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5 个结果
  • 简介: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是农地流转的重要前提。基于广东省茂名市辖县级市化州市播扬镇440户农户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二元logit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后发现,家庭中非农就业人数的增加将促进农地流转,非农就业收入增长对农地流转有积极效应,非农就业稳定性程度对农地流转有明显影响,非农就业地点影响农地流转行为决策。研究认为,从促进农地流转的视角,在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转移就业的同时,还必须提高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收入水平;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背景下,要提升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稳定性,以激励农地流转行为的发生。

  • 标签: 非农就业 农地流转 就业稳定性
  • 简介:德拉格兰德维尔假说认为,资本一劳动替代弹性的提高能够推动经济增长。本文从理论上阐述了替代弹性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并采用标准化供给面系统方法估算1978—2008年各省区的替代弹性和有偏技术进步。研究发现,除辽宁和河北外的东部省区及内蒙古的资本与劳动之间是替代关系,多数中西部省区的资本和劳动之间则存在互补关系。同时,多数省区的技术进步是资本偏向型。基于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和广义矩估计法(GMM)的回归结果显示,我国地区经济增长支持德拉格兰德维尔假说。

  • 标签: 资本-劳动替代弹性 有偏技术进步 德拉格兰德维尔 假说
  • 简介:本文基于斯密的"市场范围"假说,结合我国1990~2011年省级层面的发展数据,运用动态面板估计模型,研究了本土市场规模和地区生产率之间的作用关系,其中特别采用了随机前沿模型(SFA)对地区生产率及其分解进行了测度,所得结论为:无论从总体样本还是分时段样本,本土市场规模对地区技术效率均难以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对于地区技术进步和生产率而言,具有阶段性特征,即本土市场规模对地区技术进步和生产率的推动作用主要来源于1998年以后的分段样本;同时对人力资本、研发投入、基建设备、对外开放和外商直接投资等控制变量的回归,发现它们对地区生产率及其分解会产生异质性的影响。最后,基于这些结论,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 标签: 本土市场规模 地区生产率 “市场范围”假说 技术效率 技术进步
  • 简介:本文利用中国2001—2008年的省际面板数据,采用面板门限模型,分别检验了金融结构、产业结构与经济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金融结构只有与产业结构相适应时,才会促进产业增长;而金融结构只有与特定发展阶段要素禀赋及其结构内生决定的产业结构相适应时,才能够促进经济增长,最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这意味着,最优的金融结构安排,不仅要满足产业的融资需求,还必须与特定发展阶段的要素禀赋结构及其内生决定的产业结构相适应。

  • 标签: 金融结构 产业结构 经济增长
  • 简介:以往的国际贸易理论都强调,贸易结构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VAR模型估计了中国的贸易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显示,中国的贸易结构并不显著影响经济增长。

  • 标签: 贸易结构 技术密度 经济增长
  • 简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国际资本市场呈现出一体化趋势,证券价格的国际联动关系日益显著。有鉴于此,本文主要着眼于中关两国股票市场之间的联动性,应用EGARCH模型与CCF检验法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主要结论为:(1)EGARCH模型的检验结果显示,中美两国股票市场具有持续性与非对称性特征;(2)通过CCF检验法,发现了中国股票市场对美国股票市场的单方向波动溢出效应的新证据。另外,在较弱的显著水平下,本文还发现了美国股票市场开始影响中国股票市场。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逐渐开放,证券价格的国际联动性将会提高,中国股票市场全球化的表现越来越突出。

  • 标签: 股市联动性 CCF检验法 EGARCH模型 波动溢出效应
  • 简介:本文利用2013-2015年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通过实证研究检验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对企业声誉的影响,进一步从媒体关注的治理作用视角,探讨媒体关注在这一影响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研究发现: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对企业声誉有显著正向影响,而且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可显著提高媒体关注度,媒体关注在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影响企业声誉的过程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该研究对于拓展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非经济效益相关研究、引导各界重视媒体的公司治理作用、指导企业更好披露社会责任信息、提高企业声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 标签: 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 媒体关注 企业声誉 中介效应
  • 简介:本文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通过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对制造业产生技术溢出效应的内在机理。运用1999—2008年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技术溢出效应,并基于不同要素密集类型制造业和三大经济带制造业进行相应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FDI是制造业技术进步的主要原因,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技术效率产生前向的正溢出效应,后向溢出效应不显著。(2)生产性服务业对资本密集型制造业技术效率前向正溢出效应最强,对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产生微弱的后向正溢出效应。(3)长三角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技术效率产生前向正溢出效应,环渤海经济圈和珠三角地区与之相反,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产生后向正溢出效应。

  • 标签: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 前向技术溢出效应 后向技术溢出效应
  • 简介:异质性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是演化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基于异质性衡量方法的比较,选择修正后的欧氏距离法对我国工业行业中企业的异质性加以测算。以2006年36个工业行业的统计数据为样本,就企业异质性与产业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到如下研究结论:企业异质性对产业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异质性程度越高,产业创新能力越强;控制变量方面,研发投入和市场结构对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也比较显著,研发强度越大,行业内企业数量越多,越有利于产业创新能力的提升。

  • 标签: 企业异质性 产业创新能力 工业行业 研发强度 市场结构
  • 简介:本文采用假设统计检验、时间序列分析干预模型这样两种方法检验第八次降息和2002年“两会”召开对深市的混合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深市成份指数对第八次降息的反应不显著,但对两会的召开有显着正反应;深市的某些板块对第八次降息的反应显着,并且不同板块对第八次降息的反应有差异。

  • 标签: 降息 两会 博弈 时间序列 干预模型
  • 简介:近年来,为了扭转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国家加大了环境规制强度和环境治理力度。环境规制趋紧是否会阻碍制造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削弱中国制造业的相对优势,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利用2004—2013年中国28个制造业行业的面板数据,采用综合指数法测度了我国环境规制强度,并从时间维度和强度维度分别研究了环境规制对不同污染程度的制造业行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即期和滞后各期内,环境规制对重度污染行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始终是负向影响;对中度污染行业的创新能力提升起到了推动作用;环境规制与轻度污染行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在时间维度上呈现出U形关系,在强度维度上呈现出折线形关系。在规制强度维度上,不同污染程度行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均存在显著的环境规制门槛效应和最优规制区间。政府应考虑到各行业的污染程度、行业产品特征以及行业创新能力,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环境规制政策。

  • 标签: 环境规制 技术创新能力 “波特假说” 门槛效应 最优规制区间
  • 简介:半城镇化问题是中国城镇化过程中无法回避的一大难题。目前,伴随城市户籍制度改革的深化,半城镇化率未能呈现收敛态势。基于经典“两过程三环节”理论的引申,重新分解乡城转移人口的城镇化过程,推定认为半城镇化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向农村退出环节。现行农地制度将过剩农业人口约束在集体土地之上,没有为其土地退出与财产功能实现提供制度通道。当直面城市进入环节的制度风险,乡城转移人口依附于土地,构建起了“进城能打工,退守能种田”的自我保护机制,是为土地依附效应。基于此,对托达罗模型做出修正,并通过计量分析检验理论假说与模型修正的合理性,探讨户籍和土地对乡城转移人口“城市进入-城市留居”和“农村退出-城市落户”决策的影响。延伸认为,突破半城镇化困局依赖于农地制度的改革创新,将“人地依附”关系转向“人地保障”关系。

  • 标签: 半城镇化 农村人口退出 土地依附效应 农地制度创新
  • 简介:将煤炭行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在运用内容分析法对其2008-2012年环境信息披露质量进行评价的基础上,实证检验外部压力、公司治理对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样本期间我国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质量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各公司间差异较大;外部压力对环境信息披露质量起到了积极的提升作用,环境信息披露制度的颁布和执行成为公司绿色行为的重要驱动力;有效的公司治理能明显改善环境信息披露质量,尤其是股权制衡机制、董事会和独立董事作用显著,但控股股东并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 标签: 公司治理 环境信息 煤炭
  • 简介:文章以2007-201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构造多元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会计稳健性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公司治理对这一影响的不同干扰效应。研究发现:会计稳健性与企业创新投入显著负相关,表明会计稳健性抑制企业创新投入;与非高新技术企业相比,高新技术企业的会计稳健性对创新投入的抑制作用更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股权结构显著影响会计稳健性与创新投入的关系。

  • 标签: 会计稳健性 创新投入 股权结构 多元化
  • 简介:产业集聚既产生经济效应,又存在不可忽视的环境外部效应。利用2003—2013年全国28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和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产业集聚对环境污染的作用影响。通过构建产业集聚水平的平方项和立方项的面板回归模型,发现产业集聚与环境污染之间呈现"N"型关系;同时,就全国水平而言,我国产业集聚水平还没有发展到抑制环境污染的程度。我国应加大教育与科技投入以及加强环境规制与监管,从而达到提高环境质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目的。

  • 标签: 产业集聚 环境污染 集聚水平 N型曲线
  • 简介:中国地方政府是否存在"环境逐底"行为?采用国家环保部2003—2012年间的全国"环评"以及"三同时"项目投资数据分析表明:全国污染性投资总量的增长取决于双重因素,即政府财政约束下的赤字驱动以及企业内生排污需求的海港地理驱动;经济发达地区仍是污染总量的主要来源地,污染性投资金额仍维持高位但增速放缓;财政赤字快速增长的欠发达地区政府环境"逐底"动机更加强烈,但在"三同时"大型项目投资上争夺乏力;控制海港变量后显示沿海地区财政赤字与大型项目投资具有显著正向关系;三大热点经济区域中,环境自净能力最弱的环渤海地区政府"逐底"行为最为明显;动态面板实证的研究结果还表明,政府传统的环境管制工具效力存在显著差异。

  • 标签: 地方政府 环境逐底 环评项目 污染性投资 GMM估计
  • 简介:在经济全球化和水资源商品化的背景下,虚拟水贸易逐渐成为国内外学术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在WIOD提供的世界多区域投入产出序列的基础上,测算了2000—2014年我国工业外贸中的虚拟水流量。结果显示,在研究期内,中国一直是一个"工业虚拟水净贸易输出国",研究期内每年有1/5到1/3的工业用水量被国外所消费,虚拟水净出口量占当年工业用水总量的6.6%~20.4%。对此展开了部门层面和国别层面的分析,并基于比较优势理论深入探究了这一贸易问题。接着采用SDA方法全面计算了强度效应、技术效应、国别效应、规模效应、结构效应以及人口效应对工业虚拟水贸易变化的影响。在实证结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国际贸易中的环境成本问题,并从调整生产结构、改善贸易结构、推动技术创新等方面为"新常态"下中国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启示。

  • 标签: 虚拟水 工业贸易 变动趋势 影响因素 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 结构分解分析
  • 简介:本文以我国的水污染为切入点构造污染强度指标,并将其进一步分解为产业结构、总体与地区相对技术进步三个基本因素,在此基础上检验了外资进入和政府监管对水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外资进入在引起产业结构向污染性行业转移的同时没有产生显著的技术促进效应,同时FDI的增加会引起本地环境监管的加强和其他地区环境监管的恶化,总体上对我国的环境状况形成负面影响.而在地区协调行动的基础上加强监管是发挥FDI积极环境效应的关键.

  • 标签: 环境 政府管制 外商直接投资
  • 简介:东道国市场结构,包括市场竞争程度和市场需求等,是影响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方式(绿地投资或者跨国并购)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以1980-2017年间发表的30篇英文实证研究文献为样本,运用随机效应元分析模型检验了东道国市场集中度和市场增长率两个变量对企业选择进入该国市场方式的影响效应,以及在元回归分析中检验了东道国是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企业是制造企业或服务企业、样本数据类型等调节变量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东道国市场竞争程度与市场需求增长率对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方式选择没有显著影响,但企业更倾向于选择跨国并购方式进入美国市场。未来研究应该更加关注调节效应的作用和解释变量测量指标的一致性。

  • 标签: 东道国市场结构 国际市场进入方式 绿地投资 跨国并购 元分析
  • 简介:本文以2002会计年度的484家深市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运用修正Jones(1995)模型与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发现可操控应计利润与是否设立审计委员会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研究表明,深圳股市上市公司的审计委员会的设立的确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

  • 标签: 审计委员会 可操控应计利润 会计信息质量 上市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