 老年病科,河北 秦皇岛 066200
  • 简介:目的:探究美托洛尔与贝那普利联合治疗老年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于2022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老年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选出100例,根据用药方法不同分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对症疗法和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治疗,对比心功能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4.0%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LVESD、LVEDD、LVEF)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治疗中联合使用美托洛尔、贝那普利能促进患者血压的平稳和心功能改善,延长生存期,且用药方法简单,值得推广。

  • 标签: 美托洛尔;贝那普利;老年高血压;心力衰竭
  • 简介:摘要难治高血压高血压治疗中的一个难点。对于发病年龄在20~40岁、临床表现为难治高血压、使用2~3种甚至更多降压药效果欠佳的患者,一旦发现具有家族聚集发病的特点,应考虑进行继发性高血压病因筛查和基因筛查,有助于早期病因诊断,早期指导治疗,以控制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徐瑞教授在本讲座中结合丰富的图片和病例等资料,介绍了临床常见单基因突变导致的高血压,如家族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盐皮质受体激活型高血压、Gordon综合征、Liddle综合征和拟盐皮质激素增多症等,对以上疾病的诊断特征和突变基因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和深入的探讨。

  • 标签:
  • 作者: 苗海迪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2
  • 出处:《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3年第9期
  • 机构:昆明市官渡区六甲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云南昆明650206
  • 简介: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越发严重,随时间的逐渐流逝,老年群体逐渐增多,随自身年龄的持续增多,导致自身抵抗力、免疫力、脏器功能等衰竭,极易受到病症的侵袭,如高血压、血脂、血糖等均为老年多发疾病。同时患者长期处于血压增高的环境中,极易并发冠心病、心力衰竭、脏器衰竭等疾病,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本文通过研究老年患者高血压病症特点、诊疗方式等信息,提高患者病症治疗效果,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 标签: 老年患者;高血压疾病;病症特点;治疗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立体定向引导下前额锁孔入路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中等量高血压基底核区脑出血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7月郑州中康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95例中等量高血压基底核区脑出血患者,男56例,女39例,年龄(60.26±3.59)岁,年龄范围为50~75岁。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开颅手术组(n=47)和神经内镜组(n=48)。开颅手术组行小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联合骨瓣复位术,神经内镜组行立体定向引导下前额锁孔入路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血肿清除率、手术效果、神经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神经内镜组血肿清除率[(96.23±1.99)%]高于开颅手术组[(65.23±1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内镜组瞳孔恢复时间[(48.32±7.98)h]短于开颅手术组[(53.26±8.01)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神经内镜组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9.85±0.92)分]高于开颅手术组[(8.12±0.8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和6个月神经内镜组患者NIHSS评分[(22.41±3.15)分,(14.32±2.65)分,(12.03±1.95)分]均低于开颅手术组[(25.36±4.10)分,(18.32±3.37)分,(15.52±2.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立体定向引导下前额锁孔入路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通过改变切口入路途径及应用神经内镜辅助降低对神经的损伤,更好地清除血肿,从而改善治疗效果,缩短瞳孔恢复时间,不会延长手术时间及增加并发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前额锁孔入路 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 小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 骨瓣复位术 高血压基底核区脑出血 血肿清除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