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肾嫌色细胞癌(ChRCC)MRI表现特征,以提高术前影像诊断准确率。方法复习15例ChRCC患者术前MRI资料,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ChRCCMRI表现,尤其从T2WI信号特征,肿瘤强化程度、强化均匀性及强化方式。结果15例患者中,单病灶14例、多病灶1例。肿瘤呈球形7例、分叶状5例、不规则形3例。肿瘤最大径为13~105mm,平均44mm。T1WI为等或稍低信号,T2WI为稍低信号11例、等或稍高信号4例;9例信号较均匀、6例信号欠均匀。10例病灶周边见完整低信号包膜、3例包膜不完整、2例包膜不明显。增强扫描8例为中度强化、6例为轻度强化、1例为高度强化;7例病灶为较均匀强化、3例为强化欠均匀、5例为强化不均匀;12例病灶为平台型强化方式、2例为减退型、1例为持续强化型。结论ChRCC多为T2WI稍低信号,信号较均匀,轻至中度平台型强化,结合多期动态增强扫描特点可获得正确术前诊断。

  • 标签: 肾嫌色细胞癌 肾细胞癌 磁共振成像 影像诊断学
  • 简介:目的:探讨胎盘植入MRI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胎盘植入患者MRI征象,观察胎盘位置、信号强度、植入部位及子宫壁、相邻器官受累情况等,分析不同病理分级影像学表现。结果:本组16例中,8例术前MRI诊断为粘连型,1例为前置胎盘,影像表现为子宫壁内侧低信号连续性欠佳,局部子宫肌层变薄,肌层内未见明显胎盘信号,6例与病理相符,1例正常,另1例病理为植入型;6例术前MRI诊断为胎盘植入型,4例前置胎盘,2例位于子宫后下壁表现为胎盘下血管影增多,与子宫壁内侧低信号带消失,胎盘呈“锯齿状”突入肌层内,均与病理相符合;2例穿透型均为前置胎盘,表现为信号混杂,可见斑点状出血灶,与子宫肌层附着处浆膜层膨隆,与邻近子宫周围组织如膀胱壁分界不清。结论:MRI对产前胎盘植入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胎盘 侵入性 产前诊断
  • 简介:随着计算机、电子技术飞速发展,数字技术日益成熟,医学影像质量正逐步标准化、数字化,普通放射学已成为数字化、网络化放射学。CR成像技术在临床中应用和普及,实现了由传统模拟图像向数字化图像信息转变。通过CR摄影曝光条件合理选择,可充分发挥成像板优势,降低x线曝光量,提供优质CR影像。

  • 标签: CR摄影 曝光条件 噪声
  • 简介:摘要:妇产科阴道不规则出血患者均见子宫器质性病变问题,常见患者存在宫颈内膜炎、宫颈息肉等方面病情。已经绝经患者内膜癌变率偏高,未绝经患者则多见其处于增殖期及分泌期内膜,内膜癌变率相当偏低。本文就妇产科阴道不规则出血为题,做出临床分析。

  • 标签: 妇产科 阴道不规则出血 子宫内膜
  • 简介:目的:分析软骨肉瘤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声像图,探讨软骨肉瘤特征性超声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学确诊19例软骨肉瘤患者超声声像图表现,并结合其临床表现及病理分级综合分析。结果:19例软骨肉瘤,17例(89.5%)位于肌层深面,紧贴骨皮质表面;2例(10.5%)位于乳腺。肿块最长径≥5cm者18例(94.7%),弱回声15例(78.9%),边界清晰12例(63.2%),形态不规则15例(78.9%),内部回声不均匀19例(100%),伴发骨质破坏17例(89.5%),钙化形成17例(89.5%)。CDFI血流评级0级和Ⅰ级血流12例(63.2%)。低级别软骨肉瘤9例(47.4%)、高级别软骨肉瘤10例(52.6%)。两组CDFI血流评级及钙化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级别组0级血流及斑片状钙化更多(P<0.05),但大小、边界、形态、内部回声、有无钙化、骨质破坏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软骨肉瘤多表现为肌层深面、紧贴骨皮质生长弱回声团块,肿块最长径多≥5cm,边界多清晰,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多伴发骨质破坏、钙化形成,肿块内血供较少。低级别与高级别软骨肉瘤超声差异主要是低级别中血供更少,钙化多为斑片状。

  • 标签: 软骨肉瘤 软组织肿块 骨质破坏 钙化形成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
  • 简介:肝脏是人体最大腺体。肝脏占位性病变是临床上常见一种肝脏疾病,其病理类型十分复杂,且治疗方法和预后显著不同,因此其鉴别诊断是临床急需解决重要问题之一。近年来,随着第二代造影剂和低机械指数实时扫描技术应用,超声造影作为一项非侵入性技术,利用超声造影剂使肝内血管、肝组织及肝内病灶显影,从而实时评价肝脏血管灌注整个时期,并根据不同特征性表现,显著提高了肝脏占位性病变诊断准确率。本文就肝脏各种占位性病变超声造影表现特征进行综述。

  • 标签: 超声造影 肝脏占位性病变 鉴别诊断
  • 简介:1并行采集技术原理磁共振(MR)成像技术应用于临床以来,成像速度一直是人们致力解决问题。尽管目前一些序列采集时间已达到数秒,但因受技术限制及生理因素影响,图像质量仍不尽如人意。并行采集(parallelacquisition,PA)技术减少了相位编码数目,又能保持较高图像质量和空间分辨率,因此以上问题迎刃而解。理论上PA技术可达到亚秒级水平,但因受伪影和信噪比(SNR)影响通常只能提高1.5~3倍。

  • 标签: 相位编码 并行采集 K空间 灵敏度编码 空间分辨率
  • 简介:摘要 : 目的探究药学干预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影响。方法选取 2018 年 5 月~ 2019 年 5 月在本院住院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患者 100 例作为干预组,由本院药师在使用抗菌药物时进行药学干预; 2018 年 5 月~ 2019 年 5 月在本院住院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患者 100 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医院信息系统( HIS )对所选病例进行信息查阅,其中包括患者一般资料,记录其使用抗菌药物具体情况,其中包括使用药物种类、药物使用时间、抗菌药物花费等;统计出联合用药率、病原学检测率和不合理用药率。结果干预组联合用药率、不合理用药率均低于对照组,病原学检测率高于照组( P < 0.05 )。干预组住院时间及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低于对照组,抗菌药物花费低于对照组( P < 0.05 )。结论药学干预可以提升抗菌药物合理用药率,增强药效,防止药物资源浪费,减轻患者经济压力。

  • 标签: 药学干预 抗菌药物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肠及肠系膜钝性损伤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肠和肠系膜损伤患者CT资料。结果:65例中肠管破裂17例,表现为腹腔积液和积气;单纯肠系膜挫伤5例,表现为挫伤区域肠系膜脂肪模糊、水肿或血肿形成;肠和肠系膜并存损伤43例。10例合并肝、脾、肾等实质脏器中1个或多个脏器损伤。结论:CT可作为肠及肠系膜钝性损伤主要检查手段,腹腔积气和肠系膜血肿分别对肠管破裂和肠系膜挫伤诊断具有较高特异性,而腹腔积液和肠管水肿对肠管损伤具有较高敏感性。

  • 标签: 肠系膜 损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粒细胞肉瘤 (granulocyticsarcoma,GS)影像学诊断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 14例经病理证实并资料完整粒细胞肉瘤住院患者,分析和总结其影像学表现特征。结果: 14例患者以儿童、青少年居多,临床症状以肿瘤压迫所致肿胀、疼痛等非特异性为主。 8例患者行 DR检查, 1例检出; 10例行 CT扫描,病灶与肌肉密度比较均呈等密度,增强扫描病灶周边较中心强化明显。其中 8例侵及骨质,可见溶骨性骨质破坏及部分硬化灶( 25%); 9例行 MR平扫 ,与肌肉信号比较,不同部位 GS呈不同等、高信号改变,增强扫描病灶内均存在无强化坏死区,且周边强化程度较中心区域明显。结论: GS影像学表现具有以下特点并提示 GS生长特性:( 1)病程发展迅速,呈弥漫性生长,边界不清,对邻近骨质呈包裹性生长趋势;( 2)病灶软组织成分 CT上呈等密度, MRI上 T2WI呈高信号, T1WI信号根据部位不同表现不一;( 3)病灶内多存在坏死灶,且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病灶周边区域较中心强化程度高;( 4)可同时具有溶骨及成骨两种影像学表现,且骨质破坏程度与病程长短无关。

  • 标签: 粒细胞肉瘤 白血病 计算机体层摄影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圆锥角膜是一种角膜中央部或某一象限进行性变薄,呈圆锥状向前膨隆,导致角膜不规则散光和高度近视而引起不同程度视功能障碍角膜疾病。而不规则散光和锥体会导致视觉质量逐步下降,因此如何延缓病变发展和有效提高患者视觉质量是矫治圆锥角膜首要目标。目前矫治圆锥角膜方法有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和角膜手术。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即RGP,在配戴RGP镜片时,由于泪液填充了角膜不规则面,眼光学表面被前移至隐形眼镜表面,从而有效矫正不规则散光,解决了眼屈光异常问题,除此之外,最关键在合适验配后,利用RGP材料特性,对圆锥角膜锥体进行一个轻微接触而对锥体不产生压力情况下,可以延缓圆锥角膜进展。本文目的是从硬性角膜接触镜验配流程、圆锥角膜临床诊断和分型,评价RGP在矫正圆锥角膜屈光异常方面的有效性。 结论:RGP在矫正视力和延缓锥体进展方面,是目前矫正圆锥角膜非手术治疗有效方法。

  • 标签: 圆锥角膜 RGP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硬性透气性材料
  • 简介:目的回顾性分析乳腺大汗腺癌MRI及乳腺X线特点。方法收集2009年8月-2013年5月经病理证实乳腺大汗腺癌共19例(平均年龄66.8岁,范围51~87岁)。19例中行MRI检查和乳腺X线摄影检查各13例,其中接受2种检查者7例。分析病灶在MRI上形态学特征、动态增强特点、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及乳腺X线表现。结果在乳腺X线上,13例中肿块8例、结构扭曲4例、未见明显异常者1例;肿块边缘模糊者7例,毛刺者1例;4例伴有微小钙化。在MRI上,13例中10例表现为肿块样强化、3例表现为非肿块样强化;肿块边缘毛刺者6例,不规则者4例。3例非肿块样强化分布类型分别为区域性强化1例、多区域性强化1例、弥漫性强化1例。TIC为平台型者1例、流出型者12例。结论乳腺大汗腺癌在X线上多表现为边缘模糊肿块,在MRI上多表现为毛刺状边缘肿块,TIC多为流出型。乳腺大汗腺癌在影像学上多表现为恶性肿瘤征象,无特征性表现。

  • 标签: 乳腺 大汗腺癌 磁共振成像 乳腺X线摄影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患者病种数量增加,在临床上使用各种类型抗菌药物已慢慢成为常态。而在急诊内科中,抗菌药物使用频率较高,不对抗菌药物使用进行严格管理,容易使患者产生耐药性,影响对患者治疗。

  • 标签: 抗菌药物 急诊内科 耐药性
  • 简介:摘要:本文评述了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最新应用及研究状况 , 介绍了纳米生物材料所具有的特殊性能 , 以及纳米材料在国内外应用实例和产业发展现状发展情况 , 并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

  • 标签: 纳米材料 生物医学 应用
  • 简介:急性脑出血是临床上最常见脑血管疾病之一,具有发病急、进展快、死亡率高特点.脑出血与脑梗死仅靠临床症状不易鉴别,随着低场MR在基层医院应用增多,很多脑卒中患者首诊选择了MRI.现回顾性分析26例急性脑出血低场MR表现,以探讨低场MR对急性脑出血诊断价值.

  • 标签: 脑出血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研究乳汁潴留性乳腺囊肿超声表现,评价超声在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共28个乳汁潴留性乳腺囊肿超声表现,并与病理特征相对照。结果:22例,病变均为单侧,单发19例,多发3例,处于哺乳期12例,哺乳后10例,根据二维声像图特征分为四种类型:Ⅰ型,囊内低弱回声型;Ⅱ型,脂液分层型;Ⅲ型,囊内混合回声型;Ⅳ型,类实型。结论:超声检查对乳汁潴留性乳腺囊肿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很大价值,超声引导下针吸细胞学检查有助于本病诊断。

  • 标签: 乳腺 乳汁潴留性囊肿 超声诊断
  • 简介: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acutepancreatitis,SAP)是临床上常见严重急腹症之一,发病急骤,临床过程凶险,是当前胰腺外科难点之一。近年来,SAP发病日趋增多,上升至15%~30%,若诊治不及时或不得法,死亡率可高达40%~70%,24-48h内发生休克或多脏器衰竭者,死亡率高达80%以上。SAP有别于其他外科急腹症,如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消化道穿孔等,如果能及时、合理地治疗,全身多脏器功能障碍可逆转,死亡率可降低到10%以下。

  • 标签: 重症急性胰腺炎 持续动脉灌注 蛋白酶抑制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脾脏淋巴管瘤(spleniclymphangioma,SLA)临床及CT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11例SLA患者资料,其中9例行上腹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2例直接行上腹部CT增强扫描。观察临床特征及CT表现,并总结其影像学特点。结果:6例患者表现为脾大,其中2例有贫血、牙龈出血等脾功能亢进症状;2例表现为脾内多发病灶,9例表现为脾内单发病灶;11例均未见钙化及包膜。CT平扫均表现为脾内囊性低密度影,其中6例为单囊性病变,5例为多囊性病变;增强扫描动脉期及门静脉期病灶囊壁及分隔轻中度强化,延迟期3例病灶呈轻度强化,其中1例病灶延迟期囊内容物出现强化。结论:SLA在CT平扫上表现为囊性密度影,增强扫描有不同程度强化,并具有延迟强化特点。

  • 标签: 脾脏肿瘤 计算机断层扫描 X线
  • 简介:影像学检查泛指使人体内部结构和器官成像,借以了解人体解剖与生理功能状况及病理变化,达到诊断目的各种检查,它属于活体器官视诊范畴,是特殊检查方法。目前临床上普遍开展影像学检查有X线、CT、USG、MRI、DSA等。申请影像学检查,是临床医生在一定思维指导下,根据患者病情,恰当地选取某一种或多种影像检查手段,

  • 标签: 影像学检查 申请 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