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3 个结果
  • 简介:20世纪历史剧变,对中国史学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之表现出明显的特点:中国史学的发展是和中国社会的发展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史学理论研究是中国历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中国史学的主要成就,首先是理论上的成就.这些特点也是中国史学的优点,规定了新世纪中国史学的发展趋势.今日的中国正处在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之中,历史研究不仅面临着尖锐的挑战,而且也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

  • 标签: 社会发展 史学发展 挑战 机遇
  • 简介:"本体论"(ontology)的说法为中国传统文化所无,"本体"却是中国固有之词,"本体论"一词从其面世之日起就具有了中西文化对话与交流的性质.如今我们要重新检视"本体论"的用法,首先要讨论的就是这种文化层面的格义与会通之前提是否成立.本文为此对中国古代哲学中的"本体"用法做了考辨.

  • 标签: 中国古代哲学 “本体” 考辨 “本体论” 概念 中国传统文化
  • 简介:中国的清明节和墨西哥亡灵节虽节日时间不同、地域有别,但两国的节日文化既有不同点也有相似之处:中国的清明节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追思先人,感恩怀远;勿忘生者,幸福明天是其节日文化寓意之所在;而墨西哥亡灵节历史演变复杂,虽经改良,但仍带有浓厚的墨西哥土著居民阿兹特克人祭奠亡灵、感恩亡灵、崇拜亡灵的节日狂欢文化,“逝者在棺,生者狂欢”是其节日文化的形象描述.本文从两国节日之历史沿革、节日外延、节日意义及节日内涵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层异同分析.

  • 标签: 中国清明节 墨西哥亡灵节 中国传统文化 阿兹特克土著文化 祭奠 文化传承
  • 简介:10月初刚从美国回来,第一个重要的学术信息是,受到了批评,同事和学生们互相传递着消息,但大家都未看到原文.我一方面口头说学术批评是正常现象,另方面内心里也不安.好在①学术顾问章开沅先生已先得到了这一期新刊,打破午睡的习惯,仔细读了两三遍,觉得应该有所回应.

  • 标签: 学术信息 消息 内心 学生 先生 学术批评
  • 简介:我国的环境危机正进一步加剧,资源严重短缺,因此,必须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道路.本文分析了我国当前面临的主要环境和资源问题,以及造成我国环境和资源恶化的原因,提出了促进经济与环境、资源协调发展的途径.

  • 标签: 环境 资源 可持续发展 途径
  • 简介:在20世纪,儒学遭遇到空前的危机与严峻的挑战,也面临着重建与复兴的历史机遇,百年儒学演进及儒学研究的历史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在“古今中西之争”及中国文化现代化的思潮中,儒学并没有“博物馆化”,儒学的命运大致经历了受到怀疑,批判,解构,重新诠释后成为现代思想学术形态,或获得创造性转换,以至汇入多元的世界文化大流之中的历程,20世纪与21世纪之交,儒学不仅是“文化中国”,“全球伦理”建设的重要精神资源,也是“文明对话”的重要角色,对20世纪儒学研究的回顾与反思,既是历史性的课题,也是一项具有现实性,前瞻性的课题。

  • 标签: 思想文化史 文化转型 发展历史 西学 新学 现代化
  • 简介:中国传统哲学价值观的本质特征尚水利中国传统哲学.指先秦至19世纪中期1840年以前的哲学。如果说.在中国哲学发展过程中.儒家思想长期居于主导地位。且儒家思想决定儒家价值观的话,那么,我认为,中国传统哲学价值观的本质特征是"道德价值中心论"或"道德中心...

  • 标签: 道德价值 哲学价值观 中国传统哲学 《礼记·乐记》 物质价值 中国哲学史
  • 简介:3月8-17日,纽约市立大学哲学和古典学教授彼得·辛普森(PeterSimpson),就亚里士多德的四部伦理著作作了四次讲座。在讲座中,辛普森教授系统回顾了有关亚里士多德四部伦理学著作真伪的学界争论,用充分的内部和外部证据阐明这些著作是亚里士多德为不同听众撰写的,因有着不同的目的,从而导致了这些著作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差别。辛普森教授还用丰富的材料讨论了当前学界争论的热点问题——《欧德谟伦理学》和《尼各马可伦理学》在内容上的细微差别。

  • 标签: 《尼各马可伦理学》 中国人民大学 亚里士多德 论坛 辛普森 大学哲学
  • 简介:19世纪以来的中国逻辑史研究,比照西方逻辑,仅仅将先秦的名辩学看成是中国逻辑史的主要部分。其间虽有对《周易》的涉及,但也是浅尝辄止。本文从《周易》经、传产生的年代,特别是《周易》经、传所蕴涵的逻辑内容与先秦名辩逻辑的代表人物孔子、惠施、邓析等人的思想对比,说明先秦易学逻辑对名辩逻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得出《周易》的经、传发轫了中国古代逻辑中的推类理论,而名辩学尤其是墨家辩学的推类理论则是对自《周易》以来的推类逻辑传统的总结和提高的结论。

  • 标签: 易学逻辑 名辩逻辑 推类
  • 简介:2014年11月15日至17日,“视域与方法:易学与中国哲学前沿论坛”在山东大学成功召开,本次会议由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周易研究》编辑部和中国周易学会主办。

  • 标签: 中国哲学 易学 论坛 视域 综述 山东大学
  • 简介:作为当下最重要的国家话语,“中国梦”是我国国家形象的价值核心,规制着国家形象对外传播的内涵、路径与目标,而国家形象的有效传播又直接影响着“中国梦”在世界诸民族之梦中的全球地位与可能性空间。因此,需认清现实起点,厘清国际传播的话语环境与主流学术话语资源,在对策与行动上注意强化其话语核心的内在建构、外在形式的有效表达以及新媒体语境中国家形象的攻防战。

  • 标签: 中国梦 国家形象 对外传播
  • 简介:一个时期以来,习总书记就中华文化的价值和意义作了多次重要讲话,意义重大。习总书记的讲话受到广大群众和知识分子的衷心欢迎。但也应该看到,由于改革开放以前几十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面批判、彻底决裂,影响了几代人的文化观念。特别是文革和批林批孔运动中流行的错误观念,至今仍影响着许多人,包括一部分高级干部和知识分子。

  • 标签: 中国传统文化 儒家文化 知识分子 中华文化 改革开放 文化观念
  • 简介:通过对靴子变迁的描述。分析靴子的变迁和发展与政治经济的联系.以及与审美性和实用性的关系,突出了靴子在中国鞋饰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

  • 标签: 鞋饰文化 靴子 实用性 审美性
  • 简介:6月28—30日在辽宁大连召开,由香港浸会大学应用伦理学研究中心和《医学与哲学》杂志社联合主办。香港城市大学范瑞平教授,香港浸会大学应用伦理学研究中心主任罗秉祥、副主任陈强立、张颖诸教授,大连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周万春、副书记宫福清、党委常委佟春光教授,《医学与哲学》杂志主编杜治政、常务副主编赵明杰教授和海内外近百位专家学者参会。会议集中探讨了家庭在当代中国生命伦理实践和医疗保健中的作用,并分别从家庭伦理、医疗保健制度改革和传统伦理三个专题就医疗决策中的家庭主义与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医疗保健制度改革中的儒家正义观与公正等问题展开了研讨。

  • 标签: 生命伦理学 当代中国 《医学与哲学》 香港浸会大学 大连医科大学 医疗保健
  • 简介:在全球化和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中国农民工在户籍关系、劳资关系和土地关系中处于绝对劣势地位。制度歧视和权利不足,导致其弱势地位具有持久性和遗传性,甚至其本身的劳动力再生产都得不到保障。本文采用CGSS2006数据,将农民工按职业分层,然后从对政府的信任感、社会冲突感和阶级行动意识三个角度探讨不同阶层农民工的社会态度。结果表明,总体上农民工的社会态度是偏乐观的。但客观上处于底层的部分农民工在对政府的信任方面表现出明显的怀疑态度和社会批判意识;而当涉及冲突和抗争时,他们又表现出保守的一面。

  • 标签: 经济转型 职业分层 农民工 社会态度
  • 简介:<正>1991年7月22日至26日第七届国际中国哲学学会年会在德国慕尼黑大学召开。开幕式上,成中英教授作了“《周易》作为方法论之种种哲学意义”的报告。会议非常重视《周易》哲学的讨论,专门设“《易经》思想讨论组”,集中了中外学者近五十人,就

  • 标签: 中国哲学 方法论 周易 思想讨论 中外学者 德国
  • 简介:中国古代美学属于古典主义美学,在美的形态上主张和谐美.这同儒道两家的哲学思想、伦理思想和美学思想的互相离异和互相吸收密切相关.从儒家早期的经典文本和先秦儒家各大流派的相关论述中可以看到,儒家偏重人的哲学,突出人的主动性,着眼于人对社会的认识,强调善与美的统一.而从老子到庄子的道家学派代表人物的相关言论中则可以看出,道家则偏重于自然哲学,突出自然的合规律性,着眼于人对自然的认识,强调真与美的统一.儒道两家各有偏重又相互补充,相反相成地融合为共同的和谐美的思想.

  • 标签: 周易 儒家 道家 和谐 古典主义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