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2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护理风险安全管理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19年10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血液透析病例68例,双盲随机法分为研究及对照两组(各34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研究组同时完善护理风险安全管理,就两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自我管理能力水平进行评定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后自我管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风险安全管理在血液透析患者中有助于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 标签: 血液透析 护理风险安全管理 自我管理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眼科门诊患者诊疗中点药安全管理的作用。方法:本次实验跨越2021年1月至2022年5月这一时间段,对82例眼科门诊患者进行研究。将双盲对照原则作为本次实验所选患者的分组依据,在本次实验中分别采用点药常规管理、点药安全管理模式来完成对照组及实验组诊疗工作,记录对照组及实验组管理总有效率、管理质量评分,并加以分析比较。结果:对照组及实验组所选患者中管理效果较好及效果一般的人数分别为32人及38人,占比分别为78.05%及92.68%,组间管理总有效率相关数据之间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差距,(p<0.05);对照组及实验组所选患者管理质量评分之间的差异是不容忽视的,两组在医患沟通、健康教育、病情管理、安全管理方面的评分均有着较大的差距,(p<0.05)。结论:在眼科门诊患者诊疗中点药安全管理的应用价值较高,远远优于点药常规管理。

  • 标签: 眼科 门诊 点药安全管理 管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护理风险安全管理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19年10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血液透析病例68例,双盲随机法分为研究及对照两组(各34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研究组同时完善护理风险安全管理,就两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自我管理能力水平进行评定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后自我管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风险安全管理在血液透析患者中有助于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 标签: 血液透析 护理风险安全管理 自我管理能力
  • 简介:【摘要】我国幅员辽阔,地质结构复杂,地质灾害发生率高,且我国人口数量大,人口集中密度大,一旦发生地震等大型地质灾害,容易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多发性创伤伤员,特别是在伤员转运过程中,对伤员进行有效的护理安全管理有重要的意义。在经历 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后,地震伤员转运的护理安全越来越受到重视,提高护理安全管理,是护理人员的责任和使命。本文通过对转运前的准备以及转运实施过程中的护理内容进行阐述,总结伤员转运护理安全管理的心得与体会。

  • 标签: 地震 伤员 多发性创伤 转运 护理安全
  • 简介:[摘要 ]目的:建立头孢菌素类药物临床使用安全体系。方法: 1.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在武隆区(县)卫生服务系统 随机 抽取10家卫生服务 500名医务人员参与调查头孢菌素类药物安全用药的认知度 及 对病人宣教情况。分析 临床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因素。2.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城镇抽取 500名居民 ,调查其对 头孢菌素类用药安全知识的 知晓度。分析 居民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存在的安全隐患。 结果:①本次共发放医务人员问卷 500份,回收问卷 433,其中无效问卷 19,有效问卷 414份 。 ②本次共发放居民问卷 500份,回收问卷 461,其中无效问卷 2,有效问卷 459份 。 结论:建立头孢类药物临床使用安全体系十分必要。

  • 标签: [ ]头孢菌素药物 配伍禁忌 不良反应 安全体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 2017年 5月至 2018年 8月在本院急诊科就诊的 180例急诊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并随机将这 180例患者进行分组,分为每组各 90例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急诊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观察组则采用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急诊患者对急诊护理的质量以及满意度进行调查和统计。结果:实行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的患者在护理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 96.4%,而对照组对护理的满意度为 80.16%,两组患者满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对急诊患者进行急诊护理的过程中采用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能够有效的提高护理的质量,同时也能增强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该护理模式值得在临床中推行。

  • 标签: 急诊分诊 安全管理模式 急诊护理 应用
  • 简介:摘要: 心血管内科是医院当中风险指数非常高的科室之一,因为心血管系统病症类型十分繁杂,病因特别多,来势尤为凶猛,有的时候在病情已经得到一定控制的情况下,还会突然出现恶化,所以这就让护理风险时刻伴随着医院治疗活动的整个环节。基于此,笔者将结合多年的经验,就 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希望可以为大家提供一定的帮助和参考。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护理 不安全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内科用药安全隐患,并制定规范化管理措施。方法:对2019年7~12月心内科375例患者用药过程进行分析,统计用药不良事件,设为实施前。分析实施前用药安全隐患并制定规范化安全管理措施,于2020年1~6月对心内科用药过程实施规范化安全管理,设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护理人员药品知识掌握情况、用药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施后护理人员在药品储存、药品使用、药品禁忌、不良反应及处理等药品知识得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

  • 标签: 心内科 用药安全 规范化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实验分析 老年肾内科患者护理中的 安全隐患,并提出护理对策。 方法 将 2017 年 6 月—— 2019 年 6 月老年肾内科收治的患者 77 例,作为研究的对象,将 77 例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结合护理中的安全性隐患,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对照组只进行常规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结果 实验分析表明压疮、坠落、感染等是患者常出现的安全隐患, 实验组患者安全事件发生的概率显著的降低,保证了患者治疗的安全性,两组差异明显 P<0.05 ,统计学存在意义。 结论 对老年肾内科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可显著降低患者安全事件发生的概率,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可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

  • 标签: 老年肾内科 安全隐患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 Ilizarov治疗儿童马蹄内翻足的相关文献进行 Meta分析,旨在对其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方法:检索 Pubmed、 Embase、 Cochrane、维普、万方、 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关于 Ilizarov治疗儿童马蹄内翻足的文献报道,筛选后提取文献中的随访结果,采用 stata15.0进行 meta分析。结果:最终共纳入 20篇文献,研究对象为 648位( 762足)接受 Ilizarov治疗马蹄内翻足的患儿,合并分析后: 残留畸形的发生率7%( 95%CI: 5%-10%);过度矫正发生率为 5%( 95%CI: 0-10%);复发率 10%( 95%CI: 5%-15%);足部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20%( 95%CI: 11%-29%);针道感染率 20%( 95%CI: 10%-29%),因感染拔针的发生率为 4%( 95%CI: 1%-8%);断针发生率为 7%( 95%CI: 0-15%)。 结论:针道感染及足部相关并发症是Ilizarov治疗儿童马蹄内翻足的主要并发症,同时复发、残留畸形、过度矫正的问题不能忽视,个体化的治疗和规范的术后护理及调整,可能有利于矫形的效果,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 标签: Ilizarov,儿童,马蹄内翻足,并发症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基层餐饮行业迎来发展高峰期,其食品卫生情况,也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食品安全不仅关系到基层餐饮行业发展状况,也能够直接影响社会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因此,本文结合基层餐饮业食品卫生安全风险源识别进行分析,并针对性提出防控措施,希望能够为专业人士提供参考借鉴。

  • 标签: 基层餐饮业 食品卫生 风险识别 防控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血液净化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寻找出有效的应对措施,旨在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2018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接受治疗的120例血液净化患者随机分为普通组和观察组。普通组(n=60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n=60例)采用针对性护理。分别比较上述两种护理方式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普通组,且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普通组,组间统计学意义突出(P<0.05)。结论:虽然血液净化护理的实施容易出现诸多安全隐患,但如果能积极向患者应用针对性护理措施,不仅能提升临床干预质量,还能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值得持续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血液净化 临床护理 安全隐患 应对措施 研究探讨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心血管疾病在临床实践中又被称之为循环系统相关疾病,主要包含动静脉血管、心脏、微血管疾病类型,例如高血脂、高血压、心脑血管硬化、中风等,临床症状表现为眩晕、心悸、紫绀、呼吸困难等。大多心血管疾病发生于中老年群体,由于患者体质较差,合并基础性疾病类型较多,其机体抵抗能力明显下降,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心导管介入术进行治疗具有操作简便以及创伤性小的优势,在临床实践中开始广泛应用和推广,具有降低病死率地理想效果。但是由于心脏介入术治疗期间,外界因素对治疗效果还存在着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围手术期中应用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患者预后效果。为此,在本次研究实验中以74例符合研究需求,行心脏介入诊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探讨在其围手术期接受护理安全管理的临床效果。

  • 标签: 护理安全管理 心脏介入治疗 围手术期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护理安全管理应用于门诊抽血护理的价值分析。方法:2021年5月这一个月的时间为实验探究的时间,选取在此期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67医院门诊抽血的患者8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44例)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护理安全管理,观察和比较两组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2.27%)相比对照组的(15.91%)要低,且护理满意度(100%)相比对照组的(88.64%)要高,P

  • 标签: 门诊 护理安全管理 抽血护理
  • 简介:摘要:本文在探讨和分析临床护理安全管理中,运用PDCA质量管理工具在护理管理工作中进行精细化管理的应用及应用效果,希望在今后的医疗护理工作上有更加科学可靠的管理模式。通过随机抽取医院收治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定更加良好的护理方案,而对照组采用的是传统的护理管理,更多的是适应大部分人的护理内容。研究结果要结合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通过实验发现精细化管理的观察组,在护理满意度高,并且患者治疗效果好,心身健康恢复快,护理质量要远远高于对照组。在临床护理安全管理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将护理效果发挥最大化,而精细化管理的应用效果会远远高于传统护理管理,的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有效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 标签: 临床护理 护理安全管理 精细化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呼吸科老年患者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方法 将2019年3月至2020年4月在我科治疗的老年患者76例纳入研究。全面评估、综合分析其临床资料,找出护理安全隐患并调整相应护理措施,观察调整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以往护理干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1.58%,根据安全隐患将护理措施调整后,不良事件发生率降至10.53%,差异显著(P<0.05)。结论 找出安全隐患并及时采取防范措施,可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确保患者安全

  • 标签: 老年患者 护理安全隐患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管道标识在胸外科护理质量安全管理的作用。方法:从2020年11月~2021年2月中选出120例患者作为样本研究,按照双盲法分组,各组60人。参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增加管道标识,对比效果。结果: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1.67%,参照组13.33%,差异显著P<0.05。结论:胸外科中增加管道标识效果确切,能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提升护理安全性,值得被广泛运用。

  • 标签: 胸外科 管道标识 护理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我院西药临床用药的安全性以及相应的应对措施进行深入的分析探讨,以期提高西药临床用药的合理性与安全性。方法 统计我院近两年内在西药临床用药安全管理措施实施前后的处方各 80张,根据事件类型的不同对处方进行区分和组间对比,并对实施前后的西药处方用药安全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安全管理措施实施后的用药不合理情况较实施前显著下降,其差异具有统计学( P< 0.05)。结论 我院能够正视西药临床用药不合理事件并并及时采取了针对性的应对措施,从而有效提升用药的合理性与安全性,降低不合理用药率,为患者更加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疗。

  • 标签: 西药 临床合理用药 安全性 应对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安全管理在西药房高危药品管理中应用价值。方法 以2018年1月~2018年12月常规管理阶段药品管理工作为对照组,以2019年3月~2020年3月实施安全管理的药品管理工作为观察组,观察不同阶段工作质量。结果 高危药品管理不良事件包括药物引入错误与警示标志及药物中毒等,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相对较低;观察组入库登记与日常保管及存储环境等工作到位率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高危药品管理者对于高危药品分类与禁忌症及不良反应等知识掌握程度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有差异性。

  • 标签: [] 西药房 高危药品 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目视化管理在儿科病区护理安全质量控制管理中的作用。方法:将实施视觉管理前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的护理安全质量控制情况为对照组。将2018年7月至2018年12月实施视觉管理后护理安全质量控制情况为观察组,观察组采用目视化管理方法,实行各项护理操作流程的标准化,抢救车内药物、物品管理的定置化,冰箱、治疗室、库房实现管理的标准化,护士站实施5S管理,病区药品进行基数管理,病区仪器设备放置定位化,将要求让全科护士看得见,推动自主管理。结果:实施目视化管理后,儿科病区抢救物品和药品完整率由90%提高100%,病区环境管理得分百分率由86%提高到96%;仪器设备质量管理得分百分率由88.89%提高到97.7%;护理安全用药管理从83.95%提高到94.65%,护士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从74.6%提高到95%。结论:目视管理使护理安全质量控制人性化、科学化、规范化,培育护士自主治理能力,改进护理服务质量,提升护理安全质量。

  • 标签: 目视化管理 儿科护理 安全质量 控制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