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安德烈亚斯·宁格于1906年12月27日出生在法国巴黎,不过他的祖籍却在德国。他的父亲利奥尼·宁格是一位非常著名的表现主义画家,曾在魏玛包豪斯学院任教。所以,出生于艺术之家的宁格从小受到熏陶与浸染,和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他年少时,一次去爬德国的图林根林山,他看着蝴蝶美丽的翅膀,以及化石上动物精密的骸骨结构,想到了一个直接影响他人生之路的问题:“在大自然中生活的各种生物,它们的身体原来很美,既有规律,又很实用。”

  • 标签: 安德烈 作品鉴赏 摄影师 美国 冷静 表现主义画家
  • 简介:侯显是明代初期一位杰出的外交使者,史称他“有才辨,强力敢任,五使绝域,劳绩与郑和亚。”特别是他在永乐十三年(1415)出使榜葛刺国(主要在今孟加拉国),后来又在永乐十八年(1420)出使沼纳朴儿国(首府为今印度的江普尔),为调解榜、沼两国军事冲

  • 标签: 侯显 明代 榜葛刺国 费信 马欢
  • 简介:马公万里先生离开我们已经三十三年了。壬辰初冬,马腾蛟先生自南宁来电,约我于马公一百一十周年冥诞之际共同缅怀马公。马公与先师虞公逸夫先生乃寄园同门,依辈份,马公是我师伯,我仰慕有年,兼以有感于马腾蛟先生不弃我之浅陋,乃努力从命。民国初年,马公与先师虞公,先后受业于钱名山(振锃)先生。名山先生德高学富,人望崇隆,江南三大名儒之一、阳湖领袖诗人也。光绪末年任法部(清末刑部曾改为法部)主事,因忧心国事,屡上书言事皆留中不发,遂失望而弃官归里。虽心系天下而绝迹仕途,遂终生不复与闻朝政,设帐寄园治学课徒。

  • 标签: 万里 篆刻家 书画家 清雅 民国初年 光绪末年
  • 简介:国家图书馆所藏“陆墀《颐斋文稿》”,其书名和作者均存在明显问题。通过仔细检核其内容,并将其与南京图书馆所藏陆锡熊《宝奎堂余集》相比勘,可以确知此书实为陆锡熊《宝奎堂余集》之稿本,与陆墀毫无关涉。这一稿本的发现,对于重新评估陆锡熊在《四库全书》编纂过程中的贡献,以及\研究相关四库学问题均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陆费墀 颐斋文稿 陆锡熊 宝奎堂余集 四库学
  • 简介:本文将探讨三国故事由历史进化到小说的过程中,罗贯中截长补短、踵事增华的创作技巧。以及提出《三国演义》中“集团”的概念。

  • 标签: 三国 集团 历史小说
  • 简介:由于明代制度设计导致的理想与现实双重失意,根植于皇权社会儒学普范性共识,晚明儒生重构道统论,开始新一轮儒学革新浪潮,但也导致儒生集团分裂及与皇权关系更加紧张。清初孙奇逢率先通过重构道统论来重建儒学体系,密则通过对孙奇逢道统的展开与重构,建构其"中实之道",走向"王道政治"和汉唐儒学,体现了清初儒生建设新社会和重构儒学体系的一种蓝图。由于书生论政,外王方面,密虽把道统论建构转化为"王道政治"构想,但除鼓励儒生更加积极、全面向专制权力靠拢外,了无新意,内圣方面,虽转化为对汉唐儒学的重视却又不从事具体考据学的开拓,所以隐而不彰。宏观来看,清学也正是在皇权社会儒学普范性共识基础上,在清朝不断汉化的制度设计中,通过各立道统的方式,各学派由此展开。

  • 标签: 孙奇逢 费密 道统论 皇权社会 儒学普范性共识 制度设计
  • 简介:拉辛作为法国古典主义戏剧的代表人物,曾毫不讳言地表示过对古希腊戏剧的学习。同时他也以擅长刻划女性人物形象闻名,这一点与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中的欧里庇得斯很相似。两者笔下的美狄亚、爱妙娜、德尔三位女性在身份、性格、境遇上有着某种相似性,然而两者在表现人物性格的丰富性、描写人物的手法和对待人物的态度上,又有着诸多不同。通过比较分析这三位女性形象,可以窥见拉辛对古希腊戏剧的继承与超越。

  • 标签: 美狄亚 爱妙娜 费德尔 拉辛 欧里庇得斯
  • 简介:茉莉扎根中华香飘四海五洲———记《茉莉花》的搜集加工整理者何仿及其文艺生涯□许士坤1997年6月30日午夜,在香港会展中心会议大厅举行的香港回归祖国的政权交接仪式上,中国军乐队演奏的第一首曲子是江苏民歌《好一朵茉莉花》。当《茉莉花》的旋律在全世界面前...

  • 标签: 茉莉花 搜集加工 整理者 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 淮海战役 文艺大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