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高血压护理工作中程序健康教育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从本院2018年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中抽取9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化分组法,将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联合程序健康教育,对两组患者血压水平、高血压知识知晓、依从性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舒张压和收缩压明显比对照组低,高血压知识知晓评分、依从性评分则比对照组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血压护理工作中应用程序健康教育,疗效显著。

  • 标签: 程序化健康教育 高血压 护理工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程序护理对毒蛇咬伤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2014年5-9月50例毒蛇咬伤出院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选取2015年5-9月50例毒蛇咬伤出院患者为实验组,实验组采取程序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实施早期程序护理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早期程序护理可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深化优质护理的内涵。

  • 标签: 毒蛇咬伤 早期程序化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在急诊科护理工作当中,应用程序急诊急救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临床急救的效果情况。方法随机抽取2017年1月~2018年06月以来,在我院急诊科接受急救治疗的16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他们进行平均分组,即对照组患者82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82例,采用程序急诊急救护理,并就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情况和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和统计。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5.12%)和护理总满意度(98.78%)均明显优于对照组(80.49%,79.27%),组间比较的差异性明显(P<0.05)。结论采用程序急诊急救护理进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急救护理,能够有效缩短急诊时间,提高临床疗效和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手术室交接班应用程序交接班的应用意义。 方法: 选取 2018 年 3 月到 2019 年 5 月期间在本院实施手术的患者 200 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 100 例,实施常规交接班管理制度;干预组 100 例, 实施 程序交接班制度,对比两组患者在手术室交接班期间发生的不良事件比例,同时对两组护理人员在交接班过程中的交接班质量进行考核,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护理人员对于交接班流程的满意度。 结果: 在手术室交接班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比率方面,干预组组间数据( 1.00% )与对照组( 7.00% )存在差异( P < 0.05 );干预组护理人员在交接班质量考核评估方面优于对照组护理人员( P < 0.05 );其干预组护理人员在交接班流程满意度( 98.00% )相较于对照组( 88.00% )存在组件数据差异( P < 0.05 )。 讨论: 程序交接班应用于手术室交接班,能够有效的改善手术室护理人管工作交接班的工作流程,提升工作质量,降低交接班过程中发生的不良事件。

  • 标签: 手术室交接班 程序化交接班 应用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 程序护理 应用于 介入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 护理中的 临床 效果 。 方法: 本研究选取 2018 年 3 月至 2019 年 8 月时间段至我院就诊的 77 例 下肢深静脉血栓 患者 (均接受 介入溶栓治疗 ) 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掷硬币的方式将其分为常规组(共 38 例, 接受 常规护理)和护理组(共 39 例, 接受 程序护理 ),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存质量(以生存质量评分量表为标准进行评估)和并发症情况 。 结果: 护理前, 两组生存质量评分无显著差异( P > 0.05 ) 。 护理后,护理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 t= 7. 316 , P=0.000 )。护理组出现静脉炎、下肢血肿、穿刺部位出血等并发挥症发生率 5.13% 明显低于常规组 26.32% ( x 2 = 6.568 , P=0.0 10 )。 结论: 程序护理 应用于 介入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 中的护理优势更明显,可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减少 下肢血肿、静脉炎等 并发症的发生,可推广使用 。

  • 标签: 程序化护理 介入溶栓 下肢深静脉血栓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白内障患者采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时,给予程序护理干预所起到的护理效果以及相关表现。方法将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入院的白内障患者纳入研究,共计82例,所有患者均选择在我院接受白内障摘除术治疗,按照患者入院顺序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1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围手术期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程序护理,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不同护理效果以及相关表现。结果术后,患者眼压、前房角开放程度以及视力等情况均发生明显改善,与术前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白内障患者采取摘除术治疗是现临床上的首选治疗方式,而在患者围手术期内采取程序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手术效果,加强患者术后恢复情况,适合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白内障 白内障摘除术 程序化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将程序护理应用到介入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中,分析其作用以及效果。方法:纳入本次实验的对象是我院接收治疗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选取时间2020年2月~2021年2月的20例患者。采用数字奇偶法随机进行分组,将2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程序护理,每组均有患者10例。一段时间后将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的生活质量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程序护理对介入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具有很好的护理效果,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建议在临床治疗和护理过程中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程序化护理 介入溶栓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髋关节置换术护理中应用程序护理的效果及影响。方法:随机将56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每组28例,比较两组髋关节康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负性情绪。结果:实验组Harri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SAS、SD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程序护理对于促进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负性情绪减轻,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术后康复水平具有积极作用,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水平。

  • 标签: 髋关节置换术 程序化护理 康复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程序护理干预在老年脑外伤硬膜外血肿患者围术期的效果。方法:资料收集时间为2021年3月~2022年12月,以我院就诊的老年脑外伤硬膜外血肿患者为主体,统计出80例按照随机单盲法分组,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程序护理)各40例,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和神经功能(NIHSS评分)。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获得的总满意度显著更高,差异有统计意义(P

  • 标签: 程序化护理 老年脑外伤 硬膜外血肿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对程序镇痛镇静及护理干预在重症监护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于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接诊的60例重症监护室患者,计算机随机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均实施程序镇痛,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时间指标、疼痛情况及情绪状态。结果 研究组时间指标比对照组短,疼痛情况及负面情绪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 重症监护室患者采用程序镇痛镇静及护理干预效果好,缩短患者时间指标,降低患者疼痛及负面情绪,值得推广。

  • 标签: 程序化镇痛镇静 护理干预 重症监护室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在新生儿肺炎护理中应用程序体位转变结合雾化吸入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 实验患儿共68例,于2019、年8月~2020年8月在我院进行新生儿肺炎治疗,用随机分配的方式,将其分成两组,均有34例,常规组新生儿患儿应用一般护理方法,研究组新生儿患儿在一般护理方法基础上应用程序体位转变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护理后生命体征变化。结果 对比两组患儿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和心率等指标发现,研究组更优,对比有意义(P<0.05)。结论 在新生儿肺炎护理中应用程序体位转变结合雾化吸入效果较为明显,能够明显改善患儿的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和心率等指标,可在临床推广。

  • 标签: 程序化体位转变 雾化吸入 新生儿肺炎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氧气射流雾化器在ICU间断患者人工气道湿的效果。方法将本院ICU建立人工气道并间断撤离呼吸的患者共67例,按床号单双数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两组患者人工气道期间分别使用不同方式气道湿,其中观察组采用大容量氧气射流雾化湿,对照组采用持续滴注湿。比较两组患者气道湿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湿前后痰液粘稠度明显改善,两组患者每小时按需吸痰次数、发生刺激性次数、出现痰痂次数以及人工气道带管平均时间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容量氧气射流雾化湿法有效降低痰液黏稠度,按需吸痰次数减少,降低了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操作和取材简便,基层医院实用性强,值得推广。

  • 标签: 射流雾化 脱机 人工气道 湿化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分析手术患者合并COPD通气策略和有创机械通气机时机,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筛选2012年6月~2017年1月行手术治疗合并COPD者82例依据随机双盲法将其分组,即试验组和参照组各41例分别给予常规、新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结果试验组的通气时间、ICU时间均值、住院天数、病死占比以及呼吸相关肺炎发生率等指标较参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对行手术治疗合并COPD通气者采取有创机械通气效果确切,需把握肺部感染控制窗、以及实施自主试验操作和无创通气综合考虑机时机,能提高成功率,可在临床加以推及。

  • 标签: COPD 有创机械通气 撤机拔管时机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普外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应用程序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9年1月~2020年8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47例腹腔镜手术患者纳入常规组,实施传统护理;将同期47例患者纳入程序组,采用程序护理,评价护理效果。结果 程序组的各项护理质量指标评分(除环境管理)均高于常规组;程序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 程序护理的应用,有效促进了普外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的术后恢复,对于持续提升临床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 标签: 程序化护理 普外科 腹腔镜手术 护理质量 术后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急诊程序急救护理干预的方法以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2017年期间收治的ACS患者,选择以急诊程序急救护理干预的80例ACS患者作为实验组,以常规护理的80例ACS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ACS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ACS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计算,P<0.05。结论ACS采取急诊程序急救护理干预,可以降低患者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间,整体上提高生存质量,具有推行价值。

  • 标签: 程序化急救护理 急性冠脉综合征 住院时间 并发症 死亡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程序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我院急诊科2022年6月-2023年6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2022年6月-12月纳入的患者为参照组并展开实施急诊急救常规护理干预,2023年1月-6月纳入的患者为研究组并实施程序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对比两个时间段急诊急救护理干预效果。结果 研究组分诊评估、心电监测、急诊停留、辅助检查、急诊抢救、球囊扩张及症状缓解时间均短于参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天数及费用均低于参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抢救成功率高于参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程序急诊急救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并减少并发症和降低死亡率,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护理模式。

  • 标签: 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ICU呼吸依赖患者予以优质护理干预对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分析对象为2020.1-2021.12 期间在我院ICU就诊的呼吸依赖患者66例,随机数字法予以分组,33例予以优质护理干预者纳入研究组,33例予以常规护理者纳入对照组,对比和分析护理效果。结果:对比对照组,成功率研究组明显较高,护理质量各项评分研究组明显较高,P

  • 标签: 呼吸机依赖者 ICU 优质护理干预 撤机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机械通气患者吸痰前后基础指标变异对的预测价值。方法:从我科进行机械通气后ICU成功与失败的患者中,分别随机选取39例,分别命名为脱机成功组和脱机失败组,比较两组病患进行吸痰试验前后的基础指标、各项指标的变化值及从峰值恢复至基础指标的时间。结果:脱机成功组HR、R、MAP低于脱机失败组,△HR、△R及△MAP低于脱机失败组;THR、TR、TMAP低于脱机失败组,P

  • 标签: 吸痰 基础指标 ICU撤机 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心理护理在ICU机械通气失败患者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6月--2021年6月ICU机械通气失败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抽签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经统计学分析有意义,p

  • 标签: 心理护理 撤机失败患者 焦虑 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普外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施予程序护理的价值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普外科2015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74例腹腔镜手术患者的资料,将其中接受常规护理的37例作为A组,另外接受程序护理的37例作为B组,观察比较其结果。结果B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总分、相关指标好于A组患者,P<0.05。结论在对普外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施予程序护理后,能够舒缓患者对于手术所产生的应激反应,并促使其在手术结束后尽早获得康复,值得全方位推行与运用。

  • 标签: 普外科 护理 腹腔镜 程序化护理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