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急性腹泻住院儿童轮状病毒(RV)感染状况及临床特征。方法2016年2月--2018年2月时间段内,选择我院收治的2184例急性腹泻住院患儿,回顾性分析患儿的临床资料,探讨儿童轮状病毒感染状况,分析临床特征。结果①2184例患儿,经ELISA检测,568例RV呈阳性,阳性率为26.01%(568/2184)。②急性腹泻,集中在9-11月与3-5月,其中,RV腹泻患儿,严重程度12(5-19)分,48.2%母乳喂养,腹泻3(0.5-53)d,最多腹泻7(1-21)次,呕吐2(1-6)d,最多2(1-11)次,体温高达38.5(37.1-41.1)℃。非RV腹泻患儿,严重程度7(4-15)分,67.3%母乳喂养,腹泻4(0.5-26)天,最多6(1-23)次,呕吐1(1-8)d,最多3(1-9)次,体温达8.4(37.3-40.1)℃。③RV呈阳性患儿分析,每年10月RV阳性率较高,每年7月阳性率较低,阳性率季节变化显著,存在秋季(9-11月)与春季(3-5月)两个高峰。结论轮状病毒是引起儿童急性腹泻的重要病原,临床需重视,根据患者临床特征,给予对症处理。

  • 标签: 急性腹泻 儿童轮状病毒 感染状况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直肠粘液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11月行外科切除的60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将患者分为两组非粘液腺癌组(n=11)和粘液腺癌组(n=49);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两组患者及不同组织分化程度患者的术后生存率,探索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本次研究粘液腺癌患者例数占所有结直肠癌惠者18.33%;针对非粘液腺癌组患者,其5年生存率为69.16%;针对粘液腺癌组患者,其5年生存率为50.00%;在5年生存率方面,同非粘液腺癌组进行比较,粘液腺癌组表现为明显降低(P<0.05)结论结直肠粘液腺癌具有不良临床病理特征,其预后比非粘液腺癌、高-中分化腺癌差,与低分化腺癌相近,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 标签: 结直肠癌 粘液腺癌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肝炎后肝硬化和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6月~2016年7月我院确诊的肝炎后肝硬化患者137例(肝炎后肝硬化组)及同期酒精性肝硬化患者82例(酒精性肝硬化组),对基本资料、临床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γ-谷氨酰转移酶(GG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白球比(A/G)、总胆红素(TBIL)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两组患者男性均占多数,酒精性肝硬化组男性比例(91.46%)高于肝炎后肝硬化组(64.23%),女性比例(8.54%)低于肝炎后肝硬化组(35.7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肝炎后肝硬化组患者平均年龄(58.9±6.4)岁较酒精性肝硬化组(51.7±4.3)岁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程比较(6.8±2.5)年比(5.9±2.7)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肝炎后肝硬化组患者肝掌(24.09%)、蜘蛛痣(28.47%)、男性乳房发育(1.46%)及肝大(6.57%)的发生率均低于酒精性肝硬化组(70.73%、80.49%、9.76%、51.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在脾大(59.85%比62.20%)、黄疸(13.87%比13.41%)和腹水(80.29%比76.83%)发生率方面,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肝炎后肝硬化组GGT(63.8±10.2)U/L、AST/ALT(1.01±0.22)及ALP(119.6±25.3)U/L均低于酒精性肝硬化组(139.4±47.9)U/L、(1.98±0.53)、(215.7±46.5)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A/G及TBIL比较(0.81±0.10)比(0.86±0.22)、(47.3±25.6)μmol/L比(49.4±27.3)μmol/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④肝炎后肝硬化组患者肝肾综合征及原发性肝癌的发生率(8.03%、29.20%)均高于酒精性肝硬化组(3.66%、9.7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上消化道出血(37.23%比43.90%)及肝性脑病(20.44%比26.83%)的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肝炎后和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特征,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可以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肝炎后肝硬化 酒精性肝硬化 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DR投照技术的具体效果及相关的影像学特点。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一年期间收治的280例需要接受影像学检查的患者为相关对象,所有患者都需要同时接受传统的X光投照与DR投照,分别对比患者在接受两种不同类型的影像学检查后的诊断率及三片率情况。结果患者接受DR投照技术检查后的病情诊断率与三片率均高于X光投照,两种方法的相关数据在对比后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临床影像学检查中,DR投照技术的应用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 标签: 影像学 DR投照 特征 技术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胎膜早破合并羊膜腔感染综合征的临床特征。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4年1-12月收治的30例胎膜早破合并羊膜腔感染綜合征产妇,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2015年1-12月收治的30例胎膜早破未合并羊膜腔感染综合征产妇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产妇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加强认识胎膜早破合并羊膜腔感染综合征对母婴生命健康的严重危害。结果观察组新生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围产儿感染及新生儿死亡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破膜时间、总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明显多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产褥感染率和剖宫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膜早破合并羊膜腔感染综合征易出现新生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围产儿感染及新生儿死亡等不良反应,产褥感染发生率和剖宫产率高,产程延长及产后出血量多等临床特征,其严重威胁母婴的生命健康,应最大限度避免羊膜腔感染综合征的发生。

  • 标签: 胎膜早破 羊膜腔感染综合征 新生儿 产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完全型川崎病小儿临床特征。方法文章中涉及的川崎病患儿例数为50例,来院治疗时间在2016年9月~2017年9月期间,根据分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为典型川崎病,观察组为不完全型川崎病。结果对照组,皮疹、淋巴结肿大、结膜充血、唇干裂等临床症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但是心电图以及实验室相关检查方面差异极小,p>0.05。结论不完全型川崎病的临床表现不明显,因此应加大心电图以及实验室的检查,注意检查结果,同时针对于唇干裂、结膜充血以及皮疹的患儿重点检查,提高准确率。

  • 标签: 不完全型 川崎病 患儿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征以及治疗的方法效果。方法选定儿科门诊接诊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者50例作为研究组,以及同期门诊接诊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研究时段自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均进行抗感染、对症支持治疗,比较临床特征、治疗效果。结果两组临床特征相比P>0.05(不具统计学差异);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较对照组高,P<0.05(具统计学差异)。结论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临床特征不明显,治愈率低,临床应加强对患者营养干预,改善机体免疫功能,以此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临床特征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癌分子分型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我院324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免疫组化结果.将乳腺癌分为LuminalA型、LuminalB型、HER2,neu型及basal—like型。观察乳腺癌分子分型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相互关系,比较各型患者术后的无病生存期。结果:乳腺癌的分子分型与年龄分组、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无关,与组织学分级相关(P〈0.05)。患者随访11~72个月,无病生存期与年龄分组、组织学分级无关.与淋巴结转移状态、分子分型相关。不同分子分型患者间的无病生存期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乳腺癌的分子分型能准确反映患者的预后,LuminalA型预后最好,而HER2/neu型预后最差。

  • 标签: 乳腺癌 分子分型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对新生儿低血糖引起脑损伤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进行分析研究,以供参考。方法本次的研究对象选择于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0日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8例低血糖新生儿患者为研究组,以及同时其在我院接受治疗,检查结果健康的92例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对两组患者进行单因素危险因素分析,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血糖进行对比。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中显示,胎龄、妊娠期糖尿病、体质量、喂养时间、以及血糖水平等均是新生儿低血糖因其脑损伤的危险因素,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患儿临床上EEG检查结果多有异常,且患儿的MRI检查顶枕部皮层有受累表现,且患儿多表现出现惊厥症状。结论对新生儿的各项指标进行密切的关注,包括患儿的EEG检查以及MRI检查结果,惊厥、血糖值等,对可能的危险因素以及临床症状进行预防和尽早控制,根据患儿的情况对患儿用药,可有效减少新生儿低血糖导致的脑损伤几率以及情况,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价值。

  • 标签: 新生儿 低血糖脑损伤 临床特征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本院2015年--2016年皮肤性病门诊性传播疾病(STD)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STD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86例STD门诊就诊患者的基本情况、病情特征进行了登记分析。采用统一的自制心理测试量表对86例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并与86例一般皮肤病患者进行比较。结果门诊中5种常见性病就诊人数呈上升趋势。心理评测结果显示,性病患者的躯体化、强迫、抑郁等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人际关系等因子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D发病整体呈上升趋势。我们应该加强STD防治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努力控制STD的传播和蔓延,提倡安全性行为。

  • 标签: 皮肤性病门诊 性行为 流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特征、危险因素和治疗结果,比较学龄前儿童和学龄儿童FD患者临床表现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年龄≥4岁的90例体检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年龄分为<6岁组和≥6岁组,统计FD发生率,比较2组中FD临床表现的差异。结果FD患儿发生率为22.12%。<6岁和≥6岁患儿的上腹痛和上腹烧灼感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餐后饱胀、早饱、呕吐和腹泻的发生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FD在小儿人群的发生率较高,并且在学龄前儿童和学龄儿童中的临床表现有差异,FD的发生与社会精神心理因素、遗传因素和Hp感染等有关。

  • 标签: 小儿 功能性消化不良 危险因素 幽门螺杆菌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小脑后下动脉远端动脉瘤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治疗进行分析及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20例小脑后下动脉远端动脉瘤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收治时间为2011年2月至2016年1月期间),于治疗前患者均行CTA(CT血管造影诊断)后实施显微外科治疗,以枕下入路,其中12例患者行手术夹闭,6例孤立术式,切除及血管端吻合术式2例。结果CT血管造影为小脑后下动脉远端动脉瘤的主要诊断方案,其中合并小脑动脉畸形者4例,漏诊6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未出现死亡病理,术后并发颅内感染患者2例,并发脑积水患者2例,实施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好转,随访时间为1~5年,平均时间(3.10±1.10)年,未再次出血,其改良mRS评分为(4.82±1.02)分。结论CT血管造影对于诊断小脑后下动脉端动脉瘤具有较为显著的效果,且于诊断后采取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预后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 标签: 小脑后下动脉远端 动脉瘤 临床特征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患者的X线表现及腰椎关节突关节含水量的MRI特征,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7年8月~2009年1月诊断的53例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患者的腰椎正侧位片及MRI资料,全部病例均为单节段滑脱(L4椎体前移),X线片上无椎体变形、旋转及侧方移位,除外非退变性患者。腰4前移的百分比用侧位X线片上腰4椎体后缘相对于腰5椎体后缘前移的距离与腰5上终板宽度的比值乘以百分之百表示。通过轴位MRIT2像分析腰4-5关节突关节的含水量。腰4-5关节突关节含水量值通过轴位MRIT2像上双侧关节突关节高信号区(即关节面及关节腔内的关节液)宽度的总和与双侧关节突宽度总和的比值来表示。结果在53名患者中,43名患者的MRIT2像出现关节突关节高信号,而MRIT2像未出现关节突关节高信号的10名患者的侧位X线片均出现轻度椎体前移(<Ⅰ度)。MRIT2像出现关节突关节高信号的43名患者的关节突关节含水量平均值和腰4椎体前移百分比分别为0.14和18.1%。统计学结果为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RIT2像腰椎关节突关节含水量值与X线上的椎体前移存在显著线性正相关。MRIT2像腰椎关节突含水量增多应高度怀疑退变性腰椎滑脱的存在。

  • 标签: 腰椎 退变 关节突含水量 腰椎不稳 MRI X线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酒精性肝硬化和乙肝肝硬化的临床特征,并总结其防治方法。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7年3月-2018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32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作为酒精组,同时选取同期收治的乙肝肝硬化患者32例作为肝炎组。记录并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症状及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结果两组患者年龄差异经分析后无统计学意义(P>0.05),酒精组男性比例明显高于肝炎组,临床特征中肝肿大、黄疸、肝掌、蜘蛛痣的发生概率明显高于肝炎组,脾肿大、腹水发生概率明显低于肝炎组,肝炎组患者GGT、AST/ALT、ALP均明显低于酒精组,两组患者的胆石症、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的发生情况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酒精组急性胰腺炎的发生情况明显高于肝炎组,肝肾综合征的发生情况明显低于肝炎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酒精性肝硬化与乙肝肝硬化患者进行治疗时,需结合二者临床特征和实验室结果的差异针对性的采取防止措施,缓解患者疾病进展,改善生命质量。

  • 标签: 酒精性肝硬化 乙肝肝硬化 临床特征 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以及临床特征予以观察。方法随机从某市2016年以来到2018年4月期间报告的患者当中择取50份因布鲁菌病而入院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予以分析。结果经过观察,男性患者的数量显著多于女性患者的数量,且21岁-50岁之间的青壮年概率最高;和病畜以及附属产品的接触概率相对较高的人员感染率比较高;最共同且最多见的临床表现就是发热且多汗、肢体乏力以及关节疼痛、头晕等。结论布鲁氏菌病属于人畜共患的传染疾病,但是可以通过加强相关的防治宣传和健康教育、建立并完善有效的动物检疫监测制度、加大财政投入等措施来予以前期控制。

  • 标签: 布鲁氏菌病 流行病学特征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此次研究探究在医院感染病患者中感染病原菌的分布以及耐药性分析。方法对本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间收治的发生医院感染的1872例患者中分离出的459株病原菌种类进行药敏试验,并且根据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所有发生医院感染病历当中,其中以呼吸道感染较为常见,而所有患者中,大部分患者为老年患者。459株病原菌种类的药敏试验当中,其中主要的病原菌分别有鲍曼不动杆菌76株,占据比例为16.56%;肺炎克雷伯菌44株,占据比例为9.59%;金黄色葡萄球菌44株,占据比例为9.59%;大肠埃希菌42株,占据比例为9.15%;表皮葡萄球菌26株,占据比例为5.66%;而对于病原菌的耐药性而言,革兰阳性球菌对于利奈唑胺、万古霉素的敏感性较强;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多黏菌素E、头孢他啶棒酸、头孢噻肟棒酸、阿莫西林棒酸等药物的敏感性较强;鲍曼不动杆菌对替卡西林钠克拉维酸钾、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类药物耐药性较高,而对多黏菌素E类药物几乎无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类药物耐药性较高,而对奎奴普丁、夫西地酸、替考拉宁类药物的耐药性较低。结论本次研究得出,本院医院感染病患者中,其病原菌以鲍曼不动杆菌为主,而主要的病原菌为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其不同病原菌对于不同类型抗生素的耐药性差异较大,在治疗中应当合理使用。

  • 标签: 医院感染病 病原菌 分布特征 耐药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先兆早产保胎期间孕妇所出现的心理特征,以及探讨相应的心理护理方法。方法本次研究所在时间区间为2015年3月-2017年3月,在此区间内选取我院纳入医治的先兆早产保胎期间的孕妇100例为研究对象,从中随意挑选50例患者运用常规护理为参照组,其余5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加用心理护理为研究组。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妊娠期情况和心理状况均明显好于参照组,P<0.05。结论通过了解先兆早产保胎期间孕妇的心理特征,对患者采取心理护理能够使得其心理健康得到明显的改善。

  • 标签: 先兆早产保胎 心理特征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主动脉夹层的急诊诊治特征以及误诊原因。方法选取我院32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的资料信息进行统计,把就诊过程加以记录,并对所有患者开展影像学检查和心电图检查。结果4例患者在短时间内疾病被确诊,有8例患者因为临床症状不明显,出现了误诊的情况,误诊率为33.33%;在治疗过程中,有4例患者无法承受疼痛,医师实施镇痛处理。治疗过程中,20例患者病情达到稳定状态,治疗20-30天左右出院,对8例患者治疗病情加重,对其实施外科手术或者介入治疗病情明显好转,有4例患者治疗时并发一系列并发症,使病情快速加重,从而导致患者死亡。结论对主动脉夹层患者应加强检查谨慎性,从而降低误诊率,为患者争取更多治疗时间。

  • 标签: 急诊诊治特征 主动脉夹层 误诊原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囊癌腹部转移淋巴结分布特征的CT、MR表现。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9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胆囊癌腹部转移淋巴结患者合计30例,回顾分析患者的基本资料及其CT、MR表现。结果30例患者中,出现壁厚症状者共13例、结节型患者共10例、肿块患者共7例。CT影像学诊断主要特征为低密度;MR影像学诊断特征为TlWI序列上见低信号,T2WI序列上见高信号,DWI序列上随b值升高信号增高。结论对胆囊癌腹部转移淋巴结患者而言,行CT及MR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可为患者后期的治疗提供相应参考。

  • 标签: 胆囊癌 淋巴结 转移 CT MR
  • 简介: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性淋巴结的特征性灰阶超声表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1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共发现483个淋巴结,采用灰阶超声评估其淋巴结的分区、形态、边界、淋巴门及内部回声。结果:①病理证实为转移性淋巴结217个,非转移性淋巴结266个;淋巴结转移率为31.3%。②217个转移性淋巴结经灰阶超声检查显示,143个淋巴结的最大径〉10mm,163个淋巴结纵横比(A/T)≤2,62个淋巴结边界不清;大部分淋巴门消失,其余偏心或狭窄;淋巴结内见微钙化的有56个,囊性变的有22个,内部高回声55个。③灰阶超声综合评价转移性淋巴结的灵敏度为65.0%,特异度为92.9%,微钙化、囊性变、高回声评估转移性淋巴结的灵敏度分别为25.8%、10.1%和25.3%,特异度分别为98.1%、99.2%和98.5%。④颈侧区与中央区淋巴结间的超声特征中微钙化、囊性变及高回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钙化、囊性变、高回声作为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性淋巴结评估指标具有很高的特异性,颈侧区与中央区的转移性淋巴结灰阶超声特征间存在差异。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癌 转移性淋巴结 灰阶超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