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低级别脑胶质是一类诊断与治疗方案均难确定的颅内肿瘤。幕上及脑干的低级别胶质常由影像学诊断为非特异性炎症而进行较长期的观察,最终因肿瘤增大或级别提升而失去小体积时治疗的机会。治疗方面则在选择手术时机,切除程度,放疗剂量与时间,化疗方法等方面均面临困难。本文总结1994年7月~2003年5月收治的73例幕上低级别胶质的综合治疗结果,分析其病程和疗效,探讨不同类型的低级别胶质采取适合肿瘤特点的个体化治疗方法。本组73例幕上胶质中,分为单纯介入化疗治疗组17例,单纯内近距离放疗组8例,手术辅助介入化疗组31例;手术辅助内近距离放疗组13例。选择

  • 标签: 低级别胶质瘤 近距离放疗 放疗剂量 非特异性炎症 手术时机 脑胶质瘤
  • 简介:目的总结胃肠间质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特征,探讨其诊断和治疗,并评价预后。方法对2002年1月-2007年3月5年期间收治的47例胃肠间质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完成随访。结果47例病人中CD117阳性40例(85.1%),CD34阳性39例(83.0%),S-100阳性10例(21.3%),平滑肌肌动蛋白SMA阳性3例(6.4%),结蛋白desmin全部阴性。结论CT结合内镜检查可提高诊断率,最终确诊主要依靠病理及免疫组化,CD117是诊断GIST的重要标记物,手术完整切除肿瘤效果满意.恶性GIST宜行较大范围的切除术,必要时须行联合脏器切除。

  • 标签: 胃肠间质瘤 诊断 免疫组化 手术
  • 简介:大家可能对黑色素听说得比较少,目前在全球范围.澳大利亚的发病率最高,达到40/10万。而在中国,据调查,北京城八区2000年发病率为0.2/10万,到了2004年.发病率达到1.0/10万.增加了近5倍。可见对黑色素的了解预防应该得到更为广泛的重视和宣传。

  • 标签: 黑色素瘤 预防教育 年发病率 澳大利亚
  • 简介:恶性胶质是成人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生存率低,易复发。治疗采取以手术治疗为主,结合放疗、化疗等疗法的综合治疗。手术可以缓解临床症状,延长生存期,明确病理诊断,减轻负荷。但体呈浸润性生长,具体边界并不清楚,术后几乎均复发,引进放射治疗后,杀灭或抑制术后残存肿瘤,延长了生存期。如今手术加放疗已成为标准的治疗方式。本文就放射治疗中存在争议的几个问题做了讨论,以望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恶性胶质瘤 放射治疗 靶区 联合化疗
  • 简介:患者男性,14岁,缘于2年前无诱因出现上腹部疼痛,呈阵发性胀痛,以剑突下为重,不向后背部放散,与呼吸体位无关,伴腹泻,无脓血便,不伴恶心、呕吐,无停止排气排便及发热,于当地医院诊断为胃肠炎,对症治疗后症状好转,上述症状间断不定期发作。3天前症状加重,呈持续性钝痛,阵发性加剧而入院。外科情况:腹部饱满,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右上腹部可触及10mc×8cm质硬肿物,表面欠光滑,触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余查体及各项实验室检验指标未见异常。影像学检查(腹部平扫CT)显示:胰头部有一类圆形肿物影,最大层面直径约5cm,其内密度不均,可见低密度坏死区及钙化灶,边缘完整,下部与十二指肠水平段分界不清,胰管轻度扩张,肝、胆、脾未见异常(图1)。术中所见:肿物位于胰头部,表面较光滑,大部区域有包膜,体积10×8×7cm,与周围组织粘连紧密。肝、胆、脾大小及色泽如常,腹腔无积液及肿大淋巴结。

  • 标签: 胰腺母细胞瘤 病理 诊断
  • 简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为一组异质性很强的源于造血干细胞的恶性血液学疾病,其生物学和临床表现各异。虽然近20年来对MDS的诊断、临床分型研究取得了明显进展,但其疾病生物学本质仍存在许多谜团:①何为MDS干细胞?尽管理论上知道其源于正常造血干细胞突变,但对其生物学特点知之甚少。MDS干细胞靠什么因素调控,如何逐步发展为不同临床亚型MDS,

  • 标签: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免疫治疗
  • 简介:骨肉瘤是青少年最常见的原发恶性骨肿瘤,其起源于成骨间叶细胞,恶性程度极高,男性好发,男女发病率比值为3:2,早期即可转移,预后很差[1-6]。多发骨肉瘤是一种相对少见但侵袭性更强的骨肉瘤,最早于1936年由澳大利亚的Silverman报道[7]。定义为患者体内存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骨肉瘤病灶但不伴有肺转移或并内脏转移,也被称为多中心骨肉瘤或者多病灶骨肉瘤[8]。多发骨肉瘤分为两类,最初诊断时发现多病灶即定义为同时里多发骨肉瘤,而在对原发灶有效的初始治疗后患者出现新的病灶则定义为异时型多中心骨肉瘤[9]。由于多发骨肉瘤发病率极低,所以对该疾病的研究相对较少,对其认识以及诊疗方案大都借鉴于单一病灶骨肉瘤研究结果。

  • 标签: 多发骨肉瘤 流行病学 诊断 化疗.基因测序 综述
  • 简介:1病案摘要患者男,31岁,因左侧腰背部疼痛5个月,发现肝占位、头皮包块3周于2003年10月7日入院.10年前发现"乙型肝炎",未行治疗.患者5个月前出现活动后左侧腰背部疼痛,按"腰肌劳损"治疗无效,疼痛进行性加重,并向臀部放射.3周前行上腹部CT及胸椎MRI检查,发现肝硬化、脾大;肝右叶占位,直径4cm;第12胸椎及其附件骨质破坏、周围软组织肿块.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头皮转移癌 化疗 放疗
  • 简介:发性肝癌为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疗效远不能满足人们的期望。我国多所研究机构和诸多专家学者经过多年的不懈奋斗,在其流行病学、病因及预防、诊断与治疗、相关基础研究方面提出若干见解,为原发性肝癌的深入研究留下了宝贵的经验。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流行病学 病因及预防 诊断 治疗策略 预后
  • 简介:背景与目的:胶质是颅内常见恶性肿瘤,治疗效果一直不令人满意,本文探讨雷公藤红素治疗人脑胶质的丌丁行性。方法:建立BALB/c裸小鼠SHG-44胶质同种移植动物模型,将34只荷瘤裸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高、中、低剂量雷公藤红素作用组、阳性对照组,采用腹腔内注射给药方法。雷公藤红素按三种浓度4mg/kg、2mg/kg、1mg/kg分组给药,每日1次,每周5天;阳性对照顺铂组按2mg/kg给药,每周两次;空白对照组只喂养不做任何处理。共给药四周。全部荷SHG44胶质裸鼠于给药后第28天断颈处死并剔出肿瘤,将肿瘤组织分块处置。定期观察肿瘤生长情况测量肿瘤体积,绘制肿瘤生长曲线并计算抑率。结果:5组荷SHG44胶质裸鼠的移植体积(处死后测量)比较,差异显著(F=5.519,P=0.002);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雷公藤红素4mg/kg组、雷公藤红素2mg/kg组均能抑制肿瘤生长(P〈0.05),其体积抑率分别为35%、26.9%。结论:雷公藤红素能明显抑制荷SHG44胶质裸鼠的移植生长,并存在剂量依赖性。

  • 标签: 雷公藤红素 脑肿瘤 胶质瘤 动物模型 治疗 抑瘤试验
  • 简介:早在1889年,Paget即提出肿瘤生长的“种子一土壤学说”:器官微环境(土壤)可影响特定肿瘤细胞(种子)的种植、侵袭、存活、生长。回顾近十几年的肿瘤学研究进展,不难发现:肿瘤的发生及转移并不仅仅和肿瘤细胞自身有关,肿瘤细胞的周边环境对肿瘤的生长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肿瘤微环境包含多种成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s,MSCs)是其中重要的一群。

  • 标签: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肿瘤微环境 结直肠 肿瘤细胞 肿瘤生长 cells
  • 简介:目的:回顾性评价可视化磁力导航系统在胫骨髓内钉远端锁钉过程中的作用,并与常规瞄准器方法进行比较,探讨应用磁力导航技术进行髓内钉远端锁钉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1年4月,我科收治的应用可视化磁力导航系统进行髓内钉远端锁钉操作的67例胫骨干骨折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应用瞄准器进行锁钉操作的6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研究组,男40例,女27例。左侧30例,右侧37例,平均年龄(37.4±3.8)岁。AO分型:A型33例,B型19例,C型15例。对照组男37例,女23例,左侧28例,右侧32例,平均年龄(39.2±4.1)岁。AO分型:A型29例,B型14例,C型17例。两组分别应用可视化磁力导航系统和常规瞄准器对远端锁钉过程进行导航。记录并比较两组远端锁钉操作时间、锁钉次数、锁定过程透视次数,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结果研究组锁钉操作时间为(6.1±1.4)min,透视次数为0次、锁钉次数为69次,骨折愈合时间为(15.3±2.1)周;对照组手术操作时间为(8.3±2.4)min,平均透视次数为(4.05±2.2)次,锁钉次数为71次,愈合时间为(15.9±2.8)周。两组间锁钉操作时间、透视次数、锁钉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视化磁力导航系统应用于髓内钉的远端锁钉过程,可以有效提高锁钉成功率、缩短锁钉操作时间,显著降低医患双方的放射线暴露,与常规的瞄准器方法相比更具优势,是髓内钉导航技术发展的新的方向。

  • 标签: 胫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髓内 磁力导航
  • 简介:近年来胶质的基础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伴随高通量基因组学技术的高速发展,胶质病理已进入分子时代.分子分型及基于患者化疗方案及预后判断的分子诊断手段正对传统病理诊断提出质疑并推动其变革。胶质干细胞研究的热潮促进了对胶质异质性特点的深入探索,基于基因敲除鼠技术对胶质来源细胞的研究已指向越来越多脑内不同类型的细胞.神经发育与胶质形成的关系愈加紧密。胶质细胞的体外培养与原位移植模型的优化随着胶质干细胞培养技术的成熟取得了重要提高。尽管临床治疗恶性胶质近年尚无明显突破.但多模式、多学科交叉的胶质嗜基础研究将与临床紧密结合并推动其高效地实现从实验台到病床旁的转化。

  • 标签: 胶质瘤 分子病理 胶质瘤于细胞 移植瘤模型
  • 简介:华山医院神经外科由中国神经外科奠基人之一史玉泉教授于1953年创办,是我国南方最早建立的神终外科2008年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成立了脑胶质亚专业组。2011年11月在周良辅院士倡导和组织下成立了华山胶质小心。目前,年手术胶质1500余例。

  • 标签: 华山医院胶质瘤中心 临床 诊断 神经外科
  • 简介:1病案摘要患者女性,66岁。因反复咳嗽、咳痰、发热3年余,再发并胸闷1月余入院。患者于2007年初受凉后出现咳嗽、咳较多黄黏痰,伴畏寒、发热,体温最高达39℃,摄胸片提示"左侧肺炎",给予"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等输液抗感染治疗后症状消失,复查胸片"左上肺片状阴影部分吸收"。其后反复出现类似症状,每年2~3次,摄胸片均提示"左上肺片状阴影",

  • 标签: 支气管脂肪瘤
  • 简介:低级别胶质是常见的颅内肿瘤,虽然常被认为是良性肿瘤,但低级别胶质患者临床预后差异极大.而且世界范围内对于低级别胶质的治疗仍有较大争议。是否所有低级别胶质都需要手术治疗?手术后是否需要辅以放疗?化疗是否必要?化疗能否替代放射治疗?还需要多中心大样本的前瞻性研究获得证据。而深入了解低级别胶质的分子生物学特征,采用适当的技术显示其恶性进展的特征对治疗决策十分有用。

  • 标签: 低级别胶质瘤 治疗
  • 简介:纵隔畸胎是纵隔肿瘤中常见肿瘤之一,其发生率约占原发性纵隔肿瘤的21.5%。由于存在良恶性之分,术前诊断及外科治疗手段的选择非常重要。作者就纵隔恶性畸胎的诊断及外科治疗等方面的临床经验进行了阐述。

  • 标签: 纵隔肿瘤 诊断 诊断 鉴别 外科手术 恶性畸胎瘤 专家论坛
  • 简介:1病例报告患者,女性,50岁,反复头昏、健忘伴失眠一年。入院当日晨,突发剧烈头痛、并伴有恶心呕吐。神经系统检查表现为远近记忆力、计算力、定向力、判断力、理解力略差及双眼右侧偏盲。头颅CT示左侧枕叶颞叶巨大占位,左侧侧脑室后角受压;MRI显示:左侧顶枕部见大小约7cm×4cm类椭圆形肿块、边缘尚清晰,呈低T1WI高T2WI信号影,内见小结节样T1WI更低T2WI更高信号影,增强后内见斑片状强化。

  • 标签: 脑肿瘤 室管膜下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