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针对本院2011年1月至12月期间14006件手术病理标本采集及送检流程情况进行调查,统计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安全隐患发生率,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分析原因,以期消除手术标本管理中的安全隐患,提高标本送检的正确率,规范标本管理,从而有效避免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的发生。

  • 标签: 手术病理标本 管理流程 安全隐患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直肠癌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经直肠取出标本的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检索上海市东方医院直肠癌患者的数据库,收集2017年1—12月期间,行腹腔镜直肠前切除经直肠取出标本成功和未成功患者的病例资料。病例纳入标准:(1)盆腔MRI评估肿瘤≤7 cm;(2)体质指数(BMI)≤30 kg/m2;(3)未接受过新辅助放化疗;(4)无肛门狭窄。分析经直肠取标本成功情况,并收集年龄、性别、BMI、肿瘤梗阻、肿瘤距肛缘距离、腹部手术史,盆腔MRI测量的肿瘤最大直径和直肠系膜前后径厚度(AP)等临床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用多因素logistics模型分析与经直肠取标本有关的临床因素。结果共208例直肠癌患者纳入本研究,男性132例,女性76例。年龄(63±11)岁,肿瘤最大直径中位数为3.8(P25,P75:3.0,5.0)cm。66例(31.7%)成功经直肠标本取出标本。单因素分析显示,BMI≤25.0 kg/m2(χ2=7.420,P=0.006)、无肿瘤梗阻(χ2=8.972,P=0.003)、肿瘤距肛缘距离<5.0 cm(χ2=14.960,P<0.001)、肿瘤最大直径≤5.0 cm(χ2=18.495,P<0.001)以及AP≤6.0 cm(χ2=34.612,P<0.001)与标本经直肠取出成功有关(均P<0.05)。而性别、年龄、腹部手术史等与标本经直肠取出成功与否无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BMI≤25.0 kg/m2(OR=2.32,95%CI:1.06~5.06,P=0.034)、无肿瘤梗阻(OR=3.01,95% CI:1.82~6.69,P<0.001)、肿瘤距肛缘距离<5.0 cm(OR=3.73,95%CI:1.22~11.43,P=0.021)、肿瘤最大直径≤5.0 cm(OR=4.43,95%CI:1.39~14.09,P=0.012)、AP≤6.0 cm(OR=4.30,95%CI:2.02~9.18,P<0.001)是直肠前切除术经直肠标本取出成功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术前综合评估BMI、肿瘤梗阻、肿瘤距肛缘距离、肿瘤最大直径和AP等临床因素,有助于选择合适的直肠癌病例进行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

  • 标签: 直肠肿瘤 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 腹腔镜手术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手术室病理标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手术室病理标本管理记录,总结出现的问题,给出相应的改进措施。结果手术室病理标本管理最常出现的问题有不能规范、及时地填写病理申请单填;不能及时送检病理标本;送检中标本混淆或倾倒、术中小标本遗失;病理标本袋标签上患者的姓名被写错或标签脱落;没有很好固定标本导致标本变质等。改进对策有加强全员对病理标本管理的重视程度;加强病理标本的管理,并确保正确固定;加强病理标本管理登记本的管理,严格执行交接制度。从2011年开始改进手术室病理标本的管理方法,病理标本管理问题已由2011年的68例将至2015年的8例。结论针对手术室病理标本的管理中出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可显著降低病理标本管理缺陷,提高标本管理质量。

  • 标签: 手术室病理标本管理 问题 改进对策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病理标本安全管理中品管圈方法的实施情况。方法我院于2012年2月组建QCC小组,剖析手术病例的标本管理中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对比改进前后的情况。结果经过有针对性的对策实施后,标本的总缺陷率由原来的1.3%下降到0.2%。工作效益有很大的提高,时间节省约0.79分钟,节省率高达36.97%;其经济效益也有一定的提高,节省约3.92元,节省率为20.89%。对圈员调查发现,其个人的荣誉感、责任心、表达能力、工作热情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品管圈方法对于病理的标本管理非常有效,不仅降低了标本的缺陷率,还提高了工作效益和经济效益,也提高了管理人员的个人能力,效果卓越,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病理标本 安全管理 品管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手术标本管理中的应用。方法使用PDCA循环对我院手术室的病理标本进行管理,将PDCA实施前后的病理标本管理差错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实施PDCA循环法管理方法,我科抽查了2017年1月及3月的标本登记信息,共抽查标本登记177例,并与病理科及时沟通,发现手术标本管理差错率为16.9%(登记差错无数量差错),抽查2017年3月标本登记信息,共抽查151例,标本管理差错率为12.2%(登记差错无数量差错)。标本送检及时准确。结论手术室实施PDCA循环法有效提高了手术室全体人员对标本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手术室重视每日标本登记、标本核对以及标本交接,并对发生差错的问题进行全科讨论,优化了值班人员标本登记流程,更改标本柜布局,设置病理性废物专用收集盒,标本登记本添加核查者签名等措施,实施双人核对签名杜绝了差错发生。

  • 标签: PDCA循环 标本管理差错 改进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品管圈活动在手术病理标本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在 2019年 9月至 2020年 9月间开展品管圈活动,将其应用于我院手术病理标本安全管理中,随机抽取 100例手术标本作为实验对象,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记录 2018年 9月至 2019年 9月间我院中 100例手术病理标本,作为对照实验,对两组标本的缺陷次数进行记录,同时记录所有标本的送检时间、处理费用等经济学指标,分析组间差异。结果:在实验结果中发现两组标本均有不同程度的安全问题,但实验组中的标本安全缺陷次数发生率仅为 2( 2.00%),低于对照组的 9( 9.00%),差异显著( P< 0.05);同时实验结果中发现实验组中标本的送检时间以及处理费用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 0.05)。结论:将品管圈活动应用于手术病理标本的安全管理中,能够有助于提升标本的管理质量,并且还能使标本检验的经济成本得到控制,为医院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经济效益和发展前景。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手术病理标本 安全管理 应用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品管圈活动在手术病理标本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在 2019年 9月至 2020年 9月间开展品管圈活动,将其应用于我院手术病理标本安全管理中,随机抽取 100例手术标本作为实验对象,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记录 2018年 9月至 2019年 9月间我院中 100例手术病理标本,作为对照实验,对两组标本的缺陷次数进行记录,同时记录所有标本的送检时间、处理费用等经济学指标,分析组间差异。结果:在实验结果中发现两组标本均有不同程度的安全问题,但实验组中的标本安全缺陷次数发生率仅为 2( 2.00%),低于对照组的 9( 9.00%),差异显著( P< 0.05);同时实验结果中发现实验组中标本的送检时间以及处理费用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 0.05)。结论:将品管圈活动应用于手术病理标本的安全管理中,能够有助于提升标本的管理质量,并且还能使标本检验的经济成本得到控制,为医院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经济效益和发展前景。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手术病理标本 安全管理 应用质量
  • 简介:摘要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增长,手术切除仍是最有效治疗方式。近年来,腹腔镜技术的广泛应用保障了患者最大利益,与开腹手术相比,减少了手术创伤,缩短了住院时间,有利于患者术后快速康复。然而,传统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需要在腹壁建立辅助切口来取出标本,这不利于减少患者术后切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的风险,也对患者术后镇痛和腹壁美容效果带来负面影响。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OSES)在传统腹腔镜手术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通过人体自然腔道取出标本这一理念,在优化微创技术的同时避免了腹壁切口。本文现就结直肠肿瘤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 辅助切口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手术室病理标本管理中采取持续质量改进的影响。方法:在2021年1月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分析管理前后病理标本管理质量及医师满意率。结果:实施后满意率为100.00%,高于实施前的7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手术室 病理标本 持续质量改进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为医务人员提供手术标本管理及送检的操作规范,以防止手术标本丢失、错误送检等。分析手术病理标本送检质量改进项目缺陷,分析原因并采取有效对策。手术病理标本送检质量改进项目缺陷是:手术医生未在His系统下组织病理学检查医嘱、病理申请单与标本袋信息不符合、病理申请单填写有漏项、未填写《病理标本送检登记本》、甲醛固定不符合规范。因此需加强对年轻医生送检手术标本的培训,加强巡回护士对标本送检的监督,制定手术病理标本送检流程图,加强医护人员对手术标本重要性的认识,以促进手术标本质量改进项目的持续改进。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腹腔镜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OSES)与经辅助切口取标本手术的中长期疗效。方法采用倾向评分匹配研究方法。纳入病理诊断为直肠腺癌、术前影像评估为T1~3期且体质指数<28 kg/m2的患者,排除行局部切除术或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同时性多原发癌、术前存在肿瘤致肠道梗阻或穿孔、术前接受新辅助放疗或不适于行腹腔镜手术者。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结直肠肿瘤外科264例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患者资料被纳入本研究,根据手术方式分为NOSES组(52例)和经辅助切口取标本手术组(辅助切口组,212例)。采用倾向评分匹配法对初始数据进行1∶1匹配,最终获得两组病例各46例。比较两组2年无病生存情况、手术及围手术期情况。结果倾向评分匹配后,NOSES组和辅助切口组的肿瘤短径分别为(2.9±0.8)cm和(3.1±1.0)cm(t=0.842,P=0.402),两组其他基线资料也均具有可比性(均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NOSES组的术后首次恢复排气时间[2(1~6)d比3(1~6)d,Z=-3.035,P=0.002]及首次恢复流食时间[3(1~6)d比3(2~7)d,Z=-2.587,P=0.010]均早于辅助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辅助切口组相比,NOSES组术后疼痛评分更低[3(2~5)分比4(3~7)分,Z=-5.477,P<0.001],美容评分更高[8(6~9)分比7(5~8)分,Z=-6.329,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NOSES组的远切缘距离长于辅助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7±1.2)cm比(2.9±1.4)cm,t=3.287,P<0.001]。两组近切缘距离、收获淋巴结数和环周切缘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2年,NOSES组和辅助切口组的2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93.5%和8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66)。结论NOSES的中长期疗效与传统腹腔镜手术相当;NOSES具有切口更加美观、术后疼痛更轻、恢复更快的优势,更符合微创理念。

  • 标签: 直肠肿瘤 腹腔镜技术 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治疗(新辅助化疗、新辅助靶向治疗及新辅助免疫联合化疗)后手术切除标本的病理评估。方法收集2000年1月至2020年3月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接受新辅助治疗后手术切除肺癌标本113例。分析并比较90例[腺癌26例,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64例]新辅助化疗患者(化疗组)、13例(腺癌13例)新辅助靶向治疗患者(靶向组)及10例(腺癌4例,鳞癌6例)新辅助免疫治疗联合化疗的患者(免疫联合化疗组)手术切除标本的肿瘤消退反应组织学特征(坏死、炎性细胞浸润、胆固醇裂隙、泡沫细胞聚集、反应性肉芽肿及间质胶原纤维形成)的差异及病理缓解[明显病理缓解(MPR)及完全病理缓解(PCR)]状况。结果化疗组非小细胞肺癌、靶向组肺腺癌及免疫联合化疗组非小细胞肺癌均可见残存肿瘤细胞发生退行性变,异型性增加,肿瘤床内见不同程度的坏死、泡沫细胞聚集、胆固醇裂隙、炎性细胞浸润、反应性肉芽肿及间质胶原纤维形成。化疗组、靶向组及免疫联合化疗组三者之间肿瘤消退反应组织学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靶向组及免疫联合化疗组坏死所占的百分比最高10%及20%,而化疗组高达80%;1例免疫联合化疗组肺腺癌出现肿瘤消退床;免疫联合化疗组肿瘤床旁的非肿瘤肺实质内可有明显的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及淋巴滤泡的形成。化疗组肺腺癌及鳞癌MPR率分别为35%(9/26)及64%(41/64);靶向组MPR比例为2/13;免疫联合化疗组肺腺癌及鳞癌MPR比例分别为2/4及2/6。化疗组肺腺癌及鳞癌PCR率分别为11%(3/26)及3%(2/64);靶向组PCR比例0/13;免疫联合化疗组肺腺癌及鳞癌PCR比例分别为0/4及1/6。结论非小细胞肺癌不同的新辅助治疗方式引起组织病理学变化存在形式及程度上的差异,化疗组可见较多的坏死,免疫联合化疗组可出现消退床,免疫联合化疗组肿瘤床旁的非肿瘤肺实质内可有明显的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及淋巴滤泡的形成。

  • 标签: 癌,非小细胞肺 肿瘤辅助疗法 缓解诱导
  • 作者: 吕鉴可 杨壹羚 付丽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9-05
  • 出处:《中华肿瘤杂志》 2021年第08期
  • 机构: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乳腺病理研究室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国家病理学重点学科 教育部乳腺癌防治研究创新团队 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 天津市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乳腺癌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00060
  • 简介:摘要保乳手术是早期乳腺癌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保乳手术标本的病理取材、安全切缘的病理诊断至关重要。目前,关于保乳手术切除标本的病理取材方法和癌阴性切缘诊断标准尚未统一。通过与美国MD Anderson癌症中心的保乳手术标本取材和诊断方法进行比较分析,总结了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乳腺病理科对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标本的病理取材和诊断方法,旨在从病理角度探讨如何准确反映保乳手术切缘的情况,为保乳手术的成功保驾护航。

  • 标签: 乳腺肿瘤 保乳手术 取材方法 切缘评估
  • 简介:摘要泌尿外科腹腔镜技术发展至今已经经历数十年,手术技术日臻完善。腹腔镜手术尤其是大的标本切除手术结束时会面临标本如何取出的问题。大型标本取出可能会带来额外手术切口和创伤,增加患者术后疼痛,增加术后瘢痕形成,甚至影响患者功能。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标本取出技术也有相应的进步。临床上出现了延长切口经取物袋取出、经自然通道取出、组织粉碎后取出等各种腹腔镜手术标本取出的方式。各种标本取出方式各有其特点、优势及临床适应证。因此,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有关腹腔镜标本取出策略的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展望标本取出技术在泌尿外科腹腔镜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

  • 标签: 泌尿外科手术 腹腔镜检查 标本
  • 简介:摘要近年来,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OSES)在结直肠肿瘤外科中的应用愈加广泛。NOSES的快速发展主要归功于其本身的巨大优势和价值,包括减轻手术创伤、加速患者术后康复和减轻患者不良心理暗示等。NOSES这些优势也正是外科手术器官功能保护的重要体现和完美诠释。器官功能保护是当下外科的热议话题,也是微创外科手术开展的必然要求。从本质上讲,NOSES与器官功能保护的诞生初衷相同,发展目标高度契合。NOSES是外科手术器官功能保护的重要实践者,器官功能保护又是NOSES理论体系发展的风向标,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现代微创外科发展的重要元素。为全面论述NOSES与功能保护的关系,笔者从结直肠手术的5个主要操作环节入手,即手术入路、手术切除范围、淋巴结清扫程度、消化道重建方式和标本取出方式,详尽剖析NOSES手术中功能保护的重要作用与价值。

  • 标签: 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 器官功能保护 结直肠肿瘤 微创外科
  • 作者: 吕鉴可 杨壹羚 付丽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肿瘤杂志》 2021年第08期
  • 机构: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乳腺病理研究室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国家病理学重点学科 教育部乳腺癌防治研究创新团队 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 天津市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乳腺癌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00060
  • 简介:摘要保乳手术是早期乳腺癌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保乳手术标本的病理取材、安全切缘的病理诊断至关重要。目前,关于保乳手术切除标本的病理取材方法和癌阴性切缘诊断标准尚未统一。通过与美国MD Anderson癌症中心的保乳手术标本取材和诊断方法进行比较分析,总结了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乳腺病理科对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标本的病理取材和诊断方法,旨在从病理角度探讨如何准确反映保乳手术切缘的情况,为保乳手术的成功保驾护航。

  • 标签: 乳腺肿瘤 保乳手术 取材方法 切缘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