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1 个结果
  • 简介:病历摘要患者男性,67岁,身高171cm,体重60kg。因诊断右肺下叶肿块(性质不明),拟在全身麻醉下行胸腔镜右肺下叶切除术。麻醉前访视:既往20余年“冠心病史”,目前服用硝酸异山梨酯,辛伐他汀,美托洛尔,阿司匹林等。查体患者精神状况可,消瘦体型,桶状胸,右肺呼吸音减弱。

  • 标签: 高频喷射通气 单肺通气期 低氧血症 右肺下叶切除术 反复 硝酸异山梨酯
  • 简介:目的:观察全麻诱导持续气道内正压能否延长无通气安全时限。方法:择期全麻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CPAP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前后患者均不进行辅助或控制通气,诱导前2min开始面罩吸入纯氧,CPAP组采用CPAP6cmH2O,C组为0cmH2O。诱导插管,记者无通气安全时限(呼吸停止至SpO2降至90%)后再机械通气。记录入室后(T1)、诱导后(T2)、插管后(T3)、SpO2降至90%时(T90)的血压(mmHg),心率(b/m);分别于吸氧2min时(Tx)、SpO2降至90%时(T90)抽血行血气分析,术中观察胃胀气情况。结果:CPAP组无通气安全时限为(561.1±142.3)s,C组为(462.0±136.1)s(P〈0.05)。动脉血气两组吸氧2min时CPAP组PaO2显着高于C组(505.7±73.8vs448.1±79.5mmHg,P〈0.05);两组SpO2降至90%时(T90)的PaCO2CPAP组显着高于C组(67.1±7.5vs61.5±6.8mmHg,P〈0.05)。两组心率,血压统计学上无显着差异。两组的胃胀气无差异。结论:全麻诱导应用CPAP,可以延长无通气安全时限。

  • 标签: 持续正压通气 无通气安全时限
  • 简介:目的:观察在阿曲库铵阻滞恢复应用琥珀胆碱的肌松效应及相互影响。方法:23例择期眼科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在TOF肌松监测下,两组病人于诱导过程均应用琥珀胆碱(Ⅰ组1.5mg/kg,Ⅱ组1mg/kg)以施行气管内插管(TOF=0)。气管插管后T1恢复至75%时,静注阿曲库铵0.5mg/kg以维持肌松;当T1恢复至对照的50%时Ⅰ组静注琥珀胆碱1.5mg/kg,Ⅱ组1mg/kg,监测起效时间、临床肌松维持时间、50%恢复时间、75%恢复时间和肌松类型。结果:Ⅰ组在阿曲库铵恢复应用琥珀胆碱(RS),较诱导应用琥珀胆碱(IS)起效时间明显延长(IS为0.7±0.3min,RS为1.8±0.4min);25%恢复时间缩短(IS为10.2±3.0min,RS为5.8±1.7min);50%恢复时间缩短(IS为12.8±4.Omin,RS为7.8±2.6min)。Ⅱ组阿曲库铵恢复应用琥珀胆碱,很少能达到满意的临床肌松效应。结论:全麻中应用阿曲库铵后当T1恢复至50%时,加用琥珀胆碱并不延畏其肌松恢复时间,但两者存在一定的拮抗作用,欲达到满意的肌松效果,琥珀胆碱剂量应增加至1.5mg/kg。

  • 标签: 阿曲库铵 恢复期 琥珀胆碱 肌松效应 眼科手术 神经肌接头阻滞
  • 简介:目的:观察使用右美托咪定后对全麻拔管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腹部手术患者Bo例,随机分成S组(生理盐水组)和D组(右美托嘧啶组).每组40例,手术结束前约30min.D组患者静脉泵注DEX0.6Hg/kg.s组泵注生理盐水。记录不同时间点的HR和MBP,患者停药至呼吸恢复、睁眼及拔除气管导管所需时间及相应时间点的丙泊酚效应室靶浓度.停药至恢复定向力和AIdrete评分》9分所需时间.以及发生术后寒战、躁动及恶心呕吐的情况。结果:D组患者HR和MBP在拔管时、拔管后1min.3min、5min及10minmt波动较S组小(P〈0.05).拔管时丙泊酚效应室靶浓度较S组低,拔管时间延长(P〈0.05),但呼吸恢复.睁眼.定向力恢复和Atdrete评分≥9分的时间与S组相当(P〉0.05),呼吸恢复和睁眼时丙泊酚效应室靶浓度与S组也无差异(P〉0.05),s组患者发生术后寒战和术后躁动的人数明显增多(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促进拔管时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有效减少术后寒战和躁动的发生.并且不会影响患者自主呼吸恢复、睁眼及停留在手术室的时间。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气管拔管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观察右星状神经节阻滞(R-SGB)对全身麻醉气管内插管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ASAⅠ—Ⅱ级择期全麻病人40例.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于全麻诱导前15分钟用1%利多卡因10ml经c6入路行R-SGB,对照组诱导前同法注射10mf生理盐水。观察气管插管前后SBP、DBP.MBP、HR、ECG,Sp02和RPP的变化。结果:研究组各时点与入室基础值比较,仅诱导后SBP.DBP、MBP鼠著降低.窥喉时HRP和RPP显著升高(P〈0.01);在插管3min后已恢复至基础值。而对照组诱导后SBP、DBP,MBP显著降低(P〈0.01);窥喉时SBP、DBP、MBP.HR、RPP均显著升高(P〈0.01).并持续至播管后5分钟。组间比较.对照组升高的程度显著高于研究组(P〈0.05或P〈0.01)。结论:R-SGB对全麻气管插管的心血管反应有一定抑制作用,可用于调控全麻插管心血管不良反应。

  • 标签: 星状神经节阻滞 气管插管 心血管反应 应激
  • 简介:全身麻醉拔管.由于麻醉转浅、疼痛。拔管.吸痰.咳嗽等原因患者常出现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一系列心血管应激反应。长期以来镇静、镇痛、降压等多种药物被应用于临床拔管心血管反应的预防随着临床用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一系列超短效药物的出现,更多的方案如异丙酚,瑞芬太尼.艾司洛尔等.被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就全麻拔管心血管应激反应出现的原因、机制.临床表现、单药预防策略、多药联合预防策略,预防策略的评价及副作用等方面的问题及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拔管 心血管 应激反应
  • 简介:患者,女性,76岁,身高150cm,体重59kg,ASAⅢ,无痛性黄疸,皮肤瘙痒二周,拟诊,阻塞性黄疸,胆囊炎,胆石症,Mirizzi综合征,巨大结节性甲状腺肿,入院行胆囊切除,胆总管探察术。

  • 标签: 气管狭窄 胆囊手术 麻醉处理 病例报告
  • 简介:目的:探讨全麻大手术前后血小板活化状态的变化规律,为术后防凝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5l例恶性肿瘤患者分别于手术前及手术后取静脉血,并以20例健康人血样作对照,用流式细胞免疫技术测试其外周血小板P-选择素(CD62p)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术前血小板CD62p阳性率为2.57±l.18%,术后为21.92±17.62%。术后较术前明显增加(P<0.01)。其中男性患者术后CD62p阳性率均值较术前增加9.94倍,女性患者增加2.47倍。结论:全麻手术对血小板活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以男性患者更为明显,应重视术后防凝措施,以防发生血栓栓塞。

  • 标签: 全身麻醉 围手术期 血小板活化 血栓栓塞 P-选择素 流式细胞免疫技术
  • 简介:瑞芬太尼(remifentanil)是哌啶衍生物,属芬太尼类μ型阿片受体激动剂,具有起效快、作用起效迅速、在体内1min左右即达到血-脑平衡等特点。静脉输注的镇痛作用满意,停药后10min内自主呼吸可基本恢复。瑞芬太尼与各种麻醉药能产生协同作用,用于颅脑外科手术中,利于麻醉浓度的调整,便于神经外科医师评估颅脑手术后的病情。

  • 标签: 瑞芬太尼复合液 颅脑手术 维持麻醉 丙泊酚 芬太尼
  • 简介:雷米芬太尼是一种新型超短效阿片类镇痛药,起效迅速,停药后迅速清除:临床剂量的雷米芬太尼对于颅内压(intracranialpressure,ICP)和脑血流CO2反应性影响小,可引起剂量依赖性MAP下降,从而影响脑灌注压(cerebralperfusionpressure.CPP):神经外科开颅手术应用雷米芬太尼持续输注,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术后恢复迅速,清醒质量高.有利于早期进行神经功能评定,术后应充分镇痛,从而避免由于疼痛不适引起颅内压增高、颅内出血等不良事件;雷米芬太尼应用于清醒开颅技术具有一定的优势;雷米芬太尼TCI技术用于开颅手术更有利于术中维持循环稳定。

  • 标签: 雷米芬太尼 神经外科手术 开颅手术 清醒开颅 靶控输注
  • 简介:目的:观察稀释式自体输血法用于恶性肿瘤手术病人的血液变化。方法:12例ASAI~Ⅱ级乳腺癌手术病人,全麻后采用血液稀释法采集病人自体血507ml(396~639ml),同期在手术开始前输入等量6%羟乙基面淀粉注射液。分别于术前(T1)、回输自体血前(T2)、术后24h(T3)三个时点采静脉血,检查Hgb、RBC、Hct、Plt、WBC、淋巴细胞百分比(LY%)、淋巴细胞绝对值(LY#)、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结果:Hgb、RBC、Hct在T2时点显著下降(P<0.05),T3时点显著回升(P<0.05),Pit亦呈相似的变化。PT、APTT、TT稳定。结论:稀释式自体输血法适用于恶性肿瘤手术病人,简便易行,能有效减少血细胞丢失,凝血功能不受影响。

  • 标签: 乳腺癌 稀释式自体输血 血液稀释法 全身麻醉 羟乙基面淀粉注射液 凝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