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7 个结果
  • 简介:法律对话是法律交往的基本形态,其目的是通过一定的程序形成前见歧义的意义共识。法律对话是在一定的模式下实现的,以全球化为界,前全球化时代的法律对话模式主要有自我继承的法律对话模式、交往移植的法律对话模式和法治共识的法律对话模式。在全球化运动和全球治理理论的双重影响下,提出了新型法律对话模式,即善治共识的法律对话模式。这种法律对话的模式虽然还没有完全实现,但是它从本质上来说契合于国际社会普遍存在的全球和谐社会的理想图景,因而表达了全球化时代人类法律对话模式的发展方向。

  • 标签: 全球化 法律对话 模式
  • 简介:2014年5月1日实施的我国第三次修改后的《商标法》率先在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赔偿领域引入了惩罚性赔偿制度,在我国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赔偿制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赔偿领域引入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正当性,可以从惩罚性赔偿蕴合的人文精神和制度理性两个角度,通过考察该制度“强化过错责任”、“体现谦抑性、恢复性的司法理念”,并借助威慑理论、矫正正义等经典理论工具加以理解。我国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之构建,关键在于规范设计的科学与合理,以主观恶性和侵权情节的严重程度确定赔偿倍数,同时应与补偿性损害赔偿、法定赔偿、刑事损害赔偿与罚金、民事罚款、行政罚款等相关制度加以协调与衔接。

  • 标签: 知识产权惩 罚性赔偿 人文精神 制度理性 规范设计
  • 简介:一、规范侵害财产权中的精神损害赔偿责任和必要性(一)精神损害与精神损害赔偿"精神损害"是指对民事主体精神活动的损害,在形式上表现为精神痛苦和精神利益的丧失或减损。精神痛苦产生来源于侵害自然人人体的生理损害和侵害自然人的心理损害。精神利益的丧失或减损是指自然人、法人维护其人格利益、利益的活动受到破环,因而导致其人格利益、身份利益造成损害。

  • 标签: 精神损害赔偿 侵犯财产权 人格利益
  • 简介:<正>新春伊始,万象更新。在党的十四大胜利召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阶段,迎来新的一年之际,本刊编辑委员会于2月10日举行全体会议,就1993年本刊如何积极、全面、正确地贯彻党的十四大精神,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加强对法学理论研究的导向作用,为加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

  • 标签: 有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法学研究 改革开放 十四大 编委会
  • 简介:公正与效益是现代刑事诉讼程序所追求的两大价值目标。但是,公正与效益在法价值体系中往往是相互冲突的。简易程序的创立正是为了协调二者之间的矛盾,从而更好地利用有限的司法资源,追求刑事诉讼价值的最大化,以保障被告人诉讼权利的实现。本文在探讨引入诉辩交易制度这一简易程序与刑法的精神是否吻合的基础上,对我国《刑事诉讼法》引入诉辩交易制度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建议借鉴美国的辩诉交易制度来改进我国的刑事诉讼简易程序,旨在为我国正在进行的刑事司法改革提供参考。

  • 标签: 诉辩交易 刑法的精神 刑事诉讼简易程序
  • 简介:当代文学人文精神的危机非常明显。表现之一,文学追求荒诞,淡化理想,趋于平庸,消解崇高,盛行虚无主义;表现之二,作家认真的世俗失落,道德解体,文学创作走向粗俗化;表现之三,整个社会对文学的冷淡。当代中国文学的复兴呼唤着人文精神的回归。

  • 标签: 文学 人文精神 失落
  • 简介:杭州互联网法院的设立,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开辟了司法改革的新领域,是司法机关适应信息化时代变革、积极承接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和网络强国战略司法责任的结果,同时也是司法积极对接信息时代挑战的结果,适应了网络时代的诉讼特点,进一步推动了司法效率与公平。但是,当前理论界和实务界在杭州互联网法院的定位上普遍存在着智慧法院、远程审判等误读,并过分渲染杭州互联网法院的司法效率优势。此种误读和模糊性认识不但矮化了杭州互联网法院真正的时代价值,也遮蔽了杭州互联网法院应有的重大制度性创新和方向性突破。矗立于司法改革潮头的杭州互联网法院,肩负着探索网络法治的中国样本的重任,应当逐步扩展案件管辖类型,从跨地域的约定管辖和跨国境的约定管辖两个维度入手,探索和确立网络管辖权的中国模式和中国规则,惟其如此,杭州互联网法院才能真正确立自己的时代坐标和历史定位。

  • 标签: 杭州互联网法院 法治网络 制度创新 管辖权 网络治理
  • 简介: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年轻的传播媒介--网络异军突起,如日中天,一跃成为传媒中的“龙头老大”,于是有人惊呼:出版界的小弟弟--期刊经不起市场竞争的冲击,即将消灭,笔者认为,不论是现在,还是将来,期刊面临的竞争压力会越来越大,但期刊决不会消亡,而是与网络,电视,报纸图书等其他传媒共生共存,交发展,基于此点认识,探讨知识经济时代期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及早研究对策,以期引起期刊界同仁们对此问题的关注与重视。

  • 标签: 特色 机遇 挑战 发展 期刊
  • 简介:随着后危机时代的来临,我国的海外并购遇到了重重阻碍。为此,需要对全球投资保护主义现象引起足够重视并进行新的阐释。同时,分析我国海外并购立法的缺失,积极倡导并践行投资自由化,积极参加和利用现存的多边条约,继续强化双边谈判,不断扩大双边投资协定覆盖的范围,并构建一个符合海外并购要求的并购法律体系。

  • 标签: 投资保护主义 海外并购 法律规制
  • 简介:风险社会中,风险规制成为政府的重要任务之一,行政裁量权由此进一步扩张。对美国货运协会案的思考可揭示,美国公法上通过司法审查规范行政裁量权的两种传统进路,即“审查授权的可理解性”与“审查裁量的合理性”,在功能上可以相互替代,同时也并未排除他种可能;而这些可替代方案的有效性,从根本上取决于对复杂的当代风险规制活动是否具有符合实际的理解。

  • 标签: 美国货运协会案 风险规制 司法审查 行政裁量
  • 简介:本文通过对中西亲属拒证权的历史考察和分析,从自然法则和中人标准两个角度探究了法的伦理品格,并基于此,提出了人伦精神应该自始至终地融汇于法律之中、成为其道德支撑力的命题。

  • 标签: 安提戈涅之怨 亲属拒证权 自然法则 中人标准 人伦精神
  • 简介:转型时期中国社会呈现高风险状态。在民众中确立新的共同价值观和实现社会治理模式的规则之治是风险控制与秩序重建的两个基点。能动司法的出现回应了转型时期风险控制、秩序重建的需要,因而获得高度的政治合法性。"能动"应有之意包括:通过裁判确立风险社会的法治信念,重建社会共享价值体系;通过始终如一的适用法律,实现社会治理模式向规则之治转型;完善民众参与司法机制,让司法成为第一块"公共领域"。能动司法应当建立在对司法的本质属性与时代使命的准确把握基础上,在政治功能与审判职能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和平衡。

  • 标签: 转型时期 社会风险 社会秩序 法治信念 能动司法
  • 简介:《京都议定书》提供了三种灵活机制(排放贸易、联合履约和清洁发展机制)以帮助缔约方完成他们的义务和更符合成本效益的减排承诺。清洁发展机制是《京都议定书》所建立的三种机制之一,其目标是可持续发展与环境完整性。本文是对后哥本哈根时代的一个反应,文章评估了国际层面清洁发展机制实施的有效性,分析了后2012时代清洁发展机制可能的转变,特别是对清洁发展机制改善的建议。

  • 标签: 《京都议定书》 清洁发展机制 有效性 转型
  • 简介: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为2020年基本建成法治政府确定了明确的路线图和施工图。法治政府建设属全党全社会重任、需坚持开放式结构、具有可测评性是其重要的思想根基,为基本建成法治政府提供了观念保障;行政疆域的廓清、合法最佳的统合、内外结合的监控是其重要的制度根基,为基本建成法治政府提供了结构保障;党政主要负责人同责、年度报告发布、示范创建活动是其重要的组织根基,为基本建成法治政府提供了行动保障。只有凝聚社会共识、形成社会合力,法治政府梦才能得以实现。

  • 标签: 法治政府 思想根基 制度根基 组织根基
  • 简介:我国行政处罚法颁布一年多了。事实说明,行政处罚法的颁行的确是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一件大事,是在行政执法活动中进一步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步骤。把民主精神贯穿于行政立法的始终,特别是把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作为行政立法的重大原则和立法宗旨,并作为行政法规的突出内容加以规定,这是我国行政立法上的重大突破,开创了行政立法的先例。行政处罚法从制定到实施,从立法宗旨、立法原则到具体条文无不体现着民主精神,处处闪耀着社会主义民主的光辉。通过行政处罚法的制定和颁行实施,进一步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特别是把保护人民的民主权利和合法权益作为其重要任务,从而使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制度在行政处罚活动中得到更好的落实,

  • 标签: 行政处罚法 行政立法 当事人 行政执法 行政处罚决定 民主权利
  • 简介:<正>原广东省政法干部学校党委书记、校长,我院前顾问、离休干部于一山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不幸于1989年8月9日在广州逝世,终年69岁。8月19日下午,我院教职工、省市县政法机关干警和其他单位的代表七百余人,在广州殡仪馆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深切悼念这位久经锻炼和考验的好领导、好同志!于一山同志是河北省定州市人。1938年9月参加革命,1939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期从事公安政法工作。历任晋察冀边区公安总局科员,河北省宣化市公安局科长,定兴县委社会部长兼县公安局长,大同市公安局秘书主任,广东省公安厅治安处副处长,

  • 标签: 离休干部 广东省 河北省 干部学校 晋察冀边区 教职工
  • 简介:1804年的《法国民法典》不仅仅是法国大革命直接催生的产物,更是经深思熟虑、长期历史发展的成果。该法典不仅仅是法国私法的核心,而且也是整个大陆法系诸私法法典编纂的伟大范例;既强烈反映了自由与平等的革命需求,又十分关注社会现实与以社会形态为基础的法律的重合。在纪念《法国民法典》颁布200周年的今天,学习与研究《法国民法典》,进一步挖掘其制度文明的生成规律,深刻领会其基本精神与思想史上的价值.对于推进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民法典的制定具有重要的启迪与借鉴意义。

  • 标签: 法国民法典 基本精神 制典运动 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