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1 个结果
  • 简介:国内外学术界对于苏联官僚特权阶层腐败问题有着不同的看法,特别是在形成时间上存在着比较大的分歧。本文试图从政治因素、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等方面探讨苏联官僚特权阶层的形成,同时分析苏联前期的官僚主义和特权现象的巨大危害。

  • 标签: 官僚腐败 特权阶层 监督体制
  • 简介:两年多来,苏联在亚太地区推行新政策,采取灵活的做法,已取得了一些成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苏联同一些亚太国家的双边关系,但至今进展不大。究其原因,有以下几方面的制约因素:(一)苏联迄今不愿放弃它同美国抗衡的地位和既得战略利益,难以大幅度改善与亚太国家的关系

  • 标签: 战略利益 亚太国家 民主朝鲜 柬埔寨问题 日苏关系 国家安全战略
  • 简介:戈尔巴乔夫执政以来,以'新政治思维'为指导思想,在国内全面推行改革和实施'加速发展战略',同时着手调整对外政策。亚太地区在苏联全球战略中是仅次于欧洲的重要方向,苏联调整其对外总政策,自然也要调整其亚太政策。本文试就苏联调整亚太政策的经济、政治背景,它近年来在亚太地区采取的新姿态、新做法,以及苏联推行新亚政太策的制约因素等方面,作一些初步分析。

  • 标签: 政治背景 勃列日涅夫 加速发展战略 政治思维 对外政策 苏共中央
  • 简介:<正>在苏联解体,其领导人无能力避免这个大国经济迅速走向混乱的同时,中国在继续走通往市场经济之路,其增长速度极快,90年代末,一些省份将达到欧洲的收入水平。我认为,对中国的前景感到忧虑的欧洲人很少,而更多的人则对我们周围所发生的事件越来越感到不安。柏林墙的倒塌、一些东欧国家恢复民主和民主在其他国家,特别

  • 标签: 苏联解体 大国经济 市场经济 增长速度 东欧国家 领导人
  • 简介:读《苏联解体亲历记》摘记钟民《苏联解体亲历记》是美国原驻苏联大使小杰克·F·马特洛克写的。由世界知识出版社组织翻译出版,中文译本分上、下两册,75.4万字。马特洛克早年在哥伦比亚大学俄罗斯研究所完成学业,教过一段俄罗斯语言文学。1956年进入美国外交...

  • 标签: 戈尔巴乔夫 共产党 苏联解体 叶利钦 阶级斗争 莫斯科
  • 简介:1945年2月,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在雅尔塔达成秘密协定,以归还苏联在旅顺的特权为条件,换取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到了1949年初,国民党的失败已成定局。斯大林表示,一旦对日和约签订,美国从日本撤军,苏联就从旅顺撤军。如果共产党希望苏联立即撤军,莫斯科将照办。

  • 标签: 旅顺口 苏联 撤军 1949年 对日和约 斯大林
  • 简介:苏共莫斯科市委最后一任第一书记尤里·普罗科菲耶夫在本文中指出,导致苏联解体的罪魁祸首是三类人:一是苏联党政精英,他们无力应对时代挑战,一些人甚至走上了背叛道路;二是以美国为首的外部势力,他们从自身政治和经济利益出发,目的是要摧毁苏联;三是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人们,他们不清楚社会政治体制更替会造成何种后果、没有奋起捍卫国家免于分裂。此文刊发于2011年12月25日俄罗斯战略文化基金会网站,原标题为《苏联解体20年:谁之罪?怎么办?》。

  • 标签: 苏联解体 普罗科菲耶夫 政治体制 时代挑战 经济利益 知识分子
  • 简介:1930年11月,杨开慧在长沙壮烈牺牲后,为了躲避国民党特务的迫害,毛泽东的三个儿子:毛岸英、毛岸青和毛岸龙辗转来到上海避难,后来,毛岸龙不慎走失。毛岸英和毛岸青兄弟被牧师董健吾收养,兄弟俩这才过上了相对安定的生活。为更好地培养和保护中共领导人毛泽东和烈士杨开慧的后代,董健吾计划将兄弟俩送到苏联去留学。

  • 标签: 毛岸英 兄弟 苏联 留学 张学良 资助
  • 简介:苏联解体前夕,特别是“八一九”事件后,苏美交涉频繁。其中有关核问题的交涉,双方给予了特别的关注。布什1991年9月27日的讲话和戈尔巴乔夫10月5目的回应,奠定了双方有关核问题尤其是战术核武器处理的基础。苏联转型时期的核安全得到了较好维护。

  • 标签: 战术核武器 苏联 美国 核裁军
  • 简介:舆论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国家安全的舆论形态,是国家安全在舆论领域的体现。从这一角度对苏联演变的原因进行解读,我们不难发现,苏联国家舆论的传播失效、引导失灵及自我更新失当,使解体前夕苏联国家舆论的各种功能紊乱,舆论安全出现严重危机。这一切最终搞乱了苏联人民的思想.引发了社会舆论的动荡,加速了苏联演变的步伐。

  • 标签: 舆论安全 苏联 演变
  • 简介:赫鲁晓夫执政时期苏联的军事改革,包括调整部队干部人事、发展战略火箭部队、改变海军战略结构、加速陆空军现代化以及大规模裁减武装力量人数等方面。通过这些改革,苏军初步实现了国防现代化目标。但是,赫鲁晓夫在整个军改过程中,也表现出了主观盲目、操之过急、急功近利等弱点。

  • 标签: 苏联 赫鲁晓夫 军事改革
  • 简介:城市化既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苏联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十月革命后,城市化高速发展,其发展速度甚至远远快于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苏联的城市化是依靠工业化来推进的,是工业化的副产品,它以政府的政治目标为基本动力,政府的行政计划决定着城市的发展,因此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认真总结这些特点,对于搞好我国的城市化建设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一、苏联时期的城市人口发展城市人口的迅猛增长是20世纪苏联城市化发展的主要成就之一。城市革命导致了城市人口的数量增加了数十倍,从根本上改变了苏联的国家面貌、人口迁移和人口分布的整个画卷。根据第一次全民人口调查,1897年俄国的城市人口还不到1000万,也就是相当于当时全境人口的1/7。但是到20世纪30年代末,城市人口达到了总人口的1/3;1957年达到总人口的1/2;而1991年已经几乎达到了总人口的3/4。在城市人口演变中,1929年是“伟大转折的一年”。在从1929年到1937年的8年中,俄罗斯的城市人口增长了两倍多,其增长达到了1800万人。接下来城市人口数量的增长却用了25...

  • 标签: 城市化模式 浅析苏联 苏联城市化
  • 简介:苏联青少年是国家建设中一支举足轻重的生力军,又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后备队,在许多方面决定着国家和社会的未来。勃列日涅夫曾说过,二十一世纪苏联社会将是什么样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一代青年。苏联一直十分重视对青少年的教育工作,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也有不少失误的教训。

  • 标签: 青少年犯罪 勃列日涅夫 教育工作 苏共中央 卫国战争 二十一世纪
  • 简介:梁沈修,1934年出生,哈尔滨外语学院毕业。1957年始,长期在中国对外文委、文化部对外文化联络局从事文化外交工作。曾在我国驻苏联、罗马尼亚使馆主持文化处工作,副局级参赞。

  • 标签: 苏联电影 中国 跌宕 文化部 外语学院 外交工作
  • 简介:随着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中国人民解放军结束游击状态,转入正规化、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提上了议事日程。过去,人民军队长期处于战争环境,残酷的斗争使各部队必须独立自主,各自为战。在统一的战略指导思想下,指挥、制度、编制、纪律都是根据当时当地战争的传统习惯制定的。

  • 标签: 中国人民解放军 顾问 苏联 将军 革命战争 现代化建设
  • 简介:苏联解体至今20多年过去了,围绕苏联解体的原因和对苏联解体的评价也一直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热点问题。针对近期关于苏联解体的一些不同看法,文中围绕苏联解体的历史评价、斯大林和斯大林模式的评价,引伸到如何正确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问题进行阐述。

  • 标签: 苏联解体 斯大林模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简介:苏联解体以来的这些年内,人们一直对近半个世纪内在世界地理战略形势中这一巨大变化的原因进行着争论。在英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出版了很多有关苏联社会主义的飞速发展和衰败的书籍。几乎所有的书,至少我读过的近20本书,关于苏联“飞速发展”的原因,尤其是对它“衰败”...

  • 标签: 军备竞赛 苏联社会主义 财政支出 财政收入 斯大林 天然气
  • 简介:2006年12月是苏联解体15周年。15年前的1991年12月8日,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三国领导人叶利钦、克拉夫丘克和舒什克维奇签署了《别洛韦日协定》,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声称“苏联作为国际法主体和地缘政治实体将停止存在”。2006年12月4日,俄罗斯《政治杂志》第45-46期合刊发表了亚历山大-戈洛夫科夫的《关于纪念别洛韦日分裂的思考》一文,对苏联解体的原因及后果作了分析,对解体以来的15年作了总结。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 标签: 苏联解体 独立国家联合体 白俄罗斯 政治实体 国际法主体 亚历山大
  • 简介:美国发现前苏联的飞机在零下30度,甚至零下40度低温中也能够照常飞行。美国中央情报局分析认为,前苏联一定在汽油里掺入了一种特殊的物质,他们千方百计要弄到这一情报。经过了解,来自莫斯科和东欧国家的飞机,有不少要在法国

  • 标签: 美国 前苏联 飞机油样 间谍活动
  • 简介:<正>苏联目前与一百三十多个国家有贸易往来,一九八○年的对外贸易总额为九百四十一亿卢布,一九八一年为一千一百亿卢布。其中主要贸易对象是经互会成员国,约占全苏外贸额百分之五十,其次是西方国家,约占全苏外贸比重的百分之三十,再就是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苏联与东盟五国的贸易比重很小,一九八○年贸易额为五亿一千万卢布,占当年全苏贸易总额的百分之四(全苏贸易总额为九百四十一亿卢布)。苏联与东盟五国的贸易额逐年增

  • 标签: 东盟五国 贸易 苏联 发展中国家 西方国家 成员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