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针对医院医疗器械种类繁多、技术高精尖且医学工程技术人员整体素质提升缓慢、维修效率低等问题,建立基于浏览器/服务器(B/S)架构的维修模式。方法建立一种基于B/S架构的维修数据信息系统,由服务器/浏览器两部分组成。结果数据库信息系统优化了维修流程,加快了技术人员业务水平提升。结论该模式能推动医院信息化建设。

  • 标签: B/S 医疗器械 日常维修 工作模式 信息系统
  • 简介:本次研修班将特邀关节外科领域知名专家、教授和麻醉科、疼痛科、康复科、营养学等相关领域的顶尖专家,就关节置换期管理与加速康复的相关热点问题进行系统阐述、答疑解惑。会议时间:2016年9月10-11日会议地点:成都市锦江宾馆(成都市人民南路二段80号联系人:宁宁18980601371;高艳13981825283;胡钦胜18982033056。

  • 标签: 围术期管理 关节置换术 顶尖专家 关节外科 二段 人民南路
  • 简介:目的观察AF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段骨折合并截瘫的疗效.方法自1997年5月至2001年5月采用AF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推移复位法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段骨折合并截瘫38例.结果Cobb's角由术前平均23.8°矫正到术后平均2.6°.椎体前、后缘高度由术前46%和70%恢复到术后的92%与97%,三者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术后平均随访10.5月,32例不完全性截瘫患者均有1~3级恢复,6例全瘫患者中,4例有1~2级恢复.结论AF椎弓根固定系统可使突入椎管腔的伤椎椎体后壁复位满意,固定牢靠,并能达到间接的椎管减压.但在某些前、后纵韧带完整性已遭破坏的爆裂型骨折、脱位病例,推移复位法可作为AF固定系统的必要补充.

  • 标签: 胸腰段骨折 截瘫 AF内固定
  • 简介:研究不同结构形状的血管支架用于治疗颅动脉瘤后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针对同一个体化颅动脉瘤模型,设计了三种网丝截面相同、通透率近似相等、结构形状不同的支架。将这三种支架植入颅动脉瘤模型,进行双向流固耦合数值模拟,分析血流速度、壁面切应力的变化情况。三种支架中,螺旋型支架对动脉瘤瘤腔的血流旋涡改善效果最佳,对动脉瘤瘤颈和瘤顶部分较高的壁面切应力削弱也最明显;周期型支架的柔顺性优于其余两种类型的支架。螺旋型支架植入颅动脉瘤的治疗效果最佳,但不适合几何形状复杂的血管,本研究也可为进一步优化支架结构提供依据。

  • 标签: 血管支架 颅内动脉瘤 血流动力学 流固耦合 壁面切应力
  • 简介:目的探讨采用有限切开L型锁定钢板固定治疗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63例Pilon骨折患者,采用随机对照原则将所有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组:采用有限切开复位骨折,通过建立皮下隧道后行L型锁定钢板固定治疗。对照组:行传统切口入路复位骨折后解剖钢板固定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踝关节功能Mazur评分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年龄、性别、受伤原因、受伤肢体、入院时间、软组织损伤)比较(〉0.05),无统计学差异;在手术时间、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周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踝关节功能Mazur评分方面相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有明显优势(〈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有限切开L型锁定钢板固定治疗Pilon骨折可以避免软组织广泛剥离,对机体创伤小,临床效果显著,预后佳,具临床实际应用价值。

  • 标签: PILON骨折 有限切开 L型锁定钢板内固定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后路经皮固定联合前路小切口治疗腰椎间隙感染的疗效和临床意义。方法2008年1月~2012年1月我院采用后路经皮固定联合前路小切口病灶清除治疗腰椎间隙感染患者36例,原发腰椎间隙感染16例,腰椎间盘术后感染20例,其中L:/,8例、L3/4。12例、L,16例。观察手术时间、中失血量、术后疼痛缓解率(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结果手术时间93-106分钟,平均98.3分钟。手术出血量80~325mL,平均185.4mL。所有患者均达临床愈合,随访期内未见复发病例。术后腰背痛缓解率100%,VAS评分术前平均(8.7±0.5)分,术后6个月平均(1.3±0.3)分(t=-16.16,P〈0.001);6个月后患者的满意率为93.6%。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术前为(73.32±14.15)分,随访时为(12.18±7.44)分,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42,P〈0.001)。结论采用后路经皮固定联合前路小切口治疗腰椎间隙感染的手术创伤小、操作方便、固定可靠、疗效确切,为治疗腰椎椎间隙感染较理想的微创手术方法。

  • 标签: 腰椎 感染 经皮内固定
  • 简介:目的探讨T形锁定钢板(LCP)在不稳定性中老年人Colles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AO小斜T形锁定钢板固定治疗不稳定性中老年人Colles骨折18例.结果经随访4月~10月,骨折全部愈合,固定物无松动,腕关节功能及外观好.结论中老年人不稳定性Colles骨折T形钢板固定治疗具有操作简单,固定可靠等优点,中老年人不稳定性Colles骨折T形钢板固定是一种较好的固定方法.

  • 标签: COLLES骨折 T形锁定钢板 治疗 中老年人
  • 简介:基于CT图像数据结合图像处理软件建立人体颈椎C3-C7活动节段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验证模型的有效性。选取一名健康志愿者颈椎CT数据,建立包括椎体、后部结构、终板、椎间盘、韧带和关节突等部分的颈椎C3-C7三维有限元模型,赋予颈椎组织不同成分的材料属性,模拟人体颈椎在正常生理状态承受扭矩载荷时,前屈、后伸、侧弯和旋转等运动情况颈椎椎体、椎间盘和小关节的生物力学特性。颈椎C3-C7活动节段在四种工况的活动范围与前人离体实验和有限元分析的研究结果基本吻合,颈椎椎体、椎间盘和小关节的应力分布符合其生物力学特性。颈椎C3-C7活动节段的模拟结果符合人体的真实运动规律,为临床颈椎的生理、病理研究以及植入器械的力学性能分析奠定理论基础。

  • 标签: CT图像 下颈椎C3-C7段 三维模型 生物力学 有限元分析
  • 简介:本研究主要对比分析新手在腹腔训练箱和模拟器训练过程中不同疲劳水平的训练效果。20名志愿者,随机均分成A、B组;A组使用训练箱训练,B组使用模拟器训练。首次采用脑电信号评价训练过程中的脑力疲劳,定义状态指标F量化疲劳水平;采用眼动特征和完成时间、错误数来评价训练效果。分析两组F值曲线,第1~5次训练两组斜率均为0.17;第6~15次训练斜率分别为0.114、0.078;第16~20次训练斜率分别为0.54、0.24。研究结果表明,对于A组训练者,脑力疲劳的发生更容易影响其完成时间和注视点个数;对于B组训练者更容易影响错误数、注视时间百分比和注视/眼跳百分比。相同任务,腹腔训练箱相对于模拟器更易于使训练者疲劳,两种训练器都对训练效果有提升,但训练效果不随着训练次数的增加而一直在提高。当疲劳发生时,训练效果会呈下降的趋势。

  • 标签: 脑力疲劳 腹腔镜训练 脑电 眼动特征 学习曲线
  • 简介:目的总结电视胸腔心脏手术体外循环动静脉插管的选择方法及对体外循环灌注过程的影响。方法205例心脏病手术患者,其中男性87例,女性118例;年龄3~46岁,平均年龄16.2岁;体质量13~84kg,平均体质量38.2kg。对其采用胸腔建立体外循环,分析股动脉、股静脉及上腔静脉插管型号与患者体质量关系及插管型号对体外循环灌注过程中灌注流量及动脉灌注管阻力的影响。结果114患者例采用股动脉、股静脉插管,91例采用股动脉、股静脉/腔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205例患者中有15例在高于2.2L/min流量灌注过程中动脉灌注管阻力高于40kPa(300mmHg),其他患者灌注流量与动脉灌注管阻力均能达到临床要求。结论全胸腔体外循环实施心脏手术选择合适的股动静脉插管可以保证体外循环灌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 标签: 胸腔镜 心脏手术 体外循环 动静脉插管
  • 简介:目的探讨气管、食管双支架留置治疗恶性气管、食管狭窄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12例恶性肿瘤造成气管、食管狭窄患者,其中男性8例,女性4例;年龄38~66岁,平均年龄48.8岁。术前行食管造影及螺旋CT气道三维重建检查,明确气管、食管狭窄的部位、程度及是否存在气管食管瘘。7例以吞咽困难为主要症状患者首先置入食管支架,5例以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患者首先置入气管支架。食管支架选用覆膜镍钛合金支架,气管、支气管支架选用自膨胀网状镍钛合金支架。所有患者都留置气管、食管双支架。结果所有患者成功置入气管、食管双支架,手术成功率100%。7例首先留置食管支架者,5例在食管支架置入后立即出现呼吸困难,需马上留置气管、支气管支架,另2例在24h逐渐出现呼吸困难,置入气管、支气管支架后缓解。5例首先留置气管支架者,支架留置后呼吸困难缓解,之后留置食管支架操作顺利。所有患者留置气管、食管双支架后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症状明显改善。2例合并气管食管瘘患者,双支架留置后瘘口闭合。12例患者术后生存1.5~6.2个月,1例因肿瘤的过度生长而发生食管再狭窄,再次置入食管支架后症状缓解。结论气管、食管双支架留置是治疗恶性气管、食管狭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同时伴有气管、食管狭窄的患者,应首先置入气管支架,以防止食管支架膨胀压迫气管,加重气管狭窄引起窒息。

  • 标签: 气管狭窄 食管狭窄 自膨胀金属支架
  • 简介:目的评价无张力阴道吊带(TVT)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疗效。方法经临床检查确诊为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28例,采用聚丙烯网状吊带,手术自阴道前壁切口经耻骨后向下腹部穿刺,将无张力吊带置于尿道中段下方,利用吊带的倒刺结构提起、固定于穿刺经过的耻骨后和各层腹壁组织上,中膀胱监视。结果手术时间平均(30±15)min:中出血量平均(20±10)ml;术后平均留置导尿管2d;术后平均住院3d。随访1~39个月,平均21个月,尿失禁症状完全消失25例,明显改善3例,无手术失败病例。结论TVT手术治愈率高,操作简便,损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一种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有效方法。

  • 标签: 尿失禁 压力性 无张力阴道吊带 女性
  • 简介:光学相干计算机断层摄影(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OCT),是近10年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生物组织成像技术。文章介绍口腔OCT原理和主要功能,阐述口腔OCT在离体口腔组织断层成像、在体口腔组织的实时断层摄影、龋损牙体组织的早期诊断、牙体修复和窝沟封闭效果的评估、监控龋病发展进程、口腔黏膜疾病的无创诊断、口腔软组织癌前病变的无创早期诊断中的实际应用,并与其他影像设备诊断进行比较,展望OCT的发展。

  • 标签: 光学相干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口腔 龋齿 早期诊断 椅旁操作
  • 简介:观察6周六字诀锻炼对不同体位姿势状态心率变异性频域指标的影响。采用MCA-3C心脏(功能)信息综合检测仪记录分析比较了健康女大学生6周六字诀锻炼前后坐位、平仰卧位、站立位及-25°仰卧位时心率变异性频域指标中LFnorm、HFnorm及LF/HF的变化。与锻炼前相比:(1)六字诀组(n=9)站立位及坐位时LFnorm呈极显著性减少(P〈0.01),HFnorm呈极显著性增加(P〈0.01);平仰卧位时LFnorm呈显著性减少(P〈0.05),HFnorm呈显著性增加(P〈0.05)。对照组(n=7)坐位时LFnorm则呈显著性增加(P〈0.05),HFnorm呈显著性减少(P〈0.05)。(2)六字诀组站立位时LF/HF呈极显著性减少(P〈0.01);坐位及平仰卧位时LF/HF呈显著性减少(P〈0.05)。对照组各种姿势状态LF/HF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3)-25°仰卧位时两组各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6周的六字诀锻炼可使自然呼吸状态安静时心率变异性低频段成分降低、高频段成分增加,显示交感神经紧张性相对减弱、迷走神经紧张性相对增强。锻炼效果主要体现在站立位、坐位和平仰卧位时,而在-25°仰卧位时则表现不明显。

  • 标签: 六字诀 心率变异性 交感神经 迷走神经 体位
  • 简介:目的评估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并固定治疗原发性胸腰椎间隙感染的外科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11年收治的18例原发性胸腰椎间隙感染的疗效。所有患者均无椎间盘手术病史及脊柱封闭或穿刺史,纳入诊断均靠中术后病理确诊。中病灶清除后植骨固定,术后继续抗感染治疗。观察手术前后患者腰背部疼痛等症状缓解、神经功能恢复及ESR、CRP变化。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症状明显缓解,体温正常。ESR及CRP明显下降。18例中仅有3例术后脓液细菌培养结果提示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其余均为无菌生长。所有病例术后标本病理结果均提示炎性改变,有中性粒细胞、浆细胞或巨噬细胞浸润,未见结核性改变。随访6~48个月,平均28个月,感染均无复发,影像学检查提示:椎体序列良好,植骨节段均已骨性融合,无固定物松动、断裂。结论经后路椎间病灶清除,椎间植骨+椎弓根固定治疗原发腰椎间隙感染能直接较彻底的清除病灶,矫正畸形,重建脊柱的稳定,椎间融合率高。具有迅速解除症状,缩短疗程,手术安全可靠。

  • 标签: 椎间隙感染 腰椎 外科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剪去钩子的锁骨钩板固定治疗单纯锁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53例不伴胸锁关节脱位的单纯锁骨近端骨折应用剪去钩子的锁骨钩钢板固定手术治疗。结果所有病例平均随访14个月,所有病例均获得骨性愈合,无并发症。术后半年时可进行一般的轻体力劳动及体育锻炼。术后一年时Rockwood肩关节活动功能评分优为46例,良为4例,可3例。优良率为94.3%。结论修剪后的锁骨钩钢板固定治疗单纯锁骨近端骨折,手术操作简单,能够牢固维持中恢复的解剖形状,利于患肢早期的功能锻炼,取得良好效果。

  • 标签: 锁骨近端骨折 内固定 锁骨钩板 功能恢复
  • 简介:目的:筛选ATP结合盒E1(ABCE1)基因的相关调节miRNA,为诊治肺癌提供新思路。方法选取2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其中男性13例,女性7例;年龄45~73岁,平均年龄62.9岁。鳞癌11例,腺癌9例。应用生物信息学预测ABCE1基因上游的miRNA,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标本非小细胞癌组织和癌旁组织进行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从中筛选出目的miRNA。结果生物信息软件预测7个最有可能调节ABCE1基因的miRNA,分别为miR-29a/b/c、miR-135a/b、miR-203及miR-141;其中miR-29a/b/c、miR-135a、miR-203的表达在癌组织较癌旁组织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以miR-135a、miR-29c差异最为明显,与之对应ABCE1在相同的肺癌组织表达上调(P〈0.05);仅miR-135a与ABCE1在上述肺癌患者表达呈现负性相关(r=-0.665,P=0.001)。结论在非小细胞肺癌,很有可能是miR-135a负性调节ABCE1基因,两者结合可能成为诊治肺癌的新靶点。

  • 标签: ATP结合盒E1(ABCE1) 非小细胞肺癌 MIRNA miR-135a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开窗复位植骨结合锁定板固定治疗SchatzkerⅡ、Ⅲ型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4年1月SchatzkerⅡ、Ⅲ型胫骨平台骨折44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18例;年龄27~83岁,平均年龄53.3岁。按Schatzker分型,Ⅱ型34例,Ⅲ型10例。均为外伤后2周的新鲜骨折。应用开窗复位植骨结合锁定板固定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时间59~107min(平均手术时间80min);中出血量55~185mL(平均出血量102mL)。中透视结合术后复查X射线片可见骨折复位满意,塌陷的关节面可恢复原有高度。44例胫骨平台骨折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0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8个月。膝关节功能恢复按纽约外科特种医院(HSS)评分标准,优良率91%。无严重创伤性关节炎发生,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开窗复位植骨结合锁定板固定治疗SchatzkerⅡ、Ⅲ型胫骨平台骨折操作简单,复位满意,固定可靠,软组织损伤小,在达到坚强固定的同时,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最大程度地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开窗复位 锁定接骨板 植骨 胫骨平台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