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构建人雌激素受体相关受体α(hERRα)逆转录病毒载体.方法用EcoRⅠ和BamHⅠ双酶切pSG-hERRα质粒和pLXSN空白质粒,采用凝胶DNA回收方法回收纯化hERRα片段,用T4连接酶进行连接反应,构建成PLXSN-neo-hERRα重组体.结果经pCR、酶切鉴定、测序等对重组体进行鉴定,证实构建的重组体方向、序列正确.结论已成功构建hERRα逆转录病毒载体,为研究hERRα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 标签: 人雌激素受体相关受体 逆转录病毒载体 构建 鉴定 基因重组
  • 简介:1病史介绍患者,女,57岁,因发现左乳肿物4+月就诊于北京世纪坛医院(2010年9月20日),行左乳肿物穿刺病理报告: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学分级II级,雌激素受体(estrogen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receptor,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epidermalgrowthfactor-2,HER2)(+++),原位免疫荧光杂交(fluorescentinsituhybridization,FISH)检查示扩增,Ki6740%。

  • 标签: 乳腺癌 新辅助治疗 转移灶 激素受体 HER2受体
  • 简介:【摘要】PR功能的发挥依赖PR和以上分子的共同协调完成,可以统称为PR复合物,只有从PR复合物才能充分全面研究PR在胚胎植入和妊娠维持中的作用。最后从分子机制上进一步研究PR功能下降的原因,才能从根本上防治蜕膜化异常相关的妊娠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腮腺切除术后保留腮腺筋膜及利用邻近组织瓣覆盖预防腮腺切除后味觉出汗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通过对36例在腮腺切除术中保留腮腺咬肌筋膜,以及利用插补颈阔肌瓣、胸锁乳突肌瓣覆盖腮腺术后创面的患者进行术后8月~3年随访,并采用咀嚼维生素C片诱导催唾反应,行碘一淀粉实验观察味觉出汗综合征的发生率。对照组20例采用常规术式,相同检查方法。结果观察组术后味觉出汗综合征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保留腮腺筋膜及利用邻近组织瓣填塞覆盖腮腺切除创面,可以明显地减少味觉出汗综合征的发生率。

  • 标签:
  • 简介:1问题生长素的受体是什么?生长素受体在细胞内的分布情况是怎样的?生长素以什么方式通过细胞膜呢?

  • 标签: 生长素 受体 细胞膜
  • 简介:催乳素(PRL)可在垂体和垂体外(如乳腺组织等)生成和分布,除具有激素的一般特性外,在参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更具有细胞因子的一些特性。催乳素受体(PRLR)属细胞因子受体超家族,通过JAK(JanusKinase)即Janus酪氨酸激酶一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STAT)途径激活信号转导通路发挥其生物作用。本文综述了PRL及其受体与乳腺癌的密切关系。

  • 标签: 催乳素 催乳素受体 乳腺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的发病率、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以增加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1例抗NMDA受体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患者有典型的临床表现,血及脑脊液中抗NMDA受体抗体阳性,经免疫治疗后,预后良好。结论抗NMDA受体脑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漏诊、误诊率高,血清和(或)脑脊液抗NMDA受体抗体阳性可诊断该病,脑电图对诊断具有高度提示性;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缩短病程,改善预后。

  • 标签: 免疫性脑炎 抗NMDA受体抗体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芳香烃受体是一种配体激活的转录因子,是介导芳香烃类环境污染物对人和动物毒性的主要受体蛋白,同时它参与细胞内多个关键信号途径的传导。近年研究表明其不但在环境污染物致癌中具重要作用,而且高表达于乳腺癌,胃癌,肺癌等多种癌组织细胞中。因此,有关其在癌症发生、发展中的潜在作用成了人们关注重点。本文将综述近年有关芳香烃受体与癌症治疗的最新文献,并探讨其作用及机制。

  • 标签: AhR 癌症
  • 简介:摘要抗NMDA(N-methyl-D-aspartatereceptor,NMDA)受体脑炎是一种非常严重的,但可治疗的急性自身免疫性神经系统疾病。2007年首先由宾夕法尼亚大学Dalmau等人发现于成人当中1,主要影响伴有卵巢畸胎瘤的年轻女性。其临床特点主要为精神病性脑病、癫痢样发作和面部运动异常。抗NMDA受体抗体的鉴定对于该病的诊断是最关键。对该病的早期明确诊断,并进行免疫抑制和肿瘤切除对疾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在移植物排斥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介导白细胞向移植组织内聚集浸润,促进了移植物组织内炎性发展,从而发生排斥。通过对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免疫学特性的研究,筛选出高效的趋化因子及其受体的拮抗剂,将有可能为预防和治疗移植排斥反应,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 标签: 趋化因子 受体 急性移植排斥反应
  • 简介:研究发现抗真菌药物本身对机体免疫功能具有一定刺激作用,如何有效利用抗真菌药物的免疫治疗作用是我们急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介绍了两性霉素B、棘白菌素、唑类抗真菌药物对机体天然免疫受体Toll样受体的影响。

  • 标签: 抗真菌药物 固有免疫 TOLL样受体
  • 简介:摘要NMDA受体(N-methyl-D-aspartatereceptor)是中枢神经系统内广泛分布的一种兴奋性谷氨酸受体,大量的研究表明,该受体对神经发生有重要的作用。脑室下区(subventricularzoon),是成体重要的神经发生区,神经干细胞终身定居于此区。本文将就这两个领域的研究现况和相互联系做相应的分析总结。

  • 标签: NMDA受体 脑室下区 神经发生 神经干细胞
  • 简介:摘要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是一种急性期炎症蛋白,它在生理情况下于血浆中的浓度较低,然而在急性炎症期间它于血浆中的浓度可上升1000余倍。大量研究证明,Toll样受体家族的TLR2和TLR4、FPLR1、CLA-1、CD36、ATP受体P2X7R能介导SAA的绑定及启动其下游信号通路。本文就一下六种受体及其相关的信号通路进行简要综述。

  • 标签: SAA TLR2和TLR4 FPLR1 CLA-1 CD36 ATP受体P2X7R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应用M受体阻滞剂与α受体阻滞剂联合治疗前列腺增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泌尿科收治的前列腺增生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年龄41~75岁,平均年龄(54.2±11.5岁)。以及实验组32例年龄40~73岁,平均年龄(53.7±12.4岁)。所有患者入院后先予以左氧氟沙星控制感染治疗,后对照组单独给予α受体阻滞剂多沙唑嗪治疗,实验组患者予以M受体阻滞剂联合α受体阻滞剂即多沙唑嗪+索利那新联合治疗观察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服药治疗后的夜尿次数、膀胱过度活动症评分(OABSS)、IPSS评分及最大尿流率。及用药后不良反应,包括口干、便秘、视物模糊、直立性低血压、腹泻、排尿困难、逆行射精等。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的夜尿次数、OABSS评分、IPSS评分均有所下降、最大尿素率有所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示治疗有效。治疗后,对照组与实验组组间对比(P<0.05)表示实验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总例数为9人,实验组发生不良反应的人数为18人,从不良反应发生人数方面考虑两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3.5854P>0.05)。说明两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别不大。结论α受体阻滞剂联合M受体阻滞剂对治疗前列腺增生,缓解其尿路梗阻现象,改善了排尿功能,同时缓解了膀胱逼尿肌的不稳定收缩。有效缓解了尿急及夜尿症状。疗效肯定,且副作用与单独用药差异不大,症状不典型并可缓解,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M受体阻滞剂 &alpha 受体阻滞剂 前列腺增生症
  • 作者: 王倩怡 孙国珍 温高芹 王琴 高敏 彭元元 黄艳玲 顾则娟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9-21
  • 出处:《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1年第26期
  • 机构:江苏省江阴市人民医院护理部,无锡 214400 南京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210029,南京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210029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南京 210029,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南京 210029,南京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210029,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 210029,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党办,南京 210029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盐味觉的限盐策略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盐味偏好和钠摄入量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4—9月在江苏省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心内科住院的16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83例)和对照组(8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规范化的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方案与健康教育,试验组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不同的盐味偏好值给予每天5.0、6.0、7.5 g的低盐营养餐。采用24 h尿钠值、盐味偏好值(STP)、限钠饮食问卷(DSRQ)评估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ST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干预后的24 h尿钠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试验组的DSRQ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基于盐味觉的限盐策略可降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盐味偏好和尿钠值,改善限钠饮食的执行现状。

  • 标签: 心力衰竭 盐味觉 限盐策略 钠摄入量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子宫肌瘤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阳性表达率,探讨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法(SP)测定40例子宫平滑肌瘤和相应子宫肌层组织的ER、PR、PCNA的表达。结果子宫肌瘤组织中ER、PR阳性率分别为62.5%、70%;相应子宫肌层组织中ER、PR阳性率分别为40%、42.5%,两组ER和PR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肌瘤中PCNA表达水平,无论在增殖期或分泌期,高于相应肌层组织,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ER、PR、PCNA均是反映子宫肌瘤的生物学行为的指标,研制ER、PR、PCNA的拮抗剂,使子宫肌瘤萎缩或凋亡,有望成为治疗子宫肌瘤的新途径。

  • 标签: 雌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 增殖细胞核抗原 子宫肌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