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海岸沙丘蕴含着丰富的过去海岸带风沙活动的信息,在精确的年代学框架基础上才能提取接近实际的海岸风沙活动序列。本研究选取福建长乐海岸3个代表性海岸沙丘剖面进行光释光测年研究,应用不同年代模型计算比较光释光测年结果,发现WeightedMean年代模型所测得的等效剂量值相较于CAM年代模型和Mean年代模型呈现出系统性偏小的特征,Mean年代模型所测得的等效剂量值的误差偏大,因此本研究选用CAM年代模型作为年代测算的模型。海岸沙丘砂OSL年代学研究表明,在0.9ka以来,福建长乐海岸带产生明显的风沙堆积和发育海岸沙丘事件,可能是由于中世纪以来,尤其是小冰期福建沿海处于总体寒冷的背景下,区域气候呈现较大幅度的冷暖波动变化,经历了海平面波动下降、海岸线风大沙多的环境演变过程。

  • 标签: 光释光测年 海岸沙丘 年代模型 频率分布 风沙活动
  • 简介:本研究在彰化滨海工业区木麻黄(Casuarinaequisetifolia)林下有客土处、无客土处及邻近非造林地进行土壤取样分析,以评估滨海环境通过客土及植栽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的成效.将土壤分成0~10cm、11—20cm、21~30cm、31~40cm分层取样,结果表明:3种土壤均以砂粒含量最高(80%以上);pH值以有客土的林地最低(pH4.80~6.71),显示植物作用明显降低土壤pH值;有机碳含量以林地有客土的土壤最高(0.41%~2.15%),但仍属于极低(〈2%)的等级;土壤全氮方面,同样以林地有客土最高(0.011%-0.075%),但不论林地、非造林地或有无客土之处,土壤全氮含量均低于0.1%;有效磷方面,林地含量明显高出非造林地,应与土壤有机质与pH值等的差异有关;阳离子交换量(CEC)方面,林地有客土的含量为2.06~3.92cmol(+)·kg^-1,林地无客土的含量为1.96~3.14cmol(+)·kg^-1,非造林地的含量为1.56~5.20cmol(+)·k^-1,三者具显著差异但均属极低(〈5)的等级;pH值随土深而增加,有机碳含量、土壤全氮、有效磷以及交换性钙离子皆有随土深而下降的趋势;其余性质则无显著深度差异.综合而言,彰滨林地土壤性质受生物作用影响,在pH、有机碳、全氮、有效磷含量方面有显著改善,但离适合一般植物生长的土壤性质仍远.

  • 标签: 木麻黄 土壤性质 客土 彰滨工业区
  • 简介:于2008年7~9月,采用样带取样法对天津滨海新区湿地植被群落和土壤理化性质进行调查,并应用典范对应分析法(CanonicalCorrespondenceAnalysis,CCA)对滨海新区湿地植被群落类型及其分布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典范对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群落类型在排序轴上的位置反映出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土壤含水量和含盐量的差异是形成滨海新区湿地植物分布格局的重要因素,其次是速效氮含量,而pH、有机质、速效钾、速效磷的影响较小。土壤理化性质因子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群落在排序空间中的位置,也决定了群落物种组成这一基本的群落特征。优势种的排序结果与样方的结果极其相似,说明优势种的分布格局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群落类型的分布格局。

  • 标签: 天津滨海新区 植物群落 土壤理化性质 典范对应分析
  • 简介:在中国科学院三江平原湿地生态试验站综合实验场,对不同耕作年限的湿地土壤(0~20cm)进行环境累积效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开垦时间的增加,土壤的理化性质发生渐变,物理性质方面,土壤容重和比重逐渐增大,而孔隙度和田间持水量逐年减少;化学性质方面,土壤pH值随开垦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有机质和其他养分则随开垦时间的增加而逐年降低.弃耕后土壤性质有所恢复.土壤性质在开垦初期变化较明显,而后逐渐变缓.

  • 标签: 三江平原 湿地 土壤理化性质 累积效应
  • 简介:在对永安市尾巨桉人工林、杉木林、毛竹林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实验分析基础上,对11年生尾巨桉林、3年生尾巨桉林与杉木林和毛竹林的土壤理化性质进行全面比较.结果表明,3年生尾巨桉林各层土壤中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全磷和速效磷、全钾和速效钾含量大多低于其他3种林地,反映了处于速生期的桉树对养分的旺盛需求和消耗;并且,速生期桉树还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土壤表层粘粒下移和酸化;但随着桉树种植年限的增加,这种状况有所改善.在此基础上,提出变炼山全垦为块状整地,速生期人工施肥,延长轮伐期,实行间种、轮栽并适当休闲养地,提高桉树人工林生物多样性等措施,以实现桉树人工林土壤养分平衡与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 标签: 桉树人工林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养分
  • 简介:选择三江平原典型湿地植物--小叶章(Calamogrostisangustifolia)为研究对象,通过人工试验控制水位条件,以对植被的非破坏性为原则,应用SPAD-502叶绿素仪测定该群落的优势种小叶章在5种不同的水位条件下的顶端第3位叶的叶绿素含量,定量地揭示了小叶章群落的优势种小叶章植株的叶绿素含量在人工控制试验条件下的季节性动态变化规律,及其与水位梯度之间的关系.6月中旬至8月中旬2个月时间的人工试验结果显示:①在设定的5种水位条件下,小叶章植株叶绿素含量随水位的升高,先下降而后上升,表明生境的水位条件明显影响小叶章种群植株的叶绿素含量;②对同一水位梯度而言,在试验期间,小叶章植株的叶绿素含量呈递减的季节性变化,反映了叶绿素含量的变化与小叶章植株生长发育的季节性变化特点具有统一性.③在试验期间,小叶章植株叶绿素含量的下降速率随着水位梯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

  • 标签: 湿地 小叶章 叶绿素含量 水位
  • 简介:以安庆沿江农田不同退耕还湖方式——低坝高网式水产养殖和湿地自然恢复区的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并以邻近的水田和旱地土壤作为参照,研究退耕还湖后湿地土壤生物化学性质变化。结果表明,退耕还湖18a(1991~2009年)后,在湿地自然恢复区,湿地土壤(深度为0~30cm)微生物量碳含量、土壤磷酸酶活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增大,土壤脲酶活性和蔗糖酶活性减小;由水田退耕18a的湿地亚表层土壤(深度为15~30cm)脲酶活性和表层土壤(深度为0~15cm)过氧化氢酶活性与由旱地退耕18a的湿地无明显差异,由水田退耕18a的湿地表层土壤脲酶活性和亚表层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表层和亚表层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蔗糖酶活性和磷酸酶活性都明显高于由旱地退耕18a的湿地。退耕还湖18a后,进行低坝高网式水产养殖的湿地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土壤脲酶活性、蔗糖酶活性和磷酸酶活性减小,而过氧化氢酶活性增大;由水田退耕18a的湿地表层和亚表层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与由旱地退耕18a的湿地无明显差异,由水田退耕18a的湿地表层和亚表层土壤脲酶活性、表层土壤蔗糖酶活性和亚表层土壤磷酸酶活性明显高于由旱地退耕18a的湿地,而其亚表层土壤蔗糖酶、表层土壤磷酸酶、表层和亚表层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显著低于由旱地退耕18a的湿地。天然湿地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土壤脲酶活性、蔗糖酶活性和磷酸酶活性明显低于已退耕还湖的湿地和参照农田土壤。退耕还湖后,湿地的不同利用方式及其历史利用方式影响湿地土壤生物化学性质;湿地土壤有机质等养分含量和水文条件变化是导致湿地土壤生物化学性质变化的主要原因。

  • 标签: 退耕还湖 湿地土壤 微生物碳 土壤酶活性 安庆
  • 简介:塘坂水库作为福州市区的第二水源地,每年4—10月份频繁暴发以微囊藻为优势种的蓝藻水华.为了控制藻类的大量生长,进一步提高库区水质,本研究采用非经典生物操纵理论,进行现场围隔试验.2012年4-5月,在塘坂水库设置围隔放养不同种类的鱼探索其控藻的效果.结果显示:放养鱼类40天后,放鱼组围隔内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发生改变,蓝藻所占比例下降,硅藻和绿藻逐渐增加;同时,放养鱼类促使水体叶绿素-a值升高,藻类小型化.

  • 标签: 养鱼 围隔 控藻 塘坂水库
  • 简介:冲积河流的粗颗粒河床,具有较大的渗透性,河床渗透对明渠水流运动特性的影响不可忽视.通过水槽试验,研究了河床渗透对垂线流速分布的影响.距试验玻璃水槽进口10m处,设计一个长1.65m、宽0.7m的收缩段,由12层直径1cm的玻璃珠紧密有规则铺成,以模拟粗糙透水床面.其上下游铺上1层相同玻璃珠,形成粗糙度相同但不透水的床面.垂线流速分布通过激光多普勒测速仪及配套的高精度坐标架系统测量.试验施放了3种流量,分别在不透水和透水床面进行垂线流速分布测量.试验结果表明:1)不透水床面的垂线流速分布符合粗糙床面的对数分布公式;2)粗糙透水床面明渠流的垂线流速分布与不透水床面相似;3)相同水流条件下,透水床面的摩阻流速要大于不透水床面;4)透水床面的摩阻流速与积分常数的变化规律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流速分布 试验研究 透水床面 明渠流
  • 简介:为了揭示毛苔草植被对沼泽湿地蒸散发的影响,采用野外蒸发桶观测的方法,2007年7月5日至8月8日,在三江平原对不同植物密度下的毛苔草(Carexlasiocarpa)沼泽湿地下垫面蒸散发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毛苔草植被的存在能够增加沼泽湿地下垫面的蒸散发;与野外植物密度相同的有植物桶的蒸散发量平均达到13.88mm/d,最大蒸散发量可达22.26mm/d,而无植物桶的蒸散发量平均仅为4.81mm/d;有植物桶的平均蒸散发量为无植物桶蒸散发量的2.9倍。毛苔草植物的密度越大,对沼泽湿地下垫面蒸散发增加的作用越大,但只有当毛苔草叶面积指数大于1.5时,下垫面的蒸散发量才会显著增加。太阳辐射和气象要素对毛苔草沼泽湿地蒸散发的影响与植物密度间的关系复杂,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 标签: 毛苔草 沼泽湿地 蒸散发 三江平原
  • 简介: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等价投入的常规化肥为对照,开展专用肥多点施肥试验研究.通过专用肥对林木生长量、林相特征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与等价投入(肥料成本)的常规化肥相比,施用系列专用肥的林分生长量均显著或极显著地高于常规化肥处理,且叶片浓绿、树势强壮,施后19个月内,树高、胸径、材积分别提高了7.8%~51.8%、9.8%~53.0%和30%以上,叶片叶绿素含量提高26.3%~94.2%,叶面积指数提高41.0%~172:8%.经对HA桉树专用肥的增产性、适应性和稳定性的综合分析与评定,选出基肥专用的优化配方为:有机质≥30.0%、N+P2O5+K2O≥6.0%(2.5—2.0-1.5)、腐殖酸总量≥8.0%,并加上适量的“绿滴”复合微生物菌剂(于施用时和基肥按每50kg:1kg的量掺入);追肥专用的优化配方为:有机质≥20.0%、N+P2O5+K2O≥20.0%(9—8—3)、腐殖酸总量≥6.0%.

  • 标签: 桉树 腐殖酸有机肥 专用肥 区域试验 配方选择
  • 简介:对洪河湿地主要植被类型物种多样性特征、土壤性质特征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按沼泽-沼泽化草甸-湿草甸-灌丛草甸-岛状林的序列,物种丰富度呈逐渐增加的变化格局,物种多样性、均匀度呈先下降后上升的格局,优势度呈先上升后下降的格局;而土壤性质特征则呈不规则变化格局。植物物种多样性与土壤性质之间只有均匀度与速效氮之间存在着极显著正相关,其他均无显著相关。这说明在洪河湿地,土壤性质不是决定上述序列的植被类型的物种多样性的主要因素,而土壤速效氮含量是影响物种均匀度的关键因素,同时,对其他物种多样性特征也有一定影响。

  • 标签: 物种多样性 表层土壤 植被类型 湿地 洪河自然保护区
  • 简介:“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是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省各族人民的殷切嘱托,是贵州必须用心做好的一篇大文章。7月30日,在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暨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贵州)建设推进会上,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孙志刚强调,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贯彻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好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推动新时代贵州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 标签: 生态文明建设 贵州省 试验区 生态环境保护 人大常委会 污染防治
  • 简介:2009年4月23日至5月8日,对175m水位试验性蓄水后三峡水库及其部分支流库湾的富营养化状态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采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所调查的15条支流库湾均处于富营养化状态,其中湖北库区的香溪河库湾和重庆库区的小江库湾为超富营养化;湖北库区和重庆库区的长江干流为富营养化。15条支流库湾中,香溪河、梅溪河、汤溪河和小江局部河段暴发藻类水华,其中小江暴发了大规模的蓝藻水华;神女溪和乌江的泥沙含量均较高,但神女溪营养盐浓度较低(总磷含量为0.02mg/L,总氮含量为1.20mg/L),而乌江营养盐含量丰富(总磷含量为0.40mg/L,总氮含量为2.22mg/L),远高于其他几条支流库湾。与2005年春季的调查结果相比,2009年春季,湖北库区支流库湾的富营养化有所减轻,但重庆库区支流库湾的富营养化却有所加重,长江干流的营养化状态则由2005年春季的中营养化变为2009年春季的富营养化,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 标签: 三峡水库 175m试验性蓄水 水体富营养化 春季藻类水华
  • 简介:在中国科学院三江平原沼泽湿地生态试验站的毛薹草(Carexlasiocarpa)沼泽中,建成了水位增温协同控制样地。通过水位自动控制设备,实现了沼泽湿地中的原位水位控制,在保持微气候与天然湿地一致的同时,可以对水位进行精确的控制。同时,为了研究全球变化背景下水位与气温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协同作用,选择了4种水位(-20cm、-10cm、0cm和10cm),采用开顶箱(opentopchamber,OTC)被动增温方法,进行水位增温协同控制。在该控制样地中,设置了包括水位与增温交互控制在内的6种处理,每种处理重复布设5个样方,共计30个样方,每个样方的水位独立控制。该控制样地的建成将为湿地生态系统过程与功能的相关研究提供强有力的实验支撑。

  • 标签: 水位增温协同控制 水位自动控制设备 开顶箱 沼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