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行为干预用于腹部手术术后疼痛的价值。方法:2020年9月-2022年8月本科接诊腹部手术病人86名,随机均分2组。试验组采取行为干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VAS评分等指标。结果:关于VAS评分,干预结束时:试验组数据(2.14±0.53)分,和对照组数据(3.96±0.74)分相比更低(P<0.05)。关于满意度:试验组数据97.67%,和对照组数据83.4%相比更高(P<0.05)。结论:腹部手术术后疼痛用行为干预,疼痛感减轻更加明显,满意度改善更为迅速。

  • 标签: 腹部手术 满意度 行为干预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多动症儿童中运用感觉统合训练方法对其行为产生的效果情况。方法:本文选取多动症儿童80例作为研究对象,划分成实施心理干预的参照组,以及在此基础上增添感觉统合训练的研究组,比较两组的效果。结果:在进行相应的治疗以后,研究组的Conner行为评定量表的改善情况更加显著,其效果明显的优于参照组,p

  • 标签: 感觉统合训练 多动症儿童 行为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延续性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本院收治的120例脑卒中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健康行为及BI评分。结果  干预后两组HPLP II评分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脑卒中 健康行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早期乳头刺激对新生儿吮吸行为的影响一直备受学术界和临床实践的关注。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和实证研究,我们发现了早期乳头刺激对新生儿的吮吸行为产生的深远影响以及可能的作用机制。这些研究表明,早期乳头刺激能够有效促进新生儿吸吮反射的形成和发育,从而提高其吸乳效率。此外,早期乳头刺激还能够加强母婴之间的情感联系,有助于建立良好的母乳喂养关系。这一发现对于推动母乳喂养实践的普及和促进新生儿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应该进一步深入探讨早期乳头刺激的作用机制,为新生儿护理提供更为科学的指导。

  • 标签: 早期乳头刺激,新生儿,吮吸行为,吸吮反射,母乳喂养。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探索对于急诊护理人员,加强职业 暴露防护行为干预的 实际效果。方法:选择 2013-2014 年与 2018-2019 年我院护理人员 40 名作为研究对象,前者作为对照组,后者为观察组。对对照组未实施 防护行为干预 发生的职业暴露情况进行整理,比较观察组实施 防护行为干预 后发生的职业暴露情况。结果;发现实施 防护行为干预 后,观察组发生的职业暴露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也就是说在实施 防护行为干预 之后,能够有效降低发生职业暴露的情况,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 急诊护理人员 职业暴露 防护行为干预
  • 简介:急诊监护室护理质量直接影响危重病人的救治成功率,反映医院的救治水平。临床上影响急诊监护质量的因素有:护理人员素质、编制及知识结构;急诊监护室护理单元设置及相关感染因素;急诊监护室的环境与医护间合作。急诊监护室中有先进的仪器,快速直接的治疗措施,护士具有对病情变化应对和加强护理的能力,在危重病人急救中可以起到重要作用。我院急诊监护室收治急诊危重病人,病房设置相对隔离,实行无家属陪护制度。在抢救危重病人的过程中可不影响其余的病人休息。同时又不被家属打扰,有利于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 标签: 急诊监护室 病人家属 护理质量 心理行为分析 急诊危重病人 救治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认知行为干预用于PICC置管患者价值。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院内肿瘤疾病有PICC置管需求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认知行为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比效果。结果 PICC并发症包括穿刺点感染、导管堵塞、静脉炎,总发生率以试验组的2.00%,低于对照组1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无差异性,干预后,两组患者均有改善,但以试验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认知行为干预用于PICC置管患者中,具有强化并发症防控效果及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作用。

  • 标签: [] PICC置管 认知行为干预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认知行为干预在冠心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方法:研究对象为2022年5月-2023年4月我院诊治的冠心病患者92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认知行为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冠心病知识知晓度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冠心病知识知晓度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认知行为 冠心病 心功能 护理满意度
  • 简介:目的调查冠心病患者健康行为(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遵医服药等)的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今后提高冠心病患者的健康教育作参考。方法对60例冠心病患者,通过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以访谈的方式对其进行调查。结果冠心病患者健康行为状况中等以上者占88.3%,差者占11.7%。51岁以下患者的健康行为状况较51岁以上者差;退休组患者的健康行为状况较在职者好;肥胖者健康行为状况最差,其次为体重正常者,超重者健康行为状况最好。结论健康教育重点应放在低盐、低脂饮食;如何采取合理的心理应对机转;随身携带应急药物的必要性,完全遵医嘱服药的重要性;自我监测应监测什么,监测频率;复查的意义等知识上。

  • 标签: 冠心病 健康行为 生活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少年采取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目的、动机及特征,为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心理卫生中心自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收治的348例非自杀性自伤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及访谈,对其采取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目的、动机及特点进行调查研究分析。结果:调查研究显示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发生原因多种多样,其中为控制父母的为 110例(32%),为发泄情绪的99 例(28%),为希望得到关心和关注的98 例(28%),为好玩的37例(10%);聚众性非自杀性自伤行为 216例(62%)。研究发现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有如下特征:女性204 例(59%),女性青少年更容易采取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受到过同学欺凌的199例(57%),说明同学关系不融洽的更容易采取非自杀性自伤行为;选取上臂自伤的221例(64%),上臂方便实施。结论: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发生原因多种多样,但希望控制父母和发泄情绪的占比更重,因此对青少年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很有必要,同时,我们可以通过对青少年的心理干预,引导其通过其他方式发泄情绪,减少自伤行为的发生。我们对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特点进行研究,让我们更加清楚其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目的、频率、方式、部位等,为我们实施干预提供了基础。

  • 标签: 青少年 非自杀性自伤 原因
  • 简介:目的确定影响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的行为因素,指导临床护士为糖尿病病人进行健康教育,促进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控制,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提高其生活质量。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对糖尿病病人进行问卷调查,以明确影响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的行为因素。结果影响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的因素包括消费模式、锻炼和血糖管理等3个主要行为因素。糖尿病病人较高的自我管理能力与较低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显示了统计学意义(P〈0.0001)。结论消费模式、锻炼和血糖管理等3个行为因素较好地预见了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控制,为发展更适合糖尿病病人的教育项目提供了一个科学的证据。

  • 标签: 糖尿病 血糖控制 行为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社区老年人预防跌倒意识行为现状。方法2014年1—10月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上海市浦东新区北蔡社区4个居委老年人265例,应用《老年住院患者预防跌倒意识行为问卷调查表》进行预防跌倒意识行为调查。结果26.20%的老年人知晓所服药物可能会导致跌倒并知道防范方法,26.79%外出或者活动时需陪伴,38.49%的老年人害怕跌倒。结论社区老年人预防跌倒意识行为有待增强,应制定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干预措施。

  • 标签: 老年人 社区 预防跌倒 意识行为 调查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认知行为护理在喉癌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度11月至2020年度的11月期间因喉癌就诊于本院的150例病人进行调查与分析,将病人分为2组,每组分得75例。对比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则采用认知行为护理。分析两组最终护理结果。结果:对比组护理质量评分结果明显较低、研究组较高,两组差异明显,P值

  • 标签: 认知行为护理 喉癌 传统常规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从发育行为儿童学与儿童保健的相关内容进行阐述,婴幼儿时期是人体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该时期机体和智力水平发育情况会直接对后续机体健康和生长情况产生影响。儿童保健是指家长和医护人员在依据婴幼儿机体发育情况的基础上,共同将科学的干预措施应用于其保健服务中,促进婴幼儿机体生长发育。本研究分析婴幼儿实施儿童保健干预对机体生长发育、运动功能和智力水平发育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促进发育行为 儿童学 儿童保健 和谐发展
  • 简介:目的通过对护士行为进行干预,提高住院病人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自行设计调查表,对实施行为干预前后、住院3d以上病人的一般资料、健康教育效果等进行调查,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经统计学分析,实施护士行为干预前后病人健康知识知晓值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人的入院宣教知识、辅助检查相关知识、心理卫生的有关知识的知晓值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结论对护士的健康教育技巧、方式等行为进行干预,能有效地提高临床病人健康教育的效果。

  • 标签: 住院病人 健康教育 护士行为 干预 影响
  • 简介:目的了解综合医院护士亚健康状态,探讨影响护士亚健康状态的相关因素。方法参考评价亚健康的诊断标准及美国CDC的亚健康诊断标准,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1024名护士进行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影响护士亚健康状态的相关因素。结果护士亚健康症状发生频率较高的为疲劳、记忆力差、活力减退、失眠。饮食油腻是亚健康发生的危险因素,体育锻炼、按时用餐、饮食合理、家庭成员对工作的支持为保护因素。结论护士及管理者都要积极采取各种有益于护士身心健康的措施,降低其亚健康的水平,从而促进护士的身心健康,提高护士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益。

  • 标签: 综合医院 护士 亚健康状态 健康行为
  • 简介:[目的]了解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出院早产儿母亲育儿生活中的困难及应对行为。[方法]采用质性研究法,在早产儿出院后1周、1个月时分别利用面谈和电话访谈的方式对18名母亲进行深度访谈。[结果]母亲在早产儿出院后经历了困难的母乳喂养、哺乳不确定性的困惑、自我育儿能力低下的无措与自责、对早产儿常见症状的担心与不安、疲劳及育儿负担感、育儿信息所致的混乱等育儿困难及不安,母亲采取积极应对和消极逃避两种方式应对育儿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结论]早产儿母亲在育儿过程中存在育儿困难,为提高早产儿母亲的育儿能力,探讨医院一社区一家庭一体化的连续性护理服务模式势在必行。

  • 标签: 早产儿 母亲 育儿困难 应对 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