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 42 例糖尿病合并毒症休克的临床 治疗方案, 分析 其治疗意义。方法: 纳入糖尿病合并毒症休克患者 42 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就诊时间 2019 年 5 月至 2020 年 5 月。随机分为单一组和复合组。单一组采用赖脯胰岛素治疗;复合组采用赖脯胰岛素 + 复方参附注射液治疗。 探讨两组血糖改善优良率及 症状改善优良率。 结果: 复合组 血糖改善优良率( 90.48 % )明显高于 单一组( 61.91% ) (P <0.05)。 复合组患 症状 改善 优良率( 95.24 % )明显高于 单一组( 61.91% ) (P <0.05)。 结论: 糖尿病合并毒症休克患者采用赖脯胰岛素联合复方参附注射液治疗的临床价值显著,可推广应用。

  • 标签: 糖尿病 脓毒症 休克 临床 治疗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在毒血症患者中对疾病严重程度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 年6月至2024 年1月我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符合研究标准的57例毒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所有患者入院后血气分析、全血细胞计数、降钙素原(PCT)等检查,并进行SOFA评分。依据患者病情诊断分为毒症组22例和毒症休克组35例。比较毒症休克组和毒症组病人白细胞计数(WBC)、NLR、PCT、和SOFA评分的差异,进行NLR与Lac、 PCT及SOFA评分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毒症休克组患者Lac、NLR、PCT、SOFA评分均高于毒症组患者(P<0.05),毒症休克组和毒症组患者在WBC比较中无统计学差异(P>0.05),NLR与SOFA评分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462,P<0.01),与Lac、PCT之间没有相关关系(r=0.162,-0.055 均P>0.05)。结论 NLR水平在毒症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病情评估方面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脓毒血症 NLR 降钙素原 SOFA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探讨老年患者带状疱疹后遗痛的临床特点和综合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带状疱疹后遗痛老年患者68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患者人数相同(各34例),对照组患者与实验组患者分别给予常规治疗及神经阻滞联合系统药物综合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与比较,总结带状疱疹后遗痛老年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视觉模拟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群体是带状疱疹后遗痛疾病发生的高危人群,神经阻滞联合系统药物综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痛老年患者具有显著临床效果,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临床特点 带状疱疹后遗痛 老年患者 综合治疗 临床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将我院接诊的86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结果在治疗2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观察组治疗有效患者43例,有效率100%;对照组治疗有效患者35例,有效率81.40%。两组比较差异较小,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能够提高患者的治愈情况。

  • 标签: 穴位注射治疗 带状疱疹 后神经痛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带状疱疹患者采用红外偏振光治疗的临床疗效,并且总结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我院60例带状疱疹患者根据双盲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红外偏振光治疗以及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和对照组(单独采用综合治疗措施以及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治愈18例,有效12例;对照组患者治愈12例;有效13例,无效5例,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100%)相对于对照组(83.3%)明显偏高(P<0.05)。结论带状疱疹患者采用红外偏振光治疗的临床效果良好,配合精心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缩短患者病程,减轻患者临床症状,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带状疱疹 红外偏振光 护理干预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针灸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分析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近两年收治的带状疱疹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7例)。为对照组实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实行针灸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20d后,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显著,配合综合护理措施能有效提升治疗效果。

  • 标签: 针灸 带状疱疹 临床效果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下文主要分析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护理干预以及价值。方法:本次探讨主要选取本院2020年8月-2021年9月所收治的5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并利用随机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各组均有25例患者,两组内采取了相同的治疗手段。观察组采取了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的是常规护理。并根据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睡眠质量进行组内间对比。结果:根据分析与对比得出,其观察组护理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护理有效率为80%,观察组睡眠时间为(8.30±0.59)小时,对照组睡眠时间为(5.13±0.21)小时,差异明显,具有统计性意义(P<0.05)。结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治疗难度较大,采用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并缓解患者因神经痛产生的睡眠障碍。

  • 标签: 带状疱疹 遗神经痛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刮痧联合耳穴压豆对带状疱疹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筛选带状疱疹患者50例,时间范围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随机将其分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常规护理+刮痧联合耳穴压豆),各25例,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疼痛缓解时间、疱疹消退时间及结痂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干预后3d、7d、14d,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予以带状疱疹患者刮痧联合耳穴压豆护理干预效果显著。

  • 标签: 带状疱疹 护理 刮痧 耳穴压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刮痧联合耳穴压豆对带状疱疹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筛选带状疱疹患者50例,时间范围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随机将其分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常规护理+刮痧联合耳穴压豆),各25例,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疼痛缓解时间、疱疹消退时间及结痂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干预后3d、7d、14d,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予以带状疱疹患者刮痧联合耳穴压豆护理干预效果显著。

  • 标签: 带状疱疹 护理 刮痧 耳穴压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刺络拔罐法治疗带状疱疹的中医护理分析。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2年9月我院收治的带状疱疹患者116例患者视为本院相关科室此次重点研究目标,通过随机方法,将这些患者进行分组,具体分成两组,即对照组(58例)、实验组(58例)。其中,对照组常规护理;实验组刺络拔罐治疗加以中医护理治疗;对比两组不同护理及治疗后总有效率状况。结果:治疗总有效率方面,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带状疱疹 刺络拔罐法 中医护理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在带状疱疹患者护理中实施舒适护理模式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简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带状疱疹患者为实验研究对象,以患者接受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2组,一组为采取常规护理的设为常规组;一组为采取舒适护理的设为观察组,每组各有40例患者,之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各项时间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通过对带状疱疹患者采取了舒适护理干预后,可有效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降低其治愈时间与止痛时间,因此值得临床应用与推行。

  • 标签: 舒适护理模式 带状疱疹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带状疱疹性神经痛以中药结合浮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样本均由研究者医院中医科提供,共计80例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患者,就诊时间2023年1月~12月。数字表法随机分组,分2组,40例/组。对照组予以中药治疗,观察组则联用浮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疼痛状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VAS得分较对照组低,疼痛面积较对照组小(P<0.05)。结论 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治疗中,中药结合浮针治疗效果良好,可改善患者疼痛情况,促进康复。

  • 标签: 带状疱疹 神经痛 中药 浮针 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