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为了探讨SLC30A8(SNP:rs13266634)基因多态与2型糖尿(T2DM)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通过检索PubMed和CNKI数据库中有关SLC30A8基因多态与2型糖尿(T2DM)易感性关联研究的文献,用漏斗图评价发表偏倚,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并检验异质Q值和I2。此过程均在软件包LaunchStata9.0上完成。结果纳入11篇文献,得到12,100个2型糖尿病例和14,907个对照。等位基因C相对于T的整体OR值为1.13(95%CI:1.09~1.17,P=0.000),CC对TT的OR为1.29值(95%CI:1.19~1.41,P=0.000)。结论SLC30A8(SNP:rs13266634)基因多态位点与2型糖尿(T2DM)相关。

  • 标签: 型糖尿病 基因多态性 META分析 等位基因 异质性 发表偏倚
  • 简介:目的探讨糖尿足溃疡患者抑郁症发病情况及其与年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溃疡严重程度及持续时间、患者生存质量等因素的相关。方法收集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淄博市第一医院门诊接收的糖尿足溃疡患者73例。采用健康问卷抑郁分表(PHQ-9)评估患者抑郁情况及严重程度。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糖尿病程、糖化血红蛋白(HbAle)水平、糖尿足溃疡持续时间、吸烟史等。wagner分级判断患者糖尿足溃疡的严重程度,SF-36健康调查简表评价患者生存质量。结果根据PHQ评分,入组患者总抑郁症发病率49.3%,中重度抑郁发病率17.8%。HbAlc≥7.0%者抑郁发病率(66.7%)较HbA1c〈7.0%者(35%)明显升高(P〈0.01),中重度抑郁患者较轻度抑郁患者HbAlc不达标比率更高(P〈0.01)。wagner分级1级者抑郁发病率39.1%,2~3级抑郁发病率48.6%,4~5级抑郁发病率69.2%,wagner分级与抑郁症发病率呈明显正相关。糖尿足溃疡持续时间〉6个月时抑郁发病率(58.1%)明显升高(P〈0.05)。SF-36量表示抑郁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降低(P〈0.05)。结果未发现糖尿足溃疡患者抑郁发病率与患者年龄、糖尿病程、并发症数量及吸烟有明显相关(P〉0.05)。结论糖尿足溃疡患者抑郁症发病率较高,且与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溃疡严重程度、持续时间呈正相关.抑郁症严重影响糖尿足溃疡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糖尿病足溃疡 抑郁症 PHQ-9 糖化血红蛋白
  • 简介:干细胞移植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治疗糖尿下肢血管病变及糖尿足的新技术。本研究拟比较瑞芬太尼、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糖尿足自体干细胞移植静脉麻醉的效果,探讨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 标签: 糖尿病足 干细胞移植 静脉麻醉
  • 简介:国外开展胃旁路术(garstricbypasssurgery,GBP)治疗2型糖尿(type2diabetes,T2DM)已取得了显著临床效果。宝鸡市人民医院普外科2012年10月至2013年6月行GBP治疗T2DM共26例,术后3个月复查血糖,25例血糖正常,治愈率达96.2%,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临床资料本组26例,男9例,女17例;中位年龄53岁。病史8-15年,无糖尿家族史;术前空腹血糖(FPG)(16.5±3.5)mmol/L;体重指数(bodymassindex,BMI)(35.6±3.84)kg/m^2;并发症有高血压12例,高血脂16例,皮肤1例,肾病11例,视网膜23例,1例合并肝硬化门脉高压症。

  • 标签: 2型糖尿病 胃旁路术 临床观察 治疗 肝硬化门脉高压症 SURGERY
  • 简介:本文概述表皮干细胞的生物学特点,总结糖尿伤VI的特殊及不易愈合的原因,追踪表皮干细胞在糖尿伤口修复中的研究进展,最后展望表皮干细胞技术对糖尿皮肤伤口修复的研究方向。

  • 标签: 表皮干细胞 糖尿病 伤口愈合
  • 简介:<正>糖尿(DM)微血管病变是DM的慢性并发症,主要包括糖尿肾病(DN)、糖尿视网膜病变(DR)、神经病变、皮肤病变和肌肉病变等,是DM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目前,DM微血管病变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许多学者认为与糖代谢紊乱、血流动力学异常、微血管变化、血液流变学异常等方面有关,现就其近年来的研究概述如下。1糖代谢紊乱在DM高糖条件下,继发性细胞内高葡萄糖可以激活关键的醛糖还原酶(AR),导致葡萄糖大量转化为山梨醇,后者在山梨醇脱氢酶作用下转变成果糖。由于山梨醇极性很强,不能自由透过生物膜而果糖又很少进一步代谢,以致细胞内山梨醇和果糖堆积,过多的

  • 标签: 发病机制 微血管病 糖代谢 糖尿病肾病 血液流变学异常 醛糖还原酶
  • 简介:糖尿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各种并发症严重危害人民健康,为预防及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减少病人的致残、致死率,强化治疗控制血糖,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已被UKPDS试验[1]和DCCT试验研究[2]所证实.采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CSII)是一种新的治疗糖尿的方法,既能快速有效地降低空腹及餐后血糖,又减少低血糖的发生.我科临床应用CSII治疗30例2型糖尿,并进行疗效观察,现总结如下.

  • 标签: 胰岛素泵 治疗糖尿病 持续皮下输注 并发症 发生和发展 严重危害
  • 简介:目的探讨L-精氨酸(L-Arg)对糖尿大鼠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给大鼠腹腔注射四氧嘧啶制备糖尿模型,随机分为糖尿组、L-Arg治疗组及正常对照组;用药4周末处死大鼠,检测肝细胞线粒体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肝组织细胞一氧化氮合酶(NOS)、Na^+-K^+-ATPase、Ca^2+-ATPase活性以及NO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糖尿组大鼠肝细胞线粒体Mn-SOD、GSH-Px活性明显降低,MDA含量显著升高,肝组织细胞内NOS、Na^+-K^+-ATPase、Ca^2+-ATPase活性明显降低;与糖尿组比较,L-Arg治疗组大鼠肝细胞线粒体Mn-SOD、GSH-Px活性明显升高,且肝组织细胞内NOS、Na^+-K^+-ATPase、Ca^2+-ATPase活性及NO含量显著升高。结论L-Arg对糖尿大鼠肝脏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标签: 糖尿病 左旋精氨酸 自由基 CA^2+ -ATP酶
  • 简介:糖尿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最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可高达25%~90%,糖尿神经病变是指高血糖为特征的机体代谢障碍而累及神经系统的疾病,是糖尿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糖尿神经病变主要包括周围神经病变、植物神经病变、颅神经病变、脊髓病变、脑部病变及糖尿肌营养不良(肌肉萎缩)等疾病,其中又以前两者为多见。临床上对此尚缺乏特异性治疗方法。近年来,随着糖尿及其并发症基础研究的进展,如神经血流量测定、神经病变超微结构和酶动力学研究,不仅对糖尿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加深了认识,同时为针对性药物治疗措

  • 标签: 发病机制 周围神经病变 机制治疗
  • 简介:近年来,糖尿(DM)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其中2型DM占90%左右,2型DM患者往往在诊断的同时,就已经证实存在着动脉粥样硬化,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指由于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导致严重心脏缺血事件,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UA);非ST段抬高

  • 标签: 糖尿病 合并症 急性冠脉综合征 心电图 心脏缺血
  • 简介:<正>A组30例用胰岛素强化治疗,血糖>6.1mmol/L时开始静滴胰岛素,每小时1~2U,根据血糖调整剂量,24小时内使血糖维持在4.4~6.1mmol/L。B组29例给予胰岛素常规治疗。两组均对衰竭器官作支持治疗,并用抗生素。结果:A、B两组感染率分别30.0%和86.2%,病死率26.7%和48.3%,P<0.01及0.05。B组治疗费用是A组的1.9倍。表明胰岛素强

  • 标签: 内使 多器官功能衰竭
  • 简介:目的探讨贝前列素钠对糖尿大鼠炎症因子的影响及其保护作用。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组,贝前列素钠组。正常对照组喂以普通饲料,其他各组大鼠均喂以高脂饲料,贝前列素钠组给予0.6m。g/(kg·d),每日2次。观察8周,最终纳入实验各组6只,分别比较3组大鼠治疗前后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a【(TNF-a)、髓过氧化物酶(MPO)、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结果给药8周后,糖尿组IL.6、TNF-a、MPO、hs.CRP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贝前列素钠组较糖尿组IL-6、TNF-a、MPO、hs-CRP水平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贝前列素钠的干预可以降低糖尿大鼠的炎症因子水平,减轻炎症损伤。

  • 标签: 贝前列素钠 糖尿病 2型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A 过氧化物酶 C反应蛋白质
  • 简介:目的研究血浆四氢生物蝶呤(tetrahydrobiopterin,BH4)与2型糖尿大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100例T2DM患者分为两组:未合并大血管并发症组41例,合并大血管并发症组59例.并设正常对照25例,检测血浆BH4及其他相关指标.结果(1)2型糖尿组BH4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糖尿合并大血管病变组血浆BH4水平明显低于未合并大血管病变组(P<0.01)和正常对照组(P<0.01);(2)随着HBA1c水平的增高,血浆BH4水平呈下降趋势;(3)回归分析显示BH4水平与TC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CRP呈负相关(P<0.05).结论血浆BH4水平在2型糖尿患者中明显降低,合并大血管病变者降低更为明显,提示血浆BH4水平降低是2型糖尿大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

  • 标签: 四氢生物蝶呤 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 糖尿病
  • 简介:心血管疾病发病率、致残率高,是多数发达国家和许多发展中国家成人的主要死亡原因,也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在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中,高血压和糖尿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为二者的患病率都在逐年增高,共患者日益增多,且均为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糖尿病 高血压 主要死亡原因 疾病发病率 发展中国家
  • 简介:目的观察空肠旷置术对链脲佐菌素诱发的2型糖尿(T2DM)SD大鼠的治疗效果及其机制。方法60只SD大鼠经腹腔注射链尿佐菌素后建立T2DM模型,选取成模T2DM大鼠55只随机分为3组,手术组20只(A组),假手术组20只(B组)和对照组15只(C组)。A组行空肠旷置术,B组行空肠切断吻合术,C组正常喂养。测定术前(0周)及术后1、2、4、8、16周各组大鼠体质量(g)、空腹血糖(mmol/l)、空腹血浆胰岛素(INR)及血浆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及对照组比较,手术组术后2、4、8、16周体质量分别下降至(3521±9.00)g、(342.84±8.90)g、(336.64±10.26)g、(330.34±9.12)g,与术前(369.14±8.05)g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8、16周手术组血糖明显下降,分别为(14.62±1.10)mol/L、(12.12±1.38)mol/L、(8.75±1.06)mmol/L、(7.55±1.00)mmol/L,与术前(16.85±0.92)mmol/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尺0.05);术后2、4、8、16周手术组胰岛素水平分别上升至(14.62±3.10)mU/L、(16.12±3.38)mU/L、(17.75±4.06)mU/L、(17.55±3.10)mU/L,与术前(10.85±5.92)mU/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术后8—16周手术组大鼠胰岛素水平达到平稳状态,并与相同时间点假手术组、对照组相比较胰岛素水平明显升高(P〈0.05);手术组术后1、2、4、8、16周GLP.1值分别上升至(11.02±0.85)pmol/L、(14.42±1.18)pmol/L、(16.02±1.59)pmol/L、(17.62±1.02)pmol/L、(18.12±0.71)pmol/L,与术前(7.61±0.70)pmol/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16周与对照组各时间点大鼠的GLP-1值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时间的增加,手术组大鼠的GLP.1值升高越来越明显。结论空肠旷置术可有效控制T2DM大鼠的血糖,降糖疗效理想并持久�

  • 标签: 空肠旷置术 2型糖尿病 血糖
  • 简介:目的对糖尿肾病患者进行琼脂糖凝胶尿蛋白电泳测定,分析患者尿蛋白成分特点,探讨糖尿肾病患者进行尿蛋白电泳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全自动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仪对20例正常对照组及60例糖尿患者进行尿蛋白电泳分析。结果60例糖尿患者,24例尿蛋白定性阴性中有17例没有检出尿蛋白,1例肾小管蛋白尿,6例为生理性蛋白尿。36例尿蛋白定性阳性患者生理性蛋白尿7例,4例肾小管蛋白尿,15例肾小球蛋白尿,10例混合蛋白尿。结论对糖尿患者进行尿蛋白电泳测定,对糖尿患者早期肾损伤诊断、判断肾损伤程度和部位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尿蛋白电泳
  • 简介:胰腺疾病的发病率正在逐年增加,治疗以控制症状为主,但恢复胰腺细胞功能的研究进展缓慢。骨髓间质干细胞(BMSCs)是存在于骨髓中的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群,具有特殊的生物学特性和肿瘤趋向性。它在治疗胰腺疾病和糖尿方面的体内外研究成果显著,为干细胞治疗应用于胰腺疾病和糖尿的临床治疗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为此本文综述了BMSCs在此方面的研究进展。

  • 标签: 间质干细胞 胰腺肿瘤 胰腺炎 糖尿病
  • 简介:目前我国糖尿患者数已接近1个亿.中国已成为全球范围糖尿增长最快的地区,是世界糖尿第一大国。然而.我国糖尿治疗的现状并不容乐观.由于传统降糖药的治疗存在低血糖事件、体重增加和胰岛β细胞功能进行减退等因素,极大程度限制了血糖控制的达标率和延缓糖尿相关并发症的进展。由此可见.传统降糖药物已难以满足糖尿治疗全面达标的要求

  • 标签: 肠促胰素 肠促胰素类药物 2型糖尿病 胰高血糖素样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