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全血细胞减少症(PCP)患者病因,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为患者积极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4年1月—2009年12月咸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71例PCP患者临床资料、外周血形态、骨髓细胞学检查及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总结引起PCP常见病因。结果:引起PCP病因较多,其中,造血系统疾病56例占78.9%,其中造血系统难治性恶性疾病33例占46.5%,包括AA占16.9%、MDS占12.7%、AL占9.9%、MM占2.8%、HL占2.8%、MF占1.4%;造血系统良性疾病23例占32.4%,包括MegA占19.9%、HPS占9.9%、IDA占2.8%;非造血系统疾病15例占21.1%,包括药物不良反应占9.9%、肝硬化占4.2%、脾功能亢进占4.2%、感染相关性疾病占2.8%。结论:对于全血减少疾病患者,诊断时一定要紧密联系病史、体征、辅助检查等,先考虑造血系统难治性恶性疾病,再考虑造血系统良性疾病,然后考虑非造血系统疾病,做出正确诊断,力求避免误诊。

  • 标签: 全血细胞减少症 病因分析 外周血细胞形态 骨髓细胞学检查
  • 简介:目的:了解我国临床合理用血状况,为加强临床用血管理提供依据。方法:用文献计量法,对临床合理用血状况及管理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有74篇论文提到了临床用血存在不合理现象,研究地区覆盖我国东中西24个省市。有17篇定量研究,表明了我国临床用血合理性在不同医院、科室、成分血之间存在差异。在16篇临床用血管理论文中,加强临床用血制度建设被提及次数最多。结论:临床合理用血水平存在不同程度差异,加强医院输血管理重点在于提升临床医生自身专业素养,及医院管理层重视。

  • 标签: 临床用血 合理性 文献计量法
  • 简介:目的:探讨贮存式自体输血(PABD)在颅脑外科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01-2017-05颅脑外科进行PABD159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1)进行PABD颅脑外科疾病主要是脑膜瘤、胶质细胞瘤、垂体瘤和神经纤维瘤,分别占33.96%、28.93%、14.47%和11.32%。(2)脑膜瘤、胶质细胞瘤、垂体瘤及神经纤维瘤患者进行PABD自体血弃输率分别为11.11%、19.57%、26.09%和22.22%。(3)垂体瘤及神经纤维瘤组中Hb≥140g/L组自体血弃输率显著高于Hb〈125g/L组、Hb125-140g/L组(60%vs10.00%,14.28%,P〈0.05)。结论:术前Hb水平高垂体瘤及神经纤维瘤患者术后自体血弃输率高;颅脑外科患者进行PABD,患者受益不多;PABD需要进行改良。

  • 标签: 贮存式自体输血 脑膜瘤 胶质细胞瘤 垂体瘤 神经纤维瘤
  • 简介:输血作为一种特殊治疗手段,是现代医学不可或缺,在拯救患者生命同时也可能会给受血者带来不良反应,有些是终生甚至是致命。充分认识输血治疗危险因素,规范输血科建设与管理,是临床用血安全重要保证。

  • 标签: 输血科建设 临床输血 安全
  • 简介:目的:比较储存式自体输血和同种异体输血术后恢复效果。方法:两组择期手术肝癌患者,术中分别输注自体血和异体血400ml,比较术前、术后1、3dRBC、Hb、HCT、STB、UCB、K+。结果:2组患者术后1d各项检测指标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3d试验组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储存式自体血输血患者较异体输血患者术后各项指标恢复快,红细胞破坏少。

  • 标签: 储存式自体输血 肝癌 输血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输血后精神障碍相关因素。方法:分析8例老年患者输血后精神障碍临床资料。结果:有多种因素可能与其发生有关,包括年龄、贫血、血细胞比容低、低蛋白血症、药物、大量输血、低氧血症、血源、酗酒等。结论:针对相关因素综合预防及处理是老年患者输血后精神障碍重要治疗策略。

  • 标签: 老年人 输血 精神障碍
  • 简介:供血科是血站工作中一个重要环节,血站所采血液通过供血科发放给用血单位,是关乎血站发出血产品质量和用血单位患者用血安全大问题,也是保证血液质量最后一个关口。经过这些年工作中实践,我们找出了工作中容易疏忽一些漏洞和缺陷,通过解决这些问题,提高我们工作质量和效率,

  • 标签: 供血科 血液发放 备血 盘库 出库 用血单位
  • 简介:目的:探讨健康指导对血比重异常献血人群影响。方法:指定专人负责资料收集,对102名低血比重献血者进行3~6个月健康指导,测定干预后血比重。结果:干预3个月后63名献血者测定合格,3~6个月间18名献血者测定合格,共有21名献血者检测为不合格。81名合格献血者中72名参加了献血。结论:通过健康指导提高了低血比重人群对不良生活方式认知并且对扩大无偿献血人群有积极效果。

  • 标签: 健康指导 血比重测定 不良生活方式
  • 简介:随着社会和科学迅速发展与进步,临床医学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人类不仅仅满足于治病这一初衷,还要进一步通过对卡川体各项生理生化免疫学指标的研究,探索发病原因、影响因素及转归,从而更好地对各种疾病进行防治。因而各种与之相关检验项目也就应运而生,临床诊疗与检验医学依存度也就越来越高,

  • 标签: OSCE 医学检验 专业技能
  • 简介:目的:探讨血液病房输血环节质量管理,降低输血风险,保证输血治疗安全有效。方法:细化血液病房输血管理组织和制度,制定血液品种输注流程,加强薄弱环节风险控制。结果:通过加强对临床输血管理,最大程度地保证输血安全、有效。结论:要重视输血过程每一环节安全管理,加强输血流程中风险控制,有助于保证输血治疗安全有效。

  • 标签: 血液病房 输血安全 环节控制
  • 简介:目的:探讨3种碳青霉烯酶检测方法——改良hodge试验、CarbaNP试验、碳青霉烯类失活法(mCIM)筛选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肠杆菌科细菌差异。方法:对23例待测菌株分别用3种方法进行检测并记录,然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改良hodge试验17株阳性,阳性率为73.9%;CarbaNP试验19株阳性,阳性率为82.7%;mCIM试验20株阳性,阳性率为87.0%。结论:改良hodge试验步骤简单易行,结果稳定,阳性率高,但用时较长,可用于试验结果再次验证,也可用于大量临床住院标本。CarbaNP试验前期准备及步骤复杂,对操作者技术要求高,但它最短30min内出现结果,颜色对比显著,可用于实验初期快速检验。mCIM试验操作简单,符合率和特异性高,结果易于观察,可用于常规实验室碳青霉烯类检测。

  • 标签: 改良HODGE试验 CARBA NP试验 mCIM试验 碳青霉烯酶
  • 简介:目的:探讨红细胞抗原浓度对固相法ABO血型正定型及Rh(D)血型鉴定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健康成人O型Rh(D)阴性和AB型Rh(D)阳性个体各5例,采集静脉血3~5ml置于EDTA抗凝管中,将O型和AB型血液配制成不同高低浓度红细胞悬液,并用固相法进行ABO血型正定型及Rh(D)血型鉴定,同时以10%浓度红细胞浓度作为对照参考,观察假阳性和假阴性出现情况及假性结果出现时红细胞抗原浓度。结果:红细胞抗原浓度超过25%易出现假阳性;红细胞抗原浓度低于2%易出现假阴性;低浓度红细胞抗原对抗B、抗D影响更明显;高浓度红细胞抗原对抗A影响更明显。结论:红细胞浓度对对固相法ABO血型正定型及Rh(D)血型鉴定有影响,且高、低浓度对不同单克隆抗体结合抗原能力影响不尽相同。

  • 标签: 固相法 血型鉴定 红细胞浓度 单克隆抗体
  • 简介:目的:观察失血性休克患者自体血液回收中输注不同晶体溶液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106例失血性休克急诊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将106例患者分为醋酸组和乳酸组,奇数入醋酸组,偶数入乳酸组,每组53例,在自体血液回收时醋酸组应用醋酸林格氏液,对照组应用乳酸林格氏液。监测所有患者术前、自体血回输后2、24h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毛细血管充盈时间(CFT),以及静脉血红细胞(RBC)、血红蛋白浓度(HGB)。观察2组患者术前失血量、术后回收血量及术中输血反应情况,比较2组患者术前和术后24h血乳酸水平、血小板计数(PLT)及肝功能(GTP)情况。结果:①106例急诊手术患者术中自体血均经血液回收机回收,回输后MAP比术前明显增高,HR比术前明显降低,CFT比术前明显缩短,而RBC、HGB与术前相比均有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②2组患者术前失血量、术后回收血量及术中输血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前血乳酸水平、PLT及GP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醋酸组血乳酸水平、GPT术后24h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乳酸组术后24h比术前明显升高(P〈0.01);醋酸组术后24h血小板计数明显升高(P〈0.01),与乳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自体血回收中应用醋酸林格氏液可改善血液质量,防止血乳酸水平明显升高,同时对血小板和GTP也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 标签: 失血性休克 自体血液回收 醋酸林格氏液 乳酸林格氏液
  • 简介:目的:探讨科学高效献血体检方法,保障献血者安全和血液安全。方法:采用综合体检法,将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融合,并结合血液初筛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对献血者进行献血可行性判定,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挖掘出了一部分隐藏病史,总献血不良反应率及重度不良反应率均低于国内有关报道和本单位数据,血液最终报废率低于国内同行水平。结论:综合体检法可科学、全面地保障血液和献血者安全,减少血液浪费,值得推广

  • 标签: 无偿献血 体检 安全 综合
  • 简介:血液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广泛关注,但说起血液安全、血液质量来,似乎觉得只要不输上什么传染病血液就是安全、高质量。不可否认输血检验是保障血液质量,安全输血核心,而采供血过程中所使用物料也是输血安全最基本保证,大家在献血时一句“所用材料是一次性吗?”表达了献血者对物料安全关心。

  • 标签: 关键物料 安全输血 质量管理
  • 简介:输血病历是临床医师对患者输血治疗过程原始记录,从记录内容可以反映输血是否合理有效,是安全输血重要管理手段之一,也是医疗纠纷举证倒置重要依据。规范输血病历是杜绝因受血者输血病历记录缺陷时引发医疗纠纷关键。因此,规范输血病历是保证临床输血安全、防范医疗纠纷重要措施。我院将输血科设定为环节科室,负责临床输血病历监管,通过2年来管理,取得非常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输血病历 质量分析 体会
  • 简介:血液作为拯救生命特殊物质,是一种宝贵资源。血液只能来自人体,再生需要一定时间,一定时间内血液数量是有限。血站在制定全年供血计划时,必须对以往供血量和影响供血趋势因素有一个科学评估~([1])。红细胞是临床最常用血液成分,其有效期根据添加液不同而不同,国内红细胞保存期多为35d。面对临床大量血液需求和红细胞时效性,决定了采供血机构既要保持一定量红细胞库存而又不能大量采集制备。

  • 标签: 供血计划 数据分析 应用
  • 简介:近年来,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实施,无偿献血工作得到广泛宣传,人们对无偿献血认识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走进街头献血车,无偿献血人数急骤增加,但献血时出现不同程度不良反应,给献血工作带来一定困难,也有损献血者信心和积极性,同时给献血者带来痛苦,甚至会造成献血者流失。为此,本课题对献血过程中不良反应相关性原因进行探讨,为推动无偿献血健康有序开展起到一定作用。

  • 标签: 无偿献血 不良反应 献血次数 献血量 预防
  • 简介:目的:通过统计分析不同献血者捐献机采血小板低钙反应发生率差异,对高危群体进行积极预防及处理。方法:对大连血液中心2015-01-12月机采血小板8542人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性别、献血次数及捐献量不同,分成3组进行χ~2检验。结果:3组数据经χ~2检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女性,初次,捐献2个治疗量献血者更易出现低钙反应,采血前做好充分宣教工作,并口服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采血中使用加热毯,覆盖穿刺手臂,可预防及减少低钙反应发生。

  • 标签: 机采血小板 低钙反应
  • 简介:目的:研究捐献单采血小板血液初筛过程中,最佳血小板检测时间。方法:运用瑞典进口CA620血细胞分析仪,分别于采集后1min、5min、10min及30min检测40例静脉血标本血小板(PLT)和血小板体积(MPV)。结果:在标本采集后1min、5min、10min及30min进行检测,PLT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MPV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捐献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最佳血小板检测时间为10min。既可以满足血小板检测准确性,又能缩短献血者等候时间,提高献血者献血体验。

  • 标签: 成分血 单采血小板 献血 血小板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