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4 个结果
  • 简介:谢兆丰教授系江苏省名老中医,全国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学验俱丰。本文从医学根基、肝之生理、肝病病理、肝病辨证以及治疗等诸方面初步探析了谢师肝病学术思想。谢师认为学医必读经典,以《内经》为基,重视气血、脾肾与肝的生理病理关系,指出肝之病理因素不外湿、热、毒、瘀,病理特点总属正虚邪恋、虚实夹杂,辨证主张四诊合参、中西互补,治疗强调病证相合、重视整体。

  • 标签: 肝病 学术思想 谢兆丰
  • 简介:吴师机,原名安业,字尚先,清末(公元1806—1886年)医家,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曾客居河北广平,因澹于功名,乃南下扬州从父学医,致力于外治法研究,卓有建树。咸丰三年(1853年),偕弟官业迁泰州,制膏药应诊,

  • 标签: 吴师机 针灸学说 学术思想
  • 简介:柯雪帆教授长期专注于《伤寒论》的教学与研究,且善于总结《伤寒论》的临床经验,提出新见解;同时认为《伤寒论》编次顺序应尊重宋版,要重视《伤寒论》经典价值,提倡逐字体会《伤寒论》。在研究中,发掘出了《伤寒论》中医腹诊体系和仲景药物剂量换算规律,还于细微之处解读出仲景医德观,并进行了仲景学说与日本汉方医观点的比较研究。

  • 标签: 柯雪帆 学术思想 《伤寒论》
  • 简介:专家介绍:姜良铎教授,男,青年时期秉承同宗伯父姜纯禄,早年师从张学文教授和郭谦亨教授,1983年师从著名中医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董建华教授。随后就职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近50年,现为东直门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级名老中医.

  • 标签: 学术思想 姜良铎 从态论治
  • 简介:《金匮要略》妇人病三篇开中医妇科之先河,最早对祖国医学中的妇科疾病作出具体而系统的记载和专题论述。至今临床上对妇科病的论治,虽有较大的发展,但妇科三篇的基本理论与治疗方法仍有效地指导着妇科,篇中记载的妇科专方沿用至今而不衰,从而证明妇科三篇极大的学术价值。妇人病篇中闪耀着许多宝贵的学术思想,试归纳如下:

  • 标签: 金匮要略妇人病篇 中医妇科 学术思想
  • 简介:探讨海派徐氏儿科徐小圃先生诊治小儿时行丹痧临床学术思想,徐氏按丹痧病程、标本缓急,以六经和卫气营血辨证为基础,分期辨治,发病初期,病在气分,邪犯肺卫,宜辛凉透达;出疹期,病在营血,肺胃热盛,宜清泻肺胃、解毒凉营;病之后期,属瘟邪势衰,气阴耗伤证,宜佐滋阴益气.

  • 标签: @徐小圃 丹痧 猩红热 学术思想
  • 简介:世界卫生组织4月24日在香港举行传统医药策略第四次专家会议会议分析了传统医药的全球最新发展和过去十年涌现的各种挑战,进一步讨论及制订世卫组织下一个全球性的传统医药策略。

  • 标签: 传统医药 专家会议 世卫组织 世界卫生组织
  • 简介:“医道传承”系列公益项目首期培训班由北京仁医堂国医馆全程资助,旨在通过开展研修班以更好的继承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培养优秀中医药人才。此次研修班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编辑出版分会、北京仁医堂国医馆承办,北京市华夏中医药发展基金会、《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社协办。

  • 标签: 研修 学术经验 国医大师 中华中医药学会 招生 中医药人才
  • 简介:帕金森病是中老年人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中医古籍中无此病名,根据症状表现,可将帕金森病归属于中医"老年颤证"。王永炎教授认为本病本虚标实,病机复杂,本虚为发病基础,标实为发病依据,内风为发病动因,治疗当以熄风、化痰、活血为通则,兼以解毒,固本培元缓图收功,疗效显著。

  • 标签: 帕金森病 颤证 辨证论治 王永炎
  • 简介:《瘟疫论》依时用药多根据瘟疫病临床病情变化之变化而定,故突出“急救”二字,重点论述了数攻法和证时法,对现今临床疗效的提高和学术研究意义重大,是中医临床研究的重要领域,应加大研究力度,力争有所突破。

  • 标签: 《瘟疫论》 依时用药 临床研究
  • 简介:《理虚元鉴》是明代汪绮石先生所著,为论述虚劳的专著,观点突出,立法新颖,提出"肺为五脏之天""阴虚统于肺"的观点,确立"清金保肺"的治疗大法,自创清金养荣汤、固金养荣汤、清金甘桔汤、集灵胶等方剂,遣方用药多以清、润、宣、降,中和平正,不偏不倚。其理法方药可推而广之,于内科杂病中多有借鉴,在今日尤当重视。

  • 标签: 理虚元鉴 清金保肺 清润宣降
  • 简介:朱汉章教授是以发明“小针刀”并创立了“针刀医学”新学科而驰名世界的,是集哲学家、医学家为一身的当代著名学者。他发明了小针刀,并在他的带领下,经过近三十年的奋斗,更有一代执着于为人类健康事业勇于奉献的医学工作者们坚持不懈的努力求索与实践,在如此短的时间就由最初的“小针刀疗法”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针刀医学。

  • 标签: 针刀医学 朱汉章 学术思想 小针刀疗法 医学工作者 著名学者
  • 简介:清代著名医学家谢星焕理论治验俱丰,所著《谢映庐医案》被誉为医案珍品,为习医者撰写医案之楷模。书中临床经验和临证思路又为医家所推崇。对目前学界有关谢星焕临床学术思想的研究成果予以梳理,认为其深度和广度仍有不足,尚须深入发掘。

  • 标签: 谢星焕 谢映庐医案 名医经验 现代研究 综述
  • 简介:针对见血止血和苦寒止血问题,进一步探讨了李可学术思想。李可之血证分型:胃气上逆,血热妄行;脾气不升,血失统摄;肝不藏血,血热妄行;火不归原,上热薰蒸;肾不封藏,气随血脱;阴损及阳,阳微欲绝。李氏之血证论特点:血证关键在脾胃;重要一环肝传脾;气随血脱肾不固;阴损及阳阳欲绝;善后固本拔病根;选方用药偏于温;四炭三七平淡神。

  • 标签: 血证 分型论治 特点 李可 医案
  • 简介:针对附子用量煎服法的分歧,进一步探讨了李可学术思想。李可关于附子用量:阳虚用小剂,阳衰用平剂,格阳用平剂,亡阳用中剂,垂死用大剂;关于附子煎服法:附子30~100~200克,加水1500~2000~2500毫升;慢性心衰,文火久煎;垂死心衰,开水急煎;关于附子“去麻”:治垂死心衰不去麻,治类风湿亦不去麻。

  • 标签: 附子证 阳虚 阳衰 格阳 亡阳 用量
  • 简介:李庚和教授为上海市名中医,从事神经肌肉疾病的研究。为了继承和学习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本文对李教授治神经肌肉疾病的学术思想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 标签: 神经肌肉疾病 虚劳 痿证 痹证 学术思想 李庚和
  • 简介:摘 要:本文旨在分析包根晓治疗胃包如病的学术思想。胃包如病就是由于人体当中的三根与七素相互平衡状态被打破,巴达干偏盛与赫依、希拉等相交搏之后产生恶血与黄水,最终会引起食欲不振、嗳气、反酸等临床症状,是一种聚合型慢性疾病。在蒙医当中,认为胃溃疡、胃炎等疾病都可归入到胃包如病范畴当中,属于消化系统比较差行间的疾病。蒙医对于胃包如病的认识历史比较悠久,且在临床治疗中也获得良好的效果,本文主要分析包根晓对胃包如病的学术思想以及相应的治疗措施。

  • 标签: 胃包如病 学术思想 治疗效果 辩证治疗