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大型听神经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手术切除的大型听神经瘤1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采用侧卧位单侧枕下乙状窦后入路。结果肿瘤全切除162例(89.0%),次全切除12例,大部切除8例。术中面神经解剖保留率为92.3%(168/182),术后1周面神经功能保留率为69.8%(127/182)。术后死亡4例。术中行神经电生理监测48例中面神经功能保留率为89.5%(43/48),较同期未监测患者面神经保留率(70.0%,14/20)明显提高(P〈0.05)。146例术后随访3个月至1年,面神经功能保留121例(82.9%)。结论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大型听神经瘤手效果确切,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可有效提高面神经的功能保留率。

  • 标签: 大型听神经瘤 显微手术 神经电生理监测 效果
  • 简介:我科于1995年1月至1999年12月共手术治疗颅内脑膜瘤56例,其中巨大型14例,占25%。疗效满意,现予以报告。1临床资料及结果1.1一般资料本组男6例,女8例。年龄16~74岁,平均55.6岁。病程半个月~10年,平均2.5年。1.2临床表现头痛11例,头晕8例,癫痫8例,精

  • 标签: 脑膜瘤 显微外科
  • 简介:帕金森病(Parkinsondisease,PD)是一种病因未明的中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强直、动作迟缓和姿势异常,以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进行性缺失和纹状体多巴胺递质进行性减少为其典型的病理生化特征。虽然至今仍缺乏病因治疗手段,但已有多种抗帕金森病药物及手术治疗被证实能有效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症状。在临床实践中,帕金森病患者的疗效和预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个体差异性、病情进展速度及长期治疗难以避免的药物不良反应,尤其运动并发症等。

  • 标签: 抗帕金森病药物 病因治疗 循证医学证据 PARKINSON 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 简介:目的探讨成人颅咽管瘤手术入路的选择、手术方法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成人颅咽管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手术入路、肿瘤切除程度以及随访资料。结果手术采用传统翼点入路41例,额颢微骨孔入路23例,额下纵裂入路12例,经胼胝体-侧脑室入路4例,经眉弓入路3例,经蝶入路1例。肿瘤全切除57例(67.7%),次全切除27例(32.3%);全切率较高的为传统翼点入路(78%)和额下纵裂入路(75%),而额颢微骨孔入路(56.5%)和眉弓入路(50%)全切率较低。结论手术仍然是成人颅咽管瘤的主要治疗手段,根据肿瘤的位置、大小和患者一般情况等,选择个体化手术入路特别是锁孔手术入路对于尽可能彻底切除肿瘤、减少脑组织损伤非常重要。

  • 标签: 成人颅咽管瘤 手术入路 锁孔入路 微创神经外科
  • 简介:高血压小脑出血是脑出血的重症,病死率高。好发部位多在齿状核附近的小脑上动脉分支小脑半球、小脑蚓部。患者起病急,大量出血后病程进展快,易引起枕大孔疝致呼吸骤停。手术治疗是抢救生命的有效方法。我科自1995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高血压小脑出血32例,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 标签: 高血压小脑出血 外科治疗 小脑半球 动脉分支 好发部位 小脑蚓部
  • 简介: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面肌痉挛(HFS)的疗效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MVD治疗的30例HFS病人的临床资料,术前常规行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TOF—MRA)检查,明确神经与血管的关系。根据术中所见确定责任血管并减压。结果术后完全缓解26例,明显减轻2例,手术总有效率93.3%(28/30);未见改善1例,昏迷1例。随访6~12个月,症状消失21例,无效1例,昏迷1例,复发2例;失访5例。结论MVD是目前治疗HFS的首选方法,娴熟的显微外科技术和正确辨认责任血管是确保MVD安全有效的关键。

  • 标签: 面肌痉挛 责任血管 微血管减压术 磁共振血管成像
  • 简介:目的探讨板障表皮样囊肿的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板障表皮样囊肿的影像学表现、术中所见及治疗结果,结合文献讨论其诊治方法。结果病变位于额部2例,顶部1例,颞顶部1例。头颅X-线示圆形或类圆形骨质缺损,边界清楚,有或无边缘硬化。CT平扫示颅骨局部破坏,内外板变薄、中断,囊肿呈不均匀低密度。MRI检查均呈长T1、长T2为主的混杂信号,FLAIR成像显示不均匀高信号。肿瘤全切3例,次全切1例。随访1-44个月,无肿瘤复发。结论板障表皮样囊肿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主要靠影像学,尤其是磁共振FLAIR像有助于与蛛网膜囊肿或囊性坏死性脑肿瘤鉴别。治疗以手术切除为首选,预后良好。

  • 标签: 表皮囊肿 颅骨肿瘤诊断 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鞍区Rathke囊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鞍区Rathke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随诊半年~7年,术后26例头痛患者中24例得到不同程度缓解,24例视力视野障碍患者中22例得到改善。结论鞍区Rathke囊肿临床症状多样,术前明确诊断较困难。MRI检查的诊断价值优于CT。显微外科手术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

  • 标签: RATHKE囊肿 诊断 手术治疗
  • 简介:1996-2004年,我院共收治小儿高热惊厥65例,其中男41例,女24例;年龄为5个月-7岁;45例的病因为上呼吸道感染,其余为肺炎、肠炎、细菌性痢疾、败血症、麻疹;首次发作者59例,复发者4例,持续状态者2例。49例做腰穿脑脊液检查均正常。头颅CT检查6例均正常,做脑电图24例,21例正常,3例轻度异常。10例有高热惊厥家族史。65例均治愈。我们的治疗体会如下:1迅速止痉:这是治疗的关键。对抽搐状态的患儿,可首选安定止痉,每次0.2-0.3mg/kg。最大量不超过10mg,原液静脉缓注;如不能立即奏效,可再给10%水合氯醛每次50-60mg/kg适量稀释后灌肠,一般10分钟即能发挥止痉作用。

  • 标签: 小儿高热惊厥 治疗 上呼吸道感染 头颅CT检查 持续状态 细菌性痢疾
  • 简介:目的评价圆锥髓内病变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2例圆锥髓内病变的治疗情况。最常见症状为腰背部及下肢疼痛,术前McCormick脊髓功能分级Ⅰ级55例,Ⅱ级32例,Ⅲ级20例,Ⅳ级15例。结果肿瘤全切除90例(73.8%),近全切除32例(26.2%),最常见病理学类型是室管膜瘤和畸胎瘤。术后症状好转91例。结论应该在保留病人圆锥功能的前提下进行手术治疗,最佳的手术时机、完善的术前检查、完备的术中电生理学监测及精良的手术器械对保留病人神经功能的同时达到治疗目的至关重要。

  • 标签: 脊髓圆锥 髓内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自“血管性认知损害(VCI)”的概念提出以来,已逐渐成为临床与科研人员广泛关注的热点。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的速度加快,脑血管病业已成为高发疾病,使得血管性认知损害呈逐年升高趋势,尸体解剖结果显示约有1/3的痴呆患者存在血管性损害;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中约5%罹患血管性认知损害。与其他认知功能障碍不同,血管性认知损害是一种可预防且认知损害进程可以延缓甚至逆转的综合征。

  • 标签: 痴呆 血管性 认知障碍 综述文献
  • 简介:目的:探讨中医综合治疗慢性失眠症的临床疗效和心得经验。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18年7月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慢性失眠症患者72例作为本次实验的观察对象,依照随机偶数奇数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予以中医综合治疗,对2组睡眠改善效果、临床疗效、治疗满意程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满意度与对照组之间比较,对照组均低于治疗前,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2组患者的PSQ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组间进行比较发现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综合治疗慢性失眠症效果良好,可显著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和满意程度,具有重要的临床使用和借鉴价值。

  • 标签: 中医综合治疗 慢性失眠症 经验
  • 简介:脊索瘤的基础研究提示络氨酸激酶信号通道等分子参与肿瘤细胞增殖及恶性转归,其中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R)、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表皮生长因子(EGFR)、brachyury等分子的靶向治疗研究也在不断取得新的研究进展。本文主要针对脊索瘤潜在的靶向治疗靶点、细胞系和动物模型进行文献综述。

  • 标签: 脊索瘤 靶向治疗 细胞系 模型 动物
  • 简介:目的探讨视路胶质瘤不同人群的治疗策略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视路胶质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成人组5例,儿童组6例。经额下或额底纵裂入路手术治疗10例,观察治疗1例,并进行跟踪随访,评价预后。结果手术病人中,全切除6例,部分切除4例。儿童组手术病人随访3个月~5年3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成人组病人随访3年9个月~5年2个月,平均生存期为20个月。保守治疗1例,随访7个月,未见肿瘤增大。结论视路胶质瘤是胶质瘤的特殊类型,以低级别为主,儿童预后明显优于成人。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视路 成人 儿童 入路 经额下 入路 经额底纵裂
  • 简介:作者有幸跟随王忠诚院士开展脑干肿瘤的手术治疗18载,从第1例脑干肿瘤手术到现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中心颅底与脑干病房每年收治近百例脑干肿瘤病例,脑干肿瘤的治疗已经形成一定规模。近年来,国内脑干手术较前也有较大发展,脑干手术的成功病例报道经常能见诸媒体。由于脑干位置的特殊性,脑干肿瘤的手术风险性较大,有必要对脑干肿瘤的手术治疗进行再次梳理。

  • 标签: 脑干肿瘤 神经电生理监测 神经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显微手术切除岛叶病变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岛叶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胶质瘤10例,海绵状血管瘤2例,上皮样囊肿1例,结核瘤1例。肿瘤全切除10例,近全切除3例,结核瘤1例予大部切除,无手术死亡。术后无失语,1例偏瘫。结论经翼点-岛叶入路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是治疗岛叶病变的有效手段。

  • 标签: 岛叶病变 经翼点-岛叶入路 显微外科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内镜手术治疗脑室内肿瘤的临床疗效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的脑室内肿瘤的临床资料,其中肿瘤单纯位于侧脑室8例,第三脑室6例,同时位于侧脑室和第三脑室2例。结果肿瘤全切除4例,部分切除8例,囊性颅咽管瘤经囊腔内置Ommaya管术后囊腔明显缩小4例。术后根据病理检查对部分病例进行放射治疗。均无明显手术并发症。随访2—36个月,平均15.7个月,无死亡病例,第三脑室内生殖细胞瘤复发1例,第三脑室内囊性颅咽管瘤囊腔扩大1例。结论神经内镜手术治疗脑室内肿瘤具有微创、手术视野好、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有效的诊疗手段。

  • 标签: 脑室肿瘤 神经内镜 神经外科手术
  • 简介:OSA是常见多发病,虽然中重度OSA患者,PAP治疗是最有效的治疗.但患者对PAP治疗的依从性问题一直困扰着临床医生.对于不耐受PAP治疗者,有没有有效的替代治疗呢?Strollo教授为大家介绍了上气道起搏,也就是电刺激疗法,教授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 标签: OSA患者 治疗方法 常见多发病 电刺激疗法 PAP 临床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