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对老年重症心力衰竭在内科的治疗以及临床预后进行分析,并研究该种治疗方式对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价值及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文章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7月该时间段本院接收的老年重症心力衰竭的患者200例,为观察在内科的治疗效果,将选取的所有患者分为甲乙两组,分别采用常规治疗及内科治疗两种方式展开,观察不同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及临床预后的分析。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对该类患者采用内科治疗的方式可以使不良事件的发生明显减少,提升患者满意度。与常规治疗的一组患者相比具有显著的优势。结论:老年重症心力衰竭的患者更适合采用内科治疗的方式,患者治疗时间减少,安全性提高,治疗效率也不断上升。因此,在对该类患者治疗的过程中,应积极推荐并使用内科治疗的方式。

  • 标签: 老年重症 心力衰竭 内科治疗和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对新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 随机挑选我院2022年3月-2023年4月收治的40例妊娠期高血压分娩新生儿作为观察组,且在同期挑选我院收治的40例健康产妇分娩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新生儿早产率、体质量、颅脑超声异常率进行观察。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早产率为25.00%、体质量为(2.40±3.94)kg,对照组新生儿早产率为5.00%、体质量为(3.29±2.58)kg,对照组新生儿早产率、体质量均要好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颅脑超声异常率为20.00%,对照组新生儿颅脑超声异常率为2.50%,观察组新生儿颅脑超声异常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会对新生儿早产率、体质量、大脑发育等方面造成影响,临床中需要加强孕期保健,注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防控,改善预后

  • 标签: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新生儿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老年脑梗塞患者认知及预后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01-2022.12区间本院收治60例老年脑梗塞患者作为主体展开对照分析,依据护理方式差异性展开规范分组,记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的30例患者)、观察组(实施康复护理的30例患者),以认知功能、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作为本次研究观察指标,详细记录并开展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认知功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护理因其优势明显在临床中广泛使用,通过科学合理实施后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且日常生活能力显著提升,值得借鉴。

  • 标签: 脑梗塞 老年人 康复护理 神经功能 认知功能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急性胰腺炎患者应用综合护理结合健康教育,能否取得较好效果。方法  从2022年1月-2022年12月时间段内选取10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均分入实验对照组。对照组:综合护理,实验组:综合护理结合健康教育,比较两种护理模式对患者的影响。结果 综合护理结合健康教育对患者的预后效果较好(P<0.05)。结论:在急性胰腺炎患者治疗过程中中,应用综合护理结合健康教育护理更能够满足患者的需求,提高护理的质量。

  • 标签: 综合护理 健康教育 急性胰腺炎 预后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早期乳腺癌化疗引起的肝脏损伤与其预后的关系。方法从2021年2月到2022年2月,辽宁省肿瘤医院对320名乳腺癌进行了根治性手术,根据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病人分成两组,每组160人,早期组术后首先进行三周的治疗,然后再开展化疗工作,常规组患者,术后6周的时间进行化疗治疗,并对两组的不良反应、2年复发及2年生存情况进行了比较,采用单一因子和多因子 Cox方法,对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 早期组患者的复发率与常规组患者复发率相比较低了9%左右,生存率也高于另外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血液、消化系统和肝、肾等方面,两组间的 ADR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乳腺癌根治性手术后,及早进行化学治疗,能有效地延长病人的生存时间,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早期化疗 乳腺癌根治术 临床预后
  • 简介:摘要:胎儿先天性心脏病是一种严重的先天性疾病,若能够早期诊断出来,确诊疾病,可以制定适合的治疗方法,进而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在产前诊断胎儿的先天性心脏病,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妇产科临床上逐渐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主要讲解胎儿先天性心脏病产前超声诊断及预后评估的情况。

  • 标签: 胎儿先天性心脏病 产前超声 预后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早期护理干预对早产儿脑损伤预后的影响。方法:研究时间2022年6月至2023年5月,选择我院收治的7例脑损伤早产儿,均行超早期护理干预,观察预后质量。结果:7例患儿有效率达到100%(7/7),头颅超声指标显著改善,无1例出现后遗症。结论:超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早产儿脑损伤预后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超早期护理干预 早产儿 脑损伤 预后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优质护理与疼痛护理对脊柱外科患者预后恢复的影响。方法:研究时间:2021年1月-2023年2月,受试对象共240人,随机分组,每组120,对照组常规脊柱外科护理,研究组疼痛+优质护理,比对不同护理手段对脊柱外伤术后康复的影响。结果:研究组各项量表评分优于对照组,满意评分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联合疼痛护理可加速脊柱外科患者康复速度,减轻术后疼痛指数和功能障碍指数,改善不良情绪,缩短住院时间。

  • 标签: 优质护理 疼痛护理 脊柱外科 预后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将优质护理理念应用于其中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将2022年6月至2023年5月作为研究时间段,选择在此期间本院接治的60例集中入院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n=30)与实验组(n=30),确保实验数据的可参考性和可对比性。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同时给予优质护理,分析护理质量。结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预后恢复指标相较于对照组明显更优,差异显著存在(P<0.05)。结论: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应用优质护理干预对预后结果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与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在接受优质护理的同时表现出更好的预后恢复指标。这表明优质护理的实施可以提高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康复水平和生活质量。

  • 标签: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 治疗效果 优质护理 护理方案
  • 简介:摘要:颅脑损伤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对患者的生活和健康造成巨大影响。神经心理评估作为一种客观全面的评估工具,在颅脑损伤预后评价中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通过介绍神经心理评估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探讨其在早期损伤评估、预测预后和治疗效果评估方面的应用。文章还指出了神经心理评估的局限性,并提出未来的发展趋势。

  • 标签: 神经心理评估 颅脑损伤 预后评价 认知功能 行为问题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高压氧治疗对颅脑外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研究选择2020年2月-2023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70例颅脑外伤患者。根据接受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增加高压氧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的ADL、GCS评分和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相比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ADL和GCS评分均更高,数据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相比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获得了更高的临床总有效率,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颅脑外伤可提高临床效果,促进患者病情显著改善,同时能够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对患者预后更加有利。

  • 标签: 颅脑外伤 高压氧治疗 预后效果 ADL GCS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新发房颤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第一医院180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围手术期新发房颤47例,无围手术期新发房颤133例。结果围手术期新发房颤组中年龄、术后平均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80,P=0.002;t=-2.184,P=0.030)。与对照组相比,围手术期新发房颤组住院时间长、进食时间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072,P=0.001;t=-2.577,P=0.01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围手术期新发房颤、较高的术后平均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肿瘤低分化、肿瘤分期晚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1.835,P=0.018;HR=1.008,P=0.017;HR=1.950,P=0.046;HR=1.300,P=0.047)。围手术期新发房颤组与对照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59.05个月和63.2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在接受结直肠癌手术的患者中,围手术期新发房颤的发生与高龄和较高的术后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有关;围手术期新发房颤患者住院时间长,全因死亡率高。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心房颤动 C反应蛋白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肠息肉采用肠镜治疗的方法与预后情况评价。方法:随机选择2021年4月-2023年6月于我院消化外科收治的72例大肠息肉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对象,按照双盲法机制分组,分为探讨组与惯例组,各36例。探讨组实施无痛肠镜治疗,惯例组实施常规肠镜治疗。比较组间疼痛评分、治疗时间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术后即刻,组间疼痛评分经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5min、30min,探讨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惯例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探讨组治疗时间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惯例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肠镜是治疗大肠息肉的首选方式,无痛肠镜的治疗效果更加理想。

  • 标签: 大肠息肉 肠镜 治疗 预后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迟发性运动障碍预后的相关因素,旨在发现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113例迟发性运动障碍患者进行电话随访以收集资料,主要研究因素包括性别、年龄、文化水平、居住环境、工作性质、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引起运动障碍的药物、服药至发生运动障碍的时间、运动障碍部位、运动障碍病程和干预措施。将数据录入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定量资料进行正态性检验和描述性分析,对定性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组间比较。将单因素分析中P≤0.01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13例迟发性运动障碍患者中,16例(14.16%)痊愈,27例(23.89%)症状明显好转,25例(22.12%)症状轻度好转,26例(23.01%)症状无明显变化,15例(13.27%)症状轻度恶化,4例(3.54%)症状明显恶化。预后良好率为60.18%,预后不良率为39.82%。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年龄>52岁(χ2=15.07,P<0.001)、文化水平在中学及以下(χ2= 8.58,P=0.003)、工作以体力劳动为主(χ2=4.66,P=0.031)、合并高血压(χ2= 16.38,P<0.001)、合并糖尿病(χ2 =6.06,P=0.011)、第一代抗精神病药和钙离子拮抗剂或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引起的运动障碍(P<0.001)、运动障碍病程>2年(χ2=7.05,P=0.008)和不良预后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迟发性运动障碍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合并高血压(OR=3.60,95%CI 1.17~11.05,P=0.025)和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钙离子拮抗剂或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引起的运动障碍(OR=3.14,95%CI 1.21~8.16,P=0.019)。结论大部分迟发性运动障碍患者预后良好,合并高血压和第一代抗精神病药、钙离子拮抗剂或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引起的运动障碍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运动障碍 抗精神病药 预后 危险因素 队列研究
  • 作者: 颜怡君 郑彬  陶清元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02-06
  • 出处:《健康世界》2023年1期
  • 机构:云南大学附属医院 云南 昆明 650000
  • 简介:摘要:宫颈癌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女性肿瘤,miRNA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目前已发现多种miRNAs的异常表达与宫颈癌的增殖、迁移、侵袭等相关,并有潜力成为新的肿瘤标记物用于宫颈癌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本文对上述研究的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宫颈癌 miRNA 早期诊断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实施社区综合护理干预后的效果,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水平、住院天数及护理依从性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2年8月期间医我院收治的84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数字随机法将入选患者分成参照组(常规护理,n=42例)和研究组(社区综合护理干预,n=42例),记录及评价两组患者间的生活质量水平、住院时长及治疗依从性。结果:两组患者经过20天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数据均明显较高于参照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住院天数对比,研究组生活质量水平(93.26±3.67)、住院时长(15.45±2.62)d与参照组取得的结果对比形成明显差异(t=5.546,p<0.05);患者治疗依从性对比,患者治疗依从性对比,参照组为78.57%,研究组为92.86%,对比差异明显(p<0.05)。讨论:糖尿病患者实施社区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水平,有效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同时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糖尿病 社区综合护理 依从性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急性胰腺炎患者应用综合护理结合健康教育,能否取得较好效果。方法  从2022年1月-2022年12月时间段内选取10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均分入实验对照组。对照组:综合护理,实验组:综合护理结合健康教育,比较两种护理模式对患者的影响。结果 综合护理结合健康教育对患者的预后效果较好(P<0.05)。结论:在急性胰腺炎患者治疗过程中中,应用综合护理结合健康教育护理更能够满足患者的需求,提高护理的质量。

  • 标签: 综合护理 健康教育 急性胰腺炎 预后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重度脑挫伤病人临床护理干预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在2021年8月~2022年8月期间选取86例重度脑挫伤病人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对照组)和临床护理干预(研究组),对比患者临床数据。结果:研究组经护理后的NIHSS评分更低,生活质量评分更高,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在重度脑挫伤病人护理期间,临床护理干预可以帮助患者实现对于病情的控制,其有利于促进患者健康的改善。

  • 标签: 重度脑挫伤 临床护理干预 神经功能 生活质量 护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