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0 个结果
  • 简介:手背部深度烧伤,创面采用早期切除或削除焦植皮覆盖,可使绝大部分病人的手部功能和外形恢复,但是仍有些病人的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影响手部的功能。现将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和处理方式总结如下。

  • 标签: 并发症 深度烧伤 手背部 术后 常见 植皮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面积烧伤患者在进行切植皮术中低体温的有效预防和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大面积烧伤行切植皮术的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操作,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针对低体温的特殊预防和护理措施。结果实验组患者术终体温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变化,对照组患者术终体温较术前明显降低,且实验组患者在术中不同阶段的体温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患者术中平均出血量和寒战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大面积烧伤患者在进行切植皮术中进行针对性的低体温预防和护理措施,可以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寒战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状况。

  • 标签: 大面积烧伤 切痂植皮 体温调控
  • 简介:目的:观察大面积烧伤切植皮手术患者术中体温变化规律。方法不同时间记录分析40例大面积烧伤手术患者100次手术术中体温变化。结果大面积烧伤切植皮手术患者体温随手术时间延长而降低,患者体温从消毒后开始下降,手术开始60min后,低体温发生率即显著高于消毒前(P&lt;0.01),达到12%,90min低体温发生率为40%,120min低体温发生率为59%,手术结束时低体温发生率为67%。结论大面积烧伤切植皮手术患者低体温发生率高,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创面暴露等措施对降低低体温的发生尤为重要。

  • 标签: 大面积烧伤 切痂植皮手术 体温 手术室护理
  • 简介:[摘要 ] 目的:研究分析湿润曝露和切削植皮两种治疗方式对Ⅱ度烧伤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根据我院的 93例Ⅱ度烧伤患者来分析研究,将患者分成两组,观察有 48例患者接受湿润曝露治疗,对照组有 45例接受切削植皮治疗,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治疗情况,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是 97.9%,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是 86.7%,两组治疗有效率存在统计学差异性( P<0.05)。观察组的 ADL、 VSS和 SAS评分均比对照组优秀,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 P<0.05),观察组的感染发生率是 2.2%,对照组是 4.2%,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以及创面感染率和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性( P>0.05)。 结论:使用湿润曝露治疗和切削植皮治疗对Ⅱ度烧伤患者的效果均比较好,但是湿润曝露治疗的效果更佳,患者的情绪、瘢痕等有很大改善,临床中可以推广使用。    [关键词 ] 烧伤;烧伤湿润暴露;疗效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Ⅱ度烧伤患者采用烧伤湿润暴露与切削植皮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该院收治的93例Ⅱ度烧伤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93例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48例患者采用烧伤湿润暴露法治疗,对比组45例患者采用切削植皮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进行观察,并比较各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组临床疗效更佳,其中观察组总有效率达到97.9%,对比组为86.7%,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ADL、VSS和SAS评分等均明显优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及创面感染率与对比组相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Ⅱ度烧伤患者采用烧伤湿润暴露治疗与采用切削植皮治疗相较疗效更为显著,其可使患者日常生活活动、焦虑情绪及瘢痕等均得到有效改善,具有重要价值,值得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烧伤 烧伤湿润暴露 切削痂植皮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对寻常型天疱疮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选择不同时机清皮肤护理对皮损愈合的影响。方法:对38例寻常型天疱疮患者进行自身对照研究,分为对照侧和观察侧。对照侧结痂部位在患者入院时全部进行清护理。观察侧清时间根据结痂性质决定,黄色腐烂结痂部位在入院后立即清护理,褐色硬部位在入院后经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3天后再分次清护理,观察患者住院治疗14天后身体两侧皮损愈合情况。结果:治疗14天后对照侧皮损愈合有效率为55.26%,观察侧皮损愈合有效率为84.21%,两侧愈合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54,P<0.01)。结论:寻常型天疱疮患者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3天后对硬进行分次清皮肤护理,可以缩短皮损愈合时间,提高皮损愈合率。

  • 标签: 寻常型天疱疮 皮肤护理 皮损愈合
  • 简介:摘要磨术作为烧伤外科三大清创术式之一,适用于处理以深Ⅱ度为主的新鲜烧伤创面。尽管该术式已在临床应用多年,但各单位应用该术式的时机、器具、步骤、术后敷料选择以及术后换药方式等仍有较大不同,造成临床效果参差不齐。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专家组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筛选分析高级别证据文章,多次深入讨论后,形成具有指导意义的专家共识,以期为磨术在烧伤创面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规范的指导。

  • 标签: 烧伤 磨痂 专家共识 适应证 禁忌证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临床病例疗效病例分析以观察手部深度烧伤早期切削大张中厚皮片移植的疗效。方法临床随机抽取34例手部深度烧伤病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移植治疗组两组,常规治疗组采用药物自然愈合的方法,移植治疗组采用在早期对其进行切削大张中厚皮移植手术。用统计学方法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移植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常规治疗组的疗效,P<0.05。结论手部深度烧伤早期切削大张中厚皮片移植治疗方法能有效的缩短治疗周期,患者的愈合时间明显比常规治疗组的时间短,畸形的发生率也相对较低,而且手部的生理功能相对良好。

  • 标签: 手部深度烧伤 切削痂 大张中厚皮片移植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并讨论将早期削植皮术应用在手背部深度烧伤临床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从本院于2019.6-2021.6月期间收治的手背部深度烧伤患者中随机抽样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纳为本次研究对象,应用区组随机化分组法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即对照组患者(应用早期削术作为治疗方案)与观察组患者(应用早期削植皮术作为治疗方案)各21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创面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手功能优于对照组患者,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早期削植皮术应用在手背部深度烧伤临床治疗中可加快患者手背部创面恢复时间,有利于手功能康复,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早期削痂植皮术 深度烧伤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烧伤手切削植皮后功能恢复当中康复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20.4~2022.3期间我院收治的88例手烧伤患者为例,随机分成常规组(常规护理,44例),康复组(康复护理,44例),对两组日常生活能力、护理效果以及疼痛情况进行观察。结果:康复组护理效果较常规组高,差异显著,(P<0.05)。康复组ADL评分较常规组高,VAS评分较常规组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烧伤手切削植皮后实施康复护理对提升护理效果以及生活质量,缓解疼痛感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康复护理 手切削痂植皮 烧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创面切削植皮手术在深度烧伤创面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2022年1月~2024年1月期间选取10例深度烧伤创面患者分别在受伤后的不同时间点采用创面切削植皮手术治疗,其中,对照组在烧伤后3d进行手术,研究组在烧伤后24h内进行手术,记录并对比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康复用时更短;研究组并发症率更低;研究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更高(P<0.05)。结论:在深度烧伤创面患者治疗期间,尽早应用创面切削植皮手术可以提升患者综合疗效,其对于患者预后健康的恢复具有积极价值。

  • 标签: 深度烧伤 创面切削痂植皮手术 康复用时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Ⅱ度烧伤患者采用烧伤湿润暴露与切削植皮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该院收治的93例Ⅱ度烧伤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93例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48例患者采用烧伤湿润暴露法治疗,对比组45例患者采用切削植皮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进行观察,并比较各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组临床疗效更佳,其中观察组总有效率达到97.9%,对比组为86.7%,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ADL、VSS和SAS评分等均明显优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及创面感染率与对比组相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Ⅱ度烧伤患者采用烧伤湿润暴露治疗与采用切削植皮治疗相较疗效更为显著,其可使患者日常生活活动、焦虑情绪及瘢痕等均得到有效改善,具有重要价值,值得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烧伤 烧伤湿润暴露 切削痂植皮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早期削DR脱细胞异种皮覆盖治疗深Ⅱ度烧伤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资料选自2011年10月—2013年10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深Ⅱ度烧伤病人62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1例,给予对照组病人磺胺嘧啶银霜剂进行外用包扎的方式进行治疗,实验组行早期削DR脱细胞异种皮覆盖治疗,观察两组病人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病人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病人,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深Ⅱ度烧伤病人行早期削DR脱细胞异种皮覆盖治疗,能减少感染例数,加速创面愈合,减轻换药痛苦,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各大医疗机构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早期削痂 DR脱细胞异种皮覆盖 治疗 深Ⅱ度烧伤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等效价剂量的舒芬太尼和芬太尼用于烧伤病人削植皮术后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行择期削植皮术的烧伤病人,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S组)和芬太尼组(F组),每组各30例。全麻术后用电子自控镇痛泵行PCIA治疗,分别于术后4h、12h、24h、48h记录各时间点生命体征数值、镇痛评分以及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及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S组镇痛镇静效果满意并优于F组(P<0.05)且恶心呕吐反应明显低于F组(P<0.05)结论与芬太尼相比舒芬太尼用于烧伤削植皮术后PCIA镇痛作用确切,安全可靠,副作用发生率低。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削植皮术联合负压创面治疗技术在治疗深度烧伤患者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在海宁市人民医院治疗的深度烧伤患者20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4例,观察组采用削植皮术联合负压创面治疗技术,对照组采用削植皮术联合传统加压包扎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治疗情况、创面愈合率、治疗前和治疗7 d后血清炎性因子的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愈合总优良率为92.31%,高于对照组(79.81%)(χ2=6.772,P<0.05);观察组肉芽生长时间[(8.23±2.16)d]、创面愈合时间[(17.64±2.58)d]、术后疼痛评分[(3.16±1.24)分]和住院时间[(22.61±2.47)d],均低于对照组[(12.15±2.33)d、(20.25±3.16)d、(5.33±1.27)分和(26.13±2.55)d](t=12.582、6.525、12.468、10.111,均P<0.05);观察组治疗7 d后C反应蛋白[(21.12±2.48)ng/L]、肿瘤坏死因子α[(3.27±0.38)ng/L]、白细胞介素6[(5.32±1.46)ng/L]和补体C3a[(12.13±1.62)μg/L],均低于对照组[(28.06±2.62)ng/L、(5.13±0.43)ng/L、(6.68±1.51)ng/L和(16.43±1.26)μg/L](t=19.618、33.055、6.603、21.367,均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的总发生率(7.69%)低于对照组(22.12%)(χ2=8.529,P<0.05)。结论对深Ⅱ~Ⅲ度烧伤患者采用削植皮术联合负压创面治疗技术治疗能提高创面愈合率,改善机体的炎性反应,并能缩短患者康复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安全性好。

  • 标签: 烧伤 削痂植皮术 负压创面治疗技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中度烧伤患者联合使用削植皮术(tangential excision of eschar,TEE)、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治疗的效果。方法  从2022年5月-2023年5月的中度烧伤患者中随机抽取40例,双盲法分为A组(20例,TEE)和B组20例,TEE+VSD,对比两组效果。结果 B组临床指标、治疗后炎性因子指标优于A组(P<0.05)。结论  中度烧伤患者联合使用TEE、VSD,能缩短创面恢复时间,改善炎症,降低换药次数和疼痛感。

  • 标签: 削痂植皮术 负压封闭引流 中度 烧伤 炎性因子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中下静脉穿刺法作为静脉输液通道的可行性。方法对2006-2009年45例大面积烧伤病人切植皮术中,在洗手巡回护士相互配合之下,行下静脉穿刺法建立静脉通道,进行输血补液。结果45例病人均成功完成下静脉穿刺,满足了术中大量输液的要求。结论下静脉穿刺法在大面积烧伤病人术中运用是可行的。

  • 标签: 大面积烧伤 痂下静脉穿刺 定位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CNLeep治疗后脱期多量出血的原因及护理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3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Leep治疗后脱期出血的50例患者,并随机分为干预组(n=25例)和对照组(n=25例)。分析两组患者的出血原因和类型,并给与相应的处理,评价效果。结果CNLeep患者脱期出血经过不同处理后,干预组成功止血25例(100.0%),治愈有效率为100.0%,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8.0%、76.0%(X2=7.292,P=0.007,X2=4.735,P=0.030)。结论CNLeep治疗后脱期多量出血的原因不尽相同,出血的类型也有所差异,临床上应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相对的护理预防措施以达到最好的止血效果。

  • 标签: 宫颈糜烂 LEEP治疗 脱痂期 多量出血
  • 简介:目的探讨严重烧伤后早期大面积切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防治作用。方法(1)烧伤血清体外刺激内皮细胞;选用10例男性烧伤患者,随机分为早期切组(A组)和非早期切组(B组),每组各5例。两组患者均于A组首次切植皮术后1,3,7d抽取静脉血,另取6例健康志愿者静脉血作正常对照。采用上述各组血清,分别刺激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观察细胞活力及通透性的改变。(2)60只Wistar大鼠,制成30%TBSAⅢ度烫伤模型,随机分为早期切组(C组,30只)和非切组(D组,30只),每组各另设5只大鼠为正常对照。两组动物于伤后1,3,6,12,24和48h行腹腔补液,C组于伤后3h首次切植皮,补液后1h放血处死大鼠(每组每时相点5只),检测腹腔巨程式细胞(PMφ)的激活情况和血浆内毒素(LPS),白细胞介素8(IL-8),磷脂酶A2(PLA2),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1)与B组比较,A组患者血清与内皮细胞共同孵育后,内皮细胞活力和内皮单层通透性均有明显改善;(2)C组大鼠PMφ的活化程度及血浆LPS,IL-8,PLA2,和MDA含量均明显低于D组。结论严重烧伤后尽早清除机体失活组织。能减轻内皮细胞的损害程度,阻止炎性细胞进一步活化,对防治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MODS有积极意义。

  • 标签: 严重烧伤 大面积切痂 脏器损害 实验研究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巨噬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