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慢性胃炎患者实施温中健脾中药治疗方案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9月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60例,按不同用药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予以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予以观察组常规西药+温中健脾中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分别经有效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80%),且不良反应发生率(3.33%)显著低于对照组(16.67%),组间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中健脾中药治疗慢性胃炎疗效确切,能通过修复溃疡糜烂粘膜而发挥药效,且其兼具安全可靠、经济高效等多重优势,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温中健脾 中药方案 慢性胃炎 实施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护理方案配合PU滑板对髌骨骨折功能锻炼的护理研究。方法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行髌骨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内固术,术后常规抗感染、消肿止痛、促进骨痂生长等药物治疗。采用WOMAC评分评价患者的膝功能。结果观察组WOMAC膝关节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改良护理方案配合PU滑板对髌骨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减轻患者疼痛,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髌骨骨折 功能锻炼 护理方案 PU滑板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三氧化二砷(ATO)联合全反式维甲酸(ATRA)双诱导化疗方案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临床疗效及PML-RARa融合基因转变情况。方法本中心自2014年6月以来,共收治APL患者39例,按照中国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指南(2014版),对其中23例APL患者予ATO+ATRA双诱导,联合小剂量化疗,达完全缓解后,序贯应用ATO+ATRA,观察患者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23例患者中,除2例患者治疗早期因脑出血死亡,1例患者因未定期化疗复发,1例患者治疗后期中枢复发,其余患者均获得完全缓解,完全缓解率达91.3%,开始诱导至完全缓解平均26.5±3.5天。结论双诱导方案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大部分患者均可取得较好疗效,可长期生存。

  • 标签: 三氧化二砷 全反式维甲酸 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分析糖尿病急重症患者胰岛素起始治疗方案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选取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30例Ⅰ型糖尿病患者(Ⅰ型组,n=30)与30例Ⅱ型糖尿病急重症患者(Ⅱ型组,n=30)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胰岛素治疗起始用量、出院时胰岛素用量以及血糖控制情况。结果Ⅰ型组与Ⅱ型组糖尿病患者出院时平均胰岛素用量为(0.7±0.3)U/kg,起始平均胰岛素用量为(0.6±0.1)U/kg,差异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型组急重症患者的起始平均胰岛素用量(0.6±0.1)与Ⅰ型患者的起始用量(0.6±0.2)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型组与Ⅱ型组糖尿病患者出院时的空腹血糖分别为(7.2±0.9)mmol/L、(7.9±2.4)mmol/L,两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急重症患者胰岛素起始治疗时应适当加大用药剂量,以便于提高疗效,发挥降血糖效果。

  • 标签: 糖尿病急重症 胰岛素 起始治疗方案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合并糖尿病的治疗方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2年2月—2017年3月56例溃疡性结肠炎合并糖尿病患者分组。两组均积极控制血糖,对照组用柳氮磺吡啶治疗,观察组用美沙拉嗪和100ml生理盐水加地塞米松灌肠治疗。比较两组溃疡性结肠炎转归率;黏液便、血便、腹痛、腹泻消失时间;干预前后患者炎症监测值。结果观察组溃疡性结肠炎转归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黏液便、血便、腹痛、腹泻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炎症监测值相近,P>0.05;干预后观察组炎症监测值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溃疡性结肠炎合并糖尿病的治疗采用美沙拉嗪联合地塞米松灌肠治疗,可有效加速症状消退,降低炎症监测值水平,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溃疡性结肠炎 糖尿病 治疗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蜂蛰伤早期不同的局部处理方案以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于2017年1月—2018年9月,以本院的200例蜂蛰伤患者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而后接受局部处理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予以碘伏创面消毒+酸碱中和局部处理方案)与研究组(予以碘伏创面消毒+冷湿敷+定位拔刺局部处理方案),评价标准细胞因子及创面情况、预后情况、脏器功能。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细胞因子与各项创面情况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除病死发生率,研究组患者的其他预后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各项脏器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碘伏创面消毒+冷湿敷+定位拔刺局部处理方案的实施可提高蜂蛰伤的处理效果,改善预后,值得借鉴。

  • 标签: 蜂蛰伤 局部处理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在治疗呼吸道感染中采用不同抗生素治疗方案临床效果。方法通过随机选择80例在我院接受呼吸道感染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Ⅰ组、Ⅱ组,并且保证每组患者数量为40例,两组患者分别采用阿奇霉素以及左氧氟沙星对呼吸道感染进行治疗,比较两种抗生素的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虽然采用不同抗生素治疗方案进行呼吸道感染治疗,但是治疗有效率大致相同,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是Ⅰ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要低于Ⅱ组,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两种抗生素在治疗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大致相同,但是阿奇霉素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安全性高,所以可以作为治疗呼吸道感染的首选抗生素。

  • 标签: 不同抗生素 呼吸道感染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人员职业倦怠影响因素与干预方案。方法选取某基层疾病防控中心全体369名工作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统计工作人员职业倦怠发生情况,分析职业倦怠发生的相关因素,并探讨相应的干预方案。结果369名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人员职业倦怠发生率58.75%,职工受教育程度、日常工作项目、每日纯工作时间、临时性工作个数和每日重复工作时间是职业倦怠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其中日常工作项目≥11个(OR=0.223)和每日纯工作时间≥7h(OR=1.942)职业倦怠检出率风险较高。结论日常工作项目和每日纯工作时间是职业倦怠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此必须实施针对性个体干预和组织干预。

  • 标签: 职业倦怠 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人员 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研究消化内科常见病诊断及消化内科用药类型和用药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3月~2014年3月间消化内科患者的有关资料,对此开展回顾性分析。结果提高临床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促进临床治疗效果的提高。结论通过对临床药师的消化内科消化内科用药情况开展药学干预,可以有效规范医师临床消化内科用药行为,从而减少由于消化内科消化内科用药不合理而引发的事故,切实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

  • 标签: 临床药师 药学干预 不合理 消化内科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共情护理在临床急诊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7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急诊科就诊的212例患者实施共情护理作为观察组,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实施常规护理的21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护理模式护士工作满意度与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团队协作、本职工作、职业生涯、执业环境、执业展望等护士工作满意度指标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分别为97.64%与87.62,两组患者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科室实施共情护理模式,可以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共情护理 急诊 护士工作满意度 患者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常见清热降火药的临床功效与临床应用。方法对黄芩、黄连、黄柏的临床药理及临床应用。结果清热降火药是指以寒凉清热的药物,解降火热之症。主要适用于表邪已解、内无积滞的里热证,如外感热病高热、热痢、痈肿疮疡以及阴伤内热、湿热泻痢、温毒发斑、痈肿疮毒、阴虚潮热等。结论常见清热降火药的临床功效与临床应用凡药性寒凉,以清泄里热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清热药。主要有黄芩、黄连和黄柏是清热降火药当中的重点。

  • 标签: 清热降火 黄芩 黄连 黄柏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路径在骨科临床教学中的实际效果。方法将64名临床医学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接受传统教学,实验组则接受临床路径教学。在教学课程结束后,对两组进行理论和临床实践考核,并调查学生对教学形式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理论和临床实践考核成绩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对教学形式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用临床路径开展骨科临床教学,可显著提高教学效果及学生对教学方式的满意度,对于提高临床医学生学习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临床路径 骨科教学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分层级管理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以提高临床护理管理的质量。方法选取76名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工作的护士,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种护理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的基础护理、整体护理、差错管理等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均明显较高,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应用于临床护理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护士的临床护理质量,有助于减少医患纠纷,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护理管理 层级管理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与分析左旋甲状腺素钠片在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本院2013年4月—2016年4月期间内接收的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中,随机抽取9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进行左旋甲状腺素钠片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甲状腺激素水平以及血脂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患者治疗后TSH水平低于治疗前,治疗后FT3、FT4水平治疗前;患者治疗后TC、TG、LDL-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治疗后HDL-C水平高于治疗前;比较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采用左旋甲状腺素钠片进行治疗效果确切,极大的改善了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以及血脂水平,促进了患者的恢复,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 左旋甲状腺素钠片 血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腹股沟疝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行腹股沟疝修补术的41例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作为观察组,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实施常规护理的4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医疗费用、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医疗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健康知识掌握度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可以缩短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提高其健康知识掌握度,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腹股沟疝 住院时间 医疗费用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路径管理在儿科临床诊疗中的积极作用及减少临床变异的方法。方法回顾2017年1月1日到2017年12月31日收治的1898例进入临床路径管理的患儿,分析临床路径管理对于缩短病程、减少费用、提高康复率等方面的作用,探索进一步提高临床效率和经济指标的方法。结果通过对6种儿科常见病、多发病一年来的临床路径执行情况分析可以看出,进入率和完成率较高,变异率较高但退出率较低,未导入病例极少。病程维持在4~7天左右,次均费用、次均药费和药占比总体呈下降趋势。结论临床路径规范化执行可以有效缩短病程、减轻费用,在临床诊疗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儿童 临床路径管理 病程 费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产妇产后出血并发症的用药方案的选择以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妊娠产后出血产妇80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缩宫素进行治疗,实验组产妇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实施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产妇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明显的高于对照组的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产后并发出血并发症的患者实施治疗,有效的减少了患者的出血量,而且患者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比较低,安全性比较高,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产后出血 用药方案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个体化护理宣教方案在老年中重度哮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在我院诊治的老年中重度哮喘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意愿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个体化护理宣教方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0.00%;比较差异值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67%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3.33%;比较差异值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中重度哮喘患者实施个体化护理宣教方案,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大幅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具有较高的护理价值。

  • 标签: 个体化护理宣教方案 中重度哮喘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感染性疾病是人类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中腹腔感染是感染性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临床症状。本文综述了针对腹腔感染优化抗感染的治疗方案需考虑的因素和策略,对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抗菌药物 优化治疗方案 腹腔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