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0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正压通气(NIPPV)连用呼吸兴奋剂治疗慢阻肺呼吸衰竭(COPD)合并肺性脑病(PE)的效果评价。 方法 选取本院于2019年2月~2021年2月诊疗的98例COPD合并PE患者,使用电脑随机,将其分成研究组(n=49)和对照组(n=49)。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给予NIPPV连用呼吸兴奋剂(尼可刹米)治疗方法。对比两组血气分析结果和通气效果。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血气指标和通气及并发症预后效果强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 标签: 无创正压通气 呼吸兴奋剂 慢阻肺呼吸衰竭 肺性脑病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40例为呼吸衰竭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呼吸机治疗,并以电脑随机法分为A(n=30)、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行肺表面活性物质(PS)与高频振荡通气(NHFPV)联合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05-2021.05本院收治的72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采取随机抽签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6例)、观察组(36例),前者行PS与常频通气治疗,后者行PS与NHFPV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相较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血气指标更优,上机、症状缓解、住院时间更短(P

  • 标签: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表面活性物质 无创高频振荡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选择呼吸机辅助通气对患儿血气指标改善、并发症控制所产生的积极影响。方法:分析治疗的对象是88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是44例。研究组患儿接受呼吸机辅助通气,对照组实施常规机械通气,对比治疗24h、48h患儿的血气指标、并发症发生率,以此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研究组患儿24h、48h的血气指标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组间数据比较得出,P

  • 标签: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无创呼吸机 通气治疗 并发症 血气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体会对重症支气管哮喘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实施正压通气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遵从“平衡序贯法”分组,择我院2018.5-2020.4内93例重症支气管哮喘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分为对照组(45例,常规治疗)和观察组(48例,常规治疗+正压通气);观察应用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5.8%和2.0%,对照组分别为80.0%和15.5%,两组数据相较,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较低,动脉血气情况较好,两组数据相较,P<0.05。结论:对重症支气管哮喘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实施临床治疗,建议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开展正压通气治疗,可有效提升应用效果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无创正压通气 重症支气管哮喘 Ⅱ型呼吸衰竭 应用效果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与正压通气(NPPV)治疗老年慢阻肺合并II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收治的106例慢阻肺合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以抛硬币法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53例。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入通气治疗,对照组以NPPV治疗,观察组以HFNC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呼吸频率、心率、血气指标的变化,同时统计两组患者治疗、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呼吸频率、心率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较治疗前呼吸频率、心率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两组呼吸频率、心率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PacO2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aO2显著上升(p<0.05);治疗后两组PaO2、PaCO2组间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呼吸支持治疗有效率90.57%(48/53),对照组呼吸支持有效率88.68%(47/53),两组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老年慢阻肺合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中应用HFNC或NPPV进行呼吸支持均能够改善患者的呼吸频率、心率、血气指标,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HFNC能有效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安全性更高。

  • 标签: 慢阻肺 呼吸衰竭 血气指标 不良事件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精细化护理对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患儿血气指标与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2年2月收治的80例NRDS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计数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精细化护理,比较两组患儿血气指标,新生儿紧急生理学(SNAPⅡ)评分。结果:护理前两组患儿SNAPⅡ评分差异甚微(P>0.05),护理后两组患儿SNAPⅡ评分均降低,观察组SNAPⅡ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PaO2指标及SO2指标均较对照组升高,PaCO2指标较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精细化护理对正压机械通气治疗NRDS患儿干预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其血气指标及预后情况,值得推广。

  • 标签: 精细化护理 无创正压机械通气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血气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与正压通气(NPPV)治疗老年慢阻肺合并II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收治的106例慢阻肺合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以抛硬币法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53例。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入通气治疗,对照组以NPPV治疗,观察组以HFNC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呼吸频率、心率、血气指标的变化,同时统计两组患者治疗、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呼吸频率、心率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较治疗前呼吸频率、心率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两组呼吸频率、心率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PacO2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aO2显著上升(p<0.05);治疗后两组PaO2、PaCO2组间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呼吸支持治疗有效率90.57%(48/53),对照组呼吸支持有效率88.68%(47/53),两组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老年慢阻肺合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中应用HFNC或NPPV进行呼吸支持均能够改善患者的呼吸频率、心率、血气指标,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HFNC能有效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安全性更高。

  • 标签: 慢阻肺 呼吸衰竭 血气指标 不良事件 安全性
  • 简介:摘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 医疗水平不断提升 , 微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中 , 而骨外科也开始大量实施微技术进行治疗。骨折治疗观念朝着生物学微固定发展 , 关节镜介导的微技术发展迅速 , 内镜介导的微脊柱外科治疗技术也发展良好 , 四肢与脊柱的经皮微技术明显进步 , 手术模拟系统、计算机辅助手术以及远程机器人遥控手术、远程会诊等微技术受到临床的高度重视。微技术的高速发展与应用为骨科疾病患者的治疗开拓了更广阔的空间 , 成为骨科领域的新星 , 前景无限。国内外关于骨外科应用微技术的研究颇多 , 且成果良好

  • 标签: 骨科,微创技术,发展
  • 简介: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医学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临床应用越来越多地依靠微技术。随着大量新型手术器械和工具的引入,此外,骨外科手术质量也得到了大幅提高,从而满足了病人越来越多的需求。微技术是临床外科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在我国的实践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本文根据微技术的现状和临床经验,简要分析了其在在骨外科中的应用。

  • 标签: 微创技术 骨外科 手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患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同时,并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应用双水平正压呼吸机治疗的疗效以及该方案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于研究期内抽选60例患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S)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2022年9月-2023年5月间],开展简单随机分组处理,对照组中纳入的患者实施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所纳入患者应用双水平正压呼吸机进行治疗。将两组多导睡眠监测指标、血气分析指标和肺功能指标水平变化情况展开比对。结果:治疗工作落实后,观察组患者的最低血氧饱和度测定值高于对照组,最长呼吸暂停时间、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氧分压(PaO2)高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PaCO2)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第1s用力呼气容积(FEV1)测定值、用力肺活量(FVC)测定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OSAS并发COPD患者开展双水平正压呼吸机治疗的疗效可观,其可促进患者肺功能状态改善,将呼吸暂停的次数减少,促进低氧血症改善,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双水平无创正压呼吸机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多导睡眠监测 肺功能 血气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疝气修补(张力)手术治疗疝气(成人型)的临床上的效用。方法:选择77例2017年08月-2019年07月我院收治的疝气患者,根据住院先后分成2组。寻常治疗组行常规疝气处理模式,张力修补组张力下对疝气行修补,探究比照两组的治疗效果情况和手术指标。结果:张力修补组治疗有效率及手术总体指标均比寻常治疗组好(P

  • 标签: 成人疝气 手术指标 临床作用
  • 简介:摘要:胆总管结石,是胆道系统的常见疾病之一,临床上根据结石的来源,又分为原发性胆总管结石和继发性胆总管结石,原发性胆总管结石,是指形成在胆总管中,或者是原发在肝内胆管内,结石随病程发展降落到胆总管中[1]。继发性胆总管结石是原发于胆囊,通过胆囊管下降到胆总管的结石。胆总管结石大多为胆色素结石,少量为混合型结石,发病时结石常见于胆总管的中下段。随病程发展,胆总管结石常常会累及到临近组织,可诱发胆管炎、胰腺炎,严重者可出现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危及患者生命。临床上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传统手术为开腹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弊端较多,创伤面积较大,恢复时间较长,围手术期和术后并发症较多,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近十几年来,随着临床手术器械和手术方式的不断改进,以腹腔镜技术为主的微治疗逐渐被应用到胆总管结石治疗中,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微治疗具有创伤较小,恢复较快,术后并发症较少的优势,这些优势缩短了患者住院周期,减少了经济负担,改变了人们对外科手术的恐惧,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 标签: 胆总管结石 微创治疗 内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成人疝气采用张力疝修补手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成人疝气患者计 3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传统修补手术治疗对照组( n=1 5)与采用张力疝修补手术治疗实验组( n=1 5),对比手术情 况以及术后指标。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并发症率、术后疼痛率以及复发率均小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成人疝气采用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操作简单,对患者的损伤小,能够降低并发症,复发率低,患者预后良好,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无张力疝修补术 疝气 并发症 补片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使用托槽隐形矫治器进行正畸治疗的临床护理方式;方法 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5月于我院进行正畸治疗的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分为对照组41例与观察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结合托槽隐形矫治器的特征设计相应的护理方法。统计患者焦虑、抑郁与依从性情况,并通过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焦虑、抑郁心理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无托槽隐形矫正器 正畸治疗 临床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制定三味清热颗粒(糖)的质量标准。方法:水分测定(烘干法)不超过8%;使用薄层色谱法(TLC),以甲苯-丙酮(4:1)为展开剂,靛玉红为对照品定性鉴别板蓝根、大青叶。结论:所制定的检验方法灵敏、专属性强,重现性好、稳定性高,阴性无干扰,可作为三味清热颗粒(糖)的质量标准控制方法。

  • 标签: 无糖型 三味清热颗粒 质量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