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康复肢体训练与痉挛仪共同治疗痉挛型脑瘫儿童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分样法将11例痉挛型脑瘫患儿分为常规康复训练结合痉挛仪A组(6例)治疗组和常规康复训练B组(5例)对照组。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改良Ashworth对腓肠肌肌张力的评级进行比较。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儿的肌张力均有所改善,同时A组明显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康复训练 痉挛仪 痉挛型脑瘫 康复
  • 简介:目的观察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对大鼠后肢(石膏固定4周后)的腓肠肌湿重及收缩功能的影响,探讨其在大鼠废用性骨骼肌萎缩防治中的作用。方法选用雄性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空白组(8只)、对照组(8只)和实验组(8只)。空白组不予任何处理,笼中自由活动。按照Jozsa等的方法,将对照组和实验组大鼠右后肢用可塑性石膏由足跖管型固定至膝上1cm处,膝关节固定于屈曲位100°,踝关节固定于跖屈600位,共4周。固定当天开始,实验组每天予HGF腓肠肌注射(剂量:10mg/kg,浓度:10mg/mL),1次/d,共注射28d;对照组每天予等鼍生理盐水腓肠肌注射。4周后完整解剖右后肢腓肠肌,检测腓肠肌湿重及收缩功能。结果对照组、实验组与窄白组相比,腓肠肌湿重、单次收缩最大张力、强直收缩最大张力显著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产生收缩、单次最大收缩和最大强直收缩的域值均显著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实验组的腓肠肌湿重、单次收缩最大张力、强直收缩最大张力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产牛收缩、单次最大收缩和最大强直收缩的刺激强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局部注射HGF能显著提高大鼠废用性萎缩腓肠肌的收缩功能和肌肉湿重,对防治骨骼肌的废用性萎缩有明显效果。

  • 标签: 肝细胞生长因子 肌萎缩 湿重 收缩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中枢健患双侧针刺治疗中风痉挛期患者对下肢痉挛的改善作用。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12月至2017年9月湘南学院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和康复医学科的中风痉挛期患者共90例,分为对照A组、对照组B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A组采用妙纳治疗,对照组B组采用常规取穴针刺治疗,观察组采用中枢取穴法,三组患者共治疗4周,对比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结果对照A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33.33%,对照B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0.00%,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三组中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A和B组(P<0.05),对照组B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A组(P<0.05),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前,三组患者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6月后,三组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较治疗前均出现下降(P<0.05),三组中,观察组治疗后的下降分数较对照A和B组明显(P<0.05),对照A组在三组中分数最高(P<0.05),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中枢健患双侧针刺治疗中风痉挛期患者较药物及常规针刺治疗能有效的提高临床疗效,改善了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 标签: 中枢取穴 健患侧 中风 痉挛期 肌张力
  • 简介:一名2岁英国女童蒂安娜,罹患了一种罕见的疾病“反射性缺氧癫痫”,只要她一哭泣流泪,就容易引发致命性痉挛。当她发作时,看起来就像死掉一般,皮肤苍白、身体变硬,甚至连心跳、呼吸都会停止。

  • 标签: 痉挛 女童 反射性 致命性 发作时
  • 简介:摘要特发性眼睑痉挛(idiopathic blepharospasm,IBSP)系局灶性肌张力障碍性疾病,学界普遍认为其发病机制可能与脑部基底节损害、黑质-纹状体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功能低下,胆碱能神经元过度活跃,或是脑皮质抑制性降低有关。本病在中老年人群中较常见,女性多于男性。典型症状是不断重复、非意志性强烈闭眼,常在安静或注视人或物时出现。眼睑痉挛临床诊断指南可对疑似IBSP患者进行初筛,Shorr分级是依据患者睑肌痉挛程度制定的一种可有效衡量其病情严重性的量表。使用合适剂量肉毒杆菌毒素于眼轮匝肌注射是治疗轻中度眼睑痉挛安全有效的手段。(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415-419)

  • 标签: 特发性眼睑痉挛 肉毒杆菌毒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及膀胱肿瘤电切术后膀胱痉挛发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通过对155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与23例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出现膀胱痉挛患者的临床观察,分析膀胱痉挛发生的原因并总结治疗及护理心得。结果膀胱痉挛发生的主要因素有血块阻塞致尿管引流不畅、手术刀口刺激、尿管水囊压迫、尿管位置不佳、冲洗液刺激、患者精神紧张等。经药物治疗及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后,膀胱痉挛轻型32例(56.1%),中型18例(31.6%),重型7例(12.3%)症状均得到缓解或控制,有效率100%。结论经尿道前列腺电切及膀胱肿瘤电切术后膀胱痉挛发生率比较高,术后血块阻塞尿管引流不畅、手术刀口及尿管刺激膀胱颈和膀胱三角区是膀胱痉挛的常见诱因。合理的药物治疗及充分的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可以明显降低膀胱痉挛发生的频率和严重程度,减轻患者痛苦。

  • 标签: 膀胱痉挛 护理 电切术 前列腺增生症 膀胱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针刺治疗面肌痉挛的有效手段。方法取循经远端取穴为主,局部不针或少针并配合独特的操作方法。结果有效率为93.3%。结论针刺是治疗面肌痉挛的一种有效手段。

  • 标签: 面部肌肉 肌痉挛 针刺
  • 简介:摘要患者为28岁女性,以腹泻、全身性脱发为突出表现,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及多学科讨论,最终诊断为Satoyoshi综合征。患者原发病罕见,同时合并巨细胞病毒感染、铅中毒,诊断较为棘手。

  • 标签: 肌痉挛 脱发 腹泻 Satoyoshi综合征 铅中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氯胺酮用于治疗支气管痉挛的有效性。方法选用17例在呼吸病监测病房(RICU)的呼吸衰竭患者,原因是哮喘持续状态,肺炎导致的支气管痉挛,在内科正规治疗和机械通气1-5天后,气体交换和顺应性仍不理想。静脉首剂给予氯胺酮2mg/kg后,持续给予氯胺酮20-60ug/kg·min静脉点滴,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在给予氯胺酮第1、8、24小时后,PaO2/FiO2及顺应性都分别得到了明显增强,PaO2和气道峰压也得到了改善。所有患者最短2小时,最长40小时均成功撤呼吸机及离开了RICU。结论氯胺酮可有效用于支气管痉挛的治疗。

  • 标签: 氯胺酮 支气管痉挛 治疗 有效性
  • 简介:有资料报道在麻醉诱导时使用吸入麻醉药的患者术中哮喘的发生率要高于静脉麻醉,术中支气管痉挛的发生率插管全麻(8.9%)要高于不插管全麻(0%)及区域麻醉(2.2%),et al. Comparison of epidural anesthesia and general anesthesia for patients with bronchial asthma. Masui

  • 标签: 哮喘支气管 围麻醉 支气管痉挛
  • 简介:痉挛膀胱痉挛是前列腺增生病人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临床表现为尿道烧灼感、疼痛、强烈的便意或尿意不尽感,常伴有尿道口血液或尿液溢出,膀胱冲洗液多为血性加深甚至逆流,给病人造成很大痛苦。如不及时适当处理,可能会引起前列腺窝血管大出血,危及生命。2005年5月—2007年2月我科对144例前列腺增生病人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术后合并膀胱痉挛病人92例,经积极预防、治疗和护理,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 标签: 膀胱痉挛 护理 术后病人 TURP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前列腺增生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治疗面肌痉挛的过程中,主要采用保守的针灸治疗方式,这种方式能够保证患者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并且也没有不良反应的出现,因为面肌痉挛产生的病因不同,所以在现代治疗的过程中存在较多的治疗思路。在中医的治疗过程中,主要采用了辩证以及辨经相互结合的方式,找出病因是外感风寒引起的还是风邪内动引起的,并且对病情出现的位置进行辨别,是存在于筋还是出现在经,在此基础上找到合适的穴位进行针刺,另外为了能够达到安神的效果,在安神穴位也进行了针灸,这样就能达到安神与安形相结合的效果,整个过程中体现出了针灸治神的思想。

  • 标签: 面肌痉挛 针灸疗法 治疗思路
  • 简介:痉挛是由于肠壁平滑肌强烈收缩而引起临床症状,表现为阵发性腹痛,系小儿急性功能性腹痛中最常见的情况。其特点是发作突然,发作间隙缺乏异常体征。本病是婴儿哭闹的最常见原因之一,多发于3~4个月以下的婴儿。

  • 标签: 婴儿 肠痉挛 治疗 综合疗法 急性功能性腹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