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60 个结果
  • 简介:以高压汞灯为光源,研究了恶草酮在环己烷,甲醇,乙腈,丙酮及水溶液中的光化学降解,结果表明,在环己烷,甲醇,乙腈,水中,恶草酮光隆解效应显著,其半衰期分别为4.45,15.34,57.58,54.69min;恶草酮在丙酮溶剂中降解缓慢,半衰期为293.83min,丙酮对恶草酮在水中的光解有显著的光敏作用,光敏效应与丙酮的量显著相关,光敏效率最高达95.84%。

  • 标签: 恶草酮 有机溶剂 光降解效应 光敏作用
  • 简介:先正达正在印度果阿建立农药研究与开发装置。此装置将雇用200名科技人员和工人。分析家指出,跨国公司在印投资的原因是印度劳动力比发达国家便宜得多,因此研究开发所花的成本也比发达国家低得多。

  • 标签: 开发装置 印度 农药 发达国家 科技人员 跨国公司
  • 简介:cong叶枯病毒在活体外可以产生致病毒素,用改良PS培养基培养所得滤液经TLC分离获得I、Ⅱ、Ⅲ、Ⅳ、V5种组分,其Rt值分别为0.31、0.47、0.74、0.80和0.90,在乙醇中最大紫外吸收峰分别为240、247、223、236和258nm。生物测定结果表明,组分Ⅱ、Ⅲ、Ⅳ对马唐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以组分Ⅳ生物活性最高。粗毒素对禾本科杂草种子萌发抑制效果高于对阔叶杂草,而对玉米、水稻、油菜等种子萌发影响很小。试验还发现,毒素对马唐的防效最高,与百草枯药效相当。毒素对马唐叶绿素a的含量影响不大,但对叶绿素b和叶绿素总含量影响较大。

  • 标签: cong叶枯病菌 毒素 分离 除草活性 除草剂
  • 简介:通过室内生物测定和田间试验,较系统地研究了乙虫脒对水稻螟虫的内吸,触杀和杀卵活性以及田间效果,同时评价了其对天敌的安全性,结果表明:1)乙虫脒对二化螟和三化螟的内吸活性很好,且对二化螟的活性高于三化螟,25mg/L乙虫脒对二化螟和三化螟的内吸杀虫效果分别为90.9%和50.0%,100mg/L乙虫脒对三化螟的杀虫效果为9.3%。2)触杀活性高,对三化螟和二化螟的接触LD50值分别为6.4×10^-5ug/头和2.13×10^-5ug/头,大大低于甲胺磷的LD50值(1.331×10^-3和1.781×10^-3ug/头)。3)综合活性好,对二化螟和三化螟分别只需20和25mg/L即可达到85%以上的防治效果。4)有一定的杀卵活性,200mg/L对二化螟和三化螟的杀卵效果分别为83.4%和0.7%,500mg/L对三化螟的杀卵效果为93.4%。5)田间试验表明,112.5g/hm^2(a.i.,下同)乙虫脒可有效控制三化螟枯心,在江苏省高淳地区300g/hm^2可有效控制三化螟白穗,而在江苏省如东地区67.5%g/hm^2即对三化螟和大螟白穗有较好的控制效果,此外,112.5g/hm^2还对飞虱有较好的控制作用,6)对寄生蜂和蜘蛛较安全。

  • 标签: 乙虫脒 水稻螟虫 作用方式 应用策略 杀虫剂
  • 简介:为评价多菌灵在浙麦冬及其土壤中的安全性,建立其在浙麦冬上的使用规范,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多菌灵50%可湿性粉剂(WP)在浙麦冬及其土壤中的残留动态。结果表明,多菌灵在添加水平0.05~2.00mg/kg范围内的平均回收率在84.6%~98.3%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均低于6.7%。在有效成分含量(下同)0.675和1.000kg/hm^2两个施药剂量下,多菌灵50%WP在浙麦冬土壤中的半衰期为5.74~7.07d,在茎叶上的半衰期为3.60~5.35d,在根中残留量先升后降,其半衰期为2.01~3.60d。多菌灵在浙麦冬及其土壤中易降解,当施药剂量较高或原始沉积量较高时,所对应的半衰期较短。若多菌灵在浙麦冬及其土壤中的最高残留限量推荐值为0.1mg/kg,每年以0.675kg/hm^2的剂量喷施2次,则建议安全间隔期为15d。

  • 标签: 浙麦冬 多菌灵 残留分析 安全间隔期
  • 简介:利用荧光标记法及分子模拟法,研究了氟虫腈与昆虫γ-氨基丁酸(aminobutyricacid,GABA)受体的相互作用。荧光标记试验结果显示,氟虫腈与家蝇脑内GABA受体有较强的相互作用,其最大结合量[RT]值和亲和常数K_d值分别为(21.3±2.5)pmol/mgprotein和(109±9)nmol/L。分子模拟结果显示:氟虫腈与果蝇RDL受体间形成3条氢键;两者之间的CDOCKER的相互作用能为–137.93kJ/mol。试验和理论两方面均证实,氟虫腈对昆虫GABA受体的强亲和性是导致氟虫腈对昆虫产生高毒性的重要原因。

  • 标签: 氟虫腈 昆虫 Γ-氨基丁酸受体 分子模拟 荧光标记
  • 简介: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简称上海有机所)成立于1950年.是集基础研究、高技术研究以及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为一体的综合性国立研究机构。是我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和博士后流动站.是中国科学院博士重点培养基地。1998年被中国科学院列为首批进入知识创新工程试点的单位之一。

  • 标签: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高新技术 成果产业化 博士后 基础研究 研究机构
  • 简介:研究了α-三联噻吩(α-T)对淡色库蚊Culexpipienspallens幼虫血细胞的光敏作用。结果表明,在活体和离体条件下,α-T对淡色库蚊4种主要血细胞的形态延展及增殖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处理后较短的时间内,α-T能促进血细胞的增殖,但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其对血细胞均表现出抑制作用,且抑制程度随α-T浓度升高而逐渐增强。α-T对淡色库蚊不同血细胞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差异,在处理早期,其对浆血胞(SP)和原血胞(PR)的增殖促进作用较强,而在处理后期,其对粒血胞(GR)和珠血胞(SP)的抑制作用较强,并且改变了淡色库蚊幼虫体内不同血细胞之间的比例,使得GR和SP所占比例逐渐降低。实验还表明,α-T对各种离体血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均较对活体的弱,且促进时间明显缩短。

  • 标签: α-三联噻吩 淡色库蚊 血细胞 光敏作用
  • 简介: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溴虫腈EC对甜菜夜蛾卵的孵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作用较小,20mg/L药液浸卵后,卵孵化抑制率为43.11%.溴虫腈EC对甜菜夜蛾1~2龄幼虫的毒力很高,3龄后随着虫龄的增大,甜菜夜蛾对溴虫腈的敏感性显著降低.室内钵栽试验表明,20mg/L溴虫腈EC对甜菜夜蛾2龄幼虫的减退率在91.43%~100%之间,持效期15d以上.田间试验表明,溴虫腈对甜菜夜蛾有优异的防治效果,每公顷施用5%溴虫腈EC1200mL,防治效果在95%以上,持效期为20d.

  • 标签: 溴虫腈 甜菜夜蛾 毒力 防效
  • 简介:通过对不同发育时期敏感和抗阿维菌素小菜蛾品系细胞色素P450含量的测定,以及使用不同模式底物对P450单加氧酶活性的比较研究发现:除成虫期外,不同发育时期抗性品系小菜蛾中P450和细胞色素b5的含量都高于敏感品系;抗性品系还原型辅酶Ⅱ(NADPH)-细胞色素P450还原酶活性是敏感品系的1.97倍;同时发现抗性品系中甲氧试卤灵-O-脱甲基酶(MROD)、乙氧试卤灵-O-脱乙基酶(EROD)、乙氧基香豆素-O-脱乙基酶(ECOD)以及对硝基苯甲醚-O-脱甲基酶(PNOD)的活性均明显高于敏感品系,分别为敏感品系的9.41、4.15、1.67和2.94倍.研究结果表明,细胞色素P450含量和单加氧酶活性的增高是小菜蛾对阿维菌素产生抗性的一个重要机制.

  • 标签: 小菜蛾 细胞色素P450 单加氧酶 细胞色素B5 阿维菌素 抗药性
  • 简介:为探明病毒侵染对烟草细胞膜的损伤作用,采用圆二色波谱仪(CD)分析了被TMV侵染的烟草细胞膜蛋白结构的变化,以及右旋紫草素对感病烟草细胞膜的作用,结果发现,被TMV侵染的烟草细胞膜蛋白分子二级结构发生变化,表现为α-螺旋的减少和β-转角的增加,用右旋紫草素处理的感病烟草细胞膜蛋白分子二级结构的变化,表现为药剂作用比感病样品的细胞膜蛋白的二级结构中α-螺旋成分比较增加,而β转角比例相应减少。

  • 标签: 烟草花叶病毒 TMV 膜蛋白 蛋白二级结构 病毒侵染 烟草细胞膜
  • 简介:在优化土壤稀有放线菌选择性分离方法的基础上,对从安徽、浙江、山东、陕西等地采集的31份土样中的稀有放线菌进行了选择性分离。结果表明:以改进的HV培养基为分离培养基,将土壤样品稀释100倍,添加2×10^-5g/mL重铬酸钾+2×10^-5g/mL萘啶酮酸+1×10^-5g/mL卡那霉素作为抑制剂分离效果最好。以常见植物病原真菌和细菌为指示菌,从分离的417株放线菌中筛选出H32、H75、H223、H227、H238等5株可代谢抗菌活性物质的菌株。离体条件下,5株放线菌菌株发酵液对小麦根腐病菌Bipolarissorokiniana、玉米大斑病菌Exserohilumturcicum、烟草赤星病菌Alternariaalternate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均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其中H223和H238菌株发酵液对病原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中浓度(EC50)值均小于10mL/L;H32菌株发酵液对小麦根腐病菌、玉米大斑病菌、烟草赤星病菌孢子萌发的EC轴值分别为25.5、28.9和29.9mL/L。5株放线菌发酵液对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作用显著,其中H223菌株发酵液抑制作用最强,抑菌圈达30mm以上。盆栽实验结果表明,5株放线菌发酵液对小麦白粉病的保护效果为73.45%~82.35%,治疗效果为67.74%~70.80%。

  • 标签: 稀有放线菌 选择性分离 抗菌活性
  • 简介:噁二嗪类杀虫剂是以钠通道为主要靶标,对神经元nAchRs及GABA受体等具有多重作用的新型绿色农药,它具有超高效、高选择性、低残留等特点.概述了经由吡唑啉、吲唑、缩氨基脲、哒嗪、噁二嗪得到茚虫威的创制过程及其结构-活性关系,简要探讨了这类新型手性绿色农药的不对称合成及其发展方向.

  • 标签: 噁二嗪类 茚虫威 钠通道阻断剂 杀虫剂
  • 简介:山东省农药科学研究院产品检测中心,即原山东省化学农药及中间体产品质量检验站,是经省编委、省技术监督局批准成立的我省最早专门从事农药及中间体产品质量检测的技术机构,同时也是山东省农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承担单位、山东省标准化协会常务理事单位。

  • 标签: 产品质量检测 化学农药 科学研究院 检测中心 山东 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简介:初步研究了噻唑锌在离体条件下对水稻黄单胞杆菌Xanthomonasoryzaepv.oryzae(Xoo)生长的抑制作用,以及其在水稻上防治白叶枯病的生物活性及抗性风险。结果表明,噻唑锌在离体条件下抑制Xoo生长的平均EC-50值为(90.17±4.66)μg/mL,且通过紫外光诱导难以获得生长不受影响的抗药性菌株。温室盆栽试验表明,活体条件下噻唑锌对水稻白叶枯病的治疗和保护作用EC-50值分别为22.90和52.38μg/mL,其治疗作用显著优于保护作用。从药剂处理稻苗后接种Xoo所形成的病斑上,能够筛选到致病力不受影响的Xoo抗药性突变体,其突变频率为13.3%。交互抗性研究表明,噻唑锌与噻枯唑之间存在交互抗性,但抗药性性状不能稳定遗传。内吸传导性研究表明,噻唑锌能被水稻根部和叶片吸收,且表现为向上传导性。噻唑锌对Xoo的活体抑制活性高于其离体活性,且抗性风险低,适用于防治水稻白叶枯病。

  • 标签: 噻唑锌 水稻黄单胞杆菌 生物学活性 抗药性 传导性
  • 简介:为建立高纯度bacillomycinD(杆菌霉素D)脂肽的可放大制备工艺,促进其在农用抗生素领域应用价值的开发,经分离纯化及分子结构鉴定,确定了海洋源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amyloliquefaciensTYg3-2所产活性化合物为bacillomycinD脂肽类抗生素;选择精制过的天然培养基(酵母提取物和蛋白胨),与组分明确的速效碳源、氮源(葡萄糖和硫酸铵)组成复合培养基,结合响应面优化调整培养基配方,建立了bacillomycinD发酵水平高达990mg/L的5L罐发酵工艺,其20.62mg/(L·h)的比生产速率远高于文献报道的10.23mg/(L·h);在高品质原料基础上,发酵液经菌液分离、酸化沉淀、甲醇浸提、乙醚沉淀、大孔树脂吸附及硅胶柱层析工艺,可高效制备纯度达94.72%的样品。针对所制备的高纯度bacillomycinD样品进行了抑菌活性初步研究,证实其可离体拮抗德氏霉菌、玉米弯孢霉、稻绿核菌和长柄链格孢,并通过盆栽试验证实了bacillomycinD能提升同源芽孢杆菌TYg3-2的防效,500mg/L的bacillomycinD与4×10~6CFU/mL的TYg3-2菌体混合施用,对黄瓜炭疽病的防效可达95.3%,优于单独施用bacillomycinD(78.4%)和菌体(0)的防治效果。研究初步探索了bacillomycinD在农用抗生素领域的开发价值,同时其高纯度脂肽可放大制备工艺的建立至关重要,不仅能在保全生产菌(其芽孢为生防菌剂原料)的同时从其发酵液中分离和纯化目标脂肽,以促成对农用抗生素价值的深入研究,也能够满足中国农药登记相关毒理学试验对样品的要求(纯度〉85%的克量级样品),其结果可为芽孢杆菌源脂肽类抗生素的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

  • 标签: 杆菌霉素D 脂肽类化合物 解淀粉芽孢杆菌 发酵工艺优化 可放大纯化工艺 抑菌活性
  • 简介:测定了嘧菌酯对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sclerotiorum菌丝生长、菌核产生和菌丝呼吸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嘧菌酯对油菜菌核病菌菌丝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药剂处理浓度在1.0μg/mL时能显著抑制其菌核产量。旁路氧化酶专化抑制剂水杨肟酸(SHAM)对嘧菌酯的抗菌活性有显著的协同作用,协同增效系数达到3.27~14.13倍。药剂处理后48h内,嘧菌酯抑制菌丝生长的剂量曲线与抑制菌丝呼吸的耗氧速率曲线趋势相似;48h以后,单位质量菌丝耗氧速率上升,且高于空白对照,而菌丝的生长量并没有增加,表明菌丝体正常呼吸作用受嘧菌酯抑制48h后会发生耗氧增强的生理应急反应。水杨肟酸在嘧菌酯处理后1h内对菌丝呼吸没有抑制作用,但在嘧菌酯处理1h后对菌丝呼吸表现为抑制作用,表明油菜菌核病菌菌丝在以细胞色素为载体的呼吸链的电子传递受到嘧菌酯阻断后,可以诱导耗氧更高的旁路氧化途径。

  • 标签: 嘧菌酯 油菜菌核病菌 呼吸作用 旁路氧化
  • 简介: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随着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人类对粮食的需求不断增加,农业生产发展的紧迫性不言而喻。农药作为防治病虫草害、保护农作物的重要手段在农业生产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以及食品安全等问题的重视,对农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许多多年使用的农药品种因为抗性、残留、对非靶标生物的危害等问题而退出市场,研发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新型绿色农药迫在眉睫。

  • 标签: 新农药 科学研究院 农业生产发展 山东 非靶标生物 世界人口
  • 简介: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Fab')2-ELISA和温室盆栽试验测定了葡聚六糖诱导烟草对花叶病毒病的抗性,结果表明,葡聚六糖诱导烟草抗花叶病毒病的最佳有效浓度为10μg/mL,最佳诱导间隔期为7d,持效期约为28d,诱导抗病的防病效果与诱导次数呈正比.

  • 标签: 葡聚六糖 诱导抗病 烟草花叶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