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3 个结果
  • 简介:“卧像”或“斜倚的人体”是亨利·摩尔雕塑创作的三大题材之一,在摩尔漫长的艺术生涯中它被不断地推陈出新,衍生出一系列变体。不论是1927年完成的第一件作品,还是1982年完成的同一主题的后期作品,都表现出一种强大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不是外在运动的有机体的酷肖的复制,而是一种将理性固结在厚重的材质之间,将隐喻的题材、精湛的处理、内在的张力融入到自然而又超越现实的形式之间,

  • 标签: “生命力” 雕塑创作 摩尔 人体 亨利 自然
  • 简介:在鹿丹村那套简朴的住屋里,年届花甲的姚指挥对我说:"交响乐就是我的生命,我活着要为中国争光,要为中国的交响乐指挥在世界乐坛取得应有地位而奋斗……"一席话,使我联想起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名句……不知不觉走上指挥之路他原籍浙江,生在武汉,1940年全家乘烧木炭的汽车,历尽艰辛曲折,逃难到昆明。他记得第一次音乐表现是在昆明的大街上,踏着正步,边走边高唱《义勇军进行曲》。那时他只是一个4岁的孩子。11岁时在上海有地下党领导的建承中学附小上4年级,参加歌咏比赛,校长提出由小朋友自己指挥,选了一个女孩和他。他说,就这样不知不觉当上了指挥,走上了指挥之路。上海一解放,他参加宣传队,扭秧歌,打腰鼓,更是常常指挥全校唱歌。

  • 标签: 交响乐团 指挥艺术 深圳 交响音乐会 义勇军进行曲 音乐表现
  • 简介:记得一位著名摄影家在谈到“什么是摄影”时,毫不犹豫地说:“摄影就是激情!”从事摄影创作,拍摄一张照片,毫无疑问需要一股冲动,一份激情。摄影者首先必须自己受到感动了,然后想把这份感动传递给第三者,这既是摄影创作的契机,也是创作的原动力。从事摄影创作如同从事任何艺术创作一样,缺少激情的作品必定缺乏感染力。当然,光凭一股热情也不可能拍出好的作品。

  • 标签: 艺术摄影 亚当斯 摄影创作 塞尔 美国 生命
  • 简介:王小帅,1966年生于上海,1981年至198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1985至1989年就读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1991年至1993在福建电影制片厂工作。1993年回北京后开始了独立电影制作,拍摄了系列影片《冬春的日子》(1993)、《扁担姑娘》(1996)、《极度寒冷》(1997)、《梦幻田园》(1999)、《17岁的单车》(2000)、《二弟》(2002)、《青红》(2005)以及即将杀青的《左右》。有人誉之为“中国第六代导演的领军人物”。2005年是中国电影诞辰一百周年,对导演王小帅来说,也是值得书写的一年。6月,他导演的影片《青红》获得第58届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奖,年底,荣膺“2005亚洲之星”。此后《青红》在国内公演,也受到好评。本刊特委托暨南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傅莹博士就独立电影艺术诸问题采访王小帅导演,整理出此篇访谈承,以飨读者。

  • 标签: 第六代导演 王小帅 访谈录 北京电影学院 《冬春的日子》 生命
  • 简介:中国舞蹈源远流长,中国民间舞蹈艺术异彩纷呈,生趣万千。但中国民间舞蹈如何走出老套路和旧的传统束缚、融百家之长得以鲜活地生存和发展,是艺术家们共同思考的问题。本文以实例剖析了民间舞蹈艺术与芭蕾舞艺术的融合,是舞蹈家内蕴的智慧与外放的激情所致,是被生命本体感知了的、创新的舞蹈艺术。

  • 标签: 中国 民间舞蹈艺术 芭蕾舞 激情 借鉴 创新
  • 简介:回顾我省粤剧现代戏在新时期走过的漫长历程,我们发现我省粤剧舞台上演出过不少现代题材剧目。其中,昙花一现者有之,质量欠佳者也有之。而有三个剧目却像三颗耀眼的明珠,至今仍在天空中熠熠生辉,这就是1979年广州粤剧一团演出的《兰苑恩仇》(编剧:

  • 标签: 《风雪夜归人》 戏曲现代戏 艺术生命力 中英街 粤剧 艺术形式
  • 简介:李金仙教授是福建省著名的女雕塑家。看她的作品,你会感觉到一股浓郁的生命气息,一种质朴的乡土民俗之情,还有女性特有的审美趣味。生命是艺术家们都乐于去表现的主题。美学家宗白华先生甚至把它看作是美的内涵。李金仙应该是这个思想的拥趸,由她塑造的人物,虽然看上去是一个发育成熟的女性,但是给人的感觉却带有孩童般的稚气。她们的身体造型夸张,体态壮硕,有如孕育生命的健康母体,但是,

  • 标签: 生命之火 女艺术家 宗白华先生 审美趣味 生命气息 生命表现
  • 简介:从“十七年”到“新时期”,及至1990年代,无论是对“革命历史”的建构,对当代战争的书写,还是对现实问题的反思,军旅文学始终是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核心部分;在主流意识形态的包裹之下,借助于政治话语的强势表达,建构起了崇高、壮丽的美学风格和张扬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理想主义的精神传统。然而,当我驻足回望半个多世纪的军旅文学,尤其是长篇小说,这种线性的历史发展逻辑却不能不让我滋长出一种怀疑与反思的情绪。

  • 标签: 军旅文学 长篇小说 生活质感 个体叙事 自由伦理 主流意识形态
  • 简介:柴科夫斯基的交响曲情感内容丰富、哲理意蕴深刻,它特优美、典雅的圆舞曲乐章(或主题)裹挟其中,是"爱"与"生命"的象征,不仅成为乐坛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体现了作曲家的创作个性。本文以柴科夫斯基的《第六交响曲》为例,对其中的圆舞曲从旋律、节奏、曲式结构、配器及主题发展的手法、舞曲风格等多方面作深入、细致的分析,探寻作曲家极具个性化的音乐表现及圆舞曲的丰富情感内涵;并结合哲学、美学,进一步深入揭示圆舞曲与其它乐章在融合对比中折射出的的哲理意蕴。

  • 标签: 柴科夫斯基 交响曲 圆舞曲 哲理意蕴
  • 简介:上个世纪60年代初期,我们的国家经受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几乎每一个中国人都深刻地体会到了什么叫饥饿,在此危难之际,草原人民在敬爱的乌兰夫主席的领导下将3000名因饥饿挣扎在死亡线上的上海孤儿,接到内蒙古抚养。从此,抚养3000名孤儿的行动,在内蒙古草原上拉开了帷幕……

  • 标签: 艾敏 上海孤儿 乌兰夫 文化神韵 蒙古民族 宁才
  • 简介: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听到罗家宝演唱的粤曲“再进沈园”,尽管我并不是传统戏曲的爱好者,对粤剧的认识更是十分陌生,但一刹那还是深为他磁性的声音所震撼,那极厚的唱腔在我随后的几个月生活中一直挥之不去。记得十年前我在上海初次听到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时也是如此。现在听罗家宝先生的唱腔,好奇心使我不由得动起了探究罗家宝其人及了解粤曲的欲望。

  • 标签: 罗家宝 唱腔 粤剧 小提琴协奏曲 演唱 粤曲
  • 简介:《西游记》里的人参果传说,源出波斯,原称Wāqwāq,大概摹拟风吹树响和娃娃哭声;但为什么用以称“倭”国,不大清楚。吃人参果的远淡背景是蒸食小孩,因为原始(性)迷信认为吃了人、尤其是保存群团精髓的儿童,可以同类相生,“保健疗疾,延年益寿”,增进灵性、生命或性能力。人形块根植物,如人参、茯苓、何首乌、蔓陀罗等,因而受到病态的关爱。参仙、人参娃娃和人参果故事则是它的美化或喜剧化。这些也都跟“焦侥”、乃至“俾格米”等小人国传说相关;除了小美牛肝茵等引起“小人国幻视症”和“菌人”之称外,这些传说还跟歧视特殊人种、残障等有牵连。而人参果树,直到某些摇钱树、枝形灯或圣诞树,都应该看做“生命树”的特殊形式。

  • 标签: 小人 吃人 喜剧化 故事 《西游记》 生命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