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在诊断新生儿细菌感染中的价值。方法测定26例发生细菌感染的新生儿(感染组)与20例非感染组新生儿(未感染组)血超敏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感染组hscrp值为(36.1±12.6)mg/l,明显高于未感染组(0.8±2.43)mg/l,感染组与未感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超敏crp测定可作为新生儿细菌感染的指标,且可为病情的变化提供临床诊断参考。

  • 标签: 超敏CRP 新生儿 细菌感染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细菌感染疾病的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98例细菌感染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且所有患者均确诊为细菌感染疾病,对所有患者均进行全血C反应蛋白、血常规检查,比较患者分别使用全血C反应蛋白、血常规检查和联合检查的诊断准确率。结果:根据结果,联合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为93.63%,明显高于血常规检查的61.05%和全血C反应蛋白检查的62.11%,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细菌性感染性疾病 血常规 全血C反应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血常规与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检验诊断儿科细菌感染疾病的效果与价值。方法 将我院儿科于2020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76例细菌感染疾病患儿纳入本组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两组展开分组调研。对照组(38例)采取血常规检验,观察组(38例)采取血常规与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检验。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诊断准确率为94.74%,高于对照组的76.32%,数据统计对比结果显示(P<0.05)。结论 血常规与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检验儿科细菌感染疾病可获得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其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阿莫西林/舒巴坦治疗急性细菌感染疾病的安全性。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3月-11月期间收治的62例急性细菌感染疾病患者进行研究,并采取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给予对照组氨苄西林+舒巴坦,给予观察组阿莫西林+舒巴坦,并对两组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性细菌感染疾病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使用阿莫西林+舒巴坦,效果显著,不良反应较少,值得推广。

  • 标签: 阿莫西林 舒巴坦 急性细菌感染性疾病 治疗有效率 不良反应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细菌感染疾病患儿接受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结合血常规检验的效果。方法:以2022年8月至2023年5月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50例儿童为对照组,并挑选同一时期50例细菌感染疾病患儿为研究组,上述患儿均接受血常规、C反应蛋白检查,对比不同组别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CRP指标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CRP阳性率为94.00%;研究组CRP水平为(45.658.57)mg/L,对照组为(4.120.43)mg/L,且研究组WBC水平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细菌感染疾病者行血常规与C反应蛋白联合检验,能够准确展现患儿白细胞以及CRP变化情况,从而为下一步治疗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深入分析了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在细菌感染疾病诊断中的优化与应用。FISH技术利用特定荧光标记探针与细菌DNA或RNA的结合,实现快速、准确的病原体识别。文章首先介绍了FISH的基本原理和流程,接着探讨了技术优化策略,包括探针设计、标记方法和实验条件的改进。随后,文中展示了FISH技术在各种细菌感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实例,并与传统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尽管FISH技术在临床实践中显示出显著优势,如诊断速度快和特异性高,但在某些方面仍存在局限性。未来的发展重点包括提高探针通用性、简化操作流程,并结合自动化和计算机辅助技术,以优化FISH技术在细菌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 标签: 荧光原位杂交 细菌感染 疾病诊断 优化与应用 优化策略
  • 简介:口腔科感染控制是防止医务人员和病人口腔治疗过程中发生医院感染的一项重要措施,约有300多种病原体都可能在口腔治疗中传播,口腔病人和医务人员可能通过血液、唾液和呼吸道分泌物接触到多种微生物,成为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交叉感染,以保护病人和工作人员的健康,现参考美国CDC的建议报告,提出口腔科医务人员要了解口腔科常见的感染疾病的传播途径,加强医院感染的管理和预防。

  • 标签: 口腔科医务人员 医院感染管理 感染性疾病 预防 呼吸道分泌物 口腔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为探究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综合护理。研究对象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我院感染疾病科收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共56例,比较两组的再次感染率和漏报率并记录患者的护理工作满意度。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并有效的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 标签: []多重耐药菌 感染 综合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在小儿感染疾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25例感染疾病患儿作为观察组,25例正常的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半定量快速检测法对感染组患儿治疗前后和对照组的血清PCT水平进行测定,比较两组的差异,分析PCT水平与感染疾病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治疗前)PCT值(9.58±1.25)n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0.39±0.15)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PCT值明显高于观察组(治疗后)PCT值(2.37±1.45)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T水平与感染疾病的严重程度成正相关,感染越严重PCT值越高,血清降钙素原在小儿感染疾病中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

  • 标签: 降钙素原 小儿感染性疾病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小儿感染疾病进展快,病情严重,以往研究将体液培养出病原微生物作为感染的金标准,常采用血培养、尿培养等,但该种检测手段受多种因素影响且假阴性、假阳性率均较高。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能够快速对外周血细胞进行五分类,在临床检验中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但容易受环境、试剂及标本等因素的影响,且不能很好的对形态异常白细胞进行分析,从而导致结果的可靠性降低,给临床带来诊断偏差。而外周血涂片检测准确、直观,对细胞形态检测良好,不仅能够反映感染炎症,还能排除小儿血液系统疾病,常被儿科作为疾病诊断的可靠指标。

  • 标签: 血涂片 感染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科感染疾病患者血清中降钙素原(PCT)的变化。方法运用免疫胶体金半定量快速实验方法,检测400例疑似感染患者及100例非感染者血清中PCT水平。结果PCT水平分<0.5、0.5~2.0、2.0~10.0和>10ng/ml4个等级。设PCT>0.5ng/ml为阳性值。在病毒感染疾病组中,阳性率为8.8%,其浓度以0.5~2.0ng/ml为主。细菌感染组阳性率为82.0%,其浓度以0.5~2.0和2.0~10.0ng/ml为主。重度感染组阳性率为97.6%,其浓度显著增高。与正常对照组及病毒感染组比较,细菌感染组及重度感染组血清中PCT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病毒性感染疾病患者血清中PCT水平不升高或轻度升高,而细菌感染患者及重度感染患者血清中PCT水平则明显升高,尤其以重度感染组患者为甚。

  • 标签: 降钙素原 (PCT) 感染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感染疾病科开展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感染疾病科2017年1月~2018年2月期间治疗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查看其临床记录资料。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配80例患者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给予优质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满意率(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满意率(80.00%),两组组间数据比较具有较大差异,表现出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染疾病科开展优质护理临床效果显著,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给予全面性护理干预具有显著临床效果,有效提升了患者满意度,保障感染科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感染科 疾病 优质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妇产科感染疾病临床诊疗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性原则,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妇产科进行妇产科感染疾病临床治疗的患者患例共80例,将其作为本次实验的主要研究、观察对象,应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患者的临床资料、疾病症状、发病原因、疾病类型以及治疗方案等资料进行研究与分析,探讨基层医院妇产科感染疾病临床诊疗效果。结果80例基层医院妇产科感染疾病患者,疾病治疗显效43例(53.75%)、治疗有效31例(38.75%)、治疗无效6例(7.50%),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实验结果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层医院妇产科感染疾病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病症情况,制定合理的诊疗方案,加强诊疗管理,规范无菌操作,提高患者疾病治疗有效率,降低其他感染疾病的发生率。

  • 标签: 基层医院 妇产科 感染性疾病 诊疗方法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分析急诊内科感染疾病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方法对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176例急诊内科感染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总结和归纳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结果本组患者中,65岁以上患者感染率相对较高,达到28.4%,其次为儿童患者,感染率为25.6%;感染率较高的内科疾病为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及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最为常用的抗菌药物类型为头孢类、大环内酯类及奎若酮类。结论急诊内科感染疾病的类型较多,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较为广泛,大多数抗菌药物是单一使用,并主要采取注射治疗,应加强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避免单一药物使用增强病原菌的耐药性。

  • 标签: 急诊内科 感染性疾病 抗菌药物
  • 简介:摘要免疫学检验是依据免疫学原理,尤其是抗原与抗体反应原理,利用各种敏感的标记、示踪(放射性同位素、荧光素、酶、镧系元素、发光物质、胶体金等)技术,超微量地、特异地分析检测各种生理的和病理的免疫学指标,进行疾病的诊断,疗效的评估和预后判断的一组医学检验项目。现对甲肝、乙肝的检验步骤以及临床意义进行总结如下。

  • 标签: 免疫学检验 甲肝 乙肝
  • 简介:摘要目的对妇科常见生殖道感染疾病进行分析,了解其发病情况,以便采取更好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通过对2180例妇科常见生殖道感染疾病患者的阴道分泌物进行检查,检验滴虫、线索细胞、白色念珠菌及PH值,并对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 标签: 妇科 生殖道感染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宫内感染是造成围生儿不良结局及远期致残率高的原因之一,每年约100万人次的新生儿死亡由产妇产前或产时感染造成。因此,减少围生期宫内感染对于保障母婴健康至关重要。现就宫内感染的病原体、危害、传播途径和防治措施等进行阐述。

  • 标签: 婴儿,新生 宫内感染 防控
  • 简介:医护人员处于被血源性病原体(包括乙型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危险中。本文所推荐的控制感染的方法可应用于提供口腔治疗的各种设施中。牙科医生在从事专业工作中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危险性仍较低。而口腔医护人员通过工作接触而成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危险性则比一般人群高出10倍。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一般来说,怀疑有肺结核或喉结核的人,如果正在咳嗽,或接受可诱发咳嗽或有飞沫产生的治疗,或痰中的酸固杆菌阳性,则应认为其具有传染性。虽然由口腔医护人员将血源性感染传播给患者的几率极小,但其确切的危险性并没有经过严谨的流行病学研究来量化。因此应该强调始终如一地坚持所推荐的预防传染的策略,包括应用防护屏障和采取恰当的消毒灭菌方法。每个牙科诊所都应有成文的器械再消毒、诊椅清洁、受伤时处理等规章。这些努力会促使建立更加安全有效的医疗设备、操作规程和个人防护设施。

  • 标签: 感染性疾病 疾病传播 危险性 预防 医护人员 牙科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