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仿生物理技术联合穴位刺激治疗子宫脱垂效果。方法对确诊为子宫脱垂POP-Q分度Ⅰ的260名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130例,甲组采取盆底仿生物理技术加穴位刺激治疗,乙组进行盆底仿生物理康复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盆底肌肌力及POP-Q分度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各项观察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甲组明显优于乙组。结论盆底仿生物理技术加穴位刺激治疗可全面改善盆底功能,对子宫脱垂的治疗效果明显。

  • 标签: 仿生物理技术 穴位 电刺激 子宫脱垂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对门诊子宫肌瘤患者进行无痛宫腔镜切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本研究时间段为 2016年 1月至 2019年 9月,取这段时间我院门诊接受的 12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开腹手术治疗,研究组接受无痛宫腔镜切术,分析两种方法的疗效。 结果 研究组手术用时、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05。 结论 针对门诊子宫肌瘤患者可进行无痛宫腔镜切术治疗,其治疗效果十分显著。

  • 标签: 门诊 无痛宫腔镜电切术 子宫肌瘤
  • 简介:目的:分析高频刀质量控制及应用安全中的关键因素。方法:对测试仪器、保护接地阻抗、测试误差、电源线、心脏起搏器、质量控制周期等关键因素作综述,探究高频刀质量控制及应用安全的关键因素对质量控制工作所具有的意义。结果:通过对质量控制周期、心脏起搏器、电源线、测试误差、保护接地阻抗以及测试仪器等质量控制工作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与掌控,能够提升高频刀的可操作性,降低使用风险,能够为医生及患者的使用安全与医疗服务质量提供保障。结论:在高频刀质量控制工作中对质量控制及应用安全关键因素进行分析,有助于推进高频刀的安全使用工作。

  • 标签: 高频电刀 质量控制 应用安全 关键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于扁桃体手术患者采用低温等离子与双极凝手术的对比分析。方法将(2011年01月-2013年12月时期)收治在我院患者,采用双极凝方式行扁桃体手术的61例设为对照组。2014年1月我院开展低温等离子手术,应用于(2014年01月-2017年12月时期)收治另247例患者设为实验组。将两组患者术后6h、12h、1d、3d、7d平均疼痛VAS评分,平均术中出血量,手术、正常饮食恢复、假膜脱落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照。结果实验组平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正常饮食恢复时间、假膜脱落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术后6h、12h、1d、3d、7d平均疼痛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对于扁桃体手术患者,采用低温等离子手术,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进行时长,降低患者术后疼痛,缩短恢复正常饮食与假膜脱落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低温等离子 双极电凝 扁桃体手术 对比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宫颈环形切术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护理要点。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行宫颈环形切术的慢性宫颈炎患者62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就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展开分析。结果62例慢性宫颈炎患者均在围手术期给予优质、全面的护理指导,术后6个月复查痊愈52例(83.87%),有效7例(11.29%),总有效率高达95.16%,另3例(4.84%)患者复发后再次手术得到治愈。结论慢性宫颈炎患者行宫颈环形切术治疗时,于围手术期给予优质护理指导,可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恢复时间,减轻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宫颈环形电切术 慢性宫颈炎 护理要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生理功能监测下听神经瘤显微手术的护理。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4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给予神经生理功能监测下听神经瘤显微手术,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观察其手术治疗及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本组45例患者,肿瘤全切除40例、次全切除5例,均手术成功,面部神经功能Ⅰ级44例、Ⅱ级1例;随访1年,未见并发症,满意率为100.00%。结论神经生理功能监测下听神经瘤显微手术患者经围手术期护理,保证了治疗效果,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 标签: 神经电生理功能监测 听神经瘤 显微手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探讨老年前列腺增生患者实施等离子切术后的护理对策。方法对2016年1月-2017年12月来我院进行前列腺增生等离子切手术的96例老年患者的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经过有效护理,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术后恢复快。结论对进行前列腺等离子切术的患者术后进行专业的、综合的护理干预和有效护理,对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老年患者 前列腺增生 离子电切术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宫颈环形切术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护理措施。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行宫颈环形切术的慢性宫颈炎患者62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就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展开研究。结果62例慢性宫颈炎患者均在围手术期给予优质、全面的护理指导,术后6个月复查痊愈52例(83.87%),有效7例(11.29%),总有效率高达95.16%,另3例(4.84%)患者复发后再次手术得到治愈。结论慢性宫颈炎患者行宫颈环形切术治疗时,于围手术期给予优质护理指导,可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恢复时间,减轻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宫颈环形电切术 慢性宫颈炎 护理要点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宫颈环形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入院接受治疗的宫颈上皮内瘤病变患者84例,将其进行随机分组后,分为了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2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冷刀宫颈锥切术,实验组则采取宫颈环形点切术进行对比试验分析,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以及切口愈合时间,并比较其治疗结果。结果经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相当,而手术时间以及切口愈合时间,实验组则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手术出血量少于对照组,经比较手术各项检测指标,P<0.05,表明本次研究结果,符合统计学研究意义。在临床中,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情况,经比较P>0.05,无显著差异。对于患者的术后随访8周观察,患者术后的细胞学指标等,患者病症得到了控制,且病情得到好转。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经尿道前列腺切(TuRP)术中包膜穿孔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2002年2月至2011年2月行TURP术的89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93例患者中,并发包膜穿孔16例,有覆盖的穿孔10例,游离穿孔3例,三角下穿孔3例。6例有明显冲洗液外渗,10例并发经尿道切综合征(TURS)或TURS先兆。2例终止手术2周后二期行TURP手术;2例中转行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12例降低冲洗压力继续手术。术后大出血2例,行开放手术止血。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TURP过程中出现包膜穿孔,需及时正确判断包膜穿孔的类型和程度,给予相应处理,并注意TURS的预防、治疗。彻底止血、视野清晰及解剖结构清楚能明显降低穿孔的发生率。

  • 标签: 前列腺增生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包膜穿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对性健康教育在视觉生理检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7月-2023年7月本院眼科需要进行视觉生理检查的60例患者作为本次观察对象,根据患者入院前后顺序将患者划分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观察组则予以针对性健康教育,比例两组患者各项数据变化。结果:观察组紧张、恐惧情绪评分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率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健康教育应用在视觉生理检查患者中效果明显,可提高检查结果一致率,为临床诊断与治疗予以准确数据支持,同时可提高患者依从性,强化患者认知,值得应用。

  • 标签: 针对性健康教育 视觉电生理检查 应用效果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心散点图在快速诊断并行心律中的临床应用核心探索。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6月在我院就诊并且接受治疗的50例心律失常的患者,对于患者的心电信号采用动态心电图进行记录,保持24小时不间断的记录,并制作心散点图,对于患者的心散点图进行分析。结果:在50例室性并行心律患者中,98%为心散图诊断与常规心电图诊断的诊断符合率;87.50%为窦性心律诊断符合率;100.00%为单纯室性早搏诊断符合率;88.24%为窦性心律合并室性并行心律。结论:对于心律失常快速诊断的过程当中,采用心散点图的方式对于诊断具有非常好的效果,并且能够提升诊断效率以及诊断质量,可以将其应用到临床诊断过程当中。

  • 标签: 心电散点图 临床诊断 快速诊断 心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上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采用宫腔镜切术的治疗方法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00例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宫腔镜切术的治疗方法,对比两组临床相关指标、术后疼痛VAS评分以及并发症出现率。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相关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术后疼痛V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出现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治疗黏膜下的子宫肌瘤患者采用宫腔镜切术治疗方法,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指标,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减少并发症出现率。

  • 标签: 宫腔镜电切术 黏膜下子宫肌瘤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临床中黏膜下子宫肌瘤采取宫腔镜切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了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150名,并随机分成了传统组和研究组,每组75例。对比了两组的临床效果、关键临床指标、术后痛苦评估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6.00%,传统组治疗有效率为88.00%,研究组高于传统组,P<0.05;经过统计发现,研究组患者在排气和手术以及住院等时间方面低于传统组患者,而且术中出血量也低于传统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在术后术后0.5h、6h、12h、24h的疼痛VAS评分均低于传统组患者,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67%,传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1.33%,研究组低于传统组,P<0.05。结论临床中使用宫腔镜下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具有非常明显的作用,可以提高治疗效果,缓解痛苦,进而减少并发症的产生。

  • 标签: 黏膜下子宫肌瘤 效果 并发症 宫腔镜电切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