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精神康复训练对精神分裂患者康复过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40例精神分裂患者为观察组,同时选取32例精神分裂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入院后给予抗精神病药物常规治疗,并按照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服务。观察组患者入院后除常规药物治疗外,进行精神康复训练。结果对照组患者在入院时与出院时SSFPI评分和BPR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过精神康复训练后,观察组患者在入院时与出院时SSFPI评分和BPRS评分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维持药物治疗的同时,辅助一系列精神康复训练措施,不仅可减轻或缓解患者临床症状,而且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环境和精神面貌,避免生活和社会功能衰退,增加患者社会适应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精神分裂 精神康复训练 康复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精神科医院的用药情况进行评价和分析,提高医院合理用药的水平。方法随机选取我院精神科2014年2月至2014年11月期间收治的489例精神障碍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分析其门诊处方。结果(1)新型抗精神疾病药的使用概率较大,且呈增长趋势;大部分精神疾病患者使用单药进行治疗,少部分难治性精神疾病采用联合用药进行治疗。(2)489例患者中56例患者联合使用抗精神病类药物,占总人数的11.45%。结论精神科医院的用药情况基本合理,在用药过程中注意药物选择的多样化、新型化、同时尽量避免药物不良反应,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精神科 用药 评价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精神科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联合前瞻性监测法,对精神科2011年1月~2015年12月住院患者医院感染情况展开调查研究,收集医院感染部位、原发疾病类型、住院时间、发病季节等资料,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精神科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结果研究所选600例精神疾病患者中,44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7.33%;患者感染部位以泌尿道、胃肠道、呼吸道感染为主,分别占11.36%、18.18%、59.07%;患者年龄、合并基础疾病、抗菌药物使用、精神疾病类型、住院季节、住院时间等与医院感染发生率相关(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精神科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与住院时间、医院管理、原发疾病类型相关,需制定针对性护理措施,以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 标签: 老年 精神科病患 医院感染 因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安全管理在减少老年精神科护理安全隐患以及提升护理质量中起到的作用。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对照组采取普通护理方法,实验组采取针对老年精神科现存风险分析所得的相应护理管理方法。通过护理管理效果,和护理安全管理来评价两组护理方法所起到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采取护理风险分析管理方案之后,患者的意外发生率以及护理工作过程中错误事件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有一个显著性改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的护理管理方案可以有效的提升老年精神科的护理安全,降低了护理工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

  • 标签: 护理管理 老年精神科 潜在风险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精神科病房开展中的效果。方法纳入我院精神科在时间段2015年8月~2016年1月区间精神疾病共8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入院编号奇偶性方法进行分组,分别将4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观察组中。对照组患者根据病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配合进行心理疏导以及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之上给予优质护理服务。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在生活质量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精神科病房中积极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精神科患者生活质量水平,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精神科 优质护理服务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精神科是一个特殊的科室,患者因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常常会出现一些安全事故,因此,在对精神病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采取有效地管理措施,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机率,保障精神病患者的治疗效果。

  • 标签: 精神科 护理 安全隐患 管理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肾衰竭患者应用抗生素出现的精神症状情况及其治疗内容。方法2014年7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我院肾内科接受治疗的肾衰患者出抗生素相关的精神症状患者共计35例,患者均是由于使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导致,对患者的相关神经精神状况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均在应用抗生素的24h~72h出现,患者的精神症状主要有兴奋、不自主震颤、语无伦次以及嗜睡和神志不清等病症,患者进行脑电图检查以及头颅CT检查排除有脑部感染和及其他病变,患者在停止药物服用后血液透析以及灌流治疗后其相关病症均消失。结论在肾衰患者采用抗生素治疗过程中出现精神症状需要及时停止药物并进行透析和灌流治疗,从而纠正相关精神症状,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肾衰竭 抗生素 精神症状 血液透析 灌流
  • 简介:摘要老年患者术后精神障碍(PostoperativeMentalStateChanges,PMSC)是指老年人在术后数天内发生的一系列可逆的和波动性的急性精神紊乱综合征,包括意识、认知、记忆、定向、精神运动行为以及睡眠方面的紊乱1。术后精神障碍主要包括术后谵妄和认知功能障碍(POCD)。随着老龄化社会的进展,将会有更多的老年人需要接受手术治疗,导致手术后精神障碍的发生率逐渐升高,据文献报道老年人术后精神障碍发病率为8%~70%2。本文就老年患者术后精神障碍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做一综述。

  • 标签: 老年 精神障碍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以精神症状首发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10例以精神症状首发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采取对症处理,探究其发病原因,症状,体征、治疗原则及其误诊原因。结果7例患者行颅脑CT确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患,3例患者颅脑蛛CT检查正常,行腰穿脑脊液确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经过对症治疗后,6例患者治愈,3例患者好转,1例患者死亡,治疗总有效率为90.0%。结论老年患者蛛网膜下腔出血多由高血液、冠状动脉硬化引起,起病缓慢,无明显的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等表现,多以精神症状首发,极易误诊为原发性精神病、癔症、癫痫、酒精中毒等,因此除了神经系统检查、颅脑CT检查外,必要时行腰穿脑脊液检查,可明确诊断,尽早治疗,提高患者生存率。

  •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 精神症状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护理本科生在精神科临床实践行为。方法采用护理本科生临床实践行为表现自评量表调查护生的临床实践行为。结果临床护理本科生临床实践行为表现总分为152.56±19.21,总体表现处于一般水平。结论护理本科生在专业和自我发展、教学指导、管理方面表现令人满意,而在沟通交流、临床护理、评判性思维和科研方面表现欠佳。

  • 标签: 护理本科生 临床实践能力 带教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分水镇重性精神病人的基本现状,为社区管理和救治救助提供依据。方法对分水镇目前登记管理的重性精神病人的个案调查和随访服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包括病人一般人口学特征、文化、经济状况、疾病诊断、治疗情况等。结果分水镇登记管理的重性精神病人以精神分裂症为主,病例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单身和独居比例较高,服药率较低,呼吁社会关注重性精神病群体的生活现状,加强对学生和职业人群的心理健康教育,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参与、家庭和单位配合的综合管理机制。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家属求医行为和心理特点。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5年9月期间来我院就诊求医的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家属为研究对象,以问卷调查形式对其进行调查。结果120例患者就诊之前求助宗教迷信24例、求医于非精神病专科医生15例、求助于心理门诊12例;40例患者自愿就诊,51例是被诱骗下就诊,29例被胁迫就诊。发病未治疗期平均(15.2±6.5)月,多数患者拒绝接受诊治,甚至暴力性对抗。陪诊家属中41例存在否认心理、65例为求治心理、30例为厌倦心理。结论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诊治过程中,要关注患者自身的治疗及心理干预,也要关注家属的心理健康问题,加强精神卫生知识宣传,提高社会支持作用。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求医行为 心理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精神病护理工作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我院接收治疗的老年精神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在分析了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后,随机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各40例,并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安全事件发生率为5%,明显比对照组的20%低,且观察组PANSS评分下降程度明显较对照组大,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于受到疾病的影响,老年精神病患者护理有一定难度,需要实施综合性护理措施,以稳定患者病情,降低安全事件发生率。

  • 标签: 老年精神病 护理 问题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解锁精神病患者给予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遴选84例解锁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2例,在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与常规护理基础上,研究组还配合康复护理的实施,从SANS、IPROS及NOSIE等各量表对患者的康复效果予以评析。结果对比两组护理前SANS、IPROS及NOSIE等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对比各组护理前后,各评分均有所好转(P<0.05),而研究组的好转更为确切(P<0.05)。结论针对解锁精神病给予康复护理有助于改善症状,提升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及社会能力,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解锁精神病 康复护理 阴性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精神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采取的舒适护理对于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来院治疗的老年精神病患者,对其采取舒适护理干预措施,研究经护理干预前后的生活自理能力及心理抑郁状况。结果由于对老年精神病患者采取舒适护理干预措施,使得护理干预后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干预前,提高了自理能力,缓解了抑郁程度,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临床研究价值。结论针对老年精神病患者,不仅需要药物治疗,同时应配合舒适护理干预措施,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缓解抑郁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舒适护理 老年人 精神病 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首诊接受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的临床特征,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首诊接受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4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阳性症状,精神症状急起,病情严重者易接受住院。住院者中以器质性精神障碍最多,合并躯体疾病以高血压最多,自己主动住院者少。结论提高家属对老年期精神疾病的认识,加强宣教,提高首诊住院率,减轻家庭及社会负担。

  • 标签: 首诊 老年精神病 接受住院 提高认识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2015年麒麟区重性精神疾病调查结果。方法我院于2015年1月~2015年12月对麒麟区辖区中的2155例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调查,以进行描述性流行病的统计分析。结果2155例重性精神病患者中,15例癫痫引发的精神障碍,70例中、重度精神发病迟滞合并精神症状,3例双向情感障碍,2例偏执型精神病,2065例精神分裂症。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以城市为主,城乡分布比例的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2015年麒麟区重性精神疾病调查结果显示患者以城市居民为主,探其原因与生活压力、工作压力增大等的关系密切。

  • 标签: 麒麟区 重性精神疾病 调查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专业护生对从事精神科护理的意向,对护生主动从事神经科护理制定相应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问卷的方法,对2015年在我院实习且毕业的不同学历应届毕业护生进行调查。结果大专学历、经济状况一般、对国家政策和精神科护理相对了解的护生愿意从事精神科护理。结论愿意从事精神科护士的职业要求并不高,但社会的偏见会影响他们的心理状况和执业思想的稳定,提高精神科护理人员的工资待遇及加强对精神科护理的宣传是促使护理专业应届毕业生从事精神科护理工作的重要因素。

  • 标签: 护理 精神科 应届护生 护理意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科安全用药、堵住给药漏洞。方法制定完善的制度和流程;加强对护士药物治疗知识培训;使用病人指纹识别仪。结果规范发药后用药错误发生率降为零。结论精神科要保证用药安全,制定完善的制度和流程至关重要。加强对护士药物治疗知识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以及核心执行能力是保证用药安全的重要关卡。护士发放口服药时的查对环节,使用病人指纹识别仪,能让护理给药操作更加科学规范,符合精神科安全用药管理要求。

  • 标签: 给药错误 查对 用药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循证护理运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治疗期间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运用循证护理,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干预前,两组的PANS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PANSS评分下降明显,且住院时间较短,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循证护理,不仅可以使患者的住院时间缩短,还能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值得推广。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循证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