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8 个结果
  • 简介:共建“一带一”是中国首倡、各国踊跃参与的国际合作实践。其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是如何确保可持续的共同安全以及用怎样的地缘政治思想作指导。历史上传统的“海权论”“陆权论”“边缘地带论”等地缘政治学说,目的大都是为争夺地缘霸权或军事战略服务的,与“一带一”追求的互利共赢目标格格不入。然而,某些国家仍会从传统的地缘政治角度看待“一带一”。为使“一带一”建设拥有与其相配套的地缘政治新概念,作者提出“海陆和舍论”,即海洋国家与陆地国家之间、海洋国家之间、陆地国家之间,全面实现互联互通、和平合作,通过互利共赢,打造结伴不结盟的网络化利益共同体、安全命运共同体。这有利于“一带一”参与国之间的政策沟通,形成和平合作、共同发展的网状开放体系。可持续安全的“海陆和合论”与共建“一带一”的国际合作实践,必将打破传统地缘政治学所导致的“海陆对抗”或“欧亚大陆地缘争夺”的恶性循环。

  • 标签: 一带一路 可持续安全 海陆和合论 地缘政治 命运共同体
  • 简介: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粮食供给状况得到较大改善,而非洲地区粮食安全状况严峻,是世界上唯一粮食不足人口持续上升的大陆。为此,非洲国家提出旨在通过发展农业消除饥饿与贫困的农业发展战略——《非洲农业综合发展计划》,它现已成为国际社会与非洲农业与粮食安全合作的政策文件。基于《非洲农业综合发展计划》,中国应把保障非洲国家的粮食安全作为中非农业合作的重点,帮助非洲国家提升农业技术水平,提高其自身农业发展与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 标签: 非洲农业 粮食安全 中非农业现代化合作计划 “一带一路”
  • 简介:“一带一”战略正深入推进,投资争端引发的矛盾也日益凸显。面对新形势,固有投资争端解决机制存在的弊端已完全暴露,无法满足“一带一”建设的实际要求。同时,亚洲已成为全球直接投资的首选区域,但中国在“一带一”沿线国家却出现了大量失败的投资项目。基于此,为妥善解决可能由“一带一”项目投资争端引发的争议,应尽快建立以亚投行为主体的投资争端解决机制。在该机制的实体规则构建中,需要充分考虑沿线国家的司法体制与环境,物化命运共同体理念,将沿线区域内我国国有企业与东道国之间发生的投资争端作为解决突破点,以期增强各方合作信任感,提升国际投资领域的话语权。

  • 标签: 国有企业 投资争端 解决机制 亚投行 一带一路
  • 简介:以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为抓手,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俄罗斯跨欧亚发展带对接,进而推动中国东北振兴战略与俄罗斯远东开发战略对接;吸引日本、韩国、美国等投资者参与,共同深化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最终建成东北亚自由贸易区;与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遥相呼应,形成亚太自由贸易区(FTAAP)的基本框架。

  • 标签: 中国 经济 一带一路 俄罗斯 蒙古国
  • 简介:东亚是全球当下经济增长速度最快、发展潜力最大的地区之一。东亚共同体的构想可谓由来已久,但建构的过程中阻力不断。直至1997年金融危机才正式推进东亚共同体的进程。它的模式与欧盟等不同,小国联盟主导大国。其中,东盟成为东亚共同体的推动者,发挥着积极且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自身机制、实力、能力、"东盟模式"和组织内部相互认同低等问题,东盟仅能发挥有限的作用,无法真正推动东亚共同体的一体化进程。短期内,建构东亚共同体难见成效。因此,另辟蹊径,谋求与新型的合作关系结合,如"一带一"倡议,对东亚国家是更好的选择。

  • 标签: “一带一路” 东亚共同体 中国—东盟关系
  • 简介:本文主要探讨二战英属马来亚华人的社会运动的类型。一般认为,二战英属马来亚华人的群众运动受到民族和爱国主义的影响。本文尝试从另一角度进行探讨,即:运动的本土性,符合居住地的现实考虑及需求等。本文通过分析典藏在星、马和台湾的档案,把二战马来亚华人的社会运动分为两个种类:一、倾向支持中国的社会运动,二、响应本土性课题而开展的社会运动,由此去探索二战马来亚华人的本土关怀。

  • 标签: 社会运动 英属马来亚华人 霹雳 梁燊南 本土关怀
  • 简介:在以扩大海外基础设施投资为标志的“一带一”倡议走向落实的2014至2015年,中国的对阿政策却显示出了“经济止损、深度介入”的特点,在双边经贸关系有所减弱的同时,深入介入到阿富汗民族和解进程和阿富汗一巴基斯坦的双边中去.经过将近一年的尝试,中国在阿富汗问题上的国际影响力已经得到了显著提高,也实现了与美国的协调合作,长期来看这也会有利于中国在阿富汗和阿巴边境的相关投资项目.这一“阿富汗模式”是在坚持不干预内政原则的情况下,对中国传统的“发展外交”模式的突破,对于“一带一”倡议的具体落实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 标签: 中国外交 阿富汗 “一带一路”
  • 简介:确保跨国物流网畅通是践行“一带一”战略构想的重要一环。本文从时代背景、基础设施、铁路技术标准、现有运输方式等方面阐述建设中欧陆海快线的必要性,重点分析巴尔干半岛对中欧开展国际多式联运的重要地位,认为建设贯通巴尔干半岛的中欧陆海快线是中国丝路外交的扎实运筹。中欧陆海快线建设的当务之急是确保早日建成匈塞铁路及其延长线,这就要求中国企业提高该工程建设与投资的风险评估与规避能力。

  • 标签: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 中欧陆海快线 匈塞铁路 中国
  • 简介:中国与东盟经济、政治、文化交流合作越来越深刻广泛,并且取得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建立和推动地区互联互通、对接合作是中国和东盟的实在愿望。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倡议对东盟各国发展战略起着积极性意义和务实性作用。在新的国际关系背景下,“一带一”与中国一东盟互联互通建设能够争取众多机遇,同时也避免不了种种困境与挑战。中国与东盟应该尽力、诚心寻找办法来解决问题,创造条件,提高信任,迅速促进合作,为“一带一”建设贡献力量,达成“互联互通”目标。建设富裕、发达、对接、稳定、和谐的地区是中国及东盟的渴望,也是区域和世界全面合作所需要的环境。正在发展中的越南更需要与中国及东盟各国扩大促进友好、有效的全面合作关系,这都有利于越南在革新之中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目标,也是对“一带一”倡议的期望。

  • 标签: 中国-东盟 互联互通 中越合作
  • 简介:一、印度劳工流入马来亚马来亚半岛和印度之间的接触可以追溯到基督时代.然而在英国殖民统治之前,马来亚半岛的印度人数量并不多.直到19世纪晚期,随着英国人在马来亚半岛的稳固,印度人才逐渐增多.而印度工人大量涌入马来亚,与橡胶种植的兴起密不可分的.

  • 标签: 马来亚 印度人 19世纪中叶 劳工 二战前 种植园
  • 简介:2016年6月11日,由上海政法学院与国际关系学院共同主办的首届“一带一”安全研宄高层论坛在上海政法学院举行,来自全国近二十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代表出席了本次论坛.开幕式由上海政法学院副校长潘牧天主持,上海政法学院校长刘晓红与国际关系学院校长陶坚分别代表主办方致辞.

  • 标签: 高层论坛 安全研究 法学院 上海 成功 国际关系
  • 简介:所谓“南亚双斯坦国家”是指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两个中国的友好邻邦。两国都是中国“一带一”建设规划中的重要投资国家。两国人文相似,国情类同,地理相连,安全捆绑。民族分离主义、宗教极端主义、国际恐怖主义的“三股势力”对“一带一”在阿、巴两国的建设和运行构成严重威胁。特别是中国“一带一”建设的旗舰项目和样板工程“中巴经济走廊”,不仅与巴基斯坦,而且与阿富汗的国内稳定紧密相关。只有客观正视“南亚双斯坦国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有针对性地设计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应对措施,才能有效地规避和减少可能发生的风险,保障“一带一”建设在“南亚双斯坦国家”的成功。

  • 标签: “一带一路” 民族和宗教矛盾 安全风险 中巴经济走廊
  • 简介:“一带一”建设将为中国一东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提供全方位支持,促进沿线各国产业结构调整,有助于推动构造更公平、合理、高效的地区产业分工体系以及搭建更广泛、灵活、务实的人文交流与合作平台,从而为进一步深化中国-东盟合作开拓战略机遇。不过,中国-东盟合作面临战略互信缺失、多元文化冲突等结构性难题,将会成为“一带一”建设的重要发展瓶颈,有必要加强发展路径的探索与完善。得益于区位、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有利条件,中泰战略合作尤其是中泰铁路合作很有可能成为“一带一”建设的样板,从而积极发挥体制机制创新的探路者作用。

  • 标签: “一带一路” 中国-东盟合作 中泰战略合作
  • 简介:“一带一”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在这一战略规划实施过程中,为加强全方位合作,中俄两国需要不断协调与沟通,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努力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从而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目标:促进欧亚大陆稳定和发展、形成多维立体运输和交流通道、构建起共同发展与繁荣的经济发展带。

  • 标签: 一带一路 五通 中国 俄罗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