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近代报刊的出现,催生了现代职业作家的诞生,而为其先声者,则是晚清那些最早栖身报业并从事小说创作的落寞文士。当他们立足海上开始崭新的职业人生时,却徘徊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处于身份转变及其自我职业认同的困惑犹疑之中。即便如此,他们仍然凭藉自身才能,对所从事的新兴事业有所贡献,揭开了中国小说近代化与作家职业化的历史帷幕。更多还原

  • 标签: 萌芽期 报人小说家 身份转换 认同困惑
  • 简介:索尔·贝娄被誉为是著名犹太裔美国作家,一生著作颇丰,并获得1976年诺贝尔文学奖。《赫索格》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出版后立即在读者及评论届引起巨大反响,使他成功跻身主流作家行列并奠定了其在美国文坛的地位。本文将从“身份”的角度切入,通过分析主人公赫索格经受一系列打击后对自我身份产生焦虑的表现,揭示产生这种身份焦虑的深层根源。

  • 标签: 赫索格 身份焦虑 成因
  • 简介:台湾电影的身份认同建构方式在近些年来呈现出多元式大和解的趋势,其中《海角七号》是颇为典型的例证。影片以在地为立足点,以呈现在地社会所面临的种种矛盾冲突作为发端,经过多重努力与妥协最终实现多元式大和解,这种由混杂冲突到包容和解的推演过程体现在全球化与在地、多元族群、被殖民者与殖民者、传统与现代等多个面向。影片在接收与认可差异性的多元文化主义基础上,通过和平共存、彼此包容、多元融合的逻辑建构出大家都是在地人的身份共识。

  • 标签: 台湾电影 身份认同 《海角七号》
  • 简介:时间:2011年9月27日下午地点:澳门大学何贤会议中心参加者:姚风、邱华栋、王家新、雷平阳、默默、黄礼孩、李笠、朱燕玲、张执浩、卢卫平、乔直、莱耳、冯晏、张尔、曾一果、龙其林、李思清、张志国、杨清泉等

  • 标签: 中西诗歌 文化时代 文学 作家 澳门大学 参加者
  • 简介:尽管伊丽莎白·毕肖普的触景默想诗《渔房》和萨缪尔·柯尔律治的叙事诗《古舟子咏》在形式、长短和风格上好像大相径庭,但是两首诗在处理大海经历上却极其相似,两部作品的隐含作者有着相近的人格和诗境,两部作品在文体上也有很多相近之处。毕肖普留意平凡之美的精神、她对超自然力量的看法加上她对动物的态度都可能使她成为欣赏老水手故事的理想听众。水作为知识的主题以及汲取知识再到升华的过程在两部作品中产生了共鸣。

  • 标签: 毕肖普《渔房》 柯尔律治《古舟子咏》 文体 意象
  • 简介:审视殖民历史以及白人与土著人的关系,一直是澳大利亚文学刻意描写的重要话题,也是当代作家托马斯·基尼利小说创作的主题.本文从"污名"和"假想敌"着手,分析基尼利小说中的土著人物形象,旨在进一步透视澳大利亚历史上白人殖民者的文化殖民心态及其在澳大利亚民族身份建构中的反映.

  • 标签: 污名 假想敌 民族身份 托马斯·基尼利 小说 土著人形象
  • 简介:《莎乐美》是王尔德的唯美主义代表作。该剧通过对圣经故事中复仇代理人莎乐美的改写,折射出王尔德多重身份下的多重焦虑。作为作家,艺术纯美之追求并没有让王尔德摆脱前辈作家“文以栽道”的写作影响;作为男性,支持女性解放运动的王尔德对日益强大的女性力量又深感焦虑与不安;而作为同性恋者,强大的社会压力让深陷情感泥潭的王尔德饱受压抑的痛苦与焦虑的煎熬。

  • 标签: 王尔德 《莎乐美》 多重身份 多重焦虑
  • 简介:去年火爆起来的赵黎平,别人只是注意他是十八大以来落马的第100个老虎,亲自枪杀情妇的省部级官员,其实他还有一个身份,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在文学创作领域,他涉猎较广,著有长篇小说《大司马传奇》、诗集《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及杂文集《中国谋略家箴言》等多部作品。其中,杂文集《大梦谁先觉》曾获1995年内蒙古“五个一”工程图书奖。

  • 标签: 杂文集 文学创作领域 作家协会会员 孤烟 赵黎 莫言
  • 简介:天亮了,郑茵懒懒地睁开眼.已经7点了,又过了一个美好的夜.自从搬进新居,郑茵的睡眠得到了很大改善.躺在床上,郑茵环顾着自己的新家,豪华而又不失个性的黑白风格装修,镶嵌着绿宝石的纯白系列家具光芒四射,宽敞而又明亮的落地窗将美丽的海景尽收眼底,如此安逸舒适的环境谁能不无动于衷?买这幢房子以前,老公曾提出反对意见,他认为这家私营性质的新月房地产公司刚成立不久,无论是资历信誉,还是建筑质量都不可靠,可最后郑茵还是坚持买下了这幢新居.

  • 标签: 复印件挪作他用 提防身份证 身份证复印件
  • 简介:受经济发展和政治管控的共同影响,20世纪50年代美国社会出现了大批顺从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来进行自我身份建构的"顺应型"男性主体,当时的文学作品对此进行了深刻的描画。本文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几部作品,运用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分析法,从身体的文化消解、主体的归化与异化等几个方面,阐释这一时期"顺应型"男性主体的身份建构及表征特质,探寻社会总体意识形态对性别主体身份建构的规约性。

  • 标签: 身份建构 顺应 身体消解 归化 异化
  • 简介:郭小川的《秋歌》是一个有裂痕的文本,其中既有对“大我”的张扬,也有对知识分子身份的瞬间照亮,所以无论是从反“四人帮”的角度去对其做拔高理解,还是从歌颂领袖的角度对其进行贬低,都会失之于片面。与其说这首诗表现了诗人的反抗和斗争,不如说表现了诗人在新的历史语境下矛盾重重的心理。

  • 标签: 郭小川 《秋歌》 知识分子
  • 简介:本文聚焦《藻海无边》中男女主人公的身份认同障碍,通过解读安托瓦内特既无法与白人认同亦无法与黑人认同的身份困境,以及罗切斯特在加勒比殖民地经历的认同障碍,揭示白皮肤之下克里奥尔身份与宗主国白人男性殖民者身份的虚幻本质。文章指出,吉恩·里斯在《藻海无边》中的重写实践不仅暴露了隐藏于西方现代殖民权力/知识话语内部身份障碍的结构性因素——主/奴二元对立思维模式,同时呼应了主/奴辩证哲学的后现代转向。

  • 标签: 《藻海无边》 认同障碍 安托瓦内特 罗切斯特
  • 简介:《责任》是罗迪.多伊尔“巴利镇三部曲”的第一部作品,它以都柏林北部巴利镇上一群年青人组建乐队的经历为叙事内容,生动描绘了乐队的排练和演出过程。通过挖掘小说中音乐元素的文化内涵,本文试图考察多伊尔对爱尔兰身份问题的深度思考。他似乎希望摆脱那种只把爱尔兰视为英国“他者”的程式化思维模式,进而更好地从经济全球化带给爱尔兰的影响来进一步审视本民族文化生产与身份建构的关系,以及文化生产者应有的责任问题。

  • 标签: 罗迪·多伊尔 《责任》 音乐 身份 政治
  • 简介:虽然出生于中美洲的特立尼达和多巴哥这个小小的岛国,但V.S.奈保尔从小就对英国文学和英国文化有着深深的崇拜,自十八岁获得奖学金到牛津学习到后来定居英国,他的生活重心就一直在英国,而他之后也一直在以英语进行创作。在《抵达之谜》这部代表作中,我们可以清楚地感受到他对英国这片土地的依恋.本文将就V.S.奈保尔的代表作《抵达之谜》来探寻英国文化在其创作中的影响和地位以及作者本人的英国身份

  • 标签: V S 奈保尔 抵达之谜 后殖民主义 英国文化
  • 简介:在艾丽丝·门罗早期的作品中,女主人公的经历往往就是她自身体验的投射:一个出身贫寒的乡下少女,以偏远的安大略西南部小镇为起点,怀揣梦想和抱负,一心勇往直前,到头来却发现自己并不清楚目标是什么,所谓的坚强在迷惘中幻化为焦虑和失落.创作于1977年的中篇小说《乞女》(刊登于《译林》2011年第4期)正属于这一类的早期作品.女主人公罗斯出身贫寒,通过发奋学习,获得奖学金,进人大学.在兼职图书管理员时,她遭遇到了一场不算严重的性骚扰,并阴差阳错地认识了富家子帕特里克·布拉奇福德.

  • 标签: 丝门罗 女性身份 焦虑迷惘
  • 简介:摘要:近年来,网络悬疑剧迎来新的发展阶段,在创作手法、叙事技巧、角色设置方面呈现整体向好的趋势。本文通过对2017年以来网络悬疑剧进行总结,归纳出网络悬疑剧在角色设置方面体现出的自身性格平面化到立体化、单一身份到多重身份、角色职业精英化到平民化、女性地位边缘到主流,角色承载功能由少到多的特点。这些新特点反映出网络悬疑剧精品意识增强,承担起了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 标签: 网络悬疑剧 角色设置 角色立体化 女性意识
  • 简介:南明时期的冯梦龙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光复明朝的大计之中,不论是编写收集时事书,还是投靠追随南明新主,他都开始有意识地强调自己的“臣子”身份。本文将从其在明亡前后的生活经历、著述实践入手,探究南明时期冯梦龙的身份意识由“文人”身份到“臣子”身份的转换及其表现和成因。

  • 标签: 南明 冯梦龙 草莽臣 身份意识
  • 简介:20世纪60年代末,在西方艺术领域中出现了一个全新的艺术流派——女性主义。在美国和欧洲率先兴起后,女性主义艺术迅速发展,形成明确的自我意识和鲜明的政治立场。女性主义艺术断然拒绝视觉艺术中的形式理论和创作倾向,她们以独特的视角观察生活和世界,运用多样的材料、媒介和手法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想,极大地拓展了艺术表现的主题、内容、空间与形式,从而对现代主义艺术和后现代主义艺术的诞生做出了重大贡献。

  • 标签: 女性主义艺术 现代主义艺术 女性艺术家 身份 身体 艺术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