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小婴儿发型与晚发型B族链球菌(GBS)败血症的临床特征及炎性指标,为临床早期诊疗提供相关依据。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威海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儿科收治的被确诊为GBS败血症小婴儿为对象展开回顾分析研究,依据发病日龄分组,日龄≤3 d为发型组(发型GBS败血症),日龄>3 d为晚发型组(晚发型GBS败血症),收集两组母婴一般资料、临床表现与其炎性指标等进行比较。结果共纳入70例GBS败血症小婴儿,发型组和晚发型组分别有44例、26例。晚发型组早产、胎膜破和胎膜破≥18 h以及婴儿气促/呻吟、肺炎发生率分别为7.69%(2/26)、23.08%(6/26)、3.85%(1/26)、7.69%(2/26)、23.08%(6/26),均低于发型组27.27%(12/44)、47.73%(21/44)、27.27%(12/44)、70.45%(31/44)、68.18%(30/44),而发热发生率为88.46%(23/26),明显高于发型组13.64%(6/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较于晚发型组,发型组血小板计数减少率更高,血小板计数最低值更低,达全血细胞计数最低值时长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小婴儿对美罗培南、万古霉素、头孢菌素、青霉素敏感,且敏感率100.00%。发型组治愈、好转及死亡病例数分别为35例、4例及5例(皆为早产且超低出生体质量儿),晚发型组分别为24例、2例及0例。结论小婴儿发型GBS败血症的气促、呻吟等呼吸道症状比晚发型更多见,且常见血小板减少及合并肺炎;发热是晚发型GBS败血症的首要症状表现;血及脑脊液培养药敏试验对美罗培南、万古霉素、头孢菌素、青霉素高度敏感。

  • 标签: B族链球菌 败血症 小婴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发型B族链球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方法。方法收集新生儿发型GBS感染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发型GBS感染患儿的高危围生因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与转归。结果GBS临床上使用青霉素、哌拉西林舒巴坦、万古霉素单独或联合联合美罗培南治疗效果好。结论新生儿发型GBS感染起病,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高。加强孕中晚期GBS的筛查防治及GBS感染高危新生儿生后早期的管理,防治多器官功能衰竭是降低新生儿发型GBS感染病死率的关键。

  • 标签: 早发型 B族链球菌 感染 新生儿
  • 简介:目的:分析发型和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临床特点及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某医院近两年产科分娩的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妊娠32周为界,将其分为发型和晚发型重度子痫,比较两组间期待治疗孕产妇及围产儿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晚发型组相比,发型组孕妇并发症、异常围生儿、病死率等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病情重,积极预防、早期诊治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对改善母婴预后意义重大。

  • 标签: 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 并发症 围生儿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发病孕周对母婴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00年1月至2011年12月住院分娩的所有确诊为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239例病例,根据孕周分为3组Ⅰ组87例,发病孕周<30周;Ⅱ组84例,30周≤发病孕周<32周;Ⅲ组68例,32周≤发病孕周<34周。对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严重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围产儿结局进行分析比较。结果Ⅰ、Ⅱ组的期待疗法时间明显长于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妇并发症包括心功能不全、子痫、胎盘剥、肾功能不全、HELLP综合征;3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均未发生孕产妇死亡。3组间发生胎儿宫内窘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Ⅲ组发生率明显低于Ⅰ、Ⅱ组(P<0.05),但Ⅰ、Ⅱ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胎及新生儿死亡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Ⅲ组发生率明显低于Ⅰ、Ⅱ组(P<0.05)。结论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发病孕周对孕产妇严重并发症的影响不显著,发病孕周越早,其围产儿死亡率越高。

  • 标签: 发病孕周 早发型子痫前期 围产结局
  • 简介:摘要发型帕金森病目前已经鉴定出多种致病基因,但22q11.2缺失相关的发型帕金森病国内尚未报道。我院收治1例发型帕金森病患者,通过基于全外显子测序的拷贝数变异检测确诊为22q11.2缺失相关的发型帕金森病。文中就其临床特征进行报道,并从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管理方面进行讨论。

  • 标签: 帕金森病 染色体22q11.2缺失综合征 全外显子测序,基因拷贝数变异
  • 简介:摘要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52例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合并胎儿生长受限(FGR)孕妇(观察组)及56例正常晚期妊娠妇女(对照组)的血清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水平,发现观察组IGF-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IGF-1可能是发型重度子痫前期FGR的原因之一。

  • 标签: 胰岛素生长因子-1 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 胎儿生长受限
  • 简介:摘要2例FGF12基因变异所致发型婴儿癫痫性脑病患儿就诊年龄分别为4月龄(男)和2月龄(女),分别于2018年9月和2019年4月收入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均为新生儿期出现反复抽搐,主要表现为癫痫发作形式多样,恶化期为痉挛后强直,伴或不伴痉挛发作,另伴有喂养困难和运动发育迟缓以及难治性肺炎。2例患儿均有FGF12基因杂合变异,变异位点分别为p.R52H和p.R114H。1例患儿因重症肺炎死亡,1例患儿加用钠离子通道阻滞剂后癫痫控制,运动发育进步,脑电图好转。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预见性护理对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76例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8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1)观察组母婴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可有效改善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中的妊娠结局,有力保障了母婴的生命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早发型重度子痫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发型阿尔茨海默病(EOAD)患者发病的可调控危险因素,为EOAD的一级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选择福建省立医院神经内科自2015年1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40例EOAD患者作为EOAD组,选择门诊同期体检、年龄、性别和受教育程度与EOAD组患者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120例作为对照组。回顾性比较EOAD组与对照组人口学特征和临床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EOA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EOAD组患者伴有高血压、非外伤性牙齿松动和(或)脱落、颅脑外伤史、听力障碍、慢性应激和(或)焦虑及睡眠障碍者所占比例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OR=4.559,95%CI:1.523~13.643,P=0.007)、非外伤性牙齿松动和(或)脱落(OR=5.345,95%CI:1.989~14.346,P=0.001)、听力障碍(OR=9.336,95%CI:2.033~27.850,P=0.000)、慢性应激和(或)焦虑(OR=7.375,95%CI:2.612~20.822,P=0.000)以及睡眠障碍(OR=4.875,95%CI:1.520~15.625,P=0.002)是EOA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有高血压、非外伤性牙齿松动和(或)脱落、听力障碍、慢性应激和(或)焦虑及睡眠障碍者易发生EOAD,重视上述危险因素的筛查和干预可作为EOAD的一级预防策略。

  • 标签: 早发型阿尔茨海默病 可调控危险因素 病例对照研究 一级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施予低分子肝素联合硫酸镁的价值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3月-2018年8月收治的88例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资料,将其中接受硫酸镁的44例作为A组,另外接受低分子肝素联合硫酸镁的44例作为B组,观察比较其结果。结果B组患者的24h尿蛋白、并发症的发生率、血压、治疗疗效好于A组患者,P<0.05。结论硫酸镁联合低分子肝素在运用到对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施予治疗后,其治疗的成效十分优良,同时,还可以减少患者自身的尿蛋白与血压,值得全方位推行与运用。

  • 标签: 硫酸镁 治疗 低分子肝素 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低分子肝素联合硫酸镁治疗发型子痫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46例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23例和对照组23例,研究组采用低分子肝素联合硫酸镁治疗,对照组单独采用硫酸镁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妊娠结局。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明显下降,但下降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凝血功能检查研究组凝血酶原时间(PT)明显延长、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明显增大、凝血酶时间(TT)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新生儿重度窒息率明显下降,妊娠天数显著延长(P<0.05)。结论采用低分子肝素联合硫酸镁治疗发型子痫前期的临床效果明显,可改善子痫前期的血液高凝状态,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延长孕周,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低分子肝素 硫酸镁 早发型子痫前期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发型中毒子痫前期使用预防性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1年7月院内收治的64例发型中毒子痫前期患者,按随机抽签法分两组,各32例。参照组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用预防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出现子痫、肺水肿、肝功损伤的概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参照组出现子痫、肺水肿、肝功损伤的概率高于观察组;参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低于观察组,有差异(P

  • 标签: 预防性护理 早发型中毒子痫前期 肺水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中预防性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3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后,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预防性护理,比较两组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胎盘剥、产后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 常规护理 预防性护理 妊娠结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发型强迫症和晚发型强迫症患者目标导向网络与习惯化网络静息态脑功能连接的差异以及差异脑区功能连接强度与认知灵活性的相关性。方法2019年10月至2021年4月纳入40例强迫症患者,其中发型强迫症患者22例,晚发型强迫症患者18例。使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试(Wisconsin card sorting test,WCST)、Stroop任务、连线测试(trail making test,TMT)任务评估所有被试的认知灵活性。分别选取目标导向网络相关脑区—尾状核、眶额叶皮质、腹内侧前额叶皮质、前扣带回,以及习惯化网络相关脑区—壳核、辅助运动区和脑岛作为功能连接的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使用matlab2011a平台中的DPABI和SPM12插件进行全脑功能连接分析,比较早发型强迫症患者与晚发型强迫症患者在两网络上功能连接的差异。使用SPSS 25.0软件,采用χ2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与发型强迫症患者相比,晚发型强迫症患者左侧辅助运动区与左侧壳核、左侧脑岛功能连接显著增强。晚发型强迫症在WCST中持续性错误总数大于发型强迫症[(20.61±11.30)个,(14.95±8.94)个,P<0.05]。晚发型强迫症患者左侧壳核-左侧辅助运动区的功能连接与持续性反应总数(r=0.678,P=0.003)和错误反应总数(r=0.590,P=0.013)呈显著正相关;晚发型强迫症患者左侧辅助运动区-左侧脑岛的功能连接与完成第一个分类所需应答数(r=0.485,P=0.049)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相比于发型强迫症患者,晚发型强迫症患者习惯化网络功能连接更强,且这种功能连接的增强与患者认知灵活性表现相关,同时晚发型强迫症患者较早发型强迫症患者的认知灵活性受损更严重。

  • 标签: 早发型强迫症 晚发型强迫症 目标导向网络 习惯化网络 认知灵活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将循证护理应用于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中,对于不良妊娠结局的预防效果。方法以我院2016年1月~2017年9月收治的86例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患者及其家属同意下,随机抽签分为两组,各43例,参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能有效降低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循证护理 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 不良妊娠结局 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足月新生儿发型败血症病原菌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我院确诊的发型败血症新生儿85例作为病例组,随机抽取同期在我院分娩的无新生儿败血症的健康足月新生儿10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新生儿发型败血症病原菌分布情况,并对两组新生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足月新生儿发型败血症发生危险因素。结果85例足月新生儿败血症患儿检出病原菌9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79.59%、革兰阳性菌占20.41%。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胎粪污染、GBS培养阳性、胎膜破、妊娠期高血压以及妊娠期糖尿病进入回归模型(P<0.05)。结论足月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主要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胎粪污染、GBS培养阳性、胎膜破、妊娠期高血压以及妊娠期糖尿病为足月新生儿败血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足月新生儿 早发型败血症 病原菌 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