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宋朝以降,著录或研究涉及博山饰者都以为它的形式来源于海中仙山,作为汉代工官设计出来的产品,博山饰可能会参考一些域外的有关器物造型,但博山饰实的主源则是尺木。反映在汉代博山饰上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博山饰的植物属性,二是常常在其中穿插龙纹,作为发展,龙纹也可以用立鸟、池海、羽人或其它纹样替代。

  • 标签: 博山饰 升天 尺木
  • 简介:宁波的梁山伯庙又称义忠王庙、梁圣君庙,一直被认为是梁祝传说源于浙江的重要证物,关于该庙至今存在诸多疑问。而历史上并无梁山伯其人,梁山伯庙本为萧衍生祠,后人将梁圣君附会成梁山伯;萧衍受封梁王前还封过义忠王(义忠神圣王),因未见正史而被后人忽略了;梁山伯庙建立于公元502年2月,与今人对其认识并不相同。弄清梁山伯庙的来历,不仅对梁祝传说中匪夷所思的现象可做出相对合理的解释,还为研究传说的起源提供了新路径。

  • 标签: 梁山伯庙 梁武帝 梁祝 起源
  • 简介:吴昌龄,西京(今山西大同)人。元锺嗣成《录鬼簿》将他列入"前辈才人有所编传奇于世者五十六人"之中,并录其杂剧十一种。其中天一阁本《录鬼簿》有元末明初贾仲明补作的[凌波仙]挽词,

  • 标签: 录鬼簿 杂剧作家 杂剧创作 生平 天一阁 贾仲明
  • 简介:清儒的戏曲观大多集中在对戏曲地位和功能的认识上,并且受所处时代学术思潮的影响.清初理学家对待戏曲的态度基本以反对或轻视为主.清中叶汉学家的经学本位主义立场决定了对戏曲的态度,或是将戏曲视为经学的附庸,认为戏曲有功经学,或是将戏曲视为小道.清末的学者大多能认识到戏曲启发民智和启迪人心的作用,努力提高戏曲的社会地位,并推进戏曲的研究.大多数清儒对戏曲的态度较为矛盾,一方面他们爱好观剧,为戏曲剧本题写序跋,肯定其艺术价值;另一方面,却从内心轻视戏曲.这种矛盾态度与戏曲本身的内容取向和审美取向有关.

  • 标签: 清儒 戏曲观 理学 经学本位 西学
  • 简介:《大道帖》被认为是东晋王羲之的书法作品。此帖虽为短制,然风格突出,十字两行,首行七字,末行三字,独特的空间章法给人以气压群芳、悬崖坠瀑之感。整幅作品气韵贯通,奔逸神驰,一曳如风,笔画连绵,为典型的“一笔书”。但是,《大道帖》却与王羲之其他众多行草书作在章法上和运笔上风格迥异。对于这一现象,古今一些书评家已发现其蹊跷,但并没有做过较为详细的论述,鉴于此,笔者认为还有必要再做深入的探究。

  • 标签: 王羲之 大道 真伪考 书法作品 行草书 书评家
  • 简介:谢希逸《琴论》最早见载于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古今多以为谢希逸即刘宋谢庄,因而将题为谢希逸的著作均归谢庄名下。旱前刘大杰先生曾提出质疑,但未被采纳。现于琴学资料中找出谢希逸佚文一篇,并结合其余几篇为研究者忽视的谢希逸作品,与历代目录书对照发现署名谢希逸的琴书晚至宋代才出现,且书中多涉唐宋琴事,与谢庄身世不符。从而证实谢希选真有其人,历代文学史、琴史及目录所载《琴论》等作者刘宋谢庄当为宋人谢希选。

  • 标签: 谢庄 谢希逸 《琴论》
  • 作者: 佚名
  • 学科: 艺术
  • 创建时间:2019-10-07
  • 简介:认为是开呵演变为宋代杂剧开场,也不是开场-家门,一些明清传奇的开场词中

  • 标签: 传奇开场 开场考源
  • 简介:舞器伴随着舞蹈的产生而产生,考古发掘出土的舞器虽然屡见不鲜,但将其明确为舞器者却很少。本文从曾侯乙墓舞器的考证入手,提出了舞器在我国古代社会所起的作用功不可没,是一个值得重视和研究的新领域。

  • 标签: 舞器 文舞器 武舞器 巫舞器 曾侯乙墓
  • 简介:本文对山谷何时见到怀素《自叙》真迹和何时从周越学草书及相关问题作了较为深入细致的辨,得出了新的结论并澄清了若干历史疑误。

  • 标签: 真迹 怀素 草书 黄庭坚 考辨 历史
  • 简介:<正>曲牌是戏曲音乐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由于古代记谱方式的不完善,还原历代曲牌的唱法存在很大困难。不过,依靠文字记录,我们可以对曲牌的流变进行一定程度的梳理,从中得知曲牌音乐在不同文体中的具体运用情况。【点绛唇】曲牌是戏曲音乐的常用曲牌,它存在于宋词、诸宫调、北曲、南曲、皮黄等不同形式的作品中。关于曲牌音乐的研究,冯光钰《中国曲牌》~②一书主要从音乐传播的角

  • 标签: 曲牌音乐 戏曲音乐 冯光钰 仙吕调 沈璟 音乐传播
  • 简介:上官周是清初闽籍著名的山水、人物画家,一生云游四方,中年后主要往返于岭南与闽地鬻画.客寓岭南四十余年,交游广泛,所交或前朝遗民,或诗坛吟友;既有本土文人、高僧,也有外省游粤名士;既有与同辈的兄弟之谊,也有与晚生的忘年至交.五十岁左右,在岭南朋友启发下,开始“力学为诗”,艺术风格也相应发生转变,从一个纯粹的职业画家逐渐蜕变为融诗书画为一身的文人画家;其画风对清中期以来的广东绘画产生过一定影响.

  • 标签: 上官周 交游 唱和 题赠 诗集 画传
  • 简介:中国戏曲剧目众多,自元明清至现代,众多的学者进行收集整理,为戏曲研究者展现了中国戏曲剧目的繁荣与发展。因明清典籍浩繁,虽经众人努力,仍难成全璧。翻阅典籍之时,时有新的发现。这里笔者把检阅明清古籍所得的未被著录的曲家曲目略加考订,供研究者参考。一、明李佳徵《琴剑记》李佳徵《琴剑记》传奇,未见著录。李佳徵生平、著述见明丁绍轼《丁文远集》卷十二《广西桂林府别驾

  • 标签: 曲家曲目 曲目考遗
  • 简介:史书出现在《汉书》等正史之中,是有确凿记载的历史事实,历来受到重视,成为传统书法文字研究的重要问题。可惜史书记载不甚详尽,语言简约,因而见仁见智,争议不断,成为最离奇的一个问题。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出土的汉代文字资料,认为史书即八分书,其草书即章草。虽然史书并没有为汉字主流字体所容纳,但是它在书法历史上的意义是十分重要的。

  • 标签: 史书 能书 八分
  • 简介:胡腾舞是北朝异域艺术传入中原的特色舞种之一,其发展脉络体现了中国古代少数民族与汉民族文化的融合。通过对苏思勖墓、陕棉十厂唐墓及宁夏盐池唐墓壁画乐舞图像分析,进一步证明唐代经济和文化发展使得胡腾舞在传播过程中大量吸收了中原宫廷乐舞等文化元素,其服饰搭配和舞蹈动作更接近于中原宫廷乐舞,西域舞蹈的风格逐步弱化。目前学界对于考古图像中的胡腾舞、胡旋舞等舞种划分归属问题还存在争议,仅以旋转和腾踏作为胡腾舞和胡旋舞的区分标准有些过于模糊。

  • 标签: 胡腾舞 考古图像 图像动作分析
  • 简介:《越州石氏帖》为浙江新昌石邦哲所刊;越州石氏《博古堂帖》即《越州石氏帖》;《越州石氏帖》刻帖时间应为南宋初年;历史上有人认为《越州石氏帖》的刻帖者为石扬休和石元之,均属误记。

  • 标签: 《越州石氏帖》 考证 浙江 刻帖时间 石邦哲
  • 简介:泰山属泰安市辖区,位于山东省中部。泰安因泰山而得名,源自古语"泰山安则四海皆安",寓国泰民安之意。北依首府济南,南邻孔子故里曲阜,五千年前这里便孕育出了灿烂的大汶口文化,是华夏文明的东部发祥地。夏商时泰安分属青州和徐州,西周时为鲁地,春秋后期属齐。秦为济北郡治,西汉置泰山郡。北齐时改为

  • 标签: 崇宁 面阔 乾封 歇山顶 五架梁 光绪二十一年
  • 简介:清圣祖康熙不仅施政有方,善理朝纲,使天下太平,而且还是一位十分注重学习之皇帝。其万机余暇,怡情翰墨,无一日不读书,无一日不练字。他的书法结构严谨宽博,意态浑成,线条通劲有力,兼王羲之之秀,苏、米之犷,造诣极深,自成一家。

  • 标签: 康熙皇帝 书法结构 书法艺术 高士奇
  • 简介:鞞鼓的形制约分为三种,一种是有柄有耳,是较大的拨浪鼓;一种是有柄无耳,和有柄的手鼓相似;一种无柄无耳,和无柄的手鼓相似。鞞舞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舞者在舞蹈中,一手持鞞,一手拊击;另一类是将鞞鼓放置在地上,舞者边舞蹈,边用足踏击。鞞舞在汉代已经与其他舞蹈发生合流,与盘舞一起表演的称作盘鼓舞,与扇舞一起表演的称作鞞扇舞。

  • 标签: 鞞舞 形态 合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