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抗青光手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的疗效。方法:30例新生血管性青光患者分为两组,均行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其中对照组15例联合小梁切除术,观察组15例联合Ex-PRESS引流钉植入术。结果:研究组术后6个月眼压低于常规组,且术后6个月高于常规组(P

  • 标签: []玻璃体腔注射 雷珠单抗 抗青光眼手术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Ex-Press引流器植入术治疗开角青光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开角青光56例(72)的临床资料。患者分为两组,引流器组30例(46);小梁切除术组26例(26)。术后随访6~12个月。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眼压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两组之间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功能滤泡形成率分别为90.00%和92.31%(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见严重并发症,但小梁切除术组术后低眼压、前房积血、浅前房及黄斑水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0.00%,明显高于引流器植入组的10.00%(P<0.05)。结论Ex-Press引流器植入术治疗开角青光,疗效显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 标签: 植入术,引流器,Ex-Press 小梁切除术 青光眼 前房,浅 眼压,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原发性闭角青光(PACG)患者房角周边虹膜前粘连(PAS)的分布特征。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视光医院确诊为PACG的285例(406只)患者资料,其中男性102例,女性183例,年龄中位数为67岁(范围21~95岁)。收集房角镜动态下的房角PAS范围,分别按顺时针统计12个钟点段PAS的频数分布,并统计PAS范围≤6个钟点等不同范围的房角PAS分布情况及房角PAS呈连续分布者PAS中间钟点位分布情况。结果在全部病例中,右眼房角PAS集中于11:00至4:00方位5个钟点段[62.0%(129/208)~78.8%(164/208)];左眼房角PAS集中于7:00至1:00方位6个钟点段[50.0%(99/198)~75.8%(150/198)]。房角PAS范围≤6个钟点者中,右眼房角PAS集中于12:00至3:00方位3个钟点段[58.3%(74/127)~67.7%(86/127)],左眼集中于10:00至12:00方位2个钟点段[54.8%(68/124)、66.1%(82/124)]。双眼均入选者共121例(242只),右眼房角PAS集中于11:00至5:00方位6个钟点段[52.1%(63/121)~79.3%(96/121)],左眼集中于8:00至1:00方位5个钟点段[50.4%(61/121)~76.9%(93/121)];其中,PAS范围≤6个钟点者的右眼房角PAS主要分布于12:00至4:00方位4个钟点段[53.2%(41/77)~71.4%(55/77)],左眼主要分布于10:00至12:00方位2个钟点段[50.6%(39/77)、64.9%(50/77)]。在所有病例中,房角PAS为连续性者右眼171只,左眼175只;右眼PAS中间钟点位主要位于11:00至3:00方位4个钟点段[15.2%(26只)~24.0%(41只)],左眼主要位于8:00至12:00方位4个钟点段[15.4%(27只)~20.6%(36只)]。在双眼均入选者中,房角PAS为连续性者右眼98只,左眼104只;右眼PAS中间钟点位主要位于11:00至3:00方位4个钟点段[17.3%(17只)~26.5%(26只)],左眼主要位于8:00至12:00方位4个钟点段[13.5%(14只)~20.2%(21只)]。结论PACG患者双眼房角PAS分布主要位于上方及鼻侧,且越向颞侧靠近其PAS频数越小,呈逐渐下降趋势,双眼房角PAS分布呈明显镜面对称。(中华眼科杂志,2021,57:666-671)

  • 标签: 青光眼,闭角型 虹膜疾病 周边虹膜前粘连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采用综合疗法对急性闭角青光患者完成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以我院2019年6月—2020年12月收治的68例急性闭角青光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措施,研究组基于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综合疗法,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治疗满意度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79.41%)明显低于研究组的(97.06%),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7.65%)明显高于研究组的(2.94%),且研究组患者治疗满意度(100%)高于对照组的(85.29%),P

  • 标签: 综合疗法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安全性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小梁切除术治疗外伤继发青光的效果。方法:患者于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n=26)和对照组(n=26)。对照组的患者接受周围虹膜切除术,实验组接受小梁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手术治疗之前,两组患者的眼压以及裸视力比较之下没有统计学分析意义,小梁切除术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眼压低于对照组,裸视力方面高于对照组,差异有一定的统计学分析意义,且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前路前段玻璃体切除术治疗青光白内障联合术后的恶性青光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采用前路前段玻璃体切除术,对早在患者仅采用保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患者并发症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别明显(P<0.05)。结论:前路前段玻璃体切除术治疗青光白内障联合术后的恶性青光疗效明显,能够减少并发症,值得被推广。

  • 标签: []前路前段玻璃体切除术 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术 恶性青光眼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比两组患者在不同指标的差异,探讨个体化系统护理干预对对急性闭角青光患者治疗后眼压和负性情绪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分组的方法,从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患者中选取70例,按照标准随机分为两组,分析组35例实施个体化系统护理干预,对照组35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统计分析两组结果。结果:两组护理前眼压差异无意义,护理后分析组眼压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干预前两组SAS、SDS差异无意义,干预后分析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患者在术后采取个体化系统护理干预可以显著降低眼压,减弱负性情绪,改善预后,值得推广。

  • 标签: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护理干预 眼压 负性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术治疗早期原发性闭角青光的临床效果。方法对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2018年10月至2020年1月不伴有白内障的早期原发性闭角青光29例(31只)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接受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眼压、视力、前房深度、小梁虹膜夹角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术后各个时间点眼压均较术前下降(均P<0.05)。随访期末:28只(90.32%)眼压≤21 mmHg(1 mmHg=0.133 kPa);最佳矫正视力(logMAR)为0.10±0.06较术前0.12±0.07提高(t=2.115,P=0.043);中央前房深度(3.01±0.16)mm深于术前的(1.94±0.14)mm(t=-28.643,P<0.001);小梁虹膜夹角(31.58°±3.98°)大于术前的(16.11°±3.05°)(t=-28.300,P<0.001);周边前房深度深于术前(P<0.001)。术后除5只(16.13%)轻度角膜水肿外,未见其他并发症。结论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早期原发性闭角青光是有效的。

  • 标签: 青光眼,闭角型 晶状体,人工 前房 虹膜 超声乳化术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对原发性闭角青光实施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 抽取2019年1月至12月间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闭角青光患者60例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并按照抽签法将其平分成各有30例的对照组与实验组,分别接受传统小梁切除术以及复合小梁切除术, 并对不同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两组的眼压水平,治疗前对比结果显示(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个月以及3个月后,对比结果均显示(p

  • 标签: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原发性 闭角型青光眼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以及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青光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 于2019年6月至2021年5月期间我院接治的57名闭角青光合并白内障患者,分为常规组(28名)和治疗组(29名)。常规组行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行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将两种方法在临床中的使用效果予以对比,并分析。结果 治疗组在治疗前前房深度及视力较常规组无差异(P>0.05);经治疗,治疗组前房深度和视力均较常规组有显著优势。比对差异明显(P

  • 标签: 超声乳化摘除 房角分离术 白内障 闭角型青光眼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旨在探究优质护理对急性闭角青光患者眼压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本次选取150例的急性闭角青光病人,他们来自于2018年1月份到2021年1月份到我院眼科就医并接受急性闭角青光治疗的病人。对这150例病人进行了分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分析了这两组病人提供不同医学护理服务模式对病人的眼压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对照组的病人提供常规护理措施与方法,实验组的病人除了给予正确常规护理的措施外,辅助性地给予优质护理。结果:对两组病人提供了不同的护理措施后,发现实验组病人的眼压情况控制的更好,生活质量更佳,P

  • 标签: 优质护理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眼压 生活质量 影响
  • 简介:【摘 要】目的:阐述分析原发性开角青光患者眼压值对选择治疗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就诊的原发性开角青光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是2018年~2020年全年收治的患者,共计40例,按照每组20例均分为药物组和手术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眼压值、视力情况和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视力水平和并发症情况比较分析,两组间视力变化并无显著差异(P>0.05)。药物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5.00%(1例),手术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35.00(7例),比较分析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x²=5.625)。结论:原发性开角青光患者临床治疗中,对于眼压值较低的患者,可以倾向于选择药物治疗方式,眼压值较高的患者倾向于选择手术治疗,需要依据患者个体情况灵活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式,便于取得可观治疗效果。

  • 标签: 临床价值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眼压值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在急性闭角青光护理的应用及满意度。方法:研究我院收治的68例急性闭角青光患者,实验时间为2019.8—2021.8,随机分为研究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将基础护理应用在对照组急性闭角青光患者的护理中,研究组急性闭角青光患者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心理护理,观察和比较组间护理满意度及护理前后SAS、SDS评分。结果: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97.06%)相比对照组的(82.35%)要更高(P0.05),护理后,研究组的SAS评分(27.65±3.14)分、SDS评分(29.88±3.06)分相比对照组的SAS评分(38.89±3.97)分、SDS评分(42.27±3.64)分要更低,P

  • 标签: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心理护理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原发性闭角青光合并白内障采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19年8月~2020年12月期间从我院选取一共100例原发性闭角青光合并白内障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行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眼压以及视力改善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4.0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 小梁切除术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白内障
  • 简介:摘要新生血管性青光(NVG)是一种继发于视网膜缺血性疾病的难治性青光。缺血的视网膜产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细胞因子,导致虹膜及房角新生血管形成,新生血管膜堵塞房角或收缩牵拉引起房角关闭,从而导致眼压急剧升高。应用抗VEGF药物、全视网膜激光光凝及抗青光手术的联合治疗方案可以有效控制部分NVG患者的眼压,甚至挽留患者的一部分视功能;但NVG的治疗仍然极具挑战性,需要对患者进行长期密切的随访。目前对于NVG治疗方案的选择尚无高等级临床医学证据,开展不同治疗方案比较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可以为指导NVG的治疗提供医学依据。

  • 标签: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病因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治疗 述评
  • 简介:摘要我国青光的发病、诊断和治疗现状情况复杂且患病人群庞大,近年来随着白内障复明手术的开展和普及,青光性眼病致残或致盲问题越来越凸显。对于青光的管理策略需要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抓住青光防控的着眼点,以最大程度地避免或尽量降低青光的致残率和致盲率。(1)基于我国医疗行业制定的临床路径和公共卫生路径相结合的优势,强化青光防控意识,加强相关筛查技术设备的研发和专门的医疗队伍建设,做到早筛、早诊、早治;(2)不断完善青光诊治的临床规范,推广青光诊治适宜技术,并将青光作为慢病进行系统性科学管理,加速预防青光盲三级医疗网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3)针对青光的视功能损害状况,在病情控制稳定的基础上加强青光性低视力患者的康复措施;(4)强调青光患者的疾病全程管理,做好包括医务人员在内的全民科普教育。

  • 标签: 青光眼 慢病管理 防控 筛查 中国
  • 简介:摘要青光是一类严重的不可逆性致盲眼病,至今病因未明,诊疗效果不佳,亟需有效的早期诊断方案。近年,众多青光相关生物标志物被发现,为促进临床应用一系列研究正在积极开展。但目前获得的生物标志物样本来自临床已确诊为青光的患者,即这些生物标志物的改变可能是中晚期青光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对青光的早期诊断及其病理机制的阐明是否有帮助仍有待探讨。本文从DNA、RNA、蛋白质等方面阐述可以帮助青光诊断的潜在分子靶标,并讨论其进一步的研究路径,希望从分子水平为青光的早期诊断探寻靶点。(中华眼科杂志,2021,57:707-711)

  • 标签: 青光眼 早期诊断 生物标记 分子诊断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青光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择2020年3月-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110例青光患者并平均分为两组:为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为观察组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青光患者生活质量量表结果显示经过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各项评分结果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青光眼 综合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高度近视(highmyopia,HM)是指屈光度超过-6.00D,或者轴长度超过26.5mm的一种屈光不正。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预计到2050年,世界范围内高度近视患者将达到9.38亿。众多研究表明高度近视和青光之间存在关联。韩国一项病例对照研究发现,在原发性开角青光(primaryopenangelglaucoma,POAG)患者中,高度近视人数占比16.25%,而在非青光对照组人群中高度近视占比仅为7.16%(OR=3.54);克罗地亚一项研究发现,中高度近视人群患有青光的概率约为4%,高于一般人群的青光发病率。由于高度近视眼底往往有视盘倾斜、旋转、浅视杯、视网膜脉络膜萎缩等病理改变,视盘盘沿丢失、杯盘比增大、视神经纤维层萎缩、视野缺损等青光性视神经病变常常难以早期发现,因此,高度近视合并青光患者的漏诊和误诊并不少见。本文主要综述在高度近视人群中通过临床检查筛查出青光性病变存在的困难,以及为克服这一诊断难题提供可能的解决方案[1]。

  • 标签: 高度近视 青光眼 临床诊断 研究进展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