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测中表面抗原(HBsAg)与表面抗体(抗-HBs)同时阳性的模式。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期间来我院进行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测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从中筛选出HBsAg与抗-HBs同时阳性的患者血清样本,测定其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以及ɤ-谷氨酰基转移酶(GGT)等肝功能指标水平。结果有694例患者的HBsAg呈阳性,其中有24例患者为HBsAg与抗-HBs同时阳性,在HBsAg阳性样本中占比为3.46%;24例HBsAg与抗-HBs同时阳性患者中,肝功能出现异常的患者有13例,相应占比为54.2%,且主要是以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及GGT水平升高为主要表现。结论HBsAg与抗-HBs同时阳性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可能是由于多种因素引起,应结合实际情况向临床进行合理的解释。

  • 标签: 两对半定量 HBsAg 抗-HB
  • 简介:摘要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加速了数据信息的膨胀,并引发了数据仓库、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技术的兴起,这也成为数据管理人员讨论焦点。对于医院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专业建设而言,大数据视角下既然已改变了人们固有的思维方式,也就意味着医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应该转变其传统的管理模式。本文就以大数据视角下医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为研究课题,对其在大数据视角下的改革和创新进行深入换的研究。

  • 标签: 大数据视角 医院信息管理 信息系统专业建设
  • 作者: 赵秀琴王晓云魏红光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1-11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1期
  • 机构:          (酒泉市妇幼保健站 甘肃酒泉 735000)  【摘 要】掌握分析酒泉市2011-2016年出生缺陷的发生率、主要畸形发生顺位及构成比,掌握出生缺陷发生现状及变化趋势,探讨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回顾性分析酒泉市2011-2016年的出生缺陷监测资料。监测围产儿 55036例,出生缺陷儿515例,出生缺陷发生率为9.36‰。6年出生缺陷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23.19,p∠0.001),提示出生缺陷发生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6年间城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4.94,p∠0.001),提示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的农村高于城市。前5位出生缺陷依次为先天性心脏病、多指(趾)、唇裂合并腭裂、唇裂、脊柱裂。建议;逐步健全我市出生缺陷综合防治体系,扎实落实三级预防,筑牢四道防线。  【
  • 作者: 刘航1 2田红梅1 2邓力1 2刘畅2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1-11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1期
  • 机构:      (1.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 四川南充 637000;2.川北医学院 四川南充  637000)  【摘 要】目的:探讨学生标准化病人在 《健康评估》问诊实验教学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本院2017级护理学本科学生共122人进行分组,其中实验组60人,对照组62人,实验组在问诊实验教学中引入SSP,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比较两组学生问诊技能和首次入院健康评估表书写成绩,并采用调查问卷方式了解学生对教学方法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学生的问诊技能和首次入院健康评估表写成绩明显高于传统授课教学组,绝大多数学生满意教学模式。结论:引入SSP有利于提高 《健康评估》问诊实验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兴趣。  【
  • 作者: 王赓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2-12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2期
  • 机构:          (沈阳医学院  辽宁沈阳 110034)  【摘  要】在目前的教学环境当中,微课和翻转课堂教学方式普遍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认可,在各种教学实验当中也有着很大的贡献。本文通过对微课结合翻转课堂在临床专业医学机能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提出以下观点。  【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于输血患者实施输血检验质量控制方法的效果。方法择选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期间在我院血型实验室中进行输血治疗的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分别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液样品情况,包括出现假阳性、青霉素实验阳性以及DAT阳性情况;分别对比比两组输血患者出现安全事故情况,包括不良反应问题、血型问题以及交叉配血问题。结果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液样品情况发现,观察组患者中以3例(占全部的5.00%)不合格的例数(包括假阳性、青霉素实验阳性以及DAT阳性)较对照组总不合格例数(13例,占全部的21.67%)显著较少,对比差异显著(χ2=6.39,P<0.05);通过对比两组输血患者出现安全事故情况发现,观察组患者中出现安全事故(不良反应问题、血型问题以及交叉配血问题)的总发生率为2例(占全部的3.33%)显著少于对照组的总发生率为9例(占全部的15.00%),对比差异显著(χ2=6.51,P<0.05)。结论对于输血患者实施输血检验质量控制方法能够有效的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对于提高患者输血治疗的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值得推广。

  • 标签: 血型实验室 输血检验 质量控制 输血安全
  • 简介:摘要生物安全是病原生物学实验的重要内容,文章从健全生物安全制度、加强思想教育、强化生物安全意识、规范实验操、加强对教师培训等方面就培养学生的生物安全意识进行了初步探讨,希望借此提升师生的安全意识,促进实验教学的改革和创新。

  • 标签: 病原生物学 实验教学 生物安全
  • 简介:摘要:药品研发质量体系中主要涉及到的内容较多,但与数据完整性和项目管理有较高的联系度。而在药品研发过程中,需要明确数据完整性的重要性,这也是保证我国医药市场建设的主要手段是保证医药行业诚信体系的基础。不具完整性,在药品生产过程中应当与药品运行生命周期的所有数据有所联系,确认其数据能够获得良好的应用和统计。

  • 标签: 药品研发 数据完整性 质量体系 应对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磺酸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一线治疗晚期胃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晚期胃癌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单纯使用替吉奥化疗方案,观察组应用甲磺酸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一线治疗方案,对比两组患者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客观缓解率为7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60%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的90%,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线治疗后,两组不良反应主要为恶心、继发性高血压、手足综合征等,两组不良反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磺酸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一线治疗安全性能高,可以显著提升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可控,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甲磺酸阿帕替尼 替吉奥 晚期胃癌 疗效
  • 简介:摘要病原生物学实验是护理学专业的基础课程,文章从四个方面提出“以学生为主体”进行病原生物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提高了实验教学效果。

  • 标签: 以学生为主体 病原生物学实验 教学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我国2010年女性在关于婚前性行为问题上的态度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制定女性健康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10年中国综合调查(CGSS)数据,试图了解女性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情况,采用交叉表分析、T检验和F检验的分析方法对女性关于婚前性行为问题进行总体分析以及基于不同背景特征变量的差异分析。结果在对婚前性行为态度的调查中74.0%的调查对象反对婚前性行为,18.5%的调查对象对婚前性行为持无所谓的态度,7.5%的人赞同婚前性行为;婚前性行为态度的影响因素与地域分布、户口来源、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年收入高度相关,与民族类型相关。结论因此,相关部门应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不同学历以及不同收入水平的女性大力开展合适她们的健康教育,提高其婚前性行为危害的认识程度。

  • 标签: 女性 婚前性行为 CGSS 数据
  • 简介:摘要: 为了解西安局集团公司各单位存在生产性粉尘危害因素的作业场所粉尘浓度检测情况,根据《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第 1 部分:总粉尘浓度》和《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的标准要求,对局管内存在生产性粉尘危害因素的作业点进行检测,并以收集到的 2016-2018 年内 70 个有效采样数据为调查对象,采用数据分析法,对粉尘浓度检测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个别作业场所电焊烟尘超限倍数超过国家接触限值,在改善通风除尘设备排风量后检测结果符合国家接触限值的标准要求。建议,对现有的职业病防护设施进行定期的维修、检查,根据工作内容和工作量的改变对设备的各项参数进行调整,并及时检测,通过检测结果确定职业病防护设施的防护效果是否达标。 关键词:   粉尘;超限倍数;时间加权平均浓度

  • 标签:
  • 简介:摘要为了解西安局集团公司各单位存在生产性粉尘危害因素的作业场所粉尘浓度检测情况,根据《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和《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的标准要求,对局管内存在生产性粉尘危害因素的作业点进行检测,并以收集到的2016-2018年内70个有效采样数据为调查对象,采用数据分析法,对粉尘浓度检测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个别作业场所电焊烟尘超限倍数超过国家接触限值,在改善通风除尘设备排风量后检测结果符合国家接触限值的标准要求。建议,对现有的职业病防护设施进行定期的维修、检查,根据工作内容和工作量的改变对设备的各项参数进行调整,并及时检测,通过检测结果确定职业病防护设施的防护效果是否达标。

  • 标签: 粉尘 超限倍数 时间加权平均浓度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我国 2010 年女性在关于婚前性行为问题上的态度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制定女性健康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 2010 年中国综合调查(CGSS)数据,试图了解女性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情况,采用交叉表分析、T 检验和 F 检验的分析方法对女性关于婚前性行为问题进行总体分析以及基于不同背景特征变量的差异分析。结果 在对婚前性行为态度的调查中 74.0%的调查对象反对婚前性行为,18.5%的调查对象对婚前性行为持无所谓的态度,7.5%的人赞同婚前性行为;婚前性行为态度的影响因素与地域分布、户口来源、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年收入高度相关,与民族类型相关。结论 因此,相关部门应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不同学历以及不同收入水平的女性大力开展合适她们的健康教育,提高其婚前性行为危害的认识程度。

  • 标签: 女性 婚前性行为 CGSS 数据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型实验室的输血检验质量控制方式及输血过程中的安全控制方式,分析其对凝血因子的影响。方法抽取进行输血治疗的120例患者,以是否实施输血检验质量和输血安全控制为依据展开分组,61例未实施输血检验质量和输血安全控制(控制前),59例实施了输血检验质量和输血安全控制(控制后),统计、观察其输血安全事故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凝血因子的指标差异。结果控制后,有1例写错血型,4例输血未核对,而控制前有8例写错血型,13例输血未核对,5例未实施二人查对,1例采错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控制后,有6例严重过敏,而控制前有9例血液污染,4例急性溶血反应,18例严重过敏及1例急性肺损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控制后,患者凝血酶原(12.10±1.30)s,纤维蛋白原(2.67±0.78)g/L,控制前,凝血酶原(10.08±0.34)s,纤维蛋白原(1.88±1.01)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型实验室的输血检验质量及输血安全进行控制能有效控制输血质量及输血安全,减少输血及检验过程中由于检验不到位及控制力度不够导致的不良反应及凝血因子的变化情况。

  • 标签: 血型实验室 输血检验 质量控制 输血安全 凝血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独活寄生汤对模型兔腰椎间盘退变髓核中胶原蛋白基因表达量的变化,探究该药对腰间盘退变的保护作用。方法新西兰大白兔60只,其中随机抽选40只建立腰椎间盘退变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和研究组,每组20只;另20只为假手术组。研究组按照9.5g·kg-1独活寄生汤进行灌胃,模型组和假手术组按照等剂量标准进行生理盐水灌胃,早晚各一次,连续灌胃给药8周后处死,通过PT-PCR检测胶原蛋白(COL-1a、COL-2a)基因表达量的变化。结果药物干预后,三组兔子椎间盘组织Ⅰ、Ⅱ型胶原(COL-1a、COL-2a)表达水平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模型组COL-1a表达水平均高于假手术组和研究组,而COL-2a呈相反趋势;研究组和假手术组的椎间盘组织COL-1a表达水平比较,及两组的COL-2a表达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独活寄生汤可以降低腰椎间盘退行性Ⅰ型胶原蛋白的表达,同时增加Ⅱ型胶原蛋白的表达,对腰间盘退变的具有保护作用。

  • 标签: 独活寄生汤 腰椎间盘突出症 胶原蛋白 基因表达
  • 简介:目的建立减毒结核分枝杆菌H37Ra感染BALB/c小鼠模型并探讨H37Ra感染对小鼠B淋巴细胞分化发育的影响。方法将24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感染组和对照组,感染组尾静脉注射H37Ra菌液106CFU/0.2ml,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感染4周及8周分别取小鼠的肝脏、肺脏及肾脏组织,切片HE染色,组织匀浆液接种罗氏培养基培养;取小鼠骨髓细胞和脾脏细胞经荧光抗体染色,采用FACSCalibur分析感染早期及晚期小鼠的B淋巴细胞表型。结果感染组小鼠肝脏、肺脏及肾脏肿大,培养后均有H37Ra菌株生长。感染组与对照组比较,骨髓总B淋巴细胞、脾脏总B淋巴细胞、未成熟B细胞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感染组骨髓成熟B淋巴细胞、脾脏成熟B淋巴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感染组8周骨髓成熟B淋巴细胞、脾脏成熟B淋巴细胞较感染组4周时增多(均P<0.05)。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H37Ra感染BALB/c鼠模型;小鼠被H37Ra感染后影响了B淋巴细胞的分化发育,促使B淋巴细胞向成熟阶段分化,为机体抵御H37Ra感染奠定了基础。

  • 标签: 结核 分枝杆菌 小鼠模型 B淋巴细胞 发育分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该院2016-2017年3种抗癫痫药血药浓度监测数据。方法研究对象为抗癫痫药患者例数90例,均只使用一种抗癫痫药进行治疗,根据不同抗癫痫药方式对研究对象90例进行分组,患者收取时间在2016年1月2日到2017年1月2日,分为a组(丙戊酸钠药物)、b组(卡马西平药物),c组(苯妥英钠药物),对3种抗癫痫药血药浓度进行监测和分析。结果苯妥英钠、丙戊酸钠、卡马西平等抗癫痫药血药浓度结果具有显著差异,苯妥英钠偏离有效浓度范围比例较高,而丙戊酸钠在有效浓度范围内比例较高(P<0.05)。结论苯妥英钠、丙戊酸钠、卡马西平3种抗癫痫药血药浓度具有一定差异,丙戊酸钠在有效浓度范围内比例较高,同时正确进行药物监测,给予每位患者制定给药方式,能显著提高癫痫疾病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标签: 抗癫痫药 血药浓度 监测数据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