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卵巢组织与旁组织端粒酶的表达情况。方法利用TRAP-银染方法对36例卵巢组织标本及对应32例旁正常组织和30例卵巢良性肿瘤组织标本检测分析。结果卵巢组织,旁组织和卵巢良性肿瘤组织端粒酶表达活性分别为91.67%,3.13%和6.67%,卵巢组明显高于其他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旁组织与卵巢良性肿瘤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卵巢组织与旁组织端粒酶活性表达存在显著性差异。为卵巢患者保留卵巢功能手术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卵巢癌 癌旁组织 端粒酶
  • 简介:小腿骨髓炎是胫腓骨骨折常见的并发症,既往外科治疗十分困难,不仅手术次数多,花费大,病程迁延,而且效果往往不能令人满意.从1996年5月至2001年5月,我们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手术治疗小腿骨髓炎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 标签: 显微外科手术 治疗 小腿 骨髓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药内服外敷治疗低毒感染指骨骨髓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低毒感染指骨骨髓炎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30例患者,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的手术清创以及抗感染治疗;而给予观察组患者则是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进行中药内服外敷的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消肿止痛所需时间、切开愈合以及感染情况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6.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66.7%(P<0.05);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后,观察组在3d内急性症状消失的发生率为86.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0%(P<0.05);而观察组患者的切口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观察组发生感染的概率为3.3%显著低于对照组发生感染的概率为30%,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低毒感染指骨骨髓炎采用在常规治疗上联合中药进行内服外敷的治疗方法能够获得显著治疗效果,有效的缩短了患者的治疗和恢复时间,极大的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中药 内服外敷 低毒感染 指骨骨髓炎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下肢骨骨折术后并发骨髓炎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18年2~2019年2月我院骨科收治的180例下肢骨骨折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经临床诊断通过患者是否发生骨髓炎分成两组,骨髓炎组(5例)和无骨髓炎组(175例),通过分析临床基本资料计算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回归分析,并确定术后并发骨髓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对比结果显示,骨髓炎组患者的年龄较大与无骨髓炎组,且手术用时较长,差异显著(P

  • 标签: 下肢骨 骨折骨髓炎 危险因素
  • 简介: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myeloma,MM)是一种浆细胞恶性疾病,早期常规应用马法兰、环磷酰胺、蒽环类药物、糖皮质激素等可使40%-60%患者获暂时缓解,平均生存期为3—4年;所谓复发难治性MM是指经多次常规化疗或大剂量化疗未缓解,或化疗甚至造血干细胞移植缓解后又复发者。对复发难治性MM治疗,近年国内外已有许多进展,综述如下。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沙利度胺 三氧化二砷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化脓性骨髓炎细菌培养、药敏试验数据。方法:100例患者参与,均患化脓性骨髓炎,对所有病例开展培养、药敏试验,记录细菌培养结果。结果:100例标本中,阳性标本89例,占比89.00%,阴性标本11例,占比11.00%,最多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39例,占比43.82%,第二是铜绿色假单胞菌14例,占比15.73%。药敏试验结果:敏感率从高到低分别是:丁胺卡那霉素敏感率76.40%、环丙沙星敏感率62.92%、青霉素11.24%。结论:化脓性骨髓炎容易滋生很多细菌,需培养细菌,分析致病菌,开展药敏试验,结合药敏试验数据合理选择抗生素搭配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化脓性骨髓炎 细菌培养 药敏试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分析乳腺癌复发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中,2年内复发占68.3%(26/38),胸壁复发占21.1%(8/38),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占21.1%(8/38),肺转移占18.4%(7/38),手术后非正规治疗后复发占44.7%(17/38),Ⅱ期复发占57.8%(22/38),ER,PR均阳性或其中之一阳性者和ER,PR均阴性者,其2年内复发比例分别为53.3%(8/15)和84.6%(11/13)。结论重视乳腺癌随访,加强各级医生培训,规范各期乳腺癌的手术方式,强调乳腺癌的综合治疗,强调术中无瘤观念,加强各科室之间的协作是十分必要的。

  • 标签: 乳腺肿瘤 复发转移 相关因素
  • 简介:MRI是颅脑转移瘤最佳的检查手段,增强扫描能发现更多转移灶,T1WI常规增强,磁化传递对比(MTC)增强及液体反转恢复(FLAIR)增强等不同的扫描系列具有各自的优势,联合应用不同增强扫描系列可提高脑转移瘤的检出率;扩散加权成像(DWI),磁共振波普(MRS)及磁共振灌注成像(PWI)等MR功能成像技术对鉴别颅内单发转移瘤有明显优势,联合应用多种MR功能成像技术可提高脑转移瘤诊断准确率。笔者就目前MRI在脑转移瘤的应用现状简要介绍。

  • 标签: 脑转移瘤 MRI 增强 功能成像
  • 简介:目的研究肺癌淋巴结转移的规律,探讨各病理类型、分期、部位肺癌淋巴结转移的特点,为合理施行淋巴结廓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1998年10月至2005年3月施行根治性肺癌切除的194例病人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在不同部位、不同病理类型的肺癌中淋巴结转移频度较高的是第10组36.6%(71/194例)、第11组22.7%(44/194例)和第7组14.4%(28/194例)。不同病理类型肺癌中淋巴结转移情况;小细胞未分化76.9%(10/13例),腺癌59.3%(51/86例),鳞癌42.5%(37/87例)。T1期、T2期鳞癌和腺癌N0转移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肺上叶较下叶更容易发生跳跃式纵隔淋巴结转移。肺下叶发生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机率高于肺上叶。结论各种肺癌根治术均应常规清除第10、11和7组淋巴结,T1期、T2期腺癌纵隔淋巴结清除的彻底性要高于鳞癌。肺上叶纵隔淋巴结清除要注意其跳跃式淋巴结转移的特点。肺下叶纵隔淋巴结清除要得到足够的重视。

  • 标签: 肺癌 纵隔 淋巴结转移 淋巴结转移规律 临床研究 纵隔淋巴结清除
  • 简介:目的探讨采用介入化疗和栓塞治疗大肠癌肝转移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对79例失去手术机会的大肠癌(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采用经股动脉穿刺,选择性肝动脉插管灌注化疗药物和碘化油经肝动脉栓塞治疗。结果CR+PR81%(64/79)1、2、3年生存率分别占73.49%、48.1%和20.2%。结论采用介入放射化疗栓塞是治疗大肠癌肝转移的一种安全有效治疗方法。

  • 标签: 大肠癌 肝转移 介入放射治疗 体会 灌注化疗 碘化油
  • 简介:恶性滋养细胞肿瘤为化疗敏感性肿瘤,绝大多数肺转移瘤可通过化疗治愈日,少数病人在疗程的某一阶段,需补充肺叶或肺段切除,11例病人接受冷冻肺叶或肺段切除法。该方法简单易行,对于长期接受化疗,尤其术前、后不得不补充化疗的病人干扰较常规术式为小,是一种可以接受的手术方式。

  • 标签: 恶性滋养细胞肿瘤 肺转移瘤 手术治疗 化疗敏感性肿瘤 手术方法 手术方式
  • 简介:转移瘤是常见的颅内恶性肿瘤性病变,约占颅内肿瘤的20%-40%。脑转移瘤中65%为多发病灶,容易诊断,而单发脑转移瘤(solitarybrainmetastasis,SBM)占35%。单发脑转移瘤的CT表现常不典型,缺乏特异性,特别是就诊前尚未发现原发肿瘤的患者,CT诊断很容易误诊。

  • 标签: 脑转移瘤 CT诊断 颅内恶性肿瘤 多发病灶 原发肿瘤 临床随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