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8 个结果
  • 简介:第一次间隔年高煜芳说,最初选择进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原因很简单,和很多北大的同学一样,高中的时候成绩比较好,又参加过很多学科竞赛,高考结束后在北大和清华之间进行选择。因为当时听闻生命科学是21世纪的前沿学科,便选择了进入北大的生命科学学院读本科。

  • 标签: 生命科学 与时间赛跑 学科竞赛 野生动物保护 吕植 生物保护
  • 简介:本刊讯(记者连小楠)12月16日晚,在昆明塞林格咖啡,参与《人与自然》杂志2014年第12期"红嘴鸥进城记"供稿的摄影作者、杂志全体编辑成员与热心读者一起,进行了一场愉快、热烈的现场交流。执行主编杨青向大家介绍了《人与自然》最近的情况,讲述了办刊的想法。然后,随着投影展示一张张红嘴鸥进昆明城29年来的经典老照片,照片的作者——跟踪拍摄了红嘴鸥多年的老摄影家们,一一将图片背后人与鸟的故事与在场的读者、编辑细细分享。红嘴鸥,这个昆明的老朋友,已经从一群候鸟,变成昆明的城市精

  • 标签: 人与自然 塞林格 跟踪拍摄 昆明城 杨青 日常语言
  • 简介: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对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植被自然恢复过程中植被与土壤特性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植被恢复的进行,土壤种子库密度显著增加(P〈0.05),土壤种子库的Patrick丰富度指数(R)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显著提高(P〈0.05),土壤种子库的Simpson多样性指数(D)和Pielou均匀度指数(E)显著降低(P〈0.05);(2)随着植被恢复的进行,植物的群落结构发生明显的改变,植被密度显著增加(P〈0.05),植物的Patrick丰富度指数(R)、Simpson多样性指数(D)、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E)的大小顺序均为:恢复阶段(Ⅲ)〉恢复阶段(Ⅳ)〉恢复阶段(Ⅱ)〉恢复阶段(Ⅰ)(P〈0.05);(3)随着植被恢复的进行,0~10cm、10~20cm和20~30cm各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和速效磷发生明显的变化(P〈0.05),速效钾含量的变化不明显(P〉0.05),其变化范围为259.55~368.32mg·kg-1.研究表明: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植被自然恢复有利于改善植被与土壤特性.表4,参21.

  • 标签: 自然恢复 土壤种子库 群落结构 土壤性质 衡阳
  • 简介:高黎贡山,过去在我的认知里面,只是一个遥远且带有神性的概念,仿佛是个男性山神的名字(据说高黎是景颇族一个家族的名字,贡是景颇语的"山"。高黎贡山因此得名)。其原因大概是"高黎贡"这个名讳不在我们常规使用之列,天然带有某种神秘。其后作为知识性补充,才知这座巍峨于滇缅边境的高山非但满腹宝藏,更令古今中外名人载于典籍,由于二战时作为滇缅战场盟军反攻之地,更在相当长时间里激发了后世子孙一探究竟,缅怀先辈之心。今天,友人相邀前往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主要构成——百花岭,我终于得以把自己渺小的存在和它联系在了一起,亲眼领略它的雄姿。

  • 标签: 百花岭 露天电影 电影放映设备 就这样 最终目的地 在路上
  • 简介:通过对湖南省绥宁县黄桑自然保护区的植物群落特征及物种多样性的分析,结果表明:1)可将黄桑自然保护区的滩地、撂荒地和山坡地划分为3种群落类型:鱼腥草-蕨群丛、早熟禾-井栏边草群丛和杉木+马尾松-三尖杉+水苏-莎草+地稔群丛;2)植物多样性指数的大小顺序为:Patrick丰富度指数(R)、Simpson指数(D)和ShannonWiener指数(H)的大小顺序为:山坡地(S,D,H)〉撂荒地(S,D,H)〉滩地(S,D,H),Pielou均匀度指数(E)的大小顺序为:潍地(E)〉撂荒地(E)〉山坡地(E);3)3种样地之间的物种Czekanowski相似性系数(CC)较低,在0.0001~0.3568之间,样地内的物种相似性指数(CC)沿滩地→撂荒地→山坡地的顺序递减;(4)相关分析表明:S、D、H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E与S、D、H呈显著负相关(P〈0.05).生境条件差异是物种多样性差异形成的直接原因.表3,参16.

  • 标签: 物种多样性 植被特征 生境条件 黄桑自然保护区
  • 简介:由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办的《生态毒理学报》(AsianJournalofEcotoxicology)伴随着2006年春天的脚步终于与广大读者见面了!目前,有关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及其理论基础的研究已成为国际上环境科学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生态毒理学是环境风险研究的基础学科,也是一门由多学科相互交叉而产生的新兴学科。该学科的发展水平直接制约着环境风险评价结果的可信度及其在环境管理决策制定过程中的科学性。

  • 标签: 人与自然和谐 促进人与自然 写生态
  • 简介:鲁西北地区是我国重大旱灾的频发区,该地区的旱灾具有发生频率高、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的特点,严重影响了当地农业的生产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尤其是2009年春,该地又发生了50年一遇的特大旱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50多亿元,在此情况下,加强对农业重大旱灾的灾前预防和加快灾后恢复对于降低灾害损失意义重大.从阐述鲁西北地区发生重大旱灾后农业系统及农村社会秩序的恢复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出发,认为高效的旱灾灾后援助机制应该是政府援助、社会援助和农业保险的有效结合,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新型旱灾灾后恢复多元化援助机制的新思路.图1,参16.

  • 标签: 鲁西北地区 重大旱灾 灾害恢复 多元化援助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