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0 个结果
  • 简介: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展示了他们最新研制的一款固态量子冰箱,这款制冷机利用了微型和纳米结构的量子物理学原理,可将一个比自身体积大得多的物体冷却到极其低的温度。项目负责人乔尔·乌洛姆说:“我们利用纳米结构的量子力学来冷却铜块,而铜几乎是这种制冷元件重量的100万倍。这是纳米或微电机装置可用来操纵宏观世界的一个罕见例子。”

  • 标签: 量子力学 纳米结构 物理原理 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 冰箱 固态
  • 简介:在水溶液体系中,利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作为模板剂,水热合成了由纳米薄片自组装成的三维花状薄水铝石微观结构,采用XRD、SEM和TEM对其物相结构和形貌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该花状微观结构是由厚度50mm左右的纳米薄片自组装而成,形貌规则统一,分散均匀,平均直径为1.5μm,在其形成过程中,模板剂CTAB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并推断了纳米薄片自组装花状微观结构的形成机理。经过500℃焙烧得到的γ-Al2O3保持了该花状微观结构

  • 标签: 水热合成 纳米材料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氧化铝
  • 简介: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8年12月3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会议指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认真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进一步加大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要通过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和创新体制机制,调动商业银行增加信贷投放的积极性,增强金融机构抵御风险能力,形成银行、证券、保险等多方面扩大融资、分散风险的合力,更好地发挥金融支持经济增长和促进结构调整的作用。

  • 标签: 国务院常务会议 经济发展 金融危机 商业银行 国务院总理 货币政策
  • 简介:从世界制造中心转移的历史和"中国制造"崛起的经验来看,高技术、高附加值的关键材料和核心零部件的发展对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投资拉动转变为创新驱动型具有重要意义,最终推动中国制造业向产业链高端发展,产业结构日趋合理,逐步变"Z"型产业链为"L"型和"C"型.在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过渡的过程中,北京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应该而且有能力抓住制造业转型的大好时机,重点发展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材料和核心零部件,实施"引擎行动",促进北京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成为中国制造业向"L"模式转变的支撑者和推动者.

  • 标签: 北京经济 增长方式转变 “中国制造” 发展 中国制造业 产业链
  • 简介:通过磁控溅射技术和1100℃的高温后退火处理,在富硅碳化硅薄膜中形成高密度小尺寸的硅量子点,硅量子点的结构由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高分辨透射电镜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高温退火过程中,碳化硅薄膜发生了相分离,硅和碳的化学结合态在热力学的驱动下形成稳定的Si-Si键和Si-C键,同时,氮原子钝化了分解过程中形成的Si悬挂键,在硅量子点的表面形成SixN/SiyC非晶壳层。这种非晶壳层包覆量子点的结构配置非常有利于形成稳定的超小硅量子点(1-3nm),此结构的量子效应所产生的光吸收了从绿光到紫外光的光谱范围,大幅度提高光伏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

  • 标签: 硅量子点 碳化硅薄膜 X射线光电子能谱
  • 简介:以进行化学回收为目的,将3种环氧树脂在80℃的4mol/dm^3及6mol/dm^3浓度的硝酸水溶液中分解。以DDM(二氨基二苯基甲烷)固化的双酚F型环氧树用4mol/dm^3浓度的硝酸分解需要400h,用6mol/dm^3的硝酸分解需要80h。DDS(二氨基二苯酮)固化的TGDDM(四缩水甘油二氨基二苯基甲烷)型环氧树脂,以4mol/dm^3浓度的硝酸水溶液分解约需50h,以6mol/dm^3硝酸分解约需15h。由醋酸乙酯萃取硝酸水溶液所得化合物的分析结果表明水解是由于C-N键断裂及硝化所引起。就通常耐酸性较好的酸酐固化环氧树脂而言,如树脂主剂的化学结构中具有C-N键,以甲基纳迪克酸酐固化的TGDDM型环氧树脂以硝酸水溶液分解,用4mol/dm^3硝酸分解约需80h,以6mol/dm^3浓度分解约250h,表明以此方法分解酸酐固化环氧树脂是可行的。由分解生成物的分析结果可以判断,将回收的分解生成物再聚合为目的的话,双酚F型环氧树脂以4mol/dm^3硝酸水溶液分解为优;仅仅是单纯地进行废物处理的话,DDS固化的TGDDM型环氧树脂以6mol/dm^3硝酸水溶液进行分解最适宜。

  • 标签: 环氧树脂 固化剂 化学结构 化学回收 材料回收 热回收
  • 简介:介绍了离体单细胞在空气中或生理缓冲液中表面纳米精细结构的AFM表征和AFM在生物大分子如核酸、蛋白、多糖结构细节研究中的相关工作。特别总结了AFM在蛋白分子功能研究和单分子操纵中的应用情况,给出了一些典型的事例。最后,结合试验进展,对仪器自身的改进和发展及其在生物样品研究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 标签: 原子力显微镜 分子细胞生物学
  • 简介:生物经过亿万年的进化,表现出了功能的多样性,其功能对人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已有研究表明,生物体所特有的功能在很大程度上与表面尤其是表面的微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生物体表面微结构的仿生制备在微电子、国防、生物材料、汽车、先进农业机械等高技术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功能微结构表面对流体介质、光以及生物体的特殊作用,介绍了我们在功能表面微结构仿生激光制备技术方面开展的研究工作及其在流体力学、光学以及生物学领域的应用进展。

  • 标签: 激光 功能表面 微纳结构 仿生 外场 介质
  • 简介:利用相转化工艺制备了两类化学结构不同的两性离子聚酰亚胺超滤膜,并分别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接触角测量仪表征了两种膜的断面形貌和表面亲疏水性。通过多次循环超滤实验显示,这两类两性离子聚酰亚胺超滤膜的抗污染能力明显优于参比的聚酰亚胺超滤膜,特别是不可逆污染明显减少,实现了超滤膜的稳定运行。

  • 标签: 两性离子 聚酰亚胺 超滤膜 抗污染
  • 简介:淀粉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因此淀粉海绵在伤口敷料、止血剂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多孔淀粉海绵,糊化淀粉乳液中的水在不同的冷冻条件下结晶会对孔洞结构造成不同影响,研究了冷冻速度和传热方向对孔洞尺寸和取向的影响,发现预冻温度决定海绵孔洞尺寸,随着预冻温度的降低,孔洞尺寸也随之减小,并且孔洞尺寸、取向以及均一性都受到冷冻过程中传热条件的影响。

  • 标签: 淀粉海绵 冷冻干燥 冰晶 孔洞 冷冻速率
  • 简介:使用Stober法水热反应制备球状SiO2@ZnO核壳结构,通过样品对罗丹明B水溶液的降解研究其光催化活性,使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量色散谱(EDS)、光致发光谱(PL)及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等测试手段对材料物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SiO2表面包覆的ZnO层结晶良好,且不与SiO2核发生反应,表面致密、厚度均匀,保持了SiO2微球体的形貌特征;球状SiO2@ZnO核壳结构的吸收边和紫外发光峰位置相比于ZnO均发生红移,禁带宽度减小;通过光催化实验分析可知,球状SiO2@ZnO核壳结构光催化剂对罗丹明B水溶液的降解率有所提高,光照3h其降解率高达11%。

  • 标签: 核壳结构 氧化锌 二氧化硅 光催化
  • 简介:用于半导体的聚酰亚胺粘合膜的粘合强度在有银为填充剂情况下会急剧改变。为了弄清这种变化的机理,粘合膜的表面结构可通过温控原子力显微镜(AFM)和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来研究。含银填充剂的粘合膜的原子力显微图片显示,膜的表面形态和粘弹性在170℃以上将会显著改变,可能是由于银填料所致。而另一方面,不含银填料的粘合膜未显示任何改变。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显示膜中的聚酰亚胺发生水解同时,

  • 标签: 表面结构分析 粘合强度 聚酰亚胺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热效应 原子力显微镜
  • 简介:以棉花纤维制备的纤维素微晶为碳源,采用水热还原法制备了Ag@C壳核结构纳米颗粒,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投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对产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得产品为Ag@C核/壳结构纳米颗粒,外壳是碳层,内核为纳米银颗粒。最佳的制备条件是,180%反应15h,pH=1-2,纤维素微晶的浓度为0.083g/L。讨论了碳包银核/壳结构的生长机理,

  • 标签: 水热还原法 纤维素微晶 核/壳结构 纳米颗粒
  • 简介:介绍了适用性很广的FKM制样法。应用该技术可以从微米-纳米颗粒、微米-纳米纤维、微米-纳米膜或含有界面的试样中切取可供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的薄膜,对微米-纳米材料的微观结构进行表征,且制样的效率高,薄区大,完整性好。对纳米材料微观结构的透射电子显微镜和高分辨电子显微镜表征具有参考价值。

  • 标签: 纳米材料 微观结构 表征
  • 简介:采用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法在Si(111)衬底上生长了AlN外延层。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显示在AlN/Si界面处存在非晶层,俄歇电子能谱测试表明Si有很强的扩散,拉曼光谱测试表明存在Si-N键,另外光电子能谱分析表明非晶层中存在Si3N4。研究认为MOCVD高温生长造成Si的大量扩散是非晶层存在的主要原因,同时非晶Si3N4层也将促使AlN层呈岛状生长。

  • 标签: 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 氮化铝 非晶层
  • 简介:在普通酚醛树脂中直接掺杂氧化镍粉末,研究氧化镍掺量和炭化处理温度对树脂热解炭的结构与氧化过程的影响,用X射线衍射仪、拉曼光谱分析仪、扫描电镜和综合差热分析仪等对掺杂改性树脂热解炭的石墨化度、显微结构及氧化过程分析表征,结果表明,在埋炭条件下掺杂改性树脂在450-750℃的炭化处理中三氧化二镍被逐级还原为一氧化镍和单质镍后,碳原子在镍颗粒上沉积生长,形成晶须、片状或块状结构的热解炭,热解炭石墨化程度取决于炭化温度和氧化镍掺杂量,在高于1050℃炭化处理的热解炭中出现明显的石墨化炭峰,随着掺杂量增加,热解炭石墨化程度大大增加,氧化温度比普通树脂明显提高,且以3~5%的掺杂量为佳。

  • 标签: 氧化镍 掺杂催化 酚醛树脂 石墨化
  • 简介:以水合氯化钌和乙醇钠为原料,首先制备了乙醇钌的乙醇溶液。通过对乙醇钌的乙醇溶液进行雾化,以2:1的氮氧比为载气,在400℃常压条件下沉积了RuO2薄膜。采用XRD和AFM分别表征了薄膜的结构及表面形貌,证实了Ru02薄膜的晶体结构,晶粒尺寸为21.4nm。通过电化学测试,RuO2薄膜的容量可达0.818F/cm2(549F/g),充放电性能良好。经1000次循环测试,剩余容量仍然可达到初始容量的92.1%,同时发现RuO2薄膜具有较低的阻抗,有利于薄膜电容器以大电流快速充放电。

  • 标签: RuO2薄膜 雾化辅助化学气相沉积 充放电性能
  • 简介:分别以乙醇和乙腈为碳源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碳纳米管,之后通过与商业碳纳米管相比较以研究不同碳源对所制备碳纳米管的结构及其用于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通过低温氮气吸附/脱附、热重和拉曼等对碳纳米管的结构性质进行表征.此外,运用电化学工作站对所得碳纳米管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不同的碳源对所得碳纳米管的结构有着较大的影响,进而导致其电化学性能的差异.

  • 标签: 碳源 碳纳米管 超级电容器 电化学性能
  • 简介: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可以预测材料的组分、结构与性能,设计具有特定性能的新材料,甚至可以模拟实验无法实现的工作。密度泛函理论巧妙地将电子之间的交换相关势表示为密度泛函,使得薛定谔方程在考虑了电子之间的复杂作用后,依然可以利用自洽的方法求解。利用CASTEP软件在不同机制下计算了立方氮化硼的能带结构、电荷密度分布、状态密度、折射率谱、反射率谱、吸收谱。

  • 标签: 第一性原理 立方氮化硼 密度泛函理论 CASTEP软件
  • 简介:报导了CdS/ZnS纳米晶体(NCs)的制备过程和其光学}生质。通过采用连续离子层吸附和反应技术(SILAR),我们用少量的表面活性剂合成了不同壳层的四个样品,包括CdS核纳米晶以及具有1~3层ZnS壳的CdS/ZnS核/壳结构纳米晶体样品。发现具有一层ZnS壳的CdS/ZnS样品的荧光量子产率大约比未包覆壳层的CdS纳米晶体样品的强11倍。另外,随着壳层的增加(增至两到三层),荧光量子产率呈现下降的趋势。对样品进行了温度相关的光谱测量,发现CdS/ZnS和CdS一样具有特殊的光学特性。

  • 标签: 纳米晶体 CDS/ZNS 荧光 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