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安顺市西秀区2013年监测中发现的重性精神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找出重性精神病的发病规律,为提高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发现率、治疗率、管理率、降低危险行为率寻找方法。方法利用国家重性精神疾病基本数据收集分析系统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西秀区重性精神病的罹患率为238.18/10万。1980年以后发病数出现上升,经济状况低于当地贫困线的病例较多,明确的职业中农民和下岗无业的人群占比较高,男性高于女性,城区高于农村,青少年开始有发病,20岁-40岁的青壮年是首次发病较为集中的人群。结论关注城区失业、无业人群和农民的心理健康,对贫困人群开展心理疏导,缓解中年、男性的压力,尽早介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的引导对于防控重性精神病的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 标签: 重性精神病 发病情况 分析
  • 简介:摘要人性化管理即一切管理均应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做好人的工作为根本。由于精神科护士职业的特定性,决定了他们工作具有较高的应激危险性。持续的应激对心身健康和工作质量有明显影响,因此了解影响精神科护理人员的应激源,掌控应对应激的方法,能有效地增强护理人员的心身健康。

  • 标签: 精神科 护士 心理健康 人性化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科老年患者术后精神障碍的原因,为临床治疗提供相应的依据,制定提高骨科老年患者术后护理的相应对策。方法选择2009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的120例老年骨折手术患者,进行术后的精神状态统计分析,从中找出诱发骨科老年患者术后精神障碍的原因,并给出有效的护理对策。结果临床应用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后,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精神障碍均得以痊愈。结论针对骨科老年患者,实施有效护理,能够促进术后精神障碍的恢复。

  • 标签: 骨科 老年患者 精神障碍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精神科住院病人死亡的原因分析,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减少死亡的发生,保证病人的安全。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0年间精神科住院病人死亡的临床资料。结果引起死亡的原因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结论引起死亡的原因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只有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在护理工作中加强工作责任心,做到早期发现,积极抢救,能有效的降低死亡的发生率。

  • 标签: 精神科住院病人 死亡 原因分析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颅内肿瘤患者术后发生的不同精神症状的作用,总结出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2012年9月至2013年7月间进行颅内肿瘤术后发生精神症状的患者62位,对其进行针对性护理,并加强对患者的脑水肿、脑缺血、癫痫等症状的护理。比较患者护理前后血压、心率的变化。结果经护理干预后,患者的精神症状得到有效的控制,护理后血压、心率明显低于护理前(P<0.05),且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颅内肿瘤患者术后发生的不同精神症状,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并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颅内肿瘤 精神症状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精神病患者因认知障碍、文化程度低,护士自身存在的因素以及应用存在的问题,在对精神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时质量不是很高。几年来,我院通过对精神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质量的考评,从精神病患者及护理人员的因素及应用存在的问题分析,结合精神病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对策,以保障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使我院的健康教育工作得到了精神病患者及家长的充分肯定。

  • 标签: 精神病人 健康教育 质量 原因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住院精神病人发生躯体症状的发生率。方法对住院精神病人出现躯体症状的病例进行现场调查,统计分析。结果住院精神病人发生躯体症状的发生率为37.3%,且随着年龄增高,出现躯体症状的发生率也增高;躯体症状中以发烧、腹泻呕吐最常见。多数病人无主诉,其中酒精中毒所致的精神障碍的病人缺乏主诉最明显,其次为情感性精神病。结论加强对长期住院的高龄患者和酒依赖患者的监护,减少医疗风险,是非常有必要的。

  • 标签: 躯体症状 观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比较喹硫平与氯丙嗪治疗酒精性精神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9年4月至2011年5月入院治疗的酒精性精神障碍患者80例,按入院时间随机分为喹硫平组和氯丙嗪组治疗,每组各40例。治疗6周。利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药物副反应量表(TESS)进行评估。结果治疗6周后喹硫平组疗效与氯丙嗪组无显著差异,但TESS量表评分前者明显优于后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喹硫平治疗酒精性精神障碍疗效与经典用药相近,副作用明显小于氯丙嗪,患者依从性较好,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治疗,建议在临床使用。

  • 标签: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 喹硫平 氯丙嗪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以精神症状首发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10例以精神症状首发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采取对症处理,探究其发病原因,症状,体征、治疗原则及其误诊原因。结果7例患者行颅脑CT确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患,3例患者颅脑蛛CT检查正常,行腰穿脑脊液确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经过对症治疗后,6例患者治愈,3例患者好转,1例患者死亡,治疗总有效率为90.0%。结论老年患者蛛网膜下腔出血多由高血液、冠状动脉硬化引起,起病缓慢,无明显的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等表现,多以精神症状首发,极易误诊为原发性精神病、癔症、癫痫、酒精中毒等,因此除了神经系统检查、颅脑CT检查外,必要时行腰穿脑脊液检查,可明确诊断,尽早治疗,提高患者生存率。

  •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 精神症状 临床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探讨我院第二类精神药品应用情况。方法我院门诊药房选取2016年的第二类精神药物处方5049份,研究和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药品名称、用药剂量、用药剂型。结果第二类精神药物处方5049份,占处方总量的11.12%,精神药物的二联用药有54张,占第二类精神药物处方量的1.07%,没有精神药物的三联以及以上的情况。大于66岁的患者使用最多,占比为29.01%;19岁到35岁的患者使用最少,占比为12.99%。艾司唑仑片的DDDs值最大,为13542,最少的为地西泮注射液,DDDs值为167。结论我院的第二类精神药品的使用情况基本合理。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医院二类精神药品管理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合理的管理对策;方法通过对我院2014年-2015年期间二类精神药品管理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结果目前二类精神药品管理中的问题主要包括空安瓿、剩余药品的回收存在问题、处方药品通用名书写不规范、使用登记信息有偏差、管理制度不健全、人员权责不分明、反馈机制不完善、医护人员对精神药品相关法律认知度较低;结论目前精神药品管理过程中的问题较多,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能够有效的提高二类精神药品管理质量,提高临床用药安全,保障患者的健康。

  • 标签: 二类精神药品 管理 现状 对策
  • 简介:摘要近年来,我国临床中妊娠合并精神疾病妇女的发生率越来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患有精神疾病的妇女在分娩时具有特殊性,风险要明显高于健康产妇,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要加强安全意识。本文中将对妊娠合并精神疾病妇女临床护理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对我国现阶段针对妊娠合并精神疾病妇女的临床护理措施进行简要综述。

  • 标签: 精神疾病 妊娠期 分娩 护理
  • 简介:摘要探讨和分析食管癌术后患者出现精神障碍的危险因素及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对对17例食管癌术后发生精神症状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例患者中,一例意外拔出胃管,其余无相关并发症发生。均在术后2-4周痊愈出院,随访2-3月未再发。结论食管癌患者术后发生精神障碍的因素有个体因素,身体状况,疼痛,环境因素等,针对其进行相应护理干预,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提高治愈率。

  • 标签: 食管癌 精神障碍 危险因素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对50例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探讨与研究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7年3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列为研究对象共50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成人精神分裂症患者50例列为对照组,观察比对两组患者一般临床特征。结果两组患者各项病发前驱症状比对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患者持续时间为(6.41±5.22)d;对照组患者持续时间为(6.83±5.75)d。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项临床表现分析,嫉妒妄想、伤人毁物、自杀行为存、自语自笑组间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入院时接受PANSS评定得分情况,研究组患者总分为(75.82±6.63)分,对照组患者总分为(52.31±3.15)分,组间差异具有显著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与成年首发患者各项临床特征之间,存在少许差异性。

  • 标签: 青少年 首发 精神分裂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龋齿原因。方法对我科从2013年10月~2014年10月110例住院患者进行调查。结果龋齿患者106名,患龋率96.36%,其中40岁及以下患龋率81.82%,40岁以上患龋率100%。结论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患龋率较高,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及健康指导提高其生活质量,促进身心健康。

  • 标签: ? 精神病 龋齿 原因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拒食的原因,从而有针对性的采取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收治的58例有拒食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拒食原因进行分析,并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和一般护理措施。结果有针对性的、恰当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拒食行为,经过精心护理后,93.1%患者的拒食行为不出现或偶尔出现。结论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使患者正常进食,保证了患者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是患者康复治疗的必要条件。

  • 标签: 拒食 精神分裂症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精神发育迟滞儿童家属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随机抽取60例来我院就诊的精神发育迟滞儿童的家属作为研究组,60例健康体检儿童家属作为对照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研究组的人际关系敏感、躯体化、抑郁、焦虑、精神病性、阳性项目数及阳性症状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精神发育迟滞儿童家属主要症状表现头痛、易哭泣、易激动和烦恼以及失眠等。结论精神发育迟滞儿童家属存在比较严重的心理健康隐患,应对其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

  • 标签: 精神发育迟滞 儿童 家属 心理健康
  • 简介:摘要目的对精神病住院患者的暴力行为开展分析研究,探究最为科学的处理方法。方法选取本病区精神病住院患者中出现暴力行为的案例开展分析,研究暴力发生的原因和应急处理。结果精神病住院患者出现暴力行为的原因,与患者的精神状态、环境、药物和其他因素密切相关。结论在精神病患者的治疗与护理工作中,应当针对其特点开展针对性处置措施,有效预防和减少暴力行为,保障医护人员及患者的安全。

  • 标签: 精神病患者 暴力 原因 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