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8 个结果
  • 简介:为了不断提升土地资源利用率、增加单位面积产量、效益,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采取不同作物间的轮作栽培模式是一条有效的途径。桂林市农业生产栽培模式越趋多样化、高效化,笔者根据多年调研,总结桂林市主要稻一轮作栽培模式类型,各轮作栽培模式均表现出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标签: 稻-菜轮作 栽培模式 效益分析
  • 简介:介绍了一种叶土下铲根收获机的机具结构、主要技术指标及关键部位设计方法。该收获机可一次性完成振动铲土分离、输送、分流、装筐作业,适用于菠菜、青菜等叶收获。

  • 标签: 叶菜 收获机 土下铲根
  • 简介:荷兰豆收后复种娃娃是甘肃省景泰县近年来兴起的新型、高效蔬菜种植模式,荷兰豆生育期较短、产量高、上市早,在北方长日照条件下收后复种娃娃,单位面积经济效益显著。1茬口安排荷兰豆一般在3月中下旬至4月初播种,6月10日开始陆续采收,6月下旬至7月初采收结束。

  • 标签: 荷兰豆 栽培技术 甘肃省景泰县 酸二铵 长日照条件 在北方
  • 简介:近几年来,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在汕头市政府的重视下,我们以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为目标,采取有效措施,以抓水产品无公害生产、渔业标准化、水产品药物残留防治为重点,有序地推进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促进了全市海洋与渔业产业的发展。去年全市水产品总产量超过33万t,总产值达到20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5%和9%。水产养殖迅速发展,产量达到15万t,

  • 标签: 放心工程 水产品药物残留 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 渔业标准化 渔业产业 总产值
  • 简介:为探明铅对不同叶的影响差异,通过铅污染土壤的盆栽试验,研究了21种叶的铅吸收差异和生物量变化。结果表明,铅胁迫对叶生长大部分表现抑制作用,但也有少数表现促进作用。叶菜地上部、地下部铅含量表现为随土壤铅含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

  • 标签: 铅吸收 铅胁迫 叶菜 生长 污染土壤 盆栽试验
  • 简介:以4%氯化钠水溶液和蒸馏水作为蓄冷介质,采用二种不同的介质载体,利用蓄冷剂的相变潜热来维持低温.探讨其在油麦贮藏保鲜中的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应用蓄冷剂可以延长泡沫箱内油麦的保冷时间,提高贮藏保鲜效果;其中以吸水海绵一蒸馏水系统保鲜效果最佳;盐蓄冷剂没有显示出比冰蓄冷剂优越的保冷效果。

  • 标签: 蓄冷剂 吸水海绵 保鲜 油麦菜
  • 简介:本文通过对东风(大耳朵毛)概念、食药用价值和功效,及栽培技术的阐述,为个体和单位提供了详细的东风培育专业知识,为东风的使用、栽培与推广,提高其经济和社会效益提供借鉴。

  • 标签: 东风菜资源 价值 栽培技术
  • 简介:开县是重庆市畜牧大县,年出栏生猪120万头。近年来,该县把沼气建设作为改善农村生活环境、节约利用能源、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民心工程。为通过推广“猪-沼-”这一低成本养猪模式来稳定生猪生产,县里以每池补助1000元的优惠政策鼓励农民建沼气,以沼气生产带动生猪饲养,以生猪饲养促蔬菜种植,建立起猪、沼、三位一体的生态链,使每头生猪降低饲料成本近200元,

  • 标签: 生态养猪 重庆市 开县 效益 生猪生产 沼气建设
  • 简介:为了对新选育的叶型甘薯品种进行鉴定,加速新品种跨省区推广应用,根据2003年全国甘薯区试会议安排,4个叶型品种参加全国区试,以台农71为对照.福建省试点由福建省农科院耕作所承担,现将试验结果小结如下.

  • 标签: 甘薯 叶菜型品种 品种资源 产量 病虫害防治
  • 简介:我国民间流传一句俗语——“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据考证,此语出自南宋末年吴自牧《梦梁录》,记述的是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市井风俗、掌故见闻,中有“人家每日不可缺者,柴米油盐酱醋酒茶”之说,为八件事。进入元代(1271~1368),常为戏曲杂剧用词,去掉“酒”字,成为“早上开门七件事,

  • 标签: 饮茶 中国人 茶文化 品茶
  • 简介:山西东方际国狩猎场坐落在太行山的深处,这里山高、水急、林密、草丰,不仅是各种珍奇动物的乐园,而且也是各种野生植物生生不息的家园,山西东方国际狩猎场所生产的“东方仙”,不但食物原料是天然、绿色的,而且在加工时,也是采用传统工艺精制而成,本期介绍几种由野生动物加工而成的东方仙

  • 标签: 东方 食品 家宴 珍奇动物 野生植物 食物原料
  • 简介:为探索用甘薯抗寒机理,以‘宁3号’、‘CH-2’、‘福薯18’、‘福薯10号’4个用甘薯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温室越冬和人工气候室模拟低温胁迫的方法,对用甘薯抗寒性与POD、SOD活性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受低温胁迫后,‘宁3号’、‘CH-2’的POD活性增加速度快、活性强、酶活力持久,SOD活性高,SOD活性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下降幅度相对较小。在低温胁迫后,POD、SOD活性变化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不同可能是引起用甘薯抗寒性差异的原因之一。本研究对用甘薯栽培的品种选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为进一步探索用甘薯抗寒机理提供参考。

  • 标签: 菜用甘薯 越冬存活率 低温胁迫 POD活性 SOD活性
  • 简介:经过实践,总结杭州市萧山区番茄-套种(莴笋-叶)-辣椒1年4熟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该种植模式,4茬合计每667m^2产值32150元,扣除生产成本13700元,纯效益18430元,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明显。

  • 标签: 番茄 套种(莴笋-叶菜) 辣椒 栽培技术 管理要点
  • 简介:以纯水和100%乙醇作为提取溶剂,采用超声波和50℃水浴萃取法获得了黄藤笋和4种常见茎类蔬菜(芦笋、茭白、莴笋和甜麻竹)的提取液,并通过DPPH法测定了这些提取液的总抗氧化活性(DPPH自由基清除率)。结果表明:黄藤笋提取液的抗氧化活性最强,其次是芦笋,甜麻竹提取液的抗氧化活性最低。黄藤笋、芦笋和莴笋乙醇提取液的抗氧化活性高于水提取液的抗氧化活性,而茭白和甜麻竹则相反。除甜麻竹外,其余4种茎提取液的抗氧化活性不因萃取方法的不同而有显著差异。研究还表明,黄藤笋提取液在稀释到3200倍时,DPPH自由基清除率仍有0.33%,而其他4种常见茎莱在稀释2~10倍后已丧失自由基清除能力。研究表明,黄藤笋作为保健品的添加剂具有很高的潜在利用价值。

  • 标签: 黄藤笋 抗氧化活性 自由基清除能力 茎类蔬菜
  • 简介:为考察氯氰菊酯在茼蒿和油麦上的残留行为,于2016年在山西、山东、天津、安徽、云南和河南进行了氯氰菊酯在茼蒿和油麦上的规范残留田间试验。两种作物均包括6地的最终残留量试验和1地的消解动态试验。按照现行的蔬菜中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测定的国家标准方法对样品进行检测,对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评价。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氯氰菊酯在茼蒿和油麦上的消解动态均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方程,消解半衰期分别为3.2d和1.8d。最后一次施药3、5和7d后,氯氰菊酯在茼蒿上的残留中值分别为1.64、1.19和0.89mg/kg,在油麦上的残留中值分别为0.84、0.50和0.28mg/kg。结合不同试验点试验期间昼夜平均气温发现,气温对氯氰菊酯在茼蒿和油麦上的残留量有明显影响。施药期间较低的气温下,氯氰菊酯在茼蒿和油麦上消解缓慢,残留风险明显增大。建议在实际生产中遇到低温天气应适当延长采收间隔期,另外在开展农药残留田间试验时应重视气象条件对残留试验结果的影响。

  • 标签: 氯氰菊酯 茼蒿 油麦菜 消解 残留
  • 简介: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氮素形态及配比(不施肥、硝态氮:铵态氮依次为10:0,7:3,5:5,3:7,0:10、酰胺态氮、当地施肥)对娃娃产量、品质和植株养分吸收的影响。

  • 标签: 氮素形态 养分吸收 娃娃菜 产量 配比 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