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广州市城乡结合部-石牌村老年人群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水平。方法:从该村原居民老年人群血清标本(共950份)随机抽取151份,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量SAA水平。结果:本研究人群SAA总体水平为(1104±986)ng/mL,且不同年龄组及不同性别组人群间SAA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目前SAA测量方法的标化及正常值范围的制定对SAA测定的广泛开展非常必要和迫切。

  • 标签: 血清淀粉样蛋白A 危险因素 炎症 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摘要在医院事管理中,应用药物经济学评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利于提高医院合理用药的水平、医疗服务的水平以及医院整体管理的水平,降低医院的医疗费用,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基于此,本文将针对药物经济学评价在医院事管理中应用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旨在提高医院事管理的质量和水平,推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更快更好的发展。

  • 标签: 药物经济学评价 医院 药事管理 问题 应用
  • 简介:目的:研究血清心肌酶在诊断肺炎支原体肺炎急性期息儿是否有心肌损害的参考价值。方法:测定40例肺炎支原体息儿血清心肌酶磷酸肌酸激酶同功酶(CPK-MB)、乳酸脱氢酶(LDH)和谷草转氨酶(AST)的变化,对其中心肌酶异常的19例息儿在恢复期进行复查。并与40例健康儿童作对照。结果:急性期血清心肌酶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恢复期血清心肌酶明显下降,CPK-MB,LDH仍高于对照组(分别是P〈0.01,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急性期可有不同程度的心肌损害,血清CPK-MB作为支原体肺炎心肌损害的生化指标特异性强,治疗支原体肺炎时应注意心肌损害。给予保护心肌治疗。

  • 标签: 肺炎支原体肺炎 心肌酶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病人应用降压出现的不良反应并提出护理的方法;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5年5月在我科室住院治疗的90例高血压病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符合高血压病的诊断标准,其中包括男70例,女20例,年龄在64岁-95岁之间,平均76.8岁,按照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使用2-4种降压对其进行治疗,统计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并对不同的不良反应进行不同的护理;结果本次参与研究的患者有3例出现低血压,4例出现电解质紊乱,8例出现咳嗽,3例出现心动过速,3例出现心动过缓,3例出现踩部水肿;结论为使老年病人得到安全、有效、及时的治疗和护理,护士应多方面地掌握老年病人使用降压的知识,同时要细心地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 标签: 不良反应 老年病人 高血压
  • 简介:目的:探讨电子支气管镜下注射抗结核药物治疗支气管内膜结核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02年10月至2009年1月经电子支气管镜确诊的62例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常规使用全身抗结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电子支气管镜下气管和支气管粘膜下局部注射抗结核药物治疗,比较其治疗1年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31例(96.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2例(73.7%),P<0.05.结论:在常规全身抗结核治疗基础上加电子支气管镜下气管和支气管粘膜下局部注射抗结核药物治疗支气管内膜结核的临床疗效较单纯全身抗痨治疗好.

  • 标签: 电子支气管镜 注药治疗 支气管内膜结核 临床观察 Treated 抗结核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曲唑酮对抗抑郁所致性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抑郁症患者216例,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出6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服用阿米替林,剂量为50mg/d~200mg/d,研究组服用曲唑酮,剂量为150mg/d~300mg/d。疗程均为8周。HAMD和IIEF-5评分为疗效标准。结果两组治疗后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两组间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研究组治疗后IIEF-5评分升高,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无差异。研究组性功能改善有效率为59.37%,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曲唑酮不仅有较好的抗抑郁效果,而且可一定程度的改善患者的性功能。

  • 标签: 曲唑酮,抑郁症,性功能障碍
  • 简介:目的:评价CEA、NSE、CYFRA21-1联合检测对肺癌与良性肺部疾病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应用电化学发光法(ECLIA)检测经病理确诊的56例肺癌、41例良性肺部疾病和30例正常体检者血清中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细胞角蛋白21-1(CYFRA21-1)的含量.结果:肺癌组CEA、NSE、CYFRA21-1测定水平明显高于肺良性病变组和正常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EA、NSE、CYFRA21-1对肺癌的敏感性分别为51.79%、44.64%、55.36%,特异性分别为92.96%、90.14%、88.73%;CEA、NSE、CYFRA21-1三项联合检测对肺癌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92.86%和94.37%.结论:CEA、NSE、CYFRA21-1三项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明显提高肺癌诊断的阳性率,有助于肺癌的预测和鉴别诊断.

  • 标签: 癌胚抗原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细胞角蛋白21-1 联合检测 肺癌
  • 简介:目的:探讨危重病患者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与血清前白蛋白(SPAB)和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对入急诊ICU的48例危重症患者24h内采静脉血检测患者血清SPAB、总蛋白(TP)、白蛋白(ALB)及血脂,进行APACHEⅡ评分。≥20分的21例为Ⅰ.组;≥10分但<20分的27例为Ⅱ组;追踪二周,死亡的15例为死亡组,存活的33例为生存组。结果:Ⅰ组与Ⅱ组相比,APACHEⅡ评分、SPAB、总胆固醇(TC)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均有显著差异(P<0.05);死亡组APACHEⅡ评分较生存组高(P<0.05),而SPAB和HDL-C则较生存组低(P<0.05)。PAB、TC和HDL-C与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关系。结论:入院后24h内SPAB和血脂可作为判断危重病患者的病情程度和预后的敏感性指标。APACHEⅡ评分和SPAB及血脂水平之间有相关性。更多还原

  • 标签: 危重病 前白蛋白 血脂 代谢 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妇科止痛解毒汤综合给联合微波照射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02例慢性盆腔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5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妇科止痛解毒汤加减口服、妇科止痛解毒汤加减汤汁浓煎取汁保留灌肠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妇科止痛解毒汤加减口服、妇科止痛解毒汤加减汤汁浓煎取汁保留灌肠治疗,并联合微波照射治疗,分析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51例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9%,对照组的51例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2.35,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的症状积分(5.32±1.21),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后的症状积分为(8.62±3.11),观察组患者的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治疗慢性盆腔炎采用妇科止痛解毒汤综合治疗,具有一定的疗效,但是给较为单一,在此基础上联合微波照射治疗的效果显著,在预防和治疗慢性盆腔炎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妇科止痛解毒汤 综合给药 微波照射 慢性盆腔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硫酸吗啡缓释片(美施康定)、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奥施康定)和芬太尼透皮贴剂用于癌性疼痛治疗的成本效果,为临床医师选择该类药品提供参考。方法随机调取我院临床病区2014年1月至12月期间300例分别使用美施康定(97例)、奥施康定(105例)和芬太尼透皮贴剂(98例)治疗中晚期癌痛的住院患者。美施康定治疗的开始剂量是20mg,q12h,奥施康定康定治疗的开始剂量是10mg,q12h,芬太尼透皮贴剂外用贴于皮肤平坦处,开始剂量为5mg,q72h,治疗过程中如果出现爆发痛时马上给予盐酸吗啡注射液进行皮下注射,并调整药品用量,直至患者满意的程度达到VAS0-3分为止。比较用药一个月后的镇痛疗效、不良反应及药品成本,并运用药物经济学成本-效果分析法对三组治疗方案进行评价。结果美施康定、奥施康定和芬太尼透皮贴剂的疼痛缓解率分别为94.85%、94.29%、93.89%,三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人均成本分别为1395.26元、1429.82元、2108.33元,成本-效果比分别为14.71、15.16、22.43。结论美施康定、奥施康定和芬太尼透皮贴剂在治疗中晚期癌痛患者镇痛疗效相当,从药物经济学角度看,美施康定是中晚期癌痛患者镇痛治疗的较好选择。

  • 标签: 美施康定 奥施康定 成本-效果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血清胆碱脂酶(CHE)水平和血小板计数(PLT)测定对其病因的鉴别诊断意义。方法:对比分析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组(A组,n=120)和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组(B组,n=329)静脉血清CHE水平和PLT计数。结果:A组血清CHE水平均低于正常,B组仅8%低于正常,分别为2762.9±849.5u/L和9762.4±562.4u/L,差异明显(P〈0.001)。A组PLT计数(52.5±21.7)×10^9/L明显低于B组(213.2±40.9)×10^9/L,差异显著(P〈0.001)。结论:血清CHE水平和PLT计数的测定可作为鉴别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破裂出血及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的简单有效方法。

  • 标签: 血清胆碱脂酶 血小板计数 肝硬化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消化性溃疡
  • 简介:摘要目的科学研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IschemicStroke,CIS)不同药物、剂量、给途径的溶栓治疗效果,为治疗CIS患者提供科学的数据参考。方法应用COCHRANCE(包括中国和中国Ccra中心在内的13个中心的50010多人)协作网评价方法对CIS疾病患者的不同药物使用、不同剂量适应以及不同给途径进行评价。对照组应用后路椎管单开门扩大术的治疗方法,实验组应用前路减压内固定术和后路椎管单开门扩大术的治疗方法。结果收集到26个已完成的随机对照实验,其中有15个试验符合纳入标准,其中有5个试验比较其不同药物的治疗效果,10个试验比较不同剂量的治疗效果;高剂量溶栓治疗组呈现出早期死亡的发展趋势,与低剂量溶栓治疗相比有一定程度增加,但并未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溶栓药物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溶栓药物与高剂量溶栓药物在治疗CIS患者中不能够得出更好的给途径、给药剂量等结论。

  • 标签: CIS患者 不同药物 不同剂量 不同给药途径 溶栓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通过观察心力衰竭患者与正常人群血浆中促红素(EPO)及血红蛋白含量的变化,及应用EPO治疗前后心力衰竭患者各项心功能指标变化。结果表明心力衰竭患者血浆中EPO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而血红蛋白含量明显降低。经EPO治疗后的心力衰竭患者,在NYHA分级,六分钟步行距离,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及左室肌重量指数等各项心功能指标明显改善。提示心力衰竭患者血浆促红细胞生长素水平明显增高,应用促红素治疗可明显减轻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左室射血分数,缩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降低左室肌重量指数,增加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六分钟步行距离,提高了患者的运动耐量。

  • 标签: []心力衰竭 EPO 心肌重量指数 步行实验
  • 简介:摘要目的动态监测高危孕妇血清P、E2、β-HCG指导预防性治疗早期流产的临床效果。方法来我院就诊的早期高危孕妇400例随机各分200例,动态监测血清中孕酮、雌二醇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观察组有明显低于正常水平行保胎治动态监测疗,对照组出现先兆流产症状时保胎治疗。结果观察组高危早期妊娠孕妇血清P、E2、β-HCG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值先于先兆流产症状之前,且早期治疗活胎继续妊娠例数明显增多,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根据所测的孕妇血清P、E2和β-HCG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治疗先兆流产,既可减少盲目用药保胎所致的副作用的发生,又可提高继续妊娠率、降低流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孕酮 雌二醇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动态监测 预防性治 先兆流产
  • 简介: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清游离脂肪酸(FFA)水平和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选择GMD患者(观察组)及正常孕妇(对照组)各30例,测定两组的体重指数(BMI)、甘油三酯(TG)、空腹胰岛素(FNS)、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及餐后2h血糖(PG)及FFA;以稳态模型(HOMA)计算评价IR。结果:GDM患者的血脂及糖代谢紊乱,FFA显著增高,与HOMA—IR呈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GDM患者存在血脂及糖代谢紊乱,FFA明显增高,与IR的发生密切相关。

  • 标签: 妊娠期糖尿病 游离脂肪酸 胰岛素抵抗
  • 简介:目的:研究应用步长脑心通胶囊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动脉粥样斑块细胞外基质降解的抑制、减少炎症、稳定斑块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双盲方法,将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60例)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测定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其抑制物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脂水平。结果:治疗组MMP9,TIMPI,MMP-9/TIMP1,hs-CRP、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略有升高,但无显著性差异。血浆MMP-9与MMP-9/TIMP-1、hs-CR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TC呈正相关(P〈0.05),TIMP-1与MMP-9/TIMP-1呈负相关(P〈0.05),MMP-9/TIMP-1、TIMP-1、hs-CRP与TG、TC、LDL-C、HDL-C无相关。结论: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应用步长脑心通治疗可以减少斑块基质成分的降解和炎性反应,降低血脂,具有稳定斑块作用。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基质金属蛋白酶 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 步长脑心通胶囊
  • 简介:目的:观察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血清白介素-5(IL-5)和尿白三烯E4(LTE4)的水平变化.探讨IL-5和半胱氨酰白三烯(cysLTs)在肺炎支原体感染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住院确诊为MP感染的患儿为MP感染组(29例),同期在门诊作正常健康体检的儿童为正常对照组(30例)。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两组儿童血清IL-5和尿LTEA的浓度。结果:IP感染组尿LTEA的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MP感染组血清IL-5的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MP感染患儿血清IL-5的水平和尿LTFA的水平无相关性(P〉0.05)。结论:cysLTs在MP感染的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IL-5可能不是MP感染的发病机制的重要因素。

  • 标签: 肺炎支原体 白介素-5 白三烯E4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S100B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58例脑梗死患者、36例脑出血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及30名健康人血清S100B和NSE水平。结果: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的血清S100B、NSE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0.001),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的血清S100B、NSE浓度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P〈0.001);治疗前、脑梗死组患者的血清S100B浓度低于脑出血组患者(P〈0.001),而脑梗死组患者的血清NSE浓度高于脑出血组患者(P〈0.001)。结论:血清S100B和NSE检测可作为诊断早期脑损伤严重程度的指标;联合检测血清S100B和NSE,对鉴别诊断出血性脑病和缺血性脑病以及评价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标签: S100B NSE 脑血管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沙丁胺醇联合硫酸特布他林肺部吸入给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以期为临床上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自我院于2014年06月~2015年09月期间收治的小儿支气管哮喘患者128例,将入选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4例患儿。对照组患儿单独使用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治疗组患儿给以沙丁胺醇+硫酸特布他林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哮鸣音及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5.31%,明显的高于对照组患儿的76.56%,两组患儿间的治疗效果差异有显著的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的临床症状及哮鸣音改善所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儿所需时间,两组患儿间的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肺功能指标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增高,改善差异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的改善指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沙丁胺醇联合硫酸特布他林肺部吸入给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能快速、有效、充分的发挥抗炎、解痉功效,可在短时间内缓解患儿的不适及改善其肺功能。

  • 标签: 小儿支气管哮喘 沙丁胺醇 硫酸特布他林 肺部吸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