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与无创高频振荡通气联合治疗的效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0
/ 2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与无创高频振荡通气联合治疗的效果研究

冯春梅

四川锦欣妇女儿童医院 , 四川 成都 610000


【摘要】目的:探究行肺表面活性物质(PS)与无创高频振荡通气(NHFPV)联合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05-2021.05本院收治的72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采取随机抽签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6例)、观察组(36例),前者行PS与常频通气治疗,后者行PS与NHFPV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相较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血气指标更优,上机、症状缓解、住院时间更短(P<0.05)。结论:应用PS与NHFPV联合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效果理想,可促进患者血气指标改善,加快患者康复速度,安全性较高,具备较高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肺表面活性物质;无创高频振荡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较为常见,多发生于早产儿群体中,该病患儿会产生呼吸困难、呼吸性呻吟等表现,若治疗不及时,随病情恶化,会引发呼吸衰竭等严重症状,危及患儿生命。当前,临床采取PS与常频通气治疗该病,此方式虽然可促进患儿症状改善,但易引发氧中毒、肺组织损伤等问题。无创高频震荡通气为新型通气模式的一种,具备无创、高频、持续气道正压等优势,在诸多呼吸疾病治疗中效果较为理想[1]。本次研究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行PS与NHFPV;联合治疗的效果做对比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05-2021.05本院收治的72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采取随机抽签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男女构成比例为21:15,胎龄29-36(32.81±2.92)周。观察组男女构成比例为20:16,胎龄29-36(32.69±3.04)周。两组一般资料基本相同(P>0.05),可比较。

1.2方法

1.2.1对照组

行PS与常频通气联合治疗,具体如下:(1)PS:患儿上机前,采取气管插管方式将80ml-100ml预温猪肺磷脂注射液注入。(2)应用设呼吸机开展常频通气治疗,调节呼吸机相关参数,吸气峰压、呼气末正压、呼吸比、氧浓度分别为15-25cmH2O、4-6cmH2O、1:1-1.5、50%-80%,通气治疗期间,需以患者实际状况为依据,针对性调节相关参数。

1.2.2观察组

行PS与NHFPV联合治疗,具体如下:(1)PS治疗方式与对照组相同;(2)使用婴儿高频振荡呼吸机开展NHFPV,调节相关参数,频率、气道压力、吸气时间、压力振幅、氧浓度分别为12Hz-15Hz、10cmH2O-15cmH2O、33%、30cmH2O-45cmH2O、40%-60%。

1.3观察指标

(1)于治疗前、后测量比较两组患儿血气指标,包含PaCO2(二氧化碳分压)、PaO2(动脉血氧分压)。

(2)记录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指标,包含上机时间、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

(3)统计对比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状况,包含气胸、肺炎、肺出血。

1.4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25.0统计分析,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血气指标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气指标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患者PaCO2降低、PaO2升高,相比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更优(P<0.05)。见表1。

1 两组患儿血气指标比较(625f77be26428_html_35c98dfe0801f945.gif±smmHg

组别(n=36)

PaCO2

PaO2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

52.36±2.85

38.09±3.17

61.02±3.43

84.87±5.51

对照组

51.94±2.92

46.75±3.22

60.91±3.38

73.25±5.66

t

0.618

11.499

0.137

8.826

P

0.539

0.000

0.891

0.000

2.2临床指标

与对照组患者上机、症状缓解、住院时间相比,观察组患者时间更短,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625f77be26428_html_35c98dfe0801f945.gif±s

组别(n=36)

上机时间(h)

症状缓解时间(h)

住院时间(d)

观察组

83.25±6.54

25.05±3.61

23.95±2.79

对照组

95.06±6.61

53.75±4.32

34.37±3.22

t

7.621

30.587

14.674

P

0.000

0.000

0.000

2.3并发症发生状况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1.11%(4/36)(气胸1例、肺炎1例、肺出血2例),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3.89%(5/36)(气胸2例、肺炎2例、肺出血1例),观察组更低(P<0.05)。

3讨论

肺表面活性物质在改善氧合指数、肺组织设顺应性方面存在积极作用,其可维持肺泡稳定,且具备抗萎缩作用,可有效提升肺泡张力。此物质在使用过程中,应用于患儿发病早期,从而避免酸中毒的发生,保证整体治疗效果。呼吸支持疗是临床治疗早产儿呼吸问题的有效方式,此种方式可有效避免肺不张或过度通气,且可于低氧需求下维持最佳肺容量[2]。常频机械通气在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上可取得一定效果,但此方式存在一定局限性,易加剧炎症反应、产生肺间质气肿等肺部损伤,影响患者整体治疗效果[3]。而无创高频振荡通气通过应用较高通气频率、不超过解剖无效腔的潮气量等,可保证色灰肺均一扩张,减轻对肺组织的牵拉作用,且不会引起剪切力、肺泡过度膨胀等问题。PS与NHFPV联合应用可发挥协同增效作用,可提升患儿康复速度,且安全性较高[4]

研究显示,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血气指标更优,上机、症状缓解、住院时间更短(P<0.05),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行PS与NHFPV联合治疗可改善患儿血气指标,缩短患儿康复时间,安全性较高。

综上,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行PS与NHFPV联合治疗可促进患儿血气指标改善,缩短患儿康复时间,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范振敏.高频振荡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1,21(19):90-91.

[2]周秋香.肺表面活性物质给药过程中联合不同通气方式治疗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疗效的比较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0,13(33):163-164.

[3]叶玲.不同的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无创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对比[J].中国疗养医学,2020,29(11):1203-1205.

[4]徐仕霞.无创高频震荡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20,24(08):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