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工伤保险制度由近代侵权行为法规范逐渐演变为现代社会保险之主要内容,并形成多种损害填补制度并存的局面。选择何种损害补偿模式涉及劳动者、用人单位、社会多方主体的利益平衡。从社会本位出发,文章提出了工伤优先,其他民事损害赔偿为补充的补偿模式,在最大限度保护劳动者利益的基础上,兼顾社会公平。

  • 标签: 工伤 赔偿 补偿
  • 简介:已经施行了15年之久的《国家赔偿法》,正显露出诸多"不适"症状:门槛高、标准低、范围窄、程序乱,等等。修改完善《国家赔偿法》,应当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调整国家赔偿的归责原则;扩大国家赔偿的范围;提高国家赔偿的标准,增加关于精神损害赔偿的规定;取消违法确认程序,完善国家赔偿的程序规定;确立国家补偿制度。

  • 标签: 《国家赔偿法》 修改完善 归责原则 赔偿范围 赔偿标准
  • 简介:由于逮捕条件的放宽和立法规定过于原则司法实践中对错捕及其引起的刑事赔偿认识不一致,本文拟从刑事诉讼法的角度结合国家赔偿法对错捕及其刑事赔偿关系作了澄清并提出立法建议。

  • 标签: 错捕 刑事赔偿 建议
  • 简介:修改后的《国家赔偿法》已经出台,此次修法力度较大,其中新法第17条关于刑事拘留赔偿的问题引起极大关注。与旧法相关规定相比,新法第17条有进步之处,但也存在不足。

  • 标签: 国家赔偿 刑事拘留 第17条
  • 简介:一个“悬”字,代表了一起已经折腾10年的悬案,也表述了一份对我国刑事司法的悬念。因涉嫌一起强奸杀人碎尸案,从2004年6月27日起,河南商丘人杨波涛被羁押在看守所。历经商丘中院三次判决(死缓、死缓、无期),但均因事实不清被河南省高院裁定撤销原判、发回重审,最终商丘市检察院撤销起诉。然而,杨波涛在看守所已被羁押10年。2月12日,杨波涛被取保候审。

  • 标签: 商丘市 死亡案 村民 杀人碎尸案 刑事司法 发回重审
  • 简介:刑法中的“致人死亡”问题一直以来都充满了诸多争议与漏洞,对于“致人死亡”问题的理解可以分别从刑法规定与司法适用两个视角来分析。司法适用中对于“致人死亡”违法阶层的认定应当考虑到引起致人死亡的基本行为要与致人死亡的结果之间具有密切的关联性和固有的危险性,从而限缩基本行为的范围,落实严格的罪刑法定的要求。刑法规定中对于责任阶层应该着力解决当前一些罪名中主观规定混乱与不明的问题,将“致人死亡”的一些处理方式进行整合,删除冗余规定,从而切实彰显出“致人死亡”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 标签: 致人死亡 结果加重犯 生命权 死刑 基本行为
  • 简介:1案例1.1简要案情简要案情:2011年3月24日下午4时许,在南海区XX镇某办事处对开路段一五菱面包车内发现两具女性尸体。经调查,其中一名女子麦月嫦,女,29岁,已婚,广东佛山市南海区松岗人,另一名女子徐丽英,女,24岁,未婚,广东佛山市南海区罗村人。

  • 标签: 中毒死亡 毒鼠强 南海区 佛山市 女子 广东
  • 简介:荔枝鲜嫩甘甜,许多人尤其是孩子非常爱吃。但是,最近一篇《空腹吃荔枝致10个孩子死亡》的文童在朋友圈刷屏,引起了许多父母的恐慌。这篇文章中提到,广州有一个小朋友,在空腹吃了大量荔枝之后,出现了昏迷,送往医院后,被诊断为患上了“荔枝病”,好在送得及时,没造成严重影响。

  • 标签: 致人死亡 荔枝 小朋友 孩子 文章
  • 简介:一像斯芬克司的谜那样永远摆在人类眼前,死亡的困扰是任何一种试图对人生作总体思考的哲学都不可回避的问题。然而,在中哲史上,对此却缺乏深入的思考。自孔子对死亡采取了避而不论的态度(所谓“未知生,焉知死”),此后,无论是“以死为息”(荀子),还是“生死齐同...

  • 标签: 海德格尔 死亡哲学 “此在” 先行到死 死亡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
  • 简介:2000年7月10日中午,遂溪县城月镇吴西村委会吴西村人唐某,男,50岁,从城月派出所办理女儿户口后踩单车回到高明村小路被人抢劫凶杀,死在路上,尸表检验唐左锁骨部位、左前臂、胸骨左缘第4至5肋间均有匕首刺伤痕,其余部位无外伤瘀斑痕迹.

  • 标签: 内脏 严重损伤 出血死亡 案例 法医鉴定
  • 简介:诉讼目的主导着证明标准的构建,证明标准体现着诉讼目的的要求。刑事、民事和行政三大诉讼诉讼目的方面的共性是发现真实、促进诉讼,更能体现其特质的是三大诉讼特有的诉讼目的,具体表现为刑事诉讼的'保障人权'、民事诉讼的'解决纠纷'和行政诉讼的'监督权力',这些特有目的与三大诉讼处理案件性质的差异息息相关,对三大诉讼证明标准的建构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 标签: 诉讼目的 证明标准 案件性质
  • 简介:<正>刑事诉讼主体的理论,是资产阶级革命以后,针对纠问主义的诉讼形式而提出来的.认为刑事诉讼应基于保障个人自由的立场,采用诉讼主义或弹劾主义,使审判职权和追诉职权分立,并分别由不同的机关行使;原告人和被告人处于对等的地位,法院根据双方当事人辩护作出裁判.提出刑事诉讼中有三种职

  • 标签: 刑事诉讼主体 刑事被告人 附带民事诉讼 检察机关 辩护人 诉讼职能
  • 简介:随着环境侵害案件的不断增多,传统诉讼制度的问题和缺陷日益显露,深入研究该类案件的特点,将有利于法院正确解决纠纷,切实保护当事人的权利。文章对环境侵害诉讼诉讼主体的确定、诉讼请求的根据与范围、证明规则以及诉讼时效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 标签: 环境侵害诉讼 主体 诉讼请求 证明规则 诉讼时效
  • 简介:当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对公共利益造成侵害或有侵害之虞时,法律应容许国家公诉机关或无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为保护公共利益而向法院提起行政公益诉讼.这直接关系到公益保护的有效和行政权力监督的力度.在我国建立以行政公诉优先、民众诉讼为补充的行政公益诉讼模式,既能充分发挥检察机关在法律知识、办案经验,调查取证方面的优势,又动员了私权的力量来制约行政权的行使,从而构建监督行政权力的系统,促进行政权依法行使,从而维护公益.

  • 标签: 行政公益诉讼 行政主体 行政行为 行政权力 行政诉讼
  • 简介:我国刑事诉讼制度实行的是二审终审的审级制度,它有利于及时处理案件,减少诉讼参与人的讼累,体现了诉讼的效率原则.但在司法实践中,二审终审制也暴露出许多不足之处.因此,应改革现行的审级制度,实行三审终审制.

  • 标签: 审级制度 两审终审 三审终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