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2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品管圈在神经外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患者58例作为观察对象(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随机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29例实施常规护理,治疗组29例实施品管圈下的优质护理,观察两组神经外科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治疗组神经外科患者护理后的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明显优于对照组神经外科患者(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针对神经外科患者实施品管圈下的优质护理效果显著,提升护理质量。

  • 标签: 品管圈 神经外科 护理质量 改进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持续性人文关怀理念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5月到2017年12月间收治的62例ICU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3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持续性人文关怀护理。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舒适度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对ICU患者护理实施持续性人文关怀理念的效果显著,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ICU护理 持续性人文关怀理念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行胰腺及胰周坏死组织清除引流术后腹腔低流量持续冲洗的观察与护理。方法回顾性总结2016年1月到2016年12月期间30例外科术后经腹腔双套管行腹腔冲洗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具体护理操作方法。包括腹腔冲洗液的选择、腹腔冲洗速度的选择、腹腔冲洗不良事件的预防和护理及腹腔冲洗效果的优化。结果30例患者经有效治疗后均好转出院,且随访期间,患者均病情稳定。结论经腹腔双套管低流量持续冲洗是一种简单有效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清创术后的治疗方法,是控制感染、促进切口愈合的重要措施。

  • 标签: 重症急性胰腺炎 腹腔双套管 腹腔冲洗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72小时持续硝普钠泵入维持治疗急性心力衰竭(本文指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致急性左心衰或全心衰),有效性、安全性及对住院期间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用从1997年至2010年的23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均为Ⅳ级,在综合内科治疗同时,在持续72小时硝普钠维持治疗后,心功能均改善,住院期间无心衰反复,无氰化物及硫氰酸盐中毒现象(氰化物中毒可出现反射消失、昏迷、心音遥远、低血压、脉搏消失、皮肤粉红色、呼吸浅、瞳孔散大。硫氰酸盐中毒可出现运动失调、视力模糊、谵妄、眩晕、头痛、意识丧失、恶心、呕吐、耳鸣、气短),同时随机抽取1997年至2010年23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每日间断使用硝普钠进行对照;结果23例72小时持续硝普钠泵入治疗患者心功能均改善,无中毒现象,对照组住院期间4例心衰反复发生,2例死亡。结论72小时持续硝普钠泵人治疗急性心力衰竭安全有效并减少住院期间心衰反复。

  • 标签: 72小时 硝普钠 心力衰竭 安全性 有效性 心衰反复23 cases of 72 hours&rsquo continuous infusion of sodium nitroprusside on the acute heart failure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ICU护理中应用持续性人文关怀的可行性。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我院2016年3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ICU病房患者中,抽取78例进行本次研究,并将78例患者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ICU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而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持续性人文关怀理念,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护理前后的焦虑(SAS)、抑郁(SDS)自评量表。结果未经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DS、SAS评分情况相差不大(P>0.05);经过护理干预后,观察组ICU患者的SDS、SAS评分差异对比显著(P<0.05)。结论对ICU病房的患者实施持续性人文关怀十分有利于改善其心理状态,临床应用价值显著,促进其治疗效果,可行性较高。

  • 标签: ICU护理 持续性人文关怀 可行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究在神经外科对患者实施腰大池持续引流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了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神经外科接受治疗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而实验组患者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又给予了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0.0%)和满意度(100.0%)均高于对照组的(70.0%)和(88.33%),两组间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神经外科患者进行临床治疗过程中,为其提供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不仅可以使患者的疾病得到有效的改善,而且还能有效降低颅内压,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满意度。

  • 标签: 神经外科 腰大池持续引流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骨折患者术后进行持续性护理干预后,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方法将2017年2月—2018年5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90例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再按照抽签法将这90例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患者,分别对其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根据两组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情况对两种护理方法进行对比。结果延续性护理干预下的研究组患者术后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明显好于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数据检验(P<0.05),具备分析价值。结论骨折患者在术后接受医护人员的延续性护理干预能够促进自身肢体功能恢复,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骨折 延续性护理 肢体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持续性人文关怀理念应用于ICU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我院选取2015年3月-2016年8月ICU室的患者30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实验组采用持续性人文关怀理念进行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满意度为93.3%,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为67%,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持续性人文关怀理念对ICU室患者进行护理,疗效显著,帮助患者减轻了心理压力,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基础护理质量,使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都相应的提高,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及应用。

  • 标签: ICU护理 持续性人文关怀理念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持续性护理干预对于胫骨骨折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7年5月前来就诊的胫骨骨折患者32例采取在围术期进行持续性护理干预,之后随访6个月,从而对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分。结果患者经过3个月的持续性护理干预后在30分以上的有31例占96.88%,经过6个月的持续性护理干预之后所有患者均达到30分以上(100%),由此可见持续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使患者康复。且这些患者在6个月持续性护理干预之后,治愈的有17例,有效的有15例,总有效率为100%。有1例患者发生伤口感染,1例患者发生肺部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6.25%。结论持续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促进胫骨骨折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并具有较小的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胫骨骨折 膝关节功能 持续性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持续改进在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7年12月未采取PDCA循环管理的240例医务人员作为常规组,选取2018年1月—2018年6月采取PDCA循环管理的与常规组相同的医务人员作为管理组,比较两组医务人员手术卫生知识掌握率、手卫生洗手依从率和手卫生洗手合格率。结果管理组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掌握率高于常规组(P<0.05);管理组医务人员接触患者前、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体液后和无菌操作前等手卫生洗手依从率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医务人员手卫生洗手合格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医务人员手卫生进行PDCA循环持续改进,有助于增强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以及提高手卫生依从性。

  • 标签: 手卫生 依从性 医务人员 PDCA循环 管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护理文书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提高书写质量,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方法随机抽取2017年上半年和下半年的住院病历各300份,进行护理文书包括体温单、医嘱单、住院患者首次护理评估单、护理记录单的比较,比较质量改进前后的护理文书书写质量。结果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后的护理文书缺陷率均有所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模式能有效规范护理文书书写,提高护理文书书写质量,防范了医疗纠纷的发生。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 护理文书 质量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持续性被动运动锻炼结合护理康复对膝部骨折手术后膝关节功能的相关治疗效果。方法从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膝部骨折病患中,按照随机选择的方法选取80例病患作为研究的对象,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有病患40例。对常规组病患采用常规的护理康复训练,而实验组病患则在护理康复的基础上结合持续性被动运动锻炼进行治疗,对两组病患治疗的效果,膝关节的功能等级以及疼痛评分进行对比。结果通过治疗对比发现实验组病患的治疗效果要明显优于常规组病患的治疗效果,而实验组病患的膝关节功能等级以及疼痛评分结果也要优于常规组病患(P<0.05)。结论持续性被动运动锻炼结合护理康复对膝部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持续性被动运动 护理康复 膝部骨折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血液透析患者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对其低血压发生率的控制作用。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收治的60例持续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模式与护理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对比两组患者低血压发生率以及对护理满意度差异性。结果在治疗三个月期间,对照组共透析1080次,低血压发生率为16.76%;观察组共透析1080次,低血压发生率为4.07%;组间对比差异显著。满意度方面,对照组总满意率为76.67%,观察组总满意率为93.33%,组间差异显著。结论实施护理持续质量改进有利于血液透析患者控制低血压发生率,提升护理满意度。

  • 标签: 低血压 血液透析 持续质量改进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研究,探讨持续质量改进(continuousqualityimprovement,CQI)在神经外科术后感染的预防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进行神经外科手术的患者300例,并进行随机分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措施,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感染发生情况、满意度等情况。结果经过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总感染率为45.3%,对照组患者总感染率为22.0%,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3.3%,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6.7%,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CQI)在预防神经外科术后感染护理中实施应用,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不但可以显著降低术后感染率发生,而且可以提高患者对术后感染预防护理的满意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 神经外科 术后感染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设计适合口腔门诊护理质量管理工作的记录手册,探讨口腔门诊护理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的有效方法。方法根据口腔门诊护理工作的具体情况,结合优质护理与医院评审细则的相关要求,运用PDCA循环模式,设计护理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记录手册,在各门诊科室运用。结果各项护理工作得到有序管理和持续改进,重点突出,护理质量稳步提升,同时提高了患者满意度。结论应用护理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记录手册,有助于提高口腔门诊护理质量和管理效率。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 护理质量 口腔门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间隙和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患有黄疸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患者为4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持续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患者间隙蓝光照射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和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观察组患儿发生不良反应的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间隙和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相似,但是间隙治疗后发生的不良反应低于持续治疗后发生的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间隙蓝光照射 新生儿 黄疸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院前急救物品管理中应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效果。方法我院从2016年1月在院前急救的物品管理过程中,开始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对持续质量改进前后的管理效果进行收集,并且比较。结果通过在院前急救物品管理过程中使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能够提升提升其管理效果,错误率明显降低,患者满意率明显提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院前急救物品管理过程中,通过使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能够明显提升患者的满意程度并降低急救错误率,有较高使用价值。

  • 标签: 院前急救物品管理 持续质量改进 软组织缺损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中的效果。方法根据实际情况成立持续质量改进管理小组,对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制定并实施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对比分析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前后各项情况。结果不管是在清洗、灭菌、包装、发放合格率上,还是在物品送到各个科室的时间、各个科室对消毒供应中心服务满意度上,实施后均优于实施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中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有助于增强消毒供应中心人员的责任感和专业技能水平,提高工作质量,为各个科室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提高各个科室对消毒供应中心服务的满意度,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质量 消毒供应中心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持续氧驱动气道湿化法在气管切开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科室收治的气管切开患者作为样本,随机分为湿化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定时定量间断气道湿化法湿化气道,湿化组采用持续氧驱动气道湿化法湿化气道。结果护理后,湿化组患者痰液量(46.53±1.20)ml、家属护理质量评分(96.87±2.07)分、并发症发生率2.86%,表现为气道黏膜出血,与对照组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将持续氧驱动气道湿化法应用到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中,可有效减少出血、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持续氧驱动气道湿化法 定时定量间断气道湿化法 气管切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