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手外伤患者软组织缺损实施穿支皮瓣修复治疗的价值相关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6月到2017年6月收治的60例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作为实际的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分组,分别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在这当中,对于对照组进行胸腹带蒂皮瓣修复手术,对于观察组采用穿支皮瓣修复手术,通过相关治疗之后,对于两组患者的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的相关组织病理学以及创面疼痛评分和瘙痒评分情况进行分析和。结果对于观察组在治疗之后优良率达到了93.33%(28/30),对照组患者在完成治疗之后的优良率为66.67%(20/30);同时在完成治疗之后两组患者的相关组织病理学评分以及创面疼痛评分和瘙痒评分,其和同组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评分之间相比较有一定的差异,因此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组织病理学评分、创面疼痛评分和瘙痒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于手外伤患者软组织缺损患者治疗当中,采用穿支皮瓣实施修复,其效果较为明显,有着很好的预后,在一定意义上能够使得创面有效愈合,将创面的疼痛以及瘙痒进行环节。

  • 标签: 手外伤患者 软组织缺损 穿支皮瓣修复术 治疗 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2017年1月,收治1例双下肢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患儿,采用显微削薄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DIEPF)修复右小腿创面,左侧显微削薄Flow-through股前外侧穿支皮瓣(ALTPF)、右侧显微削薄ALTPF和左侧改良背阔肌肌皮瓣修复左小腿和足部创面。术后2年随访,双下肢皮瓣无明显臃肿,左足底皮瓣感觉恢复至S3,行走、跑步无障碍,双侧大腿、腹部和背部皮瓣供区仅遗留线形瘢痕。

  • 标签: 小儿 下肢 软组织缺损 特殊形式穿支皮瓣 重建
  • 作者: 王福珍 董晓艳 邢行 王燕 王静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0-24
  • 出处:《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2021年第04期
  • 机构:山东省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手足外科,山东 潍坊 262500,山东省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普外科,山东 潍坊 262500,山东省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山东 潍坊 262500,山东省青州市妇女儿童医院妇产科,山东 潍坊 262500,山东省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小儿外科,山东 潍坊 26250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髂骨复合组织瓣修复儿童足跟骨及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2月至2019年11月,采用骼骨复合组织瓣修复足跟复合组织缺损患儿4例,其中男3例,女1例;年龄6~14岁;右侧3例,左侧1例。均为足跟缺损,伴骨质缺损、外露,软组织缺损范围1.5 cm×1.5 cm~5.0 cm×8.0 cm,跟骨缺损长度2.0~4.0 cm。设计髂骨复合组织瓣修复跟骨及邻近软组织缺损,供区全部直接缝合。随访观察皮瓣早期及长期变化情况。依据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制定的踝-后足评分表评价足跟术后功能。与健侧踝关节活动度比较,评价踝关节运动功能恢复状况。对比患侧和健侧跟骨X线片,了解足跟、足弓发育状况和健侧肢体是否同步。结果术后复合组织瓣均成活,无血运障碍。所有患儿随访1~3年,皮瓣颜色、弹性较好。1年后足跟负重处发生胼胝化,与健侧组织近似。足跟功能评价优3例,良1例。踝关节无畸形,行走及负重功能恢复。末次随访患侧与健侧踝关节活动度对比,患侧踝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对比双侧跟骨X线片,患侧足跟、足弓发育状况和健侧肢体基本同步。结论采用髂骨复合组织瓣修复足跟结构性缺损,最大程度的恢复了足跟结构的完整性及足部功能,近期疗效满意,是重建小儿足跟缺损的较好方式之一。其远期疗效需要进一步随访观察。

  • 标签: 髂骨 复合组织瓣 跟骨 修复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髂腹股沟复合组织瓣修复手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并重建腕部、手指、踝部、足趾屈伸功能的效果。方法2012年2月—2018年3月,河南省中牟县中医院、武警河南总队医院、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医院分别收治4、5、3例手足部皮肤组织缺损患者,其中男11例、女1例,年龄23~62岁,手部缺损5例、足部缺损7例。清创后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10 cm×8 cm~15 cm×10 cm,根据缺损创面面积及肌腱缺损长度设计并切取髂腹股沟复合组织瓣,组织瓣面积为10 cm×8 cm~15 cm×12 cm。根据受区具体情况,组织瓣中旋髂浅动脉与受区尺动脉端侧吻合2例、端端吻合1例,与足背动脉端侧吻合4例,与胫后动脉端侧吻合2例,与足跗外动脉端端吻合1例;组织瓣中腹壁浅动脉与受区桡动脉端侧吻合1例,与尺动脉端端吻合1例。供瓣区直接拉拢缝合或移植大腿中厚皮修复。观察术后组织瓣成活情况,随访时组织瓣外观、质地、两点辨别觉距离等,并采用手部主动运动总和法进行手部功能评定,按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进行足部功能评定。结果12例患者组织瓣均成活。术后随访6~36个月,组织瓣略显臃肿,与受区结合处有线状瘢痕,组织瓣两点辨别觉距离为15~22 mm;手部功能评定为优3例、良1例、可1例,足部功能评定为优4例、良2例、可1例;患者对手足功能恢复及外观满意。结论髂腹股沟复合组织瓣可修复手足部创面并重建腕部、手指、踝部、足趾的屈伸功能,是修复该类缺损的有效方法。

  • 标签: 髂腹股沟皮瓣 腹外斜肌腱膜 皮肤软组织缺损 肌腱缺损
  • 简介:目的探讨几种常用带蒂组织瓣行口腔软组织缺损即刻修复的可行性,比较各瓣的优缺点,并为带蒂组织瓣的选择提出建议。方法对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1985—2006年期间346例口腔恶性肿瘤切除后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单一带蒂组织瓣行即刻修复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疗效评估包括修复部位、修复方法、组织瓣大小、手术时间、鼻饲管和气管切开使用率、皮瓣相关并发症、皮瓣供区美学评价、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结果组织瓣总成功率为94.2%,其中108例带蒂组织瓣术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并发症(31.2%)。并发症发生率与术前放疗关系密切(P<0.05)。鼻饲管及气管切开的使用率与修复部位有关。在供区美学评价中,颈阔肌皮瓣(87%)和胸锁乳突肌皮瓣(81%)具有较高的满意度。结论胸大肌皮瓣适于修复组织缺损大的口咽以及舌、口底缺损;对于早期口腔癌切除后中小型软组织缺损且术前未行放疗的患者,颈部带蒂组织瓣是一种较好的选择;而对美观要求不高,身体状况欠佳的大面积颊黏膜缺损可采用额瓣修复。

  • 标签: 带蒂组织瓣 软组织缺损 修复 口腔恶性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负压封闭引流(VSD)联合游离组织皮瓣移植在肢体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应用。方法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骨科接受治疗的84例肢体严重创伤后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患者)和实验组(44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彻底清创后,复位骨折后用单边单平面骨外支架进行固定,常规创面换药,待创面新鲜肉芽组织生长良好后予以组织皮瓣覆盖组织缺损处。治疗组患者彻底清创后复位骨折后行单边单平面骨外支架进行固定,创面行VSD治疗,待创面肉芽组织新鲜清洁生长后,对组织缺损处予以组织皮瓣覆盖。结果对照组40例患者中7例出现创面感染,经移植皮瓣后为二期愈合;5例移植皮瓣远端少许坏死;1例转移皮瓣大部分坏死,经植皮愈合;平均住院时间为38.5±6.6d。治疗组44例患者经VSD治疗后创面肉芽组织生长良好,所有皮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发生;平均住院时间为28.6±5.7d。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0~18月(平均12.6个月),所有患者创面和骨折愈合,外观满意,均无再次感染和窦道形成,患肢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对于肢体严重创伤合并大面积软组织缺损,VSD联合游离组织皮瓣移植可有效修复创面,减少创面污染和感染,缩短治疗周期,临床效果值得肯定。

  • 标签: 软组织损伤 引流术 外科皮瓣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皮耐克修复手外伤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7月期间收治的手外伤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74例为观察对象,采用双盲随机法分为观察组(37例)及参照组(37例),参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二期植皮修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则给予皮耐克修复治疗,对两组患者手部功能恢复情况及临床治疗情况进行评定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皮肤弹性良好、色泽良好、不伴疼痛患者的占比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皮肤温度良好、活动不受限占比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显著长于参照组,而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参照组(P<0.05)。结论皮耐克修复手外伤皮肤软组织缺损能够有效恢复缺损皮肤的外观与功能,效果优于常规植皮修复,且能够缩短住院时间,但创面愈合时间较长,临床诊疗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皮耐克 手外伤 皮肤软组织缺损 植皮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游离足底内侧动脉皮瓣修复手掌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5年1月至2019年3月,应用游离足底内侧动脉皮瓣修复手掌部软组织缺损23例,其中,游离携带足底内侧皮神经19例,不带神经的4例。软组织缺损面积4.0 cm×5.0 cm~9.0 cm×10.0 cm,皮瓣动脉蒂部与桡动脉终末支吻合13例,与尺动脉吻合10例。皮瓣供区均植皮修复。门诊随访4~12个月,观察皮瓣质地、感觉、供区愈合情况。结果23例皮瓣顺利成活20例;2例术后动脉危象,经手术探查后危象解除,皮瓣成活;1例皮瓣远端少许坏死,经清创、换药后创面愈合。末次随访时,皮瓣质地可,外形美观,供区愈合良好。按照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学分会皮瓣功能评定标准评定:优19例,良4例。感觉恢复S3+ 7例,S3 12例,4例未带神经的感觉恢复较差。结论足底内侧动脉皮瓣供区隐蔽,穿支较恒定,尤其是携带足底内侧皮神经时,皮瓣感觉恢复良好,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足底内侧动脉皮瓣 手掌 皮神经 软组织缺损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游离皮瓣桥式移植修复严重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至2017年2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且受区无可供吻合血管的患者资料。针对不同情况采用背阔肌肌皮瓣、股前外侧皮瓣或胸脐皮瓣修复缺损,通过同侧或对侧肢体动静脉血管为游离组织瓣提供临时血供,即游离皮瓣桥式供血。修复头面部和躯干缺损时桥接同侧前臂桡动脉、头静脉,修复小腿及足部缺损时桥接对侧胫后或胫前动静脉,皮瓣供区拉拢缝合或移植中厚皮片覆盖。待移植的组织瓣与受区充分建立侧支循环后(一般为术后5周),行血管断蒂。术后对皮瓣和皮片的成活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和随访。结果共纳入12例患者,男9例,女3例,年龄18~59岁,头面部4例,臀部1例,小腿6例,足背1例,缺损面积为18.0 cm×7.0 cm~23.5 cm×13.0 cm,切取皮瓣面积20.0 cm×8.0 cm~25.0 cm×15.0 cm,其中应用背阔肌肌皮瓣修复10例,胸脐皮瓣修复1例,股前外侧皮瓣修复1例。术后1例出现血管危象,及时行血管探查发现为静脉血栓形成,清除血栓、重新吻合血管后移植物成活;1例背部供区所植皮片部分坏死,湿敷换药后愈合;其余病例移植物成活良好,供区亦恢复较好。有2例面部移植皮瓣较为臃肿,术后半年行皮瓣去脂修薄后外观得以改善。随访1~1.5年,所有病例转移皮瓣外形较为满意,色泽、质地与周围组织有一定差异,前臂及小腿血管供区无畸形及功能障碍,大腿皮片供区有色素沉着,部分伴浅表瘢痕。结论对于软组织缺损较大、损伤严重、无可供吻合血管的创面,应用游离皮瓣桥式移植修复可获得较好的效果。

  • 标签: 显微外科手术 外科皮瓣 桥式移植 游离皮瓣 软组织缺损
  • 简介:1病例资料患者男,24岁,2008年4月6日被搅拌机热压伤左上肢及左胸部3h入院。专科检查见左前臂中段以远毁损,左上臂及腋窝部Ⅲ°烧伤,左锁骨下皮肤软组织浅Ⅱ°烧伤,急诊行左前臂肘关节下10cm截肢,左上臂腋窝坏死组织清除,手术顺利。术后一月,左腋窝皮肤软组织缺损约12.0cm×8.0cm,左锁骨下创面大部分愈合,左上臂及前臂内侧部分皮肤软组织缺损约21cm×10cm。创面新鲜,肩关节活动可,诊断:左腋窝及左上肢皮肤软组织缺损。为保留患者肩关节功能给予设计侧胸皮瓣修复左腋窝皮肤软组织缺损,左上臂及前臂创面植皮

  • 标签: 软组织缺损 皮瓣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四肢软组织缺损利用游离胸脐皮瓣修复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四肢软组织缺损患者10例参与研究,利用游离胸脐皮瓣对患者进行修复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10例患者中有7例患者修复效果良好,有效存活率为70%,2例皮瓣边缘起泡经及时换药后恢复,1例患者皮瓣出现部分坏死经重新修复后恢复。结论游离胸脐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效果满意,血供稳定,修复方便,值得推广。

  • 标签: 四肢软组织缺损 胸脐皮瓣修复 游离
  • 简介:目的探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的切取方法及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效果.方法临床应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手部创面32例,皮瓣面积最大14.0cm×10.0cm,最小2.0cm×1.2cm.断蒂时间为术后5~7天.结果本组32例中的30例皮瓣一期愈合.结论(1)真皮下血管网皮瓣血供重建速度快、成活面积大;(2)断蒂时间以术后第6天为宜;(3)本组应用的耕耘开沟式平行分离脂肪法,利于真皮下血管网的保护,提高皮瓣的成活质量;(4)皮瓣质地良好,是修复手创面的较理想材料.

  • 标签: 真皮下血管网 修复 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皮瓣移植
  • 简介:目的报道游离肩胛皮瓣移植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1年1月-2008年1月采用游离肩胛皮瓣移植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16例,12例为创伤致足踝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缺损面积5cm×7cm~13cm×16cm,全部伴有肌腱与骨组织外露,2例伴有内固定外露,另外2例是足踝部大面积瘢痕,反复破溃感染,需切除瘢痕修复。结果术后皮瓣全部存活,1例外形臃肿,行去脂后外形满意,随访6月~1年,全部恢复正常的学习或劳动,供区无1例残留功能障碍,愈合率100%。结论游离眉胛皮瓣血管解剖位置恒定,管径粗便于吻合。供区隐蔽创面多能直接缝合,不留瘢痕,对功能及外观无明显影响。肩胛皮瓣是目前修复足部创面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 标签: 游离肩胛皮瓣 足踝部 软组织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